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以来的独联体国家共产党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5-28 17:21:31
苏联解体以来的独联体国家共产党
刘淑春
摘要:苏联解体后,苏联共产党的后继者—独联体国家各共产党经历了身份转换,从执政党变为在野党或曰反对党。20多年来,这些共产党组织规模锐减,但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思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制定新的纲领和行动策略,为使国家重新走上社会主义之路而顽强奋斗一。由于受到自身矛盾的羁绊和外部环境的制约,独联体国家共产党要实现重建社会主义的口标,尚面临诸多挑战。
关键词:独联体共产党;组织状况;理论与实践;困境与前景
苏联共产党的后继者—独联体国家各共产党的命运如何?本文试图概述苏联解体以来独联体国家各共产党的组织演变及政治影响力,对这些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加以评述,并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制约独联体国家共产党发展的原因,分析这些共产党面临的挑战及前景。
一、独联体国家共产党的组织状况
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地区到底有多少共产党?其组织规模有多大?通过梳理独联体地区各国共产党自苏联解体以来的队伍调整和组织演变,我们发现,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共产党组织数量众多,但组织力量分散,整体规模锐减。苏联解体后不久,独立后的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相继恢复重建,并成立了原苏联地区的共产党协调组织--共产党联盟--苏共。截比1995年7月,在原苏联范围内己经有26个共产党和组织在活动,其中的22个加入共产党联盟--苏共,成员有130万①。而此后的20年中,各共产党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外部打压、内部分化、自然减员和经费医乏等多重压力,虽然各党的阵地仍在,但整体而言组织规模呈缩减态势。目前在独联体地区,撇开一些分散、不定型的小组织,至少有30多个以共产党命名或以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的共产党,总人数约有70多万(详见表1)
说明:此表所列各共产党的党员人数数据不全,能查到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据悉,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在2016年头5个月增加新成员8000人;截止2016年5月,鸟克兰共产党党员减至5万人。
就政治影响力而言,这30多个共产党中,有一多半即20个以上为合法政党。在合法政党中,有曾重返政权、执政两届的党,如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有曾在两届议会中占据第一大党地位、后虽受挫但十几年来始终稳居第二大党位置的党,如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有曾经是议会第一大党,但近年境况不佳,或被排除在议会之外如吉尔吉斯共产党人党,或被当局禁止活动如乌克兰共产党;有的党尽管议会席位不多,但其主张对国家政策有很大影响,如白俄罗斯共产党;还有一些党虽有合法政党身份,但在议会内势单力薄,有的党甚至尚未跨进议会门槛,这些党目前在政治舞台难有作为,但得到某些社会阶层的支持,对某些社会组织有一定影响力。而另外的一少半共产党,或因政治原因和组织人数不足而未能注册为合法政党,或自身不认可现行制度而根本就不申请注册为合法政党,还有因遭受当局打压而被迫转入地下的,它们的声音很微弱,很难传达到社会大众之中。总之,独联体地区共产党仍是一支有政治影响力的力量,但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21世纪以来共产党的力量受到削弱。作为该地区最大的共产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境况有所提振,但整体而言,这一地区的共产党在各国政治力量格局中仍处于弱势,难以与中、右翼力量相抗衡。
二、独联体国家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
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的共产党虽然组织上遭受巨大打击,但它们始终没有放弃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追求。20年多来,它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思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制定新的纲领和行动指南,不断调整斗争策略,为使国家重新走上社会主义之路而顽强奋斗。
这些共产党仍坚持其“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公开申明是代表广大“雇佣劳动者”利益的党。它们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的新变化,将“当代工人阶级”的内涵作了新的阐释,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体力劳动者,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服务领域的劳动者,进而把党的社会基础扩大到一切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受雇佣阶层。在党的自身建设方而,多数共产党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同时强调尊重党员的权利,加强党内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主张实现党的现代化,改变传统工作方式,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建立组织结构和网络;积极吸收青年人入党,克服党的队伍的老龄化;多渠道筹集经费来源,以维持和改善生存条件。
