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浅析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现代化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5-28 17:23:18

浅析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现代化

李亚洲

摘要:实现自身现代化是事关俄共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加强组织建设,逐步优化自身结构, 指导思想从一元化马列主义逐渐转向多元化以争取更多选民支持,自身定位从工人阶级政党到 “劳动人民——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政党及代表整个民族国家利益政党的转变,理论追求从传统社会主义到 “革新了的社会主义” 的转变,以及同执政当局的斗争方式从街头抗议转为议会斗争的策略调整, 所有这些都是俄共在实现自身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此同时,俄共的现代化建设也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障碍,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偏大、资金短缺、内部不够团结等,俄共的发展前景将取决于能否克服这些困难和进一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关键词:俄罗斯共产党;政党现代化;杜马;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

所谓政党现代化,就是政党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适应本国经济社会的现代 化 变迁,不断对该政党的纲领政策、指导思想、组织结构、领导体制、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 进行调整,使政党运行和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 科学化和制度化。 政党现代化是政党 发展普遍规律的要求。对于脱胎于苏共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以下简称 “俄共”) 来说, 自身现代化更是事关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俄共只有实现了自身的现代化,才能更好 地适应新形势和应对各种挑战。

一、自身现代化是俄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政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政治现象,也是政党政治运行和发 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俄国共产党 (苏共前身) 通过政党现代化之路,采取非法武装斗争

与合法政治斗争相结合的方式,争取到多数工兵农大众,联合多数革命民主党派,夺取了政权。执政后,俄国共产党 (苏共) 虽然在社会主义政党政治方面有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但是在许多原则性问题上犯有重大错误。比如,社会主义既然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新型社会制度,而且是初次在苏俄大地上试验创建,众人难免对社会主义有各种不同认识,而俄国共产党 (苏共)“唯我独革”、“唯我独社”,自行斩除了社会主义统一战线,自行砍杀了多党合作制,使苏联人民后来长期蒙受一党制专政之苦。更为严重的是,苏联在一党制条件下还形成了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政治体制,并进一步窒息了党内民主,这就堵塞了自身的现代化之路,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苏共亡党、苏联亡国及社会主义制度覆灭的命运。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即信息化浪潮的到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世界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现代化已推进到空前未有的高水平、新阶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社会历史条件,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使包括俄共在内的共产党的现代化问题, 变得愈益迫切和重要。 对于脱胎于苏共、目前正处于反对党地位的俄共来说,能否正确吸取苏共失败和灭亡的经验教训,站在时代的最前列,自觉改革,与时俱进,彻底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更是事关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这是因为,在当今俄罗斯,一方面,不少人把俄共看做是苏共的继承者而对其充满希望和持支持立场;另一方面,还有相当部分俄罗斯人则把俄共的形象同苏联令人憎恨的过去历史联系在一起而对其持排斥的态度。俄共作为前苏东地区最大的共产党组织,而且是体系完整、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政党,已经意识到自己所处的这种矛 盾的处境。为了改变俄共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争取更多的选民支持,俄共领导人以及许多党内人士已经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谈论自身现代化的问题 。 总体上说, 俄共在涉及自身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上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众多的失误与不足之处。

二、俄共现代化的成就

笔者认为,既然政党现代化是一个包括党的组织制度和纲领策略在内的 全 方 位 问 题,那么其表现也必然是全方位的。

第一,俄共的自身结构发生了变化。经过多年艰难曲折的发展,俄共的自身结构发 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俄共恢复重建之初的 50 多万党员中,从职业角度来看, 主要是职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军人,从年龄结构来看,中老年人和退休者居多,新党员和青年党员较少,平均年龄达到 了 50-60岁。 所 以, 俄罗斯媒体通常把俄共称作 “老人党” 或 “退休者党”,是有一定依据和道理的。针对这一状况,早在1993年第一次议会大选 获得成功后,俄共就提出要重视组织建设,发展壮大党的队伍,尤其是注重吸收青年人入党和致力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进入新世纪以来,俄共更加关注组织队伍建设,尤其注重领导层甚至中央领导层的年轻化问题 。2004-2008 年间, 由于俄共在改变党员年 龄结构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其 “老年人党” 的形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相当一部分地 区领导人都换上了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吸收了七万名大学生和青年人入党,恢复了共青 团和少先队组织并对之进行指导。为了适应现代政治的需要,俄共提出要在议会中发挥立法的主动权,不仅仅充当 “批 评” 的角色, 还要为捍卫劳动者的权利积极立法。 为此,俄共尤其注重推举既年轻又具有职业专长的候选人进入议会。在第五届俄共杜马党团中,这些新当选的议员占1/3以上,共19人,平均年龄47岁,有5个议员年龄在30 岁以下。在2008年底的俄共十三大上, 久加诺夫要求各级党组织把组织发展当成头等任务来抓,尽快增加党员人数,吸收年轻人入党,提拔青年党员进入领导岗位,以提高党的战斗力。作为起步,俄共此次代表大会在组织机构上已作出调整,将候补中央委员增加了一倍,而且在这105人中,有75 人为年轻人, 这使俄共领导机构成员的平均 年龄下降30% 。

