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奥地利共产党的百年进路和镜鉴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9-10-17 21:49:13

奥地利共产党的百年进路和镜鉴
余立孙劲松
 

[摘要]2018年是奥地利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谱系中的百年老党,奥地利共产党经历了 由建立时弱小到强盛时参加政府、再到衰落时被边缘化的过程。由于建党思想不统一、党内纷争严重、经济资源缺乏、政策纲领不合时宜等自身不足,以及社会民主党的阻挠和限制、法西斯主义的镇压和扼杀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奥地利共产党陷入日渐式微的状态。虽然积极努力进行改变,但在欧洲极右翼势力抬头、民粹主义兴起黑天鹅事件频发、灰犀牛事件成为常态的当下,奥地利共产党想要进入国民议会,进入主流政党的行列,尚需时日。奥地利共产党的经历对当今世界其他国家共产党有一定镜鉴之义。

[关键词] 奥地利共产党、世界社会主义国外共产党

2018年是奥地利共产党(KP0,以下简称“奥共”建党1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谱系中比较“古老”的共产党之一,奥共曾经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但就当下图景来说,它已风光不再,陷人日渐式微的状态。这从2017年奥地利国民议会选举中就可见一斑:在这次选举中,作为左翼政党的奥共和青年绿党联合一起参加选举,获得39689张选票,占总票数的0.8%,没有获得国民议会席位。而中右翼人民党赢得31. 6%的选票,成为国民议会第一大党;中左翼社会民主党得票率为26. 9%,极右翼民粹主义自由党得票率为26%。①梳理奥共的发展进路,追问其衰落原因,研判其能否克服自身不足实现蝶变新生,对其他国家共产党来 说也有一定镜鉴之义。

一、奥地利共产党的百年进路

奥共于1918年11月3日在维也纳建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100年来,该党命运多舛、充 满“是非”。探寻该党发展历史,全面展现和考量其在特定历史情境中的“舞台表现”,有助于全面把握其发展进路、当下现状和面临困境。 [1]

(一)奥共的建立和发展(1918-1945年)

1918113日,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卡尔•施泰因哈特、露丝•菲舍 尔、卢西安•劳拉特等社会民主党左翼人士在维也纳开会决定建党,党的名称为“德意志奥地利共产党”。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奥共的诞生。191929日,奥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决定把党的名称改为“奥地利共产党”,选举施泰因哈特为党的主席,通过党的临时纲领,确立了仿效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奋斗目标。同年127 ~8日,奥共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做出了反对政府、抵制议会选举的决定。后来证明这是一个不成熟的决定。19208月,列宁发表《给奥地利共产党人的信》,指出这种立场的错误,强调“只要我们共产党人还没有力量来夺取国家政权,还不能做到完全由劳动者来选举自己的同资产阶级对立的苏维埃,只要资产阶级还掌握国家政权,还号召各阶级参加选举,我们就必须参加选举”①。同年91日,奥地利共 产党代表会议根据共产国际二大的决定通过了党参加议会选举的决议。在当年10月国会选举中, 奥共获得27386张选票,占总票数的0.9%。②

1931年,奥共召开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社会与民族解放纲领》,提出反对法西斯和社会民主党右翼,争取建立劳动人民统一战线的纲领。由于代表法西斯势力的陶尔斐斯上台执政, 19333月宣布实行“权威管理制度”,禁止奥共活动,封闭了奥共机关报,奥共被迫转人地 下。处于地下的奥共与恩斯特•费希尔领导的社会民主党“左倾激进工人反对派”联合,积极 开展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

1938311日,纳粹德国军队占领奥地利,次日宣布奥地利并人德国。在这种严酷形势和条件下,奥共勇敢地举起了争取本国民族解放独立的旗帜。它发表声明表示“对奥地利人民来说,争取独立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它永远也不承认强加给它的外国统治”③。在反抗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奥共有数以千计的党员被法西斯政权关进监狱或集中营,有很多党员甚至献出了生命。

(二)奥共由强盛到衰落(1945-1991年)

19454月,在奥地利的德国军队被打垮,奥共结束了地下状态,奥共参加新成立的临时政府,党的主席约翰•柯普勒尼希出任副总理。但是在美英法等国的支持和鼓动下,新政府排压奥共,致使奥共在当年1125日议会选举中仅获得174257张选票,占总选票的5.4%,在议会 中占据四席。④194910月,奥共与进步社会党人同盟联合参加选举议会选举,获得213066张 选票,占总选票的5.1%,获得五个议席。⑤这是奥共迄今为止在议会中获得的最高席位纪录。