这些共产党把理想与现实相结合,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确定长远目标和近期任务,既勾画了"21世纪社会主义”的蓝图,也确定了为实现这一目标所要经过的路径和应变之策。各国共产党人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根据本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阐述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特征的理解。各共产党的表述不同,但透过这些表述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点:仍秉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坚持“无产阶级政权,“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等基本要素,同时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回避民主、平等、自由、公正、人道主义等范畴,认为这些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强调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将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不照搬统一模式,走自己的路”“向前--走向新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倒退--退回到原来的社会主义”等等。各国共产党规划了各自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基本上确定“三步走”,即先确立劳动人民的民主政权,然后确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最后巩固社会主义并为向共产主义迈进创造条件。为此,各党确定了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它们依据阶级分析方法,分析本国政治制度的性质及阶级力量的对比,揭示政府推行的经济社会政策的实质,进而制定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工作重心。宣传社会主义,重新回到工人阶级中间,提高当代工人阶级的阶级自我意识,这是金融危机以来各共产党为自己确定的紧要任务。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大多数共产党主张采取和平方式,即通过议会选举争取执政机会,但并不排除在必要条件下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也有少数共产党仍坚持认为,实现社会主义只能首先通过革命手段夺取政权,因为即使通过议会选举也不能根本改变现有政权的性质,因此在现行制度下参加议会选举仅能作为动员群众、扩大影响的辅助斗争手段。目前各国共产党除了参加议会内的立法工作,还展开议会外的斗争。各共产党积极动员民众参加反剥削、反危机的抗议运动,抵制欧盟和北约的扩张行为,反对抹黑共产主义历史的逆流,声援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运动、工人运动及其他社会运动。在斗争实践中,共产党积极与社会各界进步力量合作,建立广泛的爱国联盟和劳动阶级阵线,积极参与世界共产党工人党的国际合作和行动。
应当看到,这些年来,这些共产党经历了身份的转换,从执政党变成在野党。他们在斗争实践中学会了做反对派,不仅利用法律武器争取合法身份,利用现存制度为自己扩大生存空间,而且利用议会内外的一切机会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为劳动人民争取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权益。它们在反对寡头官僚对国家财产的掠夺和政治压迫、抵制抹黑苏联历史的潮流、提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意识等方而积极工作。它们提出改变国家现行方针、旨在将国家引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替代方案,以广大公民所能接受的方式宣传自己的主张,积极影响社会思潮“向左转”。他们克服各种困难,改变传统工作方式,努力更新党的队伍,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建立广泛的人民联合战线,为重建劳动人民的政权,使国家重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做思想和组织准备。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期,正是独联体地区共产党的坚持与斗争,才使这一地区的共产主义阵地得以保存;正是这些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人们才得以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主导社会舆论的今天仍然坚信,独联体地区的制度变迁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事业从此中断,社会主义事业定能迎来复兴的那一天。