第二,俄共的支持选民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俄共自身结构的变化,投票支持俄共的选民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俄共之所以能够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迅速发展壮大,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俄共在农业区拥有一批固定的农村选民作为其主要支持力量。在20世纪90年代三次 (1993、1995、1999年) 国家杜马选举中, “农村选票是俄联邦共 产党再度崛起的一个关键因素,特别是南部农业地区,由于支持共产党候选人而被称为 ‘红色地带’”。进入新世纪 以来, 俄共特别重视城市工作, 因而俄共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支持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例如,在2005年12月4日举行的莫斯科市杜马选 举中,俄共得到16.75%的选票,比2003年国家杜马选举时俄共在莫斯科市 7.8%的支 持率多了一 倍以上, 获得四个议会席位, 这也是俄共近十五年来首次进入首都的议会。与此同时,俄共对农村工作并没有给予特别重视, 从而造成了农村支持选民的大量流失。近年来,俄共逐渐意识到在此问题上的失误,开始注重农村工作,因而俄共的 选民结构呈现改善的迹象。从2007年12月第五届杜马选举中俄共新增选票的地域分布 来看,俄共选民有向俄罗斯中部地区尤其是向大城市倾斜的趋势,如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些被称为“反共堡垒” 的地方, 俄共分别增加了25万张和10万 张 选票。 而 在 2008年的总统选举中,俄共在近些年丢票很多的农村及 “统 一俄罗斯” 党控制的地方, 其选民支持率又有回升迹象, 如在农村的某些地方甚至得到 30% 的选票, 在典型的反共地区马加丹州,得到20%以 上的选票, 在北奥塞梯的支持率也有显著的突破,达到 19%,等等。这说明俄共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补充了选民队伍 ,这对改善俄共的 选民结构和党的社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 由于俄共坚持不懈的努力, 注意平衡各方面工作,俄共的支持选民结构呈现出向好的趋势。

第三,俄共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指导思想从坚持一元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转 向多元化。作为苏共的继承者,俄共并没有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仍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但同时俄共又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不能用教条主义和僵化的态度来对待。1995年俄共三大通过的党纲明 确指出: “俄共在确定自己 的纲领性目标、战略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斗争策略时,遵循的是发展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唯物辩证法。” 俄共党章则强调,要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全面发展马列主义学说,并且要 “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2008 年俄共十三大通过的新版本党纲重申:“党在确定自己的纲领目标和任务 、战略和策略时,从分析社会—政治实践出发,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为指导并创造性地发展这一学说,依据本国和世界科学、文化的经验与成就。”但是俄共没有像苏共那样把马列主义作为党的唯一指导思想。 在 1997 年4月俄共四大上,久加诺夫在政治报告中对俄共的指导思想作了补充,他指出,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外,俄共还遵循:“社会公正思想、 国家爱国主义思想和苏维埃人 民政权思想”, “保护人 权和公民自由也是俄共的重要思想武器 ”; 同时承认多党制、 政治多元化和思想言论自由,承认多种所有制形式平等,等等。有人据此认为,这标志 着俄共在逐步社会民主化,有演变成社会民主党的危险。但笔者以为,俄共指导思想的 变化,与其说是内在的根本性变化, 倒不如说是出于斗争形势的需要, 除了马克思主义,俄共对其他思想的强调不过是出于不同时期策略的需要,而对分析社会、制定策略 不具有指导意义。因为俄共并没有像大多数社会民主党那样,把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指导 思想置于平等的地位,而是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突出作用,主张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现实。