19545月,奥共召开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约翰•柯普勒尼希做了关于《争取和保障奥地利独立的道路》报告,指出奥地利人民面临的中心问题是“怎样进行争取和保障奥地利独立的 斗争,是怎样争取实现一个自由、独立、民主和进步的奥地利”①,强调“完成这些任务的关键在于党本身”②,党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

1956年,苏共二十大在奥地利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对奥共的国内形象造成了巨大损 害。19573月,奥共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认为国内主要矛盾“是生产上升利润增大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③。在关于如何评价斯大林的问题上,奥共赞成批判个人崇拜,但认为“斯大林的消极的一面不能掩盖他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和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巨大功绩以及他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的意义”④。党的总书记费恩伯在会上强调,“我们可以走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⑤。受苏共二十大的影响,奥共在19595月国民议会选 举中仅获得142578张选票,占选票总数的3. 3%,未超过4%的选举门槛,在国民议会中没有获 得议席。从此之后,奥共代表再也没有进人国民议会,这对奥共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19614月,奥共召开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争取通过和平道路走向社会主义”,并指出奥地利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不意味着不斗争的道路,并不意味着工人阶级不进行阶级斗争,不进行目前争取结构上的根本改变和改造的斗争而能长人社会主义”;强调“摆在我们党面前的直接任务是尽一切力量来实现‘共产党人重新进人议会’的口号”。

20世纪80年代初,奥共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极大冲击。19821月,奥共召开党特别代表大会, 弗朗茨•穆里强调“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社会主义模式,既没有苏联的,也没有欧洲共产主义的或别的 模式”⑩。大会通过《奥地利色彩的社会主义一奥地利共产党纲领》,强调“即使是社会主义,也只能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中前进”,社会主义“进步不是表现为没有矛盾,而是表现为越来越有能力通过矛盾的解决而日益接近所追求的目标”。19901月,奥共召开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大会在涉及党的方针路线的许多原则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论,严重影响了党的团结,以致奥 共在10月议会选举中仅获得25682张选票,占总选票的0.5%,居于所有参选政党的第七位。⑫

(三)奥共跌落低谷的缓慢发展1991年至今

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各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挑战,奥共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奥共党主席沃尔特•西尔伯迈尔和苏珊娜•佐恩力图进行改革,组建左派联盟,但没有得到广泛 支持且再次造成了党的分裂,有1/3的党员离开了党的队伍。1991年6月,奥共召开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大会决定用联邦理事会(即中央理事会)代替中央委员会,负责全党工作,取消党的主席职务,选举3名党的发言人实行集体领导,沃尔特•拜尔当选联邦理事会秘书。大会通过的《敏治宣言》,决定从党章中删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提法,宣布奥共将成为一个“非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党”①。1994年3月,奥共召开了第二十九次代表大会,沃尔特.拜尔当选党的主席,通过了《奥地利共产党的任务和奋斗目标的决议》,确定“奥地利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和思想为基础的,樹居世界形势变化,在多元化中发展起来的非教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②。但党内斗争严重影响了党在议会选举中的表现,奥共在1994年和1995年两次国民议会选举中,分别获得 11919张选票和13938张选票,占总选票的0. 3%③,是奥共有史以来获得选票的最低点。

2003年6月,奥共召开第三十二次代表大会,批评了新自由主义再分配和公共财产私有化 政策,强调“反对欧盟军事化,维护和进一步发展奥地利的中立地位”④。但从1994年以来围绕 党的领导权之争和意识形态的争论并没有消失并时有激化。2004年12月,奥共召开第三十三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奥地利共产党章程》规定,“奥地利共产党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将是国际共产主义革命和左翼运动的一部分。奥地利共产党也是欧洲左翼党团的成员,并与其他成员一 起进行社会变革。奥地利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发扬民主基础上统一决定的政党”⑤。由于党内冲突,一些党员被开除党籍或主动退党。2006年3月,沃尔特•拜尔辞去党主席职务,由梅丽娜•克劳斯、米尔科•梅斯纳尔负责,实行集体领导,他们上任之初试图建立新的青年组织,造成奥地利共青团选择集体退党。2007年12月,奥共第三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奥地利共产党解决债务问题的行动计划》,强调坚决抵制和打击极端右翼主义,主张欧洲和平团结。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欧洲极右翼势力趁机发展壮大。作为欧洲左翼政党的奥共积极抵制和批判极右翼势力。2011年2月,奥共第三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挥主导作用为了社会和谐的决议》,决议对新自由主义进行了猛烈抨击,认为“资本主义是造成全球文明危机的根源”,要求寻找替代方案;反对财政紧缩,保障人权等©2014年10月,奥共第三十六次党代表 大会通过了《女性运动政治纲领》。纲领分析了女性在社会中重要作用,反对对女性的歧视等。 近来奥共积极参加欧洲左派联盟,积极抵制极右翼势力,反对欧洲壁垒政策,开展保护难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活动。奥共近年来注重发展青年党员。2017年12月2 ~3日奥共召开第三 十七次代表大会,选举米尔科•梅斯纳尔继续担任党的理事会发言人。