三、独联体国家共产党发展的困境
纵观独联体地区共产党在苏联解体后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各国共产党均经历了重建、崛起、挫折、调整几个阶段,所不同的是各党经历这几个阶段的时间节点不尽相同,崛起和挫折的程度各异。在这些共产党中,勇于理论创新和策略调整的党,其影响力和取得的成就普遍大于那些固守传统的党。但如前所述,目前独联体国家共产党在各国政治舞台上仍处于弱势地位,共产党的发展始终面临来自主客观两方面的阻力
我们首先分析独联体地区共产党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一,内部分歧对自身发展的羁绊。源于苏共后期的思想路线分歧,为苏联解体后各国共产党内部的分化、分裂埋下祸根。各共产党都声称要重返社会主义之路,重建联盟国家,并认识到为此必须有强大的共产党来领导,共产主义运动应该实现统一。但这些年来,无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整个地区,共产党内部分歧严重,不断分裂。总体看来,这些国家共产党因现阶段的斗争途径问题形成了两大派:主张走议会道路的体制内共产党和主张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体制外共产党。体制内共产党往往因为理论和组织问题出现分化;体制外共产党各自为战,因各种原因而走不到一起,几经分化组合,难以形成规模。这样的结果造成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多党林立,相互掣肘。20多年来,共产党内部的这种不和从最初的思想分歧演变到今天的分道扬镰和互相拆台。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共产党还能在决定共产党命运的关键时刻暂时搁置分歧,携手共同对敌(如1995年总统选举中俄罗斯各共产党共同支持久加诺夫与叶利钦对决),那么现在议会外各党公开与议会内党叫板,欲取而代之。最近的例子是,从俄共分裂出来的一些共产党人与其他俄罗斯议会外共产党的一些成员于2014年组成新党“联合共产党”,要与俄共领导人划清界限;2009年成立的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公开申明以俄共为竞争对手,在2016年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中夺走俄共的一些选票,尽管未能跨进议会的门槛,但以2. 27%的得票率跃升为俄罗斯第五大党。在乌克兰共产党遭遇被当局禁Ir.活动的危难时刻,乌共议会党团的一批成员声明退出党团,使党雪上加霜。这样的例子在其他独联体国家都曾出现。共产党的内让不仅削弱了队伍,使共产党的声誉蒙受损害,而且涣散了队伍,给对手提供了分化、瓦解共产党的可乘之机。
在笔者看来,共产党难以形成合力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理念不同,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如何做才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不同的共产党有不同的态度。议会内共产党选择议会斗争道路,主张通过议会内外的工作逐渐改变现行方针,形成以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信任”的政权,进面向社会主义道路迈进;议会外共产党认为只有领导劳动人民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推翻现政权,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议会外的群众发动上,这才是“正统马克思主义”,那些把精力集中在议会内工作的共产党奉行的是机会主义,是帮资产阶级的忙。各党内还在如何界定社会主义等问题上有分歧。可见,独联体地区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仍未走出理论上坚持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困惑,未能找到统一各党思想的新理念。二是利益之争,这不仅表现为各党内在党的领导职位、议会席位分配上时常出现内让,还表现在议会外党因得不到议会内党的扶持而出现的怨恨,会议内党经常被谴责为“共产主义运动的叛徒”。
第二,议会道路的两难困境。如前所述,独联体国家有半数以上且是主要的共产党选择了议会道路。这一选择能否引导共产党走向自己理想的彼岸?这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理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无产阶级政党只有用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确立无产阶级的政权。当然,恩格斯也预见到在资产阶级民主制较为发达的国家的某些阶段,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利用和平方式争取工人阶级的权力,但要时刻警惕资产阶级的反扑,要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这说明,在实现社会主义的策略问题上,共产党应该根据本国阶级力量的对比做出选择。因此,独联体地区共产党在目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选择议会道路,无可厚非。
