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8-05-21 20:19:33
伊拉克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冯燚
[内容提要] 伊拉克社会主义运动是中东地区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拉克共产党历经80余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萌发壮大期、发展巅峰期、重大挫折期和重新振兴期四个阶段。伊拉克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伊拉克国情世情相结合的原则,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该党现阶段的实践斗争表现为反对恐怖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谴责宗派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共产党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其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关键词] 伊拉克共产党中东地区社会主义
伊拉克共产党( 以下简称“伊共”) 是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至20 世纪70 年代,该党在伊拉克政治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20 世纪50 年代末一度发展为伊拉克国内第一大党。时至今日,它仍是伊拉克国内重要的左翼力量,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伊拉克工人阶级壮大,国内民族民主斗争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遍布全国,伊拉克左翼思潮在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1]1934 年伊共成立,主要致力于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封建统治和建立民主政府,其群众基础和影响力不断扩大。1958年,在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 Abd al -Karim Qasim) 领导的推翻哈希姆王朝的革命运动中,伊共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革命后发展成为伊拉克国内势力最大的政治力量。1968 年复兴党执政后,伊共采取了与其合作的策略,并于
一、伊拉克共产党的发展演变
伊共成立80 多年来经历了从弱到强、从非法到合法的艰难历程,其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困难重重,虽历经挫折但从未断裂。根据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治任务,伊共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萌发壮大期、发展巅峰期、重大挫折期和重新振兴期。
(一) 萌发壮大期( 1934—1958 年)
伊拉克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最早在伊拉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巴格达法学院学生侯赛因·拉哈尔( Husain al - Rahhal) 。1924 年,拉哈尔在巴格达创建了伊拉克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该小组的知识青年经常聚集在巴格达的海达哈纳清真寺学习讨论马克思主义思想,他们还创办了名为《杂志》( Al - Sahifah) 的小报作为宣传新思想的载体。[2]这一时期精通数国语言的拉哈尔将欧洲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纸杂志翻译成阿拉伯文,向伊拉克民众介绍和宣扬社会主义思想。[3]虽然他们创办的报纸在1927 年被政府取缔,但作为伊拉克第一份宣传共产主义、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阿拉伯文报纸,为伊共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准备。
1927—1928 年,伊拉克共产主义小组发动了两次声势浩大的学生游行示威,期间这些组织的领导人经常碰面并交换意见。受1929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伊拉克商品出口锐减,国民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工人阶级收入大幅减少,伊拉克共产主义组织在国内各主要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32—1934 年,这些组织首次联合起来反对英国巴格达电灯公司。[4]伊拉克工人阶级及其运动逐渐走向成熟,为伊共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1934 年3 月31 日,伊共正式成立,原称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剥削委员会”( Anti Imperalismand Exploitaition Committee) ,次年7 月改为现名,创办机关报《人民斗争》( Kifah al - Sha'b) 。[5]该党成立后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口号,积极参加民族解放运动,呼吁伊拉克所有工人和农民联合起来,废除债务,重新分配土地,保护工人合法权益。1936 年,伊拉克军官贝克尔· 西德基( BakrSidqi) 发动军事政变后开始对伊共进行镇压,导致许多共产党人流亡国外,伊共损失重大。1937年西德基遭到暗杀后,伊共在党的创始人之一优素福·苏莱曼·优素福( 化名法赫德) ( YusufSalman Yusuf,Comrade Fahd) 的领导下开始重建党组织,并在军队的下层军官中秘密发展党员。[6]1941 年,法赫德正式担任伊共总书记后着手整顿党组织,并注重在工人阶级中发展力量,为该党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政党奠定了基础。
