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党理论角度分析芬兰共产党边缘化的原因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9-10-17 22:32:20
从政党理论角度分析芬兰共产党边缘化的原因
刘 健
摘 要:芬兰共产党作为欧洲历史上最大的共产党之一,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芬兰共产党在二战后的芬兰议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比其他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都更有丰富地参与联合政府的经验。但是由于内部斗争不断、历史问题、自身适应能力不足等原因,芬兰共产党的影响力以及议会席位不断下滑,并于 1992 年财务破产,原来芬兰共产党中的少数派于 1997 年重新注册芬兰共产党,并参加选举。但是,新的芬兰共产党已经是一个完全边缘化的小党。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芬兰共产党;边缘化
一、旧芬兰共产党的解体以及新芬兰共产党的由来
(一)旧芬共的解体
芬兰共产党 (芬兰语 Suom en Kom m unistinenPuolue,SKP)1918 年成立于莫斯科,是芬兰的共产主义政党。芬共成立时就是共产国际成员,它于 1944年在芬兰成为合法政党。芬共用联合组织的形式参加各种选举,而不以芬兰共产党的名称。在 20 世纪 20年代,芬兰共产主义者加入芬兰社会主义工人党(1920—1923) 以及工人和小农的社会主义选举组织(1924—1930)。1944 年芬共与社会民主党左翼和其他民主人士建立了芬兰人民民主联盟,并通过该联盟参政。在以上的各组织中,芬共都起到了主导作用,但其中也都有数量不少非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者。
冷战时期是芬兰共产党发展的黄金时期。1944年至 1979 年间,芬兰人民民主联盟的支持率一直处于 17% —24% 之间。芬共的党员曾参加过数届内阁,但是从未成为总理或是总统。例如 1945 年 8 名民盟代表加入了巴锡基维总理的第二届内阁,其中 4 人是芬共党员。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国务院估计芬共党员大约有 4 万人,占工人总数的 1.44% 左右。冷战期间,芬共接受苏联的大量资金援助。芬共的改革者之所以不敢将少数走强硬路线的斯大林主义党员(芬兰语 Taistoists,战斗者,以下称“少数派”)开除领导层甚至开除党组织,主要原因是担心苏联会停止资助。
芬共争取左翼政治力量的主要对手是芬兰社会民主党。它们之间的竞争在工会以及其他左翼组织间非常激烈。芬共由于内部的分歧逐渐被削弱和失去支持。芬共的激进主义者常常攻击其领导层的欧洲共产主义倾向。1985 年至 1986 年间,大批的少数派、数以百计的党组织以及几千名党员被驱逐出党。这些人成立了芬共(团结派)。由于苏联的垮台导致了芬共内部的思想混乱,再加上糟糕的投资,芬共在1992 年财务破产,并且再也没有重新兴起。大多数的党员和其他的芬兰人民民主联盟组织在 1990 年成立了左翼联盟。曾经被驱逐出党的部分党员成立的芬共 (团结派) 在原芬共破产后继续存在,并于1997 年注册成为新的芬兰共产党。但是新的芬共没有取得老芬共在议会中的地位,也拒绝承担老芬共的债务。
应该说芬共领导的芬兰人民民主联盟在二战后芬兰的议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基本上保持在议会中的第二、三大政党的地位,有时甚至是第一大党。芬共有着比其他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都更加丰富的参与联合政府的经验。二战结束后,从 1944 年到 1948 年芬共就加入了政府进行国家重建,此后它还在 1966—1971 年,1975—1976 年,1977—1982 年参加了中左翼的联合政府[1]。但是,芬共内部的分歧以及争斗使得党的实力大损,并最终导致了芬共的分裂。芬共内部的冲突始于 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当时新任党主席 Aarne Saarinen 想要更新党的纲领。一少部分党内同志拒绝接受,并称党的领导层是修正主义者。芬共并未立即就此分裂,而是一直保持完整到 80 年代中期。在 1984 年芬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 Arvo Aalto 当选为新的党主席,情况开始变化。少数派没有参加芬共中央委员会,并称 Aalto 的支持者是“斧头路线者”。