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西欧国家共产党式微现象评析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1-03 11:21:15

西欧国家共产党式微现象评析

聂运麟

[内容提要] 西欧国家共产党式微现象实际上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苏东剧变使业已存在的危机进一步深化和更加难以摆脱。西欧国家共产党的危机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变革却跟不上这一发展变化是其主要原因。西欧国家共产党为摆脱深重的危机正在进行艰难的探索和变革,其前景具有二重性。

[关键词] 西欧国家共产党 式微现象 评析

西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源地,西欧国家共产党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中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共产党,曾经是二战后各自国家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但自苏东剧变至今,西欧国家共产党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各自国家的二流政党或三流政党,有走向“边缘化”的趋势。如何看待西欧国家共产党日益式微的现象,这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一、西欧国家共产党式微现象并非从苏东剧变开始

苏东剧变使西欧的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由此人们便产生了一个错觉,以为西欧国家共产党目前的危机,是由苏东剧变开始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西欧国家共产党发展的历史。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诞生的西欧各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西欧国家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伟大历史成果。在其存在的近90年的漫长历史岁月中,它经历了革命风暴时期、资本主义暂时局部稳定时期、经济大危机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一系列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取得了巨大功绩。

20世纪下半叶,是西欧国家共产党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这是西欧国家共产党大发展的时期。

二战以后,由于西欧各国共产党在反对德、意、日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战后世界的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增强,西欧各国共产党的力量都有大的发展。这突出表现为党员队伍的扩大、党所获得的选票增加等方面。正是在战后的这段时期,先后有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希腊、挪威、芬兰、丹麦和冰岛等国家的共产党人参加过政府,法共领导人多列士和意共领导人陶里亚蒂还出任过政府副总理。尽管在1947年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共产党的发展遇到一些障碍,但是这一时期总的发展势头并没有被遏制住。

第二阶段,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这是西欧国家共产党发展受阻的时期。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资本的打压,特别是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致使这一时期西欧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严重受阻。影响西欧国家共产党发展的内部因素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发生的几件大事。

1956年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是一次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深远影响的大会,这次大会在揭露斯大林个人迷信的错误和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病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一揭露过程的非程序化和缺少应有的准备,因而它既揭了盖子又捅了搂子,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它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领导层和广大党员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导致党员退党和党组织分裂;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资本利用这一事件在全世界掀起反苏反共的高潮,在接着不久发生的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后,反苏反共的浪潮更是达到了顶点。一时间,西欧各国共产党处境艰难,力量大为削弱。法共党员人数从1946年的81万减少为1957年的33万人,所获得的选票从1946年的25.9%下降至1958年的19.2%。意共党员人数从1954年的213万人下降到181万人,1956年的地方选举中丢掉约50万张选票,等等。①

50年代末发生的中苏两党的大论战,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论战导致以苏共为中心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体制的解体,并将苏共这个教条主义的理论权威拉下了神坛。但是,论战也导致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分裂,并使不少国家共产党内出现了带上“马列”标号的“左”派组织。这就削弱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力量,并给西欧国家共产党的发展以消极影响。

19661976年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1968年发生了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事件。在亚洲和东欧发生的这两个历史事件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都具有反对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性质,并且都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一方面,对这两个事件的不同态度,往往是引发西欧国家共产党内部分歧甚至分裂的直接原因,例如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态度的分歧引发了西欧一些国家共产党内分裂出更多的“左”派组织;对苏军侵捷态度的分歧导致芬兰、英国等西欧国家共产党内出现所谓“亲苏派”与“反苏派”的长期对立和斗争。另一方面,这两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事件还为西方垄断资本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提供了新的借口,从而给西欧国家共产党的活动造成了新的困难。特别是1968年发生的苏军侵捷事件,导致许多西欧国家的党员退党,例如意共党员就因此减少了20多万,下降至149万人。

普遍存在的思想混乱、理论分歧、组织分裂、功能萎缩和政治影响力下降的事实说明,西欧各国共产党此时已陷入危机之中。

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这是西欧国家共产党陷入危机和“欧洲共产主义”兴起又衰落的时期。

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结束了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并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空前加剧,导致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在经济上纷纷放弃了凯恩斯主义,转而奉行新自由主义;在政治上改变了战后实行妥协的政策,转而实行进攻的政策。以里根、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右翼势力对传统的福利国家模式、社会保险制度、公共教育制度等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使劳动群众的基本权利受到严重损害。

为了应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摆脱党自身发展的危机,西欧各国共产党坚定地走上了独立自主地探索欧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从70年代初开始,西欧各国共产党便纷纷制定自己的纲领性文件,并连续举行双边或多边会晤,形成了有关“欧洲共产主义”的共识。19773月意、法、西三国共产党的首脑在马德里会晤,发表了被称为“欧洲共产主义宣言”的“联合声明”。声称欧洲不能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也不能走社会民主党的道路,而只能走适合自己国情的“第三条道路”,即“欧洲共产主义”的道路。这是西欧各国共产党为摆脱危机而采取的一个勇敢的行动。“欧洲共产主义”的兴起,给西欧各国共产党的发展注入了一些新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但是,苏共不容许欧洲各国共产党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从思想、政治、组织等各方面施加强大的压力,这加深了欧洲国家共产党内部的分裂,严重阻碍了他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与此同时,西欧各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存在着自己的问题。内外因素的作用,导致西欧各国共产党的危机进一步加深。突出表现就是在80年代初意共、法共和西共的党员数量和选票与六七十年代相比,出现大幅下降。这表明,“欧洲共产主义”已经衰落。