1945 年2 月,伊共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认为党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切爱国力量的民族阵线,为伊拉克的独立和社会进步而斗争。[7] 1945—1947 年,随着各大城市的石油和铁路工人以及巴士拉港口工人加入,伊共领导了多次大规模的罢工运动,要求增加工人工资和工会合法化,结果遭到政府的镇压,伊共许多领导人被逮捕。1948 年,巴勒斯坦问题对伊共产生了重要影响,伊共此前一直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利,同其他阿拉伯国家一道反对犹太复国主义,但后来为同苏联立场保持一致,转而支持犹太人建国。这一立场严重削弱了伊共的群众基础,也导致许多党员愤然离党。[8] 1954 年,伊共提出打倒封建专制王朝,建立民族民主政府,进而实现人民民主政权的口号。1956 年9 月,该党正式采取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政治立场,[9]同年11 月,该党号召本国人民声援埃及人民抗击英、法、以三国侵略的斗争,其群众基础和影响力逐步扩大。
(二) 发展巅峰期( 1958—1976 年)
1958 年,在卡塞姆领导的推翻哈希姆封建王朝的革命中,伊共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伊拉克共和国建立后,伊共首次以合法身份开展政治活动,在政府、军队、工人和农民中广泛发展力量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卡塞姆奉行亲共产主义的立场,与伊共展开合作,还利用伊共来对抗阿拉伯民族主义。伊共势力因此发展迅猛,最终成为伊拉克势力最大的政治力量。[10]
1963 年,复兴党发动第一次军事政变,推翻卡塞姆政权后对伊共采取压制手段。同年11 月,萨勒曼·阿里夫( Salam Alif) 军人集团又推翻了复兴党政权。1964 年,伊共召开中央会议,认为阿里夫政权正朝着积极进步的方向发展,在国内开展一系列国有化改革,在国外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因此决定支持该政权。[11]
1968 年复兴党第二次上台执政后,为缓和国内矛盾和改善与苏联的关系,允许伊共进入内阁参加政治活动。1970 年伊共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党的任务是要求开放民主、争取政党合法,并决定对复兴党政权采取既支持又批评的立场。[12] 1972 年,伊共两名中央委员入阁,分别担任国务部长和灌溉部长。1973 年,伊共接受复兴党提出的全国行动纲领,承认复兴党的领导,参加了复兴党领导下的“全国民族进步阵线”。[13] 1976年5 月,伊共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申民族合作和统一阵线是党的基本原则,强调同复兴党组成的“全国民族进步阵线”是其长期的战略联盟。这一时期,伊共合法地位的确立和能够自由开展政治活动以及可以公开出版报刊等为其公开自由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和吸收新党员创造了条件。三大前后,伊共公开在全国各省建立支部,其党员人数显著增加,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三) 重大挫折期( 1976—2003 年)
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随着石油美元的大幅增加,伊拉克经济实力得到不断加强,复兴党与苏联的矛盾也日趋明显,二者关系的恶化波及到伊共,复兴党开始采取措施限制伊共。1975 年底复兴党对伊共进行镇压,逮捕关押了许多共产党员。1976 年三大上,伊共明确表达了对复兴党的不满,重申了加强“全国民族进步阵线”的重要性。1978 年3 月,伊共抨击复兴党的内外政策,复兴党则指责伊共是苏联的代理人。伊共开始站在库尔德反政府组织一边,开展反政府活动。[14]复兴党以政变阴谋为由对伊共实行大规模镇压,处决了一批军队中的伊共党员。1979 年7 月,萨达姆上台后伊共遭到更加严厉的镇压,8月,复兴党把伊共驱逐出内阁和“全国民族进步阵线”,两党彻底决裂。伊共被迫选择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山区作为活动区,其大多数领导人流亡海外,并提出推翻复兴党专制独裁政权的口号。
1980 年两伊战争爆发后,伊共多次发表声明谴责复兴党对伊朗的侵略战争,号召推翻萨达姆的法西斯独裁专制统治。1982 年,伊共与总部设在叙利亚大马士革的七个伊拉克反政府组织联合成立了“全国民主阵线”,并与伊朗支持的达瓦党( Al - Dawa) 结成联盟,联合起来对抗复兴党政权。[15]1984 年6 月,伊共中央全会决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广泛的民族民主阵线,以库尔德地区为根据地继续进行反政府武装斗争。同年9 月,复兴党政府宣布伊共已走上了背叛道路。1992 年,伊拉克反对派大会在伊北部城市萨拉丁召开,伊共在会议选出的25 人执行委员会中占有一席。[16]海湾战争后,伊共的活动能力继续受挫,影响力并不大。2001 年8 月,伊共七大通过决议认为,党的主要任务是解除国际社会对伊拉克人民的封锁制裁,摆脱独裁政权,建立民主、联邦、统一的伊拉克。
(四) 重新振兴期( 2003 年至今)
2003 年伊拉克战争之前,伊共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呼吁进行政治变革、推翻复兴党专制独裁、建立民主政权。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伊共为了避免遭到政治上的孤立,积极参与战后重建。战后伊共的政治主张是建立民主政治的新型国家,同时运用政治手段结束美国占领,恢复国家主权。[17]伊共认为,参加美国主导的临时过渡政府是自上而下建设民主政治的有效方式。2004年,伊共总书记哈米德·马吉德·穆萨( HamidMajid Mousa) 加入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成为25 名成员之一。2005 年1 月,伊共以独立政党身份参加了伊拉克临时宪法规定的第一次地方议会选举。在同年12 月的全国议会大选中,伊共加入伊亚德·阿拉维( Iyad Allawi) 领导的“伊拉克国家名单”( Iraqi National List) ,与其他世俗主义者、温和的逊尼派和什叶派政党联合参选,该政党联盟最终赢得议会25 席,其中伊共获得了两个席位。[18]2006 年,伊共领导人拉伊德· 法赫米( Raed Fahmi) 担任马利基政府科技部部长一职。时至今日,伊共党员人数和支持者不断增加,力量正在逐渐恢复。[19]
