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冷战后的英国共产党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2-18 17:33:22

冷战后的英国共产党

商文斌

冷战后英国的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到巨大的冲击,有着70多年历史的英国共产党(简称CPGB)改名为“民主左派”。但原来从英共中分裂出来的共产党组织却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英国共产党(简称CPB)。本文主要将英国共产党的近况介绍如下。

英国共产党的简史

英国共产党成立于1920731,简称CPGB。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共曾领导英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并提出英国现政府下台,成立“人民政府”的要求。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共重新发表宣言,称英共将支持政府反对希特勒的一切战争措施,放弃成立“人民政府”的要求,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并积极领导工人群众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这一切为党赢得了声誉,英共的力量也迅速发展壮大,英共人数最多时达到5.5万人。战后,由于种种原因,英共的力量和影响几乎呈直线下滑的趋势,不仅党员人数逐年减少,而且内部派别活动严重,多次发生分裂。从英共中分裂出来的派别有于19684月组建的英国共产党(马列),简称CBPC(ML);19777月组建的新英国共产党,简称NCPB;19884月组建的英国共产党(“晨星”报),简称CBP,等等。

战后发展曲折迟缓的英国共产党,在经历苏东剧变的震荡后,更是雪上加霜。作为英国共产党组织主体的英国共产党(CGPB) 受冲击最大,像西方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一样出现了严重的社会民主党化的倾向。该党继在199010月召开的会议上接受了从党名中删除掉“Communist,,的提议后,又于199111月正式宣布放弃党的宗旨,改变党的性质,将其改建为“民主左派”。与此同时,英国其他几个共产党组织也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影响;党员人数进一步减少,处境更加困难。

在经历了几年的思想信仰的迷茫之后,原来从英国共产党中分裂出来的新英国共产党于199312月通过新纲领,声明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立场;英国共产党(马列)200010月召开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讨论并通过了《阶级、国家和控制》的决议,20011月又重申了该党1971年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英国工人阶级和它的政党》,认为这个纲领在今天仍然像过去一样,不仅富有启发性,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这些共产党组织一般都只有二三百人,其影响力非常有限。

冷战后,在英国影响较大的共产党组织是简称为CPB的英国共产党。CPB是在原来“晨星”报(Morningstar,英共支持的左派报纸)派基础上成立的。该党虽成立于19884,但它声称继承了原来老党CGPB的传统。目前该党有党员1200多人。该党总书记是罗伯特·格里菲斯(RobertirGiffht,),威尔士人,今年51岁。英国共产党虽然人数不多,但在世纪之交,还是比较活跃的,坚持每两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而且从1997年开始参加英国大选,2001的大选中有6名英共候选人参加了下院议员的角逐。

英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及策略方针

在世纪之交,英国共产党在原CGPB的党纲基础上,制订了CPB的新党纲《英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于20004月和20026月先后召开了四十五大和四十六大。新党纲和这两次代表大会所通过一系列决议规划了党在世纪之交特别是新世纪的斗争方向和策略方针。

首先,英国共产党重申了党的性质、宗旨、组织原则以及党际关系准则。英共旗帜鲜明地重申:英共是一个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以实现和建立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政党;它是为社会主义革命而组建的,它在未来英国社会主义革命性变革中起领导作用;它是一个民主政党,不仅注重充分发挥每一位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注重发展和保持其内部各部分之间包括不同部门的工人之间、妇女与男人之间、白人与黑人之间、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密切关系;它同时也是一个按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最高组织原则组建的;它主张英共在遵循自由、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世界上所有为和平、进步和民族解放而斗争的政党和运动建立友好关系,并认为这对在英国实现和建立社会主义至关重要。

其次,英共认真反思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状,在充分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的基础上,剖析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该党认为,20世纪20年代末起,苏联制定和采取了不少严重违背社会主义和民主原则的决策,并逐步形成了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权体制。这种体制未能充分利用战后科技革命成果来比资本主义更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致使苏东剧变的第二个原因是苏联热衷于与美国搞军事竞赛,大规模的军事扩张计划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有限资源,加重了经济负担,而且还衍生了一个官僚利益群体,这一切都严重影响到苏联东欧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而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人道主义”为内容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误,则是导致苏联东欧剧变的又一重要原因。