第四阶段,苏东剧变至21世纪初,这是西欧国家共产党为摆脱深重危机而进行艰难探索和变革的时期。

苏东剧变沉重打击了西欧各国共产党,使已经陷入危机的西欧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党员大量退党,党组织陷入分裂,还有的党自动解散。但是经过顽强的斗争,西欧大多数国家的共产党仍坚持了下来,稳住了阵脚。目前西欧地区存在21个共产党,其中法国共产党有党员14万人、葡萄牙共产党有党员9万人,意大利重建共产党有党员9.6万人,意大利共产党人党有党员3.5万人,西班牙共产党有党员4万人,希腊共产党有党员3万人,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有党员7万人,等等,但其总体力量已经大不如前。②

为摆脱苏东剧变后形成的严重困境,西欧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同时对党自身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革。例如,法国共产党在世纪之交提出了“新共产主义”理论,要在法国建设“现代化的共产党”;2002,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讨论的主题是“开放与革新,为变革社会而改变自己”;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共产党对自己的理论和政策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

为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西欧国家共产党开始了地区性的力量整合。2004589,在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的倡议下,来自欧洲各国的包括共产党在内的15个左翼政党在意大利首都罗马聚会,成立了“欧洲左翼党”。“欧洲左翼党”拥有50万党员,有自己的纲领和章程,党的总部设在布鲁塞尔,意大利重建共产党总书记乌斯托·贝尔蒂诺蒂当选为党的第一任主席。在2004613日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欧洲左翼议会党团获得732个议席中的36个议席。“欧洲左翼党”是苏东剧变后欧洲左翼政党之间的第一次联盟,它继承了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优良历史传统,并将对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上述历史回顾表明,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国家共产党就日益陷入困境和危机之中,此后危机持续发展,苏东剧变只不过使危机进一步加深和更加难以摆脱罢了。

二、西欧国家共产党日渐式微的社会历史根源

造成西欧各国共产党日渐式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每一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不同国家的基本相同的发展趋势,自有造成这一趋势发展的共同的根源。

第一,国际大气候变冷。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国际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严重失衡,这给西欧国家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第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高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引起社会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西欧国家共产党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面临严峻挑战。

其一是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和知识作用的提高,出现了产业结构的软化,即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而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多。与此相适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阶层的比重由占社会劳动者的70%80%逐渐下降到20%30%左右,而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阶层的比重则逐渐上升至70% 80%左右。据统计,20世纪最初25,曾在英国叱咤风云的矿工、钢铁工人、造船工人实际上已经消失,整个制造业的工人已经减少一半。有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的就业岗位在19711998年期间急剧减少,英国减少1/ 3,法国减少1 /4,比利时减少1/ 3以上。③与此同时,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增多,从而使产业工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这些变化反映到工人阶级的结构上,就是第一、二产业的工人的数量大大减少,第三产业工人的数量大为增加。而西欧共产党在传统上是把从事体力劳动的雇佣劳动者作为自己的主要阶级基础,并以此来形成自己的政策的,在这种思想和政策的指导下,对从事脑力劳动的雇佣劳动者即使不是完全忽视,实际上也是不够重视的。显然,这样的理论和政策,对巩固和发展党的阶级基础是不利的,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党的发展和壮大。

其二是影响工人阶级内部团结的因素有新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预见,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将导致生产的集中和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但是高新技术推动的生产社会化进程表明,在生产大型化发展的同时,还出现了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旧的福特模式部分地被丰田模式所取代,即从事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模式,转化为小批量的、分散的、准确按市场现实需求生产的模式。这一变化导致传统的劳动分工也相应发生变化,使劳动阶层内部的关系出现深刻变动,并形成工人内部新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统一,甚至导致工人斗争的失败,这极大地挫伤了劳动群众的斗争积极性,并削弱了共产党的阶级基础。④

其三是中间阶级获得了大的发展。与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相联系的,是中间阶级的数量大为扩展,力量迅速壮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从过去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转变为橄榄型社会结构。这种变化使中间阶级成为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力量,任何阶级的政党要参与政治,更不用说要问鼎政权,就必须获得中间阶级及其政党的支持。而西欧国家共产党是依据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越来越“简单化”和无产阶级以外的“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⑤的理论来制定政策的,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即使不把中间阶级中的某些部分看成是“反动的一帮”,至少也是比较忽视的。显然,这样的理论和政策不利于建立广泛的阶级联盟,并严重影响党的发展和壮大。

第三,改良主义思潮的泛起。资产阶级策略的曲折变化,使改良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盛行起来,这是影响西欧国家共产党发展的严重思想障碍。