伊拉克战争后,伊共加强党际交往,在政治、思想和组织独立的基础上,秉持民主、合作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不仅与伊拉克国内进步政党建立友好关系,还与世界其他政治组织和社会力量开展广泛合作。此外,为了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伊共积极寻求世界各国共产党支持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社会主义运动,其中尤为重视在各领域加强同中国共产党的联系。2017 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伊共中央委员会致函表示热烈祝贺。2017 年11 月30 日至12 月3 日,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 政党的责任”为主题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伊共总书记法赫米作为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二、伊拉克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
伊共清楚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是建立在剥削和阶级分化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不仅无法解决社会危机,反而充斥着各种政治与阶级矛盾以及各种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扭曲现象。所以,伊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则,从两河流域、阿拉伯、伊斯兰和世界的先进文明以及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中寻求启迪,同时注重与伊拉克的国情世情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出了反对政治与民族压迫、反对经济与社会剥削、建立民主社会、实现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设适合伊拉克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在政权性质方面,伊共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专制独裁现象,反对各种形式的专制腐败、压制人权和限制自由的反动统治; 主张加强与国内各爱国力量的团结,组建包括各主要力量和派别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建立民主、联邦和统一的世俗政权,满足人民对建立民主、多元和轮流执政的要求。[20]在民主政治方面,伊共认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制定民主法律,允许自由组建政党、政治组织、工会、行业协会及社会组织; 保障新闻出版、言论、集会、游行及罢工自由; 保障观看、收听国内各政党派别的电视广播节目的权利。在选举制度方面,伊共强调民主选举政治必须与教派政治和宗派政治相分离,制定永久宪法确保民主生活的合法性、政权交替的稳定性和公民拥有广泛平等的选举权。[21]在军事方面,伊共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军队的首要任务是保卫祖国统一和捍卫国家独立主权,主张以民主的方式建设忠于人民的武装部队,铲除军国主义思想,消除独裁统治给军人的精神及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 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在经济体制方面,伊共认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国家基础设施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的建设,坚持公有经济在发展生产力和实现社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推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体制。在经济政策方面,伊共主张制定旨在实现国民经济均衡独立发展的经济政策[22],主要有: 鼓励发展合作经济,扩大混合经济,支持私营部门从事生产型与服务型经济活动; 重建伊拉克农村,向农民提供赔偿金、资助和贷款,鼓励他们重返因战乱破坏的家园,同时推广科学生产技术和现代农业,加速农业农村发展,保证国内各地区经济的均衡有序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重视经济合作,扩大与阿拉伯国家、世界各国及国际经济组织的贸易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上充分利用阿拉伯国家及其他国家的产业资本和技术; 奉行合理的石油政策,逐步减小国民经济对原油出口收入的依赖,节约石油资源以保障下一代利用石油资源的权利,同时积极参加欧佩克框架内的合作,以避免国际油价大幅下降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不断增加原油产量及其加工品出口的比例。[23]
(三)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
在教育方面,伊共主张重新审视教育制度,使之同科学进步要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重视改进对青年一代的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高尚的人道主义教育; 鼓励科研创新,将教育事业融入到国家的全面发展进程之中; 制定有效的扫盲计划,保障免费义务教育的有效实施; 保护教师的基本权利,营造全社会重视科学、知识和学习的良好氛围。在文化方面,伊共认为,文化是启蒙思想和提高精神境界的重要载体,应重视先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废除各种限制文化创作自由的不利条件,努力创造让文化成为惠及社会各群体的精神食粮; 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鼓励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为思想家、艺术家、学者、作家及其他创作者创作条件,支持他们创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文艺精品,营造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24]