从现实来看,各共产党在议会道路上取得一些成就。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曾连续执政八年,领导国家恢复了经济,重建了社会保障,改善了社会秩序,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但摩共在这条道路还没有来得及走远,即被迫下台。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利用议会讲坛也为劳动者谋到一些利益。如90年代中后期,俄共凭借在议会内占据三分之一的席位牵制了总统和政府,使其无法将激进的自由主义改革继续下去,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些社会保障得以保存。21世纪以来,俄共议员在议会立法工作中对保护广大弱势群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社会“向左转”,维护民族国家利益,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问题在于,共产党的议会斗争到底是对自己有利,还是对当局有利?以俄共为例,俄共通过议会斗争,促使当局考虑反对派及其代表的社会群体的利益,对政府的政策作局部调整,结果群众的抗议减少,社会矛盾得到缓解,促进了社会的稳定。这在客观上是帮助了现行制度。普京总统借用俄共主张的爱国主义、国家主义等口号,凝聚了人心,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壮大了自己的支持力量—统一俄罗斯党,巩固了执政集团的统治,拉走了俄共的选民,这使俄共夺权的目标更难实现。因此,作为体制内政党,俄共越是提出一些建设性主张,越是授人以柄,例如俄共的对立而甚至议会外的一些共产党就是这样看待俄共的,它们抨击俄共是“在体制内修修补补”,对当局是“小骂大帮忙”。事实上,俄共的确为陷入一个两难选择而困惑:要么放弃党的性质成为一个真正的体制内政党,要么坚持党的性质而退出政权体制或者成为体制内无足轻重的反对党。前一种选择可能使党成为一个现政权的附庸,直至消亡;后一种选择意味着党更加被边缘化。正如俄共中央副主席伊·梅利尼科夫在2004年3月举行的中央全会上所说,十年来,俄共议会竞选成功并不意味着可能实施自己的纲领,反倒因自己参与的立法工作直接或间接地成全了当局;而选举失败就而临着在政治上被边缘化,招致政治死亡的命运,最终还是帮了当局的忙。
无疑,俄共等党目前选择议会道路是不得己而为之。这条道路前景如何,还不得而知。现实中,在独联体国家,通过议会重掌政权并非易事。我们知道,这一地区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带有强总统弱议会的特点,即总统享有否决议会决议直至解散议会的权力,议会多数政党无权组阁。这样一来,在现有政治制度框架下,只要共产党坚持反现存制度的立场不变,即使占有议会绝对多数席位,都难以完全实现自己的纲领,更谈不上组建政府,进而达到重返政权的目的。因此,共产党试图通过议会斗争夺取政权的途径能否成功,还要靠实践来检验,有待历史作出回答。根据以往革命的经验可以作这样的假设,在国内形势出现危机,即统治阶级上层无法再继续统治下去,社会民众下层无法再继续生活下去时,作为反对派的共产党才有机会或者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或者通过和平手段弹勃总统,修改宪法,在赢得人民支持后上台执政。但目前,至少在独联体大多数国家的可见未来,这种局面还不会出现。因此,议会内的共产党还要继续卧薪尝胆,做足准备,等待时机。
我们再分析独联体国家共产党所处的客观环境。
第一,国内政治生态环境不利。苏联解体以来,经过20多年的制度更迭和媒体洗脑,在社会舆论中,共产主义等同于极权主义,社会主义等同于苏联。尽管各共产党都程度不同地反思了苏共执政中存在的问题与苏联最后垮台的关联,也都承认苏联的解体首先在于党自身的危机,并强调要向前进,走向新的社会主义。但由于它们肯定苏联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及苏联时期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功绩和地位,抨击现行方针,并主张最终取代现行制度,这令现在的执政阶级不能容忍。各国执政者名义上宣称国家“非意识形态化”,宪法也大都规定不许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但事实上却任凭社会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大行其道,而惟独对共产主义大加讨伐,对共产主义力量实行打压。因此,苏联解体己经20多年了,作为苏共的继承者,各国共产党仍不得不为苏共的一切过错承受着各种辱骂,苏共的历史包袱始终压在各共产党的身上。开明的执政者可以允许共产党及左翼组织在法律许可的框架内生存,但他们不能允许共产党发展成可挑战统治阶级的政治力量。在这些国家,反对现政权的言行会受到严苛的经济和刑事制裁,甚至要付出组织被取缔的代价,领导罢工、集会等抗议活动的共产党人时常被以极端主义罪名投入监狱。在俄罗斯,执政者倡导社会奉行保守主义,打击任何激进主义。有的左翼组织因为党徽中有五角星和拳头图案多次申请注册合法政党而遭拒。这种政治生态环境使共产党处于孤立境地,自然影响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使其难以吸收到“社会精英”尤其是青年人入党。共产党因缺乏行政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组织的影响力和战斗力衰弱,生存环境艰难。因此,对这一地区的共产党人而言,国家现存政治制度和舆论环境对其不利,他们面临的首要困难是上层对共产主义力量的钳制和下层对社会主义重振的迷茫。