第四,俄共的自身定位发生了变化。俄共成立之初,继承了原苏共的理论,坚持认 为自己是工人阶级政党,声称它继承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党以来的苏联共产党的宗旨, 忠实捍卫工人阶级、劳动农民和人民知识分子的利益。 俄共三大纲领明确指出: “俄共的标志是锤子、镰刀和书本——象征城市、 乡村、 科学文化界的劳动者的联盟 ”。 俄共的这种新认识,是基于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结构的 变化,目的是扩大党的社会基础, 争取最广泛的同盟军。1997 年 4 月 俄共召开四大, 久加诺夫在政治报告中正式提出俄共是 “劳 动人民———工人、 农民和知识分子” 的政党。2000年12月俄共七大又 强调俄共是 “劳动人民的、 以社会利益为重的政党 ”, 并进一步指出,不仅农民和知识分子是俄共的盟友, 民族的、 爱国的实业界和中小企业家、成百万的小商小贩也是共产党应当争取的同盟者, 共产党人还应当同 “各种文化的、民族的、宗教的流派和政治运动建立联系 ”, 可以吸收教徒入党。 值得注意的是, 自身定位的变化是俄共为了争取群众支持,获得更多选票的手段之一,就这点来看,俄 共和社会民主党颇有相似之处。但应指出,同社会民主党宣称是 “全民党” 不同,俄共 自称是 “劳动人民的党”,并切实为维护 劳动人民的利益而行动, 反对政府进行的私有化和破坏社会福利的政策。2008年俄共十三大通过的新版本党纲进一步申明 : “俄罗斯 联邦共产党是国内唯一彻底捍卫雇佣劳动者权利和民族国家利益的政治组织 。”该表述中用 “雇佣劳动者” 取代了原纲领中的 “劳动人民 ”, 突出了劳动者的阶级属性, 特指今天社会制度下受资本剥削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同时申明俄共不仅是代表一个阶级 利益的政党,而且是代表整个民族国家利益的政党。

第五,俄共的社会主义理论发生了变化。从坚持传统社会主义转变为奉行 “革新了 的社会主义”。1990年6月俄共成立时,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基本沿用传统的马克思 列宁主义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共产党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经济上以生产资料 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主, 实行“各 尽所能、 按劳分配” 原则。 在与叶利钦政权的斗争中,俄共为了重塑自己不同于苏共的新形象,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曾多次强调:俄共主张国家回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但 “不是向后退到社会主义,而是向前迈向社会主 义”。1995年1月俄共召开三大, 在党纲中对社会主义作了全新的表述: “完全的社会 主义是没有人剥削人、根据劳动的数量、质量和成果分配财富的无阶级社会;是一个以科学计划和管理为前提,以珍惜劳动与资源的后工业化工艺为基础,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率都达到很高水平的社会;是一个能够促进个人创造积极性和劳动者自治的真正民主的和精神文化发达的社会。” 这里所突出的主要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生产力高度发展,真正的民主,发达的精神文明,劳动者自治等等。并且俄共提出的未来社会主义, 包含了许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内容:社会主义要 “创造新的比资本主义更高的人民生活 质量和更发达的生产力”;“资本主义把人类引向更深的矛盾 ,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全球问 题———生态问题、人口问题、 民族社会问题 ”, 而社会主义则 “符合当代生产力水平、 生态安全,以及人类所面临的任务的性质”。2008年俄共十三大通过的新版本党纲 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认为 “社会主义是摆脱了人剥削人 、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按照劳 动的数量、质量和成果分配生活财富的社会。这是在科学计划和管理、运用科技含量高 且又节约资源的技术的基础上达到高水平的劳动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社会。这是实行真 正的人民政权和发达的精神文化,激励个性的创造积极性和劳动人民的自治的社会。人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目的和因素 。” 与原纲领相比, 新版本增加了 “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 和 “人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目的和因素” 两项内容,前者体现了俄共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后者则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历史教训的总结。总之,俄共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口号,但它所讲的社会主义已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社会主义,而是赋予社会主义以符合时代发展和本国实际内容的 “革新了的社会主义”。