( 四) 实施促进社会和谐的福利政策
伊共主张,必须解决战争后遗症问题,抚恤战争受害者及其家属,帮扶伤残军人和难民,消除连年战争造成的消极影响,加快战后基础实施重建工作,改善人民生活现状; 发展壮大产销大众消费品的企业,振兴供销社和市场,保证物资充足供应,使物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成正比; 发展交通运输、水电、医疗和乡镇服务业等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免费的卫生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扩大城乡公立医院及诊所布设; 修订民法,制定《劳动法》、《工会组织法》和《行业协会法》,维护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的权利,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维护其经济社会利益; 保障女工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依法保护妇女权利和尊严,实现男女平等; 建立全民失业、养老和工伤社会保险机制,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护。[25]
(五) 推行国内各民族相互平等的民族政策
伊拉克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一方面表现为民族的多样性,主要有阿拉伯人、库尔德人、土库曼人、亚述人( Assyrians) 、雅兹迪人( Yazidi) 和犹太人; [26]从教派构成来看,有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和雅兹迪教等。而另一方面,宗教派别与民族派别相互交织,如什叶派- 逊尼派穆斯林、阿拉伯- 库尔德- 土库曼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人等错综复杂的关系。[27]伊共是以阿拉伯和库尔德两大民族为代表的跨民族跨宗派的政党。该党坚决反对民族沙文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宗派主义和教派主义,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所有的政治、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宗教、教派偏见和迫害行为。比如该党一贯支持库尔德人为反对民族压迫和维护民族权利所进行的合法斗争,保护土库曼人、雅兹迪人等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权利。
三、现阶段伊拉克共产党的实践斗争
2003 年伊拉克战争后,伊共恢复了合法地位,参与战后政治重建进程,致力于建立民主、联邦和统一的伊拉克。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伊共根据国内、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一) 打击“伊斯兰国”极端恐怖主义,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
2014 年6 月10 日,“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对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城发起攻击。短短几年时间的攻城略地就占领伊拉克1 /3 的土地,并对占领区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尤其是对基督徒、雅兹迪人、土库曼人等宗教少数派和少数民族。
伊共认为,“伊斯兰国”的兴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主要是伊拉克历史上的专制独裁统治,美国的侵略占领和地区大国力量干预,以及2003 年后推行的宗派—种族分权制度,导致政治派别之间权力失衡。另外,伊拉克国内政治腐败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公共服务严重匮乏、卫生教育事业极度落后和安全形势急剧恶化等都加深了民众对现状的不满情绪,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伊共多次发出伊拉克将陷入严重的宗派冲突的警告,呼吁政府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确保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伊共打击“伊斯兰国”恐怖主义的主张有:
对内方面,主张加快建设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族联合政府,通过召开全国政治大会,共同商讨解决危机的方案,废除宗派—种族分权制度与政治宗派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问题,加强国家军队能力建设,建设一个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民主政治的国家。此外,伊共认为,加强公民社会建设是解决伊拉克多民族多宗教问题的关键,主张国内各政治派别通过合作协商和建设性的政治对话来应对恐怖主义威胁。
对外方面,在打击“伊斯兰国”恐怖主义进程中,伊共一方面反对任何外部势力乘机干涉伊拉克内政,拒绝任何形式的帝国主义霸权图谋; 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对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中东地区反动势力对“伊斯兰国”的资金和武器输送渠道,阻止境外圣战分子进入伊拉克,但所有行动必须符合国际法规定和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