第二,地区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冷战后,以美国和北约为首的西方并没有因为苏联的解体而对原苏联地区放手,而是加紧对这一地区的渗透和扩张。它们为了与这一地区的大国—俄罗斯进行地缘政治博弈,使用各种手段拉拢、控制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通过颜色革命扶持亲西方势力,挑起民族矛盾,离间各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扯断独联体国家的共同纽带—苏联制度下共同生活的70年历史—是西方及其追随者的手段之一,而主张尊重苏联历史,重建社会主义联盟国家的共产党就成了西方及其追随者的打击目标,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于是,反俄与反苏反共交织在一起。大家还记得,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起西方社会矛盾激化,抗议运动频发。为遏制共产主义运动借势而起,2009年欧安理事会通过了所谓《分裂的欧洲重新统一》的决议,该决议将共产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相提并论,作为极权主义加以谴责,并赞同欧洲议会关于将8月23日(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日)命名为“斯大林主义与纳粹主义受害者纪念日”的决议。有了这些决议作为尚方宝剑,原东欧和苏联地区的一些国家的反苏反共和反俄右翼极端主义势力嚣张起来。己经投入欧洲怀抱的国家,如波兰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相继通过禁比使用共产主义标识的法律(共产党原本在这些国家就处于地下状态,有的共产党领导人一直被监禁,在这一波反共浪潮的打压之下更是难以抬头),独联体中的几个准备加入欧盟的国家也都无一例外地拉起反共的大旗。在格鲁吉亚,亲西方的总统萨卡什维利刚一走上政治舞台,就要求禁比格鲁吉亚统一共产党的活动。他执政期间残酷镇压共产党,关押共产党领导人。在他的高压政策之下,共产党的人数由2000年的82000人锐减到2013年的3000人,至今这个国家的法律仍禁比使用共产主义标识和苏维埃意识形态。在摩尔多瓦,共产党重返政权后执政两届,在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均取得国家独立以来最好成绩,在己经赢得第三届议会选举、准备继续执政的当口,美国和西方先通过颜色革命、然后又用软硬兼施的手段搞乱总统选举,最后使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在乌克兰,亲西方势力在2014年春夏之交的动乱中临时主政后,以反分离主义为借口,先是查封、后又放火焚烧乌克兰共产党中央总部大楼,把共产党议员赶出议会讲坛,追杀共产党领导人,解散共产党议会党团,并以共产党支持分离主义为罪名禁比其活动。201s年4月9日,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了名为《谴责乌克兰的共产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纳粹主义)集权制度及禁r.宣传其标识》的法律,违者将面临s至to年的有期徒刑。据悉,自2014至201s年一年间乌克兰己有48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惨遭杀害,1s2人失踪,300多人被捕入狱,1000多人遭刑事调查。美欧扶持亲西方势力搞乱这些国家的用意无非是一石二鸟,即一方而削弱俄罗斯在前苏联地区的影响,扩大和巩固自己在该地区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清除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扼杀共产主义力量,避免其东山再起。因此,冷战虽然结束20多年了,但共产党始终没有摆脱来自国际资产阶级的围剿,当前独联体共产党人身处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的前沿,稍有不慎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独联体地区的形势错综复杂,地缘政治角逐和意识形态斗争交织在一起。共产党处于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漩涡之中,而临双重打压—既而临国内中右翼势力的挤压,又面临国际资产阶级的扼杀。因此,只要资强社弱的国际力量格局不发生根本转变,非执政的共产党的日子就不会好过,共产党重建社会主义之路将是艰难曲折的。
四、独联体国家共产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
众所周知,改变世界秩序、根本扭转目前的世界力量格局,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当中自然需要全世界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包括独联体国家共产党的自强。
在笔者看来,目前独联体国家共产党要摆脱困境面临如下挑战。
第一,如何实现理论创新,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形成符合当今时代的理论主张,以统一思想,凝聚队伍。
第二,如何扩展政治空间,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进行灵活有效的政治斗争,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阵地和影响。对体制内政党而言,必须不断根据国际国内新的情况和力量对比,调整斗争策略和行动口号,利用合法杠杆对当局施压,为劳动者争得权益,以赢得更多民众的支持。而那些体制外共产党,如何改变工作方式,突破封锁,从政治舞台的边缘走上前台,是当务之急。
第三,如何处理内部矛盾。任何政党内部都难免出现思想分歧,但应求同存异,避免内让,在重要关头分清敌友,不能两败俱伤。目前体制外党与体制内党的争斗僵持下去的结果,一方面使议会内党腹背受敌,困难重重,失去得来不易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议会外的党还可能被人利用,这一切都会使共产党重返政权的前景变得更加渺茫。因此,共产党如何克服内部纷争,建立健全党内生活机制,形成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不用武断的组织手段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一大考验。只有凝聚党的力量,才能让追随者有信心,才能形成合力携手扩大阵营,争取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持。为重塑民众的社会主义信念做实实在在的工作,这才是重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前提。