二、奥地利共产党的百年镜鉴

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奥共,党员人数从1918年建党时只有50多名①增加到二战后的约15 万名,再减少到2005年的约3500名②,完全成为一个“远离奥地利主流政治力量的边缘化小党”③,这种跌宕起伏的变化值得认真研究,也是有一定镜鉴意义的命题。

(一)奥共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1.奥共建党思想不统一,队伍不纯,党内纷争不断,严重削弱了党的力量

    首先,从奥共建党思想和队伍来看,奥共是从“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左派分裂出来的”④。正如施泰因哈特回忆说,我在1916年被开除出社会民主党之后,作为左派激进集团的组织者,看到当时奥地利国内许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在政治上完全没有组织起来,一些参加反对战争、积极组织工人运动的小组,被误以为是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开会建党。“成立会议的参加者是同企业工人很少联系的一小群发起人。因此,奥地利共产党在其存在的初期人数很少(约有五 十名党员),无论在组织方面或思想方面都很薄弱。”⑤党的队伍里出现了思想不纯和叛党行为。 如建党主要创始人之一露丝•菲舍尔后来成为坚定的反共活动家,根据2010年维基解密的信息,她是美国情报部门在欧洲的反共间谍组织代号为“池塘”的主要负责人。⑥正如列宁指出的,在奥地利“还存在一种错觉,以为一个集团只要自称是共产党人,无须深人群众扩大影响就能成为一支力量”⑦,这显然是错误的。

其次,从党内纷争来看,由于党的思想不统一,奥共队伍不纯,过早地陷人内部争斗,党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奥共比较大的内部纷争有:第一次是从建党开始就存在着“左派”和 “右派”之争,直到1927年奥共第九次代表大会将派别分子清除出党。第二次是由于在1956 年匈牙利事件的态度上发生分歧,一些党员退党。第三次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以恩斯 特•费舍尔、弗•马雷克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集团,1969年10月该集团被开除出党。第四次 是沃尔特西尔伯迈尔和苏珊娜佐恩(女)试图组建左派联盟,造成党的分裂,有1/3的党 员离开了党第五次是所谓的修正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之争,一些党员被开除党籍,一些党 员则自动退党

2. 奥共“不合时宜”的政策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缺乏广泛的民众基础

一是奥共不合时宜亲苏政策,伤害了奥地利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党失去了大批民众的支持苏联在奥共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提供过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导和政策帮助,奥共在很多问题上尤其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问题上支持和维护苏联是可以理解 的但是二战后奥共继续在很多方面一味追随苏联是不合时宜的首先,在奥地利是否应当承担二战战争罪行的问题上,奥共坚决主张奥地利应当承担战争罪行,向苏联全面赔款,造成党被冠上苏联代言人的荣誉光环”,受到饱受大国控制之苦的广大奥地利人民的指责其次,奥共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和匈牙利事件后继续采取追随苏联的立场和政策,严重影响党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在斯大林问题上,一方面,社会民主党把奥共与斯大林问题联系起来,指责共产党过去的一切是错误的,斯大林是错误的,奥地利共产党是错误的;另一 面,党内感觉问题来得太突然,大为震动,党内出现了激烈的争论。“二三十年以来第一次使 党员对党的信任受到影响,对苏联的信任也受到影响。”①这给奥共造成了很大困难。“匈牙利 事件发生后,奥共先是批评后又支持苏联政策,在国内遭到激烈批评,在党内引起激烈争 论,奥共在二战中树立起的光辉形象被苏联代言人的形象所取代,良好的群众基础遭到致命性的瓦解,党在各种选举中的得票大量流失,党员人数党报读者和订户数目也大量减少了,“特別严重的是我们在许多重要的企业中的影响削弱了”②尽管如此,奥共继续强调以全力支持苏联的政策”③,直到1982年这一政策才有所调整,而此时奥共的衰退局势已不可逆转

二是奥共不合时宜的国内政策,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缺乏广泛的民众基础奥地利二战前已经步人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行列,二战后由于奉行中立外交政策,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已进人最富裕的欧洲国家的行列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为欧洲十大经济强国之一根据世界银行购买力发展报告, 1999年奥地利的年人均收人达到26850美元,居世界第7位⑤;2012年奥地利人均收人27900美 元①。在奥地利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社会伙伴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保证了国家即使在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低失业率。②但是奥共一直坚持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激烈批判立场,在许多民众看来,这是激进主义,很难得到他们的理解 和支持。这使党显得脱离社会实际,具有“乌托邦”色彩。