(二) 反对宗派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采取和平、民主的方式解决库尔德问题
一战结束以来,库尔德问题一直是影响中东国际关系和地区局势的重要因素。2003 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库尔德人以联邦制为基础,建立了高度自治的政治实体,部分实现了库尔德民族主义的政治愿望。[28]2017 年7 月22 日,伊共、伊朗人民党、土耳其共产党、叙利亚共产党和英国共产党在伦敦举行库尔德问题会议。伊共在会议上就其对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的立场进行了阐述。主要概括为:
理论方面,伊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理论为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强调各个民族虽有大小、强弱、先进和落后之分,但并无优劣和贵贱之别。[29]在处理库尔德民族问题上,伊共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结合伊拉克的政治现实、社会条件和外部因素的客观实际,认为库尔德民族享有完全平等权和自决权,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承认库尔德人的民族自治权和在库尔德斯坦地区建立符合伊拉克宪法的自治政府,主张通过和平民主的方式解决库尔德民族问题。
实践方面,伊共一贯推行支持库尔德民族权利的政治实践。伊共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库尔德地区积极开展活动,该党早期的机关报《人民斗争》明确提出了支持库尔德民族权利的口号。1941 年,伊共在库尔德地区正式建立党支部。1945 年,伊共一大通过的党章强调,维护库尔德民族的合法权利和保护其他少数民族权利。二战后,伊共积极参加库尔德贫苦农民反抗当地的封建地主和部落地主的阶级斗争,在该地区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30]1958 年,伊共支持的卡塞姆政府颁布临时宪法,规定阿拉伯人与库尔德人是伙伴关系,享有平等的民族权利。此后,伊共提出了实现伊拉克政治民主和库尔德民族自治的主张。1970 年,伊共积极促成复兴党与库尔德民主党签署停火协议,并为执行此协议进行了不懈努力。
1979 年萨达姆上台后,对库尔德民族和伊共进行了血腥镇压。伊共被迫逃离到库尔德山区建立了根据地,并与库尔德民族主义力量一起开展反政府的武装斗争。海湾战争后,美国在库尔德地区设立禁飞区后,库尔德地区获得了真正的自治地位。1993 年伊共五大上提出,联邦制是解决库尔德问题的民主方案。2005 年颁布的伊拉克永久宪法规定,伊拉克是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联邦制国家,政治制度实行议会代表制,并将库尔德语作为两种官方语言之一。
2017 年9 月25 日,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举行了公投,考虑到此次公投牵涉“争议地区”[31],伊共认为此次公投必须遵守宪法第140 条关于争议地区的相关规定。伊共强调,实行联邦制是确保库尔德民族享有适当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的有效保障,同时警告煽动民族沙文主义情绪的任何危险举动。该党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彻底消灭恐怖主义,继续围剿“伊斯兰国”残余力量,加强民族团结,建立民主政治和实施对话机制,这是巩固联邦制的正确路线,也是维护库尔德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权利的有效政策。[32]
(三) 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和以色列扩张政策,支持巴勒斯坦建立独立国家的斗争
伊共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领土,认为1978 年的《戴维营协议》是全面投降的交易,是对阿拉伯民族的赤裸裸背叛。主张积极参与反对帝国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和以色列扩张政策的斗争,捍卫阿拉伯人民的合法权益。支持阿拉伯国家在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相关决议的基础上为解决阿以冲突作出的努力,解放所有阿拉伯被占领土。支持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为争取回归权、民族自决权和在本国领土上建立独立的、享有主权的巴勒斯坦国所进行的斗争。要求以色列从它占领的全部阿拉伯土地上撤走,承认巴勒斯坦人民重返家园和建立独立巴勒斯坦国家的民族权利。主张在联合国有关决议特别是在242 号和228 号决议的基础上召开中东和平会议,全面、公正地解决中东问题,在中东地区实现全面、公正、持久的和平。
2017 年12 月6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引发世界的高度关注。伊共强烈谴责特朗普的决定,并强调这是对巴以和平进程的蓄意破坏,这一挑衅性决定是违反民意和非法的,注定会激起各国人民的反对和抵制,要求立即撤销这一错误决定。该党认为,美国错估了中东地区反对占领的抵抗力量,这必将激起巴勒斯坦人民和以色列国内爱好和平者的强烈反抗,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使耶路撒冷成为不同文化、信仰、语言的人和平共处之地。
(四) 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伊共认为当前的国际秩序实际上就是美国秩序[33],主要表现为: 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起主导作用,而西方国家出于各自利益的需要相互间的矛盾和斗争更趋激烈,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完全可以利用其矛盾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二是不结盟运动的作用不断减弱,在世界性事务中不能形成一致的立场。三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用双重标准和武力强权执行国际决议和国际法。伊共认为,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是以和平共处为指导原则处理国际关系,而不是诉诸武力解决国际争端,为世界人民提供政治、经济及生活上的安全保证。