芬共中央委员会于 1985 年 10 月 13 日将 8 个地区的反对组织驱逐出党,并于 1986 年 6 月 13 日将 494 个基层组织、17 个市或者地区的组织开除出党。少数派认为芬共开除他们的举动触犯了法律,并将他们的冲突提交到了法院。法院判定芬共开除少数派的行为触犯法律,宣布无效。1986 年 4 月 26 日,少数派的“芬共组织代表”会议在坦佩雷举行,那些代表选出了一个新的中央委员会。新的中央委员会领袖是前芬共副主席 Taisto Sinisalo,他也是最著名的少数派人物。老的芬共在 1987 年的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上,重新将那些曾经开除未遂的组织开除出党。但是在那之前的一周,主要由党内反对派新成立的共(团结派)举行了芬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他们声称芬共(团结派)才是真正的芬兰共产党。芬共(团结派)指责 Aalto 通过虚报党员篡取了党的权力。芬共(团结派)从未在芬兰注册成为正式的政党,因为他们认为那样就等于承认退出,因而是承认自己不是真正的芬兰共产党。在芬共 (团结派)“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上”,Sinisalo 宣称芬共 (团结派)中团结的意思是“将芬共所有力量团结在一起的强烈愿望”。这次大会实际是一个新党的成立大会,虽然芬共(团结派)称之为重建大会。事实上在1970 年代末期,芬共的少数派内部也开始发生分裂。那些支持更加传统马列主义观点的反对派开始批评少数派的领导人。当芬共(团结派)决定不会注册成为合法政党后,一些共产主义者进行了抗议,并要求进行注册。他们认为芬共(团结派)过于注重团结这一口号,而这一口号并无现实意义。在 1987 年芬共(团结派)的代表大会上,他们无视领导层的警告,执意准备成立新党。1988 年,争取和平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 党 ( 芬 兰 语 Rauhan jasosialismin puolest a-Kommunistinen ty觟v覿enpuolue,KTP)成立了。该党的成立者认为他们是芬兰正宗的马列主义政党,并批评芬共(团结派)是支持戈尔巴乔夫的修正主义者。该党最出名的人物是 MarkusKainulainen,一个长期的旧芬共地区书记,并曾经担任全国议会议员。
1990 年在芬兰人民民主联盟和芬兰共产党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党左翼联盟。芬共仍然作为一个理论研究性团体存在了一个时期,直到 1992年因财务问题破产而不复存在。芬共(团结派)和它的选举同盟 Deva 的党员也都加入左盟,虽然双方都抱有很深的成见。左翼联盟的党员不愿意看到他们很多的成员同时也是芬共(团结派)的党员。因此他们决定,芬共(团结派)的党员虽然可以成为左翼联盟的党员,但是他们不会被左翼联盟推选参加选举。由于这个原因,芬共(团结派)党主席 Tennil覿 退出了芬共(团结派),加入了左翼联盟在芬兰议会的团体。两党关于党员身份的纷争致使许多芬共(团结派)党员离开了左翼联盟,但是同时许多芬共(团结派)的党员宁愿加入左翼联盟。两党的关系变得非常糟糕。
(二)新芬共的由来
1993 年芬共(团结派)的代表大会上,代表们想要将芬共(团结派)建立成为一个正式注册的新的共产党,并起草了党纲。新的党徽也被设计出来以示新生。在这次大会上,芬共(团结派)中的“团结”二字被去掉,因为他们认为新的芬共应该包括所有想要拥有一个独立共产党的成员。一个名为芬兰共产党的运动俱乐部被建立起来作为新的组织的基础。这个决定导致了党内的分歧,因为一些党员认为芬共应该减少它的马克思主义论坛的色彩。左翼联盟的领导人也不喜欢这些计划。芬共想要留在左翼联盟中,但是已经没有可能。1994 年双方分裂。芬共于 1997 年在芬兰“重新”注册成为正式政党。
新的芬共现有 2 500 名党员,在议会中没有议席,但是在赫尔辛基和坦佩雷等城市中都有市议员。新的芬共有一个包括 14 个地区组织的全国组织。它的中央委员会有 41 名成员,政治局有 10 名。芬共有一份全国性以及一些地方性的报纸。从数据中看,作为一个 1997 年重新成立的小党,新的芬兰共产党在所有的选举中获得的投票率均不足 1%,而且只在一些城市中有个别的市议员,并且其支持率在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大幅下滑。新芬共是不折不扣的边缘政党,与旧的芬共领导下芬兰人民民主联盟在议会中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1945 年芬兰人民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得选票近 40 万张,在200 个议席的议会中获得 49 席,其中 40 席是芬共党员获得的。
二、芬兰共产党边缘化原因分析