第四,如何避免陷入议会陷阱。俄共等体制内共产党把议会斗争作为一种手段,也清楚作为议会党的风险。但在现实中,成为议会议员享有一定的优惠待遇和特权,这对某些投机钻营者具有很大诱惑力。尽管各党对党员议员作了政治和经费等方面的约束,但每次竞选都会出现党内争夺候选人资格的争斗,有的党员议员满足于议会内的舒适生活而不愿意做议会外的群众工作,还有党员议员在议会投票时不听从党的招呼,我行我素。因此,体制内共产党如何做到洁身自好,避免利益诱惑,不忘党的奋斗目标,真正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而不是成为特权官僚的一部分,这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第五,如何应对新的地缘政治局势。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在后苏联地区频频发动颜色革命,进行有针对性的反共宣传,乌共、摩共、吉共、格共等党所遭受的危机很大程度上受西方插手的颜色革命风暴所累,执政当局无论是为了讨好西方还是为了维持自身统治,都不给共产党翻盘的机会。不仅如此,在西方与俄罗斯的地缘博弈过程中,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思潮在独联体地区泛起“向西还是向东(向俄)”这样的问题不仅撕裂着这些国家的社会,也伤及共产党本身。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乌克兰共产党近年遭遇的内部分裂和被亲西方政权赶下政坛就是明显的例子。目前,在摩尔多瓦、乌克兰及高加索和中亚,共产党普遍遭遇新的危机局面,基本上处于维持生存甚至被迫转入地下的状态。即使在俄罗斯,共产党的处境也不如几年前,只是这里的情况不同罢了。众所周知,在2011 - 2012年议会和总统选举期间,俄罗斯社会爆发了一系列社会动荡,普京总统的支柱—统一俄罗斯党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普京一方面为了增强政权党的竞争力,对反对派政党分而治之,另一方面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将街头抗议运动纳入可控渠道,修改了国家杜马竞选原则,即由单一的政党名单比例代表制改为政党和单席位选区混合代表制,修改了政党法,降低了政党准入门槛,从4万人降到500人,还简化了政党登记手续。结果,2012年前,俄罗斯共有8个政党,仅仅3年后的2015年,在俄司法部获准登记的就有78个政党,还有60个组织等待注册为政党。这种新的政治生态环境加剧了各政治力量之间的竞争,对体制内政党尤其是对体制内反对派政党形成了压力。于是,俄共不仅要面对以往体制内的三个老对手的竞争,还要面临以共产党命名的新党“拆台”,并要与右翼反对派党争夺选民,因为原来一些怀有反对派情绪的选民因没有其他选择而投了俄共的票,现在有可能被右翼反对派党拉走。事实上,俄共正是在这种腹背受敌的境况下参加2016年9月的第七届国家杜马选举的。结果在450个杜马席位中,统一俄罗斯党获得343席,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获得42席,俄罗斯自由民主党获得39席,公正俄罗斯党获得23席,祖国党获得1席,公民纲领党获得1席。这一结果表明,相较于第五、第六届国家杜马,统俄党赢回了曾丢失的议席(前两届先后得315和238席),而俄共则丢失了曾赢回的议席(前两届先后得57和92席)。因此,俄共虽保住了议会第二大党的地位,但事实上是本次选举的最大输家,其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的空间再次受到挤压。
关于独联体地区共产党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短期内实现突围、根本改变处境的可能性很小。共产党的作用仍是代表普通劳动者的利益,通过议会内外斗争迫使当局改善民生和民主,通过宣传自己的主张赢得人民的信任,坚守阵地,扩大影响,壮大队伍,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及制度的改变,仅是独联体国家共产党遭受挫折的开始。20多年来,独联体国家共产党始终处于国际国内对手的压制之下。尤其是21世纪以来,独联体地区“颜色革命”不断上演,成为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经济军事扩张的焦点地区。独联体国家的共产党肩负着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双重任务。它们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它们在重建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折射出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为我们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格局中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提供了佐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① Копышев Е. И. Союз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х Партий – КПСС. История образования,сновные вехи,еятельности. hppt: / / www. cprf. ru / spss.
作者简介: 刘淑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7 年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