作为追求实现民主、社会进步、社会主义,反对侵略战争、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及宗派主义的政党,伊共主张,政党应具备国际主义和世界人民大团结的精神,珍视所有进步的人类文明,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民族自觉和自主选择社会制度的权利,并与各共产党、社会党、工人党和世界上各政党、民族解放运动、民主社会主义运动和左翼运动建立联系,以拉近与世界人民的距离,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34] 该党主张发展人类文明,巩固和维护人道主义价值观,加强经济上相互合作和优势互补,消除贫困和缩小南北发展差距,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该党还主张反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建立实现世界全面持久和平的国际安全新秩序。
四、伊拉克共产党面临的现实挑战
回顾伊共80 余年跌宕起伏的历史演变,它是伊拉克政治舞台上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社会主义运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伊拉克战争结束以来,伊共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其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一) 伊拉克政治宗派主义的盛行严重制约了伊共群众基础的扩大
伊共是一个超越民族宗派的世俗主义政党,其成员遍布伊拉克各民族和宗教派别。该党坚决反对民族沙文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教派主义和种族主义,主张建立一个民主、联邦和统一的伊拉克国家。[35] 而伊拉克的典型特征却是宗派主义盛行和国家严重碎裂化。现代伊拉克是一战后英国将原属奥斯曼帝国的三个民族宗派迥异的省份强行合并而成,伊拉克人按照民族主要分为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按照教派主要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按地域主要分为北方库尔德人地区、中部逊尼派地区和南部什叶派地区。伊拉克国内的民族认同、宗教认同、地域认同均超越了统一的伊拉克国家认同,这三大族群之间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合作信任且政治利益相互冲突。[36]2003 年后伊拉克实行了联邦制,表面上联邦制能够有效地平衡兼顾各族群的利益,照顾各方利益,但实际上这一制度却强化了伊拉克族群宗派认同,导致政治碎片化和社会紧张,阻碍了政治民主化发展进程。因此,伊拉克政治宗派主义严重挤占了伊共的生存发展空间,削弱了其群众基础,制约了其政治作为能力。
( 二) 伊拉克的特殊国情对伊共发展的影响
伊拉克长期遭受战争之苦,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发展缓慢,民族教派矛盾尖锐,具有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和部落传统,而且伊斯兰教对伊拉克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伊拉克现行宪法规定,伊斯兰教是国教,也是立法基础,任何法律都不能违反伊斯兰教的规定。长期以来,宗教主义通过政治伊斯兰、宗教原教旨主义等形式产生广泛影响,直接影响伊拉克民众意识形态,控制其思维和理智,剥夺公民权利,使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被边缘化。[37]因此,伊共面临如何处理坚持马克思唯物主义宗教观与尊重伊斯兰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提倡科学精神与信仰自由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意识形态层面制定符合伊拉克国情的宗教政策的巨大挑战。
(三) 伊共的发展面临国内外形势的严峻挑战
伊共的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美国将中东地区作为重要战略关注地区,长期插手该地区事务。尤其是“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战争和促进民主为幌子,颠覆中东地区的反美政权并重塑地区格局,造成该地区更加动荡和混乱。还有伊拉克国内民族冲突、宗教矛盾和宗派对立相互叠加,使国家长期处在分裂的边缘。这严重破坏了伊拉克国内外环境的和平稳定与政治重建进程,阻碍了伊共主张通过民主政治建设、以议会民主与参与民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伊拉克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此外,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在低潮中奋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伊共很难获得国际社会的实质性支持,加之其自身群众基础薄弱,政治影响力弱小,因此,伊共要走出困境,实现长足发展,仍需要走很长的路。
注释:
[1]参见[伊拉克]巴萨姆·穆希《伊拉克左翼政党的发展及其眼中的中国经验》,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 年第1 期。
[2]Hanna Batatu, The Old Social Classes and the Revolutionary Movements of Iraq: A Study of Iraq's Old Landed and CommercialClasses and of Its Communists, Ba'thists, and Free Officers,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8,p. 393.