芬兰共产党作为一个曾经欧洲最大的共产党之一,以及在芬兰议会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一个政党,发展到目前一个边缘化的政党,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芬共党内分歧斗争不断,导致党的分裂
从以上芬共错综复杂的历史当中可以看出,芬共内部派系林立,长期斗争。对待苏联的态度是导致芬共内部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苏共二十大后,芬共党内唯苏共马首是瞻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坚持“斯大林主义”的一部分芬共党员与摒弃斯大林错误思想的一部分芬共党员斗争逐渐激烈。1966 年,芬共十四大后,党内形成了主张走独立自主路线、建设芬兰自己的社会主义的多数派和无条件坚持苏联路线的少数派。1968 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后,党内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芬共政治局发表声明谴责了苏联的侵占行为,而少数派则公开批评政治局的声明,并开始进行公开的派别活动。此后两派的斗争不断升级,给芬共和芬兰人民民主联盟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他们在社会中的影响以及议会中的席位都降至了二战后的最低水平,一个很有影响力的芬兰共产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1985 年芬共下定决心重整旗鼓,与少数派正式决裂,将少数派控制的 8 个地区开除出党,结束了芬共内部近 20 年的争斗。但是芬共自此元气大伤。1986 年被芬共开除的少数派成立的芬共(团结派)是现在的芬兰共产党的前身,但是内部也是纷争不断。在芬共(团结派)成立之初,党内就分为三派:激进派主张另建新党;青年党员一派主张重回芬共;掌权的中间派起平衡协调作用。1988 年激进派离开芬共(团结派),成立了“争取和平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党”,自称具有革命的思想,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改良的政党,而是谋求实现社会主义。
(二) 芬兰与苏俄复杂的历史关系导致芬兰人民对苏联的不信任,使得共产党在芬兰的发展不彻底
芬兰历史上曾被沙俄帝国统治长达一个世纪之久(1808—1917)。在苏联的十月革命以后,芬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 1918 年芬兰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内战,主要是因为芬兰的社会民主党人也想仿照苏联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内战失败后,芬兰左翼的社会民主党人流亡到苏联,在俄共(布)的帮助下成立了芬兰共产党。此后,二战期间芬兰与苏联两度交手。二战后芬兰与苏联签订的条约中,芬兰也作出了许多的领土让步,并受到条约的许多限制。可以说,民族之间的复杂的感情也深深影响到了共产党在芬兰的发展。即便是芬共领导的芬兰人民民主联盟在议会中如日中天的时候,芬共党员依然未占据政府的关键职位。
芬兰的巴锡基维总统 1948 年在一次阐述芬兰的政策今后必须遵循什么原则时强调指出,首先我们必须坚持由我们自己即议会和总统,而不是由莫斯科来决定哪些人进入内阁。他还说,即便将来可以接纳芬共加入联合政府时,也不能再让他们占据要职。这样的要职有五个:总理、内政部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和贸易部长。他说,如果让共产党当了外交部长,就只能是苏联而不是芬兰的代表……共产党如果当了贸易部长,就会使芬兰在经济上依赖于苏联。值得注意的是,芬共领导的芬兰人民民主联盟从这以后经过了 18 年在野又进入政府后,直到后来始终没有机会得到这些部长的席位。后来,一位民盟的成员担任过内政部长,但没有让他主管警察事务[2]。由此可以看出,芬兰政府对由苏共指使的芬共有着深深的戒备之心,这种态度不仅使得芬共难以在芬兰彻底地发展,也最终导致芬共内部的分歧乃至分裂。
(三)芬共的适应性不足导致失去社会影响以及选民的支持