再次,英国共产党制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策略—“替代的经济和政治策略”。英共在新党纲中认为新时期英国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永远也无法解决,惟一的解决途径就是在社会结构和组织上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然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不会自发实现的,它只有通过革命斗争才能实现。在革命斗争中,劳动阶级和它的同盟者通过联合和聚集力量把国家政权从资产阶级手中接管过来。但是现阶段在英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还不具备。当前对于劳动阶级和它的同盟者来说,要挑战资产阶级的财富和权力,克服种种阻碍社会主义觉悟增长的因素,一方面主要左派组织尤其是英共要在组织起来的劳动阶级和其他人群中灌输社会主义观念和思想,另一方面,劳动阶级自身要在斗争中积累斗争经验,意识到必须在劳动阶级所面临的所有问题上开展不同的斗争,并在斗争中相互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制定一个能促进团结、协调行动并使增进劳动阶级利益的斗争更富有成效的策略。

这个策略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经济和社会政策。英共主张减税,增加就业,提高低收入者收人,削减贫富差距;关注传统产业,主张增加对传统制造业部门的投资,并给地方更多的发展经济的自主权;扩大教育范围,提高社会各阶层的教育水平;保证和提高国家基本的社会福利基金,反对私人资本介人社会福利部门;要求政府重新掌管金融和经济政策的决定权;反对以牺牲一部分劳动阶级的利益为代价去换取其他劳动人民生活的改善,主张改善所有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求立即停止私有化,原有私有化的部门应重新国有化,等等。2.关于民主政策。英共认为增进劳动人民的经济与社会利益的斗争与扩大民主的战斗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工会应彻底独立,摆脱政府和国家的干预和控制;要赢得民主斗争的胜利需要更加公开和民主的政府形式,所以应改革简单多数的选举制度,选举结果应反映选民的意愿,选举年龄应降至16;坚决反对保守党当政,主张恢复地方议会并赋予地方议会以相应的权力,废除君主制度和上院(贵族院)3.关于对外政策。英共追求的是独立的外交政策,反对英国追随美国搞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主张退出北约;放弃和销毁核武器,放弃海外殖民地并从海外撤军;英国有责任保证北爱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全球化,反对单一货币,坚决要求英国从欧盟中退出;主张英国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不仅要建立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而且还要免除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并向它们提供其他形式的直接援助。

最后,英共在建设劳工运动、左派联盟、共产党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划。关于劳工运动,英共认为在“社会合作”或“第三条道路”的影响下,英国劳工运动中弥漫着“阶级合作”的思潮。布莱尔集团的目的是将社会民主如同社会主义一样从工党和劳工运动中删除掉,布莱尔领导集团既不代表社会主义也不代表社会民主趋势,它是工党内一个亲大财团、反劳工运动的势力,因此现在在劳工运动中需发出号召,以一个真正愿意服从于工人阶级利益的领导去代替布莱尔和他的同僚。考虑到工党内部社会主义势力还不十分强大,所以需要建立一个覆盖整个劳工运动的社会主义者和社会民主党人的联盟以便去挑战布莱尔集团的政策和权力,而英共是劳工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努力去团结和加强左派,反对右派。关于左派联盟建设问题,英共认为《英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决定了工人阶级及劳工运动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为了赢得领导地位,有组织的工人阶级应该与所有的同盟者一道开展反对各种形式的压迫和剥削。在大规模的议会外斗争中,应围绕“替代的经济和政治策略”建立一个民主的反垄断同盟,而英共和它的选举力量的增长将是这个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党的建设,英共认为在工党业已变成社会民主党并进一步右转的情况下,在英国建立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就显得尤为必要。为了建设英共,党在即将到来的阶段应在宣传、公开工作、特别是在选举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党在妇女、青年和学生中间以及反对种族主义斗争中的软弱无力状况应通过有计划、自觉的方式加以克服。

英共还十分关注现存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英共总书记格里菲斯在中共成立80周年前夕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讲道:“中共的80年是一个漫长而伟大的历程,是一个长期奋斗、走向胜利的历程,她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英共非常赞赏这一点,非常珍视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也非常愿意向中国同志学习。”英共现在也提出“建设有英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口号。目前英国共产党虽然还是一个小党,政治影响力十分有限,但英共领导和党员普遍对英共的前途表示乐观。格里菲斯总书记说:前一阶段,英共经历了一段曲折,遇到了一些困难,党员人数下降,党员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但现在情况正向好的方面发展,很多年轻人加入共产党,党的队伍增加了新的血液,因此英共的前途是光明的。

 

 

(作者简介:商文斌: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

 

文章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