[3]See Hanna Batatu,The Old Social Classes and the Revolutionary Movements of Iraq: A Study of Iraq's Old Landed and Commercial Classes and of Its Communists, Ba'thists, and Free Officers,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8,p. 341.
[4]See Ilario Salucci,A People's History of Iraq: The Iraqi Communist Party,Worker's Movements,and the Left 1924 - 2004,Chicago:Haymarket Books,2005,p. 11.
[5]See Tareq Y. Ismael,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Iraq,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8,p. 23.
[6]See Tareq Y. Ismael,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Iraq,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8,p. 25.
[7]参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各国共产党总览》编辑委员会主编《各国共产党总览》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年版第209 页。
[8]See Hanna Batatu,The Old Social Classes and the Revolutionary Movements of Iraq: A Study of Iraq's Old Landed and Commercial Classes and of Its Communists, Ba'thists, and Free Officers,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8,p. 603.
[9]See Ilario Salucci,A People's History of Iraq: The Iraqi Communist Party,Worker's Movements,and the Left 1924 - 2004,Chicago:Haymarket Books,2005,p. 31.
[10]参见彭树智主编《二十世纪中东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第160 页。
[11]See Johan Franzén,Red Star over Iraq: Iraqi Communism beforeSadda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1,p. 5.
[12]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各国共产党总览》编辑委员会主编《各国共产党总览》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年版第210 页。
[13]刘月琴主编《列国志·伊拉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年版第223 页。
[14]See Johan Franzén,Red Star over Iraq: Iraqi Communism before Sadda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1,p. 7.
[15]参见刘月琴主编《列国志·伊拉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年版第224 页。
[16]参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各国共产党总览》编辑委员会主编《各国共产党总览》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年版第212 页。
[17]See Tareq Y. Ismael,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Iraq,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8,p. 300.
[18]IlarioSalucci,A People's History of Iraq: The Iraqi CommunistParty,Worker's Movements,and the Left 1924 - 2004,Chicago:Haymarket Books,2005,p. 121.
[19]See Tareq Y. Ismael,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Iraq,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8,p. 301.
[20]See Tareq Y. Ismael,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Iraq,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2008,p. 292.
[21]参见刘洪才主编《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年版第216 页。
[22]参见刘洪才主编《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年版第216 页。
[23]参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各国共产党总览》编辑委员会主编《各国共产党总览》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年版第214 页。
[24]参见刘洪才主编《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年版第218 页。
[25]参见刘洪才主编《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年版第217 页。
[26]See Phebe Marr,The Modern History of Iraq,Boulder: Westview Press,2004,pp. 13 - 17.
[27]See Sherko Kirmanj,Identity and Nation in Iraq,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2013,p. 240.
[28]参见敏敬《伊拉克库尔德自治的最新发展与影响》,载于《国际论坛》2011 年第1 期。
[29]参见赵刚《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几点再认识》,载于《云南社会科学》2011 年第4 期。
[30]Raed Fahmi,“Iraqi Communist Party Contribution to the Seminaron Kurdistan”,see from http: / /www. iraqicp. com/Index. php /party /from - p /64051 - iraqi - communist - party - contribution- to - the - seminar - on - kurdistan.
[31]1975 年库尔德人与伊政府达成协议,建立包括苏莱曼尼亚、埃尔比勒和杜胡克三省在内的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2003 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库区武装乘机占领了原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基尔库克、尼尼微、迪亚拉和萨拉赫丁省的大片地区。战后中央政府因无力进入库尔德人控制区,“争议地区”问题随机产生。由于涉及土地归属和管辖权,“争议问题”非常敏感,是伊拉克中央政府与库尔德自治政府之间主要的分歧之一。
[32]Raed Fahmi,“Iraqi Communist Party Contribution to the Seminar on Kurdistan”,see from http: / /www. iraqicp. com/Index. php /party /from - p /64051 - iraqi - communist - party - contribution- to - the - seminar - on - kurdistan.
[33]参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各国共产党总览》编辑委员会主编《各国共产党总览》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年版第215 页。
[34]参见刘洪才主编《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年版第206 页。
[35]参见刘洪才主编《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年版第206 页。
[36]See Eric Davis, Memories of State: Politics, History, and Collective Identity in Modern Iraq,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5,p. 6.
[37]参见[伊拉克]巴萨姆·穆希《伊拉克左翼政党的发展及其眼中的中国经验》,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 年第1 期。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