芬共议会中的传统大党,中间党(1965 年前农民党)、社民党和民族联合党的议会席位虽然有所波动,但基本保持了在议会前三名的位置。应该说他们也都经历过党内分歧,以及政策改变等过程,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例如芬兰中间党(1965 年前农民党)是芬兰传统中代表农民阶级的政党。他们自成立初党内就有主张将党建成为地主阶级的职业政党和建成与广大小农保持联系的中间政党两种分歧。此争论持续达 50 余年。中间党也经历了经济转型带来的冲击。1950 至 1960 年,芬兰经济中重要地位的农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得很快,在机械化的影响下,森林和农业所需劳动力也越来越少,服务业开始成为芬兰经济中的一个主要领域,它解决了农林业的剩余劳动力,但是也把他们从农民转化为了城市居民。中间党抓住时机将名称由农民党改为中间党,主要维护中小企业与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主张维护农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中间党目前拥有党员 16 万多(2011 年),远远超过了其他几个大党。再例如芬兰民族联合党,是芬兰传统意义上的保守党。他们已经将自己由一个极右翼的政党改变成为现代化的温和保守党形象。还有在旧的芬共和芬兰人民民主联盟基础上成立的左翼联盟,也已经提出党的活动要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将自己的目标改为在资本主义制度内扩大社会主义成分。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芬共在面临种种改变的时候思想僵化反应迟缓,从而失去了选民的支持。在芬共的 1987 年二十一大上,芬共认为当前芬共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未能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迅速变化,致使党的内外政策正在失掉群众的基础,政治影响力和组织力量不断下降,党员队伍严重老化。并且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迅速使用,芬兰第三产业队伍迅速扩大,而农民和传统工人阶级队伍急剧缩小,直接影响了芬共力量的增长。大会还认为,芬共党员不仅年龄老化严重(平均年龄 52 岁),30 岁以下党员仅占全党总数的 4%,而且党员的男女比例(7:3)同社会从业男女劳力的比例(5:5)也很不协调,从而得不到迅速增长的第三产业中占优势的女工的支持。鉴于这些情况,芬共必须继续调整政策以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形式的发展,争取更广泛的社会各阶层的同情和支持 [3]。应该说芬共对自身的不足还是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但是由于作出反应的时间过于滞后,再加上随之而来的苏东剧变,芬共很快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目前存在的新的芬共,在它的纲领中提出资本主义是实现人类自由、人民幸福的障碍,是未来人类的一大威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要使银行和主要的生产资料国有化等相对激进的思想。这些思想仍然是很难被广大的芬兰人民所接受的,和其他主要政党的思想显得格格不入。新的芬共也许可以赢得少数几个激进工人的支持,但是要想在议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依然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Finland)Matti Hyvarinen,Jukka Paastela,“Failed AttemptsatModernizationTheFinnishCommunistParty”.Communist parties in Western Europe: decline or adaptation? edited by Michael Waller and Meindert Fennema.Oxford,UK;NewYork,NY,USA,B.Blackwell,1988.
[2](芬兰)奥斯莫·尤西拉,塞博·汉蒂莱,尤卡·奈瓦基维. 芬兰政治史[M]. 张卫华,译.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233.
[3] 帅能应.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历史与现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30.
[作者简介] 刘 健,中国人民大学
[文章来源]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年 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