20世纪的第一个30年是西欧劳动和资本之间激烈冲突的时期,工人阶级虽然经历了19171923年的革命高潮和30年代反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艰苦斗争,但其经济、政治地位却没有多少改善。资产阶级在这一时期对工人阶级使用的是暴力的方法,拒绝对工人运动做任何让步、反对任何改良的方法。二战以后,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劳方的变化:在国际上,存在着与资本主义制度对立的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西欧,各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左翼劳工运动发展壮大起来。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出现了20多年稳定而强劲的经济增长时期,垄断资本利用高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和对发展中国家的盘剥,使资本的蛋糕越做越大,这就有可能使劳工、资本和社会公共福利三方都能从中分享红利。在这种情况下,垄断资本对工人阶级采取一种深谋远虑的策略,即资方自愿地同劳工运动签定社会契约,对劳方提出的诸多经济社会要求作出让步,为的是争取时间和消蚀劳工运动的社会主义意志。这就是所谓“自由主义”的方法,即扩大政治权利,实行改良、让步的方法。

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社会契约为建立福利国家、逐步改善工资和劳动条件以及发展政治民主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劳资关系也从对抗发展到社会和平、双边谈判和三方(劳工、雇主、国家)协商一致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工人的经济政治生活条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妥协政策在工人中获得广泛的支持。但是对于大多数工人来说,他们并不理解,正是由于有了战前工人阶级英勇顽强的斗争才使战后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工人在谈判中才能取得成效。他们反而认为,工人与雇主对抗是没有成效的,只有进行和平的社会对话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挪威工会负责人阿斯布约恩·沃尔在谈到欧洲工人阶级的这种思想状况时指出:“根据战后20多年生活和劳动条件的不断改善的实际经历,劳工运动普遍认为已经找到了一条无需经过阶级斗争和社会对抗的痛苦,就可以实现社会进步和比较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的道路。他们认为,通过逐步改良,劳工运动加强了对经济的民主管理,一个不再有经济社会危机的更高水平的文明的资本主义已经成为现实。这就是行之有效的改良主义道路。”⑥这样,一种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取得的暂时的成就,却大大助长了劳工运动的非政治化、非激进化和工会运动的官僚化,导致劳工运动中激进的和反对资本主义的力量逐步被边缘化,从而使共产党在工人阶级和劳工运动中的影响大大削弱了。

列宁指出:“改良主义者对工人影响愈厉害,工人就愈软弱无力,就愈依附于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就愈容易利用各种诡计把改良化为乌有。”⑦ 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历次经济危机,结束了脆弱的、以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和高速增长为其物质前提的社会契约策略,垄断资本转而对工人运动采取了攻势策略。特别是苏东剧变后,雇主不再需同劳工妥协,于是整个西欧劳资妥协时期的成果被逐步消蚀。然而,这种持续至今的进攻并没有受到西欧工人运动的有力回击,因为他们还深陷在改良主义的梦幻中。而正是改良主义的泛滥使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弱势地位,处境孤立。

第四,西欧共产党的传统体制及运行机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斗争的需要。

一定时期政党的组织形式是为完成一定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建立的,社会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政党体制便会产生不适应,并日益成为自身发展的障碍,引发政党制度的危机。在第三国际时期诞生的西欧各国共产党,基本上是按照联共()党的榜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也都有新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在此情况下,继续采用20世纪初政党秘密活动时期的基本体制,显然是不适宜的。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直到苏东剧变,传统政党体制存在的弊病才得以充分地暴露出来。

传统政党体制不适应性的突出表现,第一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生活的矛盾。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已经进入学者们所称的“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但西欧国家共产党却由于长期受苏共的理论和政策的影响,教条主义气息浓厚,在理论上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本国实际和现时代的能力,其理论不能很好地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更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个不能用先进理论武装的党,就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对群众就没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其行动自然软弱无力,这就极大地阻碍了西欧国家共产党的发展。

第二是阶级结构的变化与党的性质及党的阶级政策的矛盾。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突出表现在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变化和中间阶级的扩大上。但是,党的性质的定位和阶级政策的制定的依据却是工业化时代的阶级状况,显然这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斗争发展的需要了。党的性质及其阶级政策是党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是一个政党在社会上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之点。西欧国家共产党在党的性质及其阶级政策上的模糊不清,摇摆不定,甚至不能与其他政党相区别,这不能不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三是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与党的权力高度集中的矛盾。西欧资本主义社会有悠久的民主历史传统,整个社会生活也日益民主化,民主的思想观念在西欧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中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但是不少西欧国家的共产党实行的却是高度集中的政党体制,这与广大党员和党的积极分子的愿望是相违背的。党内民主的不足,或因实行民主而又忽视必要的集中和统一,从而造成党组织的涣散,这些都将对西欧国家共产党的发展造成困难。

第四是信息社会与传统的工作方式的矛盾。联系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曾经是共产主义政党的一大优势,但是信息社会的信息传递具有迅速、便捷、公开的特点,它使传统的联系、动员、组织群众的方式和其他工作方式显得不够了、甚至落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政党