3. 奥共经济资源缺乏,难以形成有效的活动和宣传,影响逐渐削弱

一是根据奥地利1975年通过的《敏党法》规定,国家对政党的补助分为两类。另一类是公共事务工作补助,称为一般性补助。法律规定,凡是在国民议会中获得五个以上议席的政党每年 获得补助218019欧元,未获得席位但得票率在1%以上的政党有权在选举年获得该项补助。另一类是竞选广告费用补助,称为特殊性补助。法律规定,如果政党在投票选举日前提出关于此项补助的申请并且在选举中获得席位,补助金额依照获得席位的比例获得。同时《政党法》还规定,政党可以接受来自自然人、公司、法人或社会团体的捐助。③但从1959年至今,奥共在国民议会选举中的得票从未超过4%,也没有获得过国民议会席位,只是在1975年、1979年、 2006年和2013年国民议会选举中的得票达到或超过了1%,因此它获得的补助资金非常少。而且由于主张限制资本,奥共也很难从企业那里获得资金支持。

二是2002年成立于前民主德国并长期资助奥共的诺蓝公司(Novum)被收归国有,奥共大约价值2. 5亿欧元资产被没收,财务状况急剧恶化,被迫解雇工作人员并停止党报《人民之声》 的制作发行,失去了仅有的宣传工具。在主要依靠党费、党员无偿工作和捐献来运行的情况下, 奥共根本无法满足巨大的选举费用需求。

(二)政治对手对奥共的限制和扼杀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阻挠和限制,严重影响了奥共的发展壮大。奥共是从社会民主党左派分裂而来的,两党历史上偶有合作,但奥共受社会民主党排挤、限制甚至镇压的时候更多。比如,1919年6月奥共在预定举行支持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示 威游行前夕,社会民主党同资产阶级代表组成的联合政府逮捕了约150名奥共党员,镇压了 示威游行。次年10月在议会选举中失败的社会民主党又出于对广大工人群众离开该党向奥共靠拢的担心,和奥共进行合作。④纳粹统治期间两党共同开展抵抗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但战争刚结束,两党合作就出现了裂痕,社会民主党(此时称社会党)把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同等看待,表示既坚决反对法西斯专政也坚决反对“共产主义专政”,既不赞成资本主义也不赞成共产主义,而是要走与两者不同的第三条道路⑤,并把这一立场写进其党纲。可见社会民主党反对共产主义,遏制奥共发展是一贯的、极其强烈的,在它的打压限制下,奥共的发展困难重重。

(三)法西斯主义的镇压和扼杀,使奥共在早期就损失了大批精英

奥共从建立起就坚决反对法西斯主义,是奥地利最早遭到法西斯主义势力镇压的政党之一。 1932年5月,代表法西斯势力的陶尔斐斯上台之后,采取多种卑劣措施打压奥共,奥共被迫转 人“地下”。1934年2月,奥共举行反法西斯起义失败,很多党员干部被枪杀或关进集中营。据统计,在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奥共有超过4000名党员被监禁或关进集中营,有2000多名党员、13名中央委员在战场上牺牲或被关进集中营®,奥共因此过早地失去了大批领导和骨干。时至今天,奥共仍然把反对法西斯主义、反对民粹主义作为使命。

(四)二战后奥地利和平安宁生活的影响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与众多国家接壤,历史上战争不断,两次世界大战给奥地利造成的破 坏尤为惨重,直到1955年宣布为永久中立国后,各国占领军才陆续撤离奥地利。所以奥地利人民饱受战争创伤,对和平非常渴望。二战后奥地利资产阶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对外中立, 推行“社会伙伴关系”,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人民生活比较安逸,社会矛盾 比较缓和,广大民众对于激进的社会变革不大赞成。并且,数百年来,奥地利人中间普遍流传着根 深蒂固的“就会好起来”观念以及臣仆意识。②在这种氛围下,奥共的主张在国民中的影响有限。

总之,由于奥共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政治对手的限制和扼杀,以及特殊的社会心理氛围等原因,奥共长期被排挤在主流政治之外。目前,奥共并没有远离政坛,还在努力地参加各级议会选举,也有一定的选民支持,如2014年奥共作为欧洲左翼党与奥地利海盗党、独立人士等联合参 加欧洲议会选举,获得60451张选票,占总选票的2. 14%③,在欧洲的影响有所扩大。但就当下的欧洲来说,由于极右翼势力抬头、民粹主义兴起“黑天鹅事件”频发,‘灰犀牛事件”成为 常态,尤其在奥地利社会整体向“右转”的情境下,作为左翼或者说“极左翼”政党的奥共来说,想要进人国民议会,进人主流政党的行列,还需多加努力。


[作者简介]  孙劲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 主义教研部教授余立,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文章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