第六,俄共的斗争方式发生了变化。俄共以建立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共产主义为长远理想,但是在当前条件下,作为现政权的反对派, 俄共的首要任务是取得政权。 经过1991年和1993年同执政当局的两次 “武装对抗 ”, 俄共认识到, 目前在俄罗斯武装夺取政权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俄共逐渐改变了同执政当局斗争的方式和策略:由街头抗议改为议会斗争。1993年10月俄共正式宣布参加议会选举, 其目的是通过合法的斗争方式 “剥夺背叛民族反人民的政权 ”。 尤其是 1995 年和 1999 年两次杜马选举的胜利,使俄共成为俄罗斯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政党之一。由于俄共在议会选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客观政治环境又要求它只能通过和平、合法的方式夺取政权,这促使它把工 作重心放在上层,特别是放在议会斗争中。 作为一个在俄罗斯最具有群众性的政党, 俄共的这一做法导致它忽略了对基层群众的工作,使党与群众关系变得疏远起来,上层与下层脱节,直接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因此,俄共七大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对工作重心作出了适当调整,强调把议会内工作与议会外工作结合起来,把今后的工作重心由仅仅放在议会工作上转变为同时也重视群众工作 。2003 年俄共在俄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中遭受重创, 由第一大党沦为第二大党。2004 年俄共的分裂进一步恶化了其在议会中的处境,议会内斗争的成果不甚明显。因此,俄共决定把斗争的重心 转到议会外,发动和组织民众进行抗议活动, “从社会防御转向社会进攻”。 对于斗争方式的表述,2008年俄共十三 大通过的新版本党纲仍表示以和平的方式, 但不否认在被迫的情况下采取革命的手段。新纲领强调, “俄 共把议会斗争视为一种阶级斗争, 在这一斗争中不容许与现政权的反人民方针妥协。只有在这种条件下,群众的抗议运动与共产党人的议会活动之间的联系才能变得有效”。

三、俄共现代化遇到的困难及前景

俄共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自身现代化成就显著,但与此同时,也还面临一系列的困难。俄共的发展前景将取决于其能否克服困难、进一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首先,年轻化的方针实施得还不够。虽然俄共非常重视自身年轻化问题,但是这一进程在一些地方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与此同时,俄共确定了每年吸收占俄共党员总数 10%的新党员的目标,尽管纳新工作进展顺利,但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当前最令俄共领导人焦虑的是党的队伍的老龄化问题,它已严重地制约党的活动能力。俄共尽管每年新 增党员近万名,但还是抵不住高龄党员的自然减员人数, 在现有的16万左右党员中, 50岁以上的占大多数,30 岁以下的仅占 5% -7%。 久加诺夫坦言, 以这样的年龄结构,即使国内形势发生突变,俄共也很难采取行动。 并且, 俄共的干部队伍面临同样的困境。虽然相当一部分地方和中央领导人换上了年富力强的中年人, 但就总体而言, 俄共的干部队伍老化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2010年初,在俄共莫斯科分部 10 个区委第一书记中,两人73岁,两人67岁,两人64岁,其他人也接近这一年龄 。其中央主要领 导人基本上都是1993年俄共重建时的老面孔, 没有定期更换, 也缺乏对领导人的有效 监督,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流于形式。因此,如何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克服队伍老龄化、实现干部队伍的更新换代,依然是俄共自身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

其次,资金短缺、财力有限, 也是俄共现代化遇到的重大难题之一。 在当代 俄罗斯,一个政党的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是否有群众基础, 金钱和权力也起着很大作用。 在每一次各派政治力量激烈角逐的议会选举中,俄共的主要对手 “政权党” 都能得到由政权力量控制的最强大、最直接的舆论支持和财政支持,以及各种最强大的财团力量的资助和扶持,这为 “政权党” 的竞选成功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政权党” 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作为反对党的俄共所无法比拟的。在选举过程中和选举后,俄共的发展都受到了财力的极大限制。尤其是2001年 《政党法》 出台后,俄共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2001年召开的俄共七届二中全 会和四中全会都把解决资金问题作为重要议题, 竭尽全力地寻找扩充政党资金的方法。2007年3月24日, 俄共在莫斯科召开中央全会, 第一副主席梅利尼科夫就资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建议。 他认为, 除了募集资金和捐赠,还有其他一些解决资金问题的方法,一是,在地区选举结束后,俄共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议会党团,各地区组织努力自己解决资金问题;二是,参照一些外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与入选各级政权机构的党员之间有专门财政关系规定的实践经验,俄共必须确定工作人员的工资额,将相应的国家机构支付的超出党规定的最高限额部分转交党中央或地方组织,应该尽快制定 《俄共议员条例》 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及更多的相关问题。 但是 俄共筹措资金的举措能否得到落实、能否带来实际效益仍是问题。俄共资金不足的问题 势必限制俄共的发展。

第三,俄共内部仍然存在着意见分歧。俄共成立后,特别是重建后一直没有进行过内部的清理,在俄共的旗帜下聚集了不同思想类型的人,党内比较极端的有两派,一个是以舍宁为代表的激进的 “正统派”,该派反对俄共对总统和政府的温和态度, 批评俄共有社会民主党化的危险;另一个是以谢列兹尼奥夫为代表的 “民主派”, 该派主张同政府进行全面合作,反对俄共的 “反对派立场 ”。 因此, 在其他政治力量开始联合的同时,俄共却发生了分裂。2000 年, 时任共产党联 盟—苏共理事会主席的舍宁成立了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共产党”,随后退出了俄共。接着以谢列兹尼奥夫为代表的温和 派在2002年 “杜马风波” 后与俄共决裂,另组 “俄罗斯复兴党”。此后,围绕领导权和路线认识问题,俄共又发生了一系列内部分歧和斗争 :2003 年, 著名经济学家格拉济 耶夫与俄共分手, 另 组 “祖国” 竞选联盟;2004 年, 谢米金被俄共开除党籍, 另组 “俄罗斯爱国者党”;2004 年, 吉洪诺夫、 波塔波夫等被开除党籍, 另组 “全俄罗斯未 来共产党”;2008年,俄共解散圣彼得堡市委及其下 属一些区委, 原市委第一书记费多罗夫被指 “宗派主义和新 托洛茨基主义” 被开除党籍;2010 年, 俄共解散莫斯科市委 及其下属一些区委,原市委第一书记乌拉斯被指 “违背党的纲领性原则” 和 “进行宗派 活动” 而被开除党籍。总之,近十年来俄共分裂和党内斗争不断,一批又一批党员被清 洗出党,导致党的规模日渐萎缩。

第四,如何把俄共的思想理论和政策策略传达到群众中去是俄共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又一难题。一方面,俄共希望通过俄罗斯人民爱国联盟积极争取群众,通过联盟把俄 共奉行的思想传送到群众中去; 另一方面, 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俄共试图把 20 世纪的政治财富和深刻领悟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 21 世纪的技术机遇结合起来, 主张 充分利用媒体,特别是网络进行强势宣传。 目前, 除了俄共网站, 俄共已建立了 58 个 地区分部网站和15个地方支部网站, 创建了自己的电视台。 这使俄共的宣传工作不仅集中在大选期间,而且能够把党的主张和对事件的看法随时传送到社会中去。 然而, 虽然俄共的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就总体而言, 仍与社会对它的需求相去甚远。社会调查数据表明,俄共当前面临的主要危险是,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在很大程度上下意识地不相信俄共能够夺取政权和在选举中获胜,俄共在取得国家政权的道路上面临的恰恰是如何战胜这种不信任,其中包括探索能够消除这种怀疑态度并把那些目前远离俄共的民众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途径问题,俄共必须在行动和思想方面采取能够更加令人信服地、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中最优秀的部分与俄罗斯思想以及争取俄罗斯民族国家 复兴的斗争结合在一起的步骤。 不但 75% 的俄共支持者坚信党的此类使命 (反 对者只 有8% ),而且79%的俄自由民主党的追随者 、58%的 “统一俄罗 斯” 党的支持者以及 43%目前准备投票支持 “公正俄罗斯” 党的民众也持此观点。 因此, 如何加强理论创新,提高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解释能力, 尤其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本质 、21 世纪社 会主义的前景和特质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阐释, 进一步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宣传群众,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政治斗争的创造性,并采取具体的实践方案影响群众,维护他们的利益,进而赢得社会的信服和支持,所有这些,对俄共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参见尹德慈 《国外政党现代化 : 表现、动向及其启示》, 载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 第 1期。

[2][]ИИМельников, “КПРФ неотказываетсяот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коммунизма”,http://www.kprf.ru/19.07.2003.

[3]参见李永全 《俄共目前的状况及面临的困难》, 载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5年 第 1期。

[4]参见刘淑春 《经受大选考验的俄共 —— 俄共大选结果解读》, 载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 第 3期。

[5]参见刘淑春 《为 建设 “21世 纪社会主义” 而斗争 —— 俄共十三大述评 》, 载 《俄 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 年第 4期。

[6][美] 斯蒂芬· 韦格伦文, 王军译:《俄 共在农村的选举支持及其对俄罗斯政党体制的意义 》, 载 《当代世 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 第 2期。

[7]http://www.vesti.ru/05.12.2005.

[8]参见刘淑春 《经受大选考验的俄共 —— 俄共大选结果解读》, 载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 第 3期。

[9]http://kprf.ru/party/program.

[10]臧秀玲:《论当前俄共在理论与策略上的新变化》, 载 《理论学刊》2001年第6

[11]参见王立新 《论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变革中的困厄》, 载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 第 4期。

[12][俄]ГАЗюганов,“НародныйподъемвРоссииизадачипартии”,http://www.kprf.ru/29.10.2005.

[13]http://kprf.ru/party/program.

[14]参见刘淑春 《为 建设 “21世 纪社会主义” 而斗争 —— 俄共十三大述评 》, 载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第4

 

 

作者简介: 李亚洲,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政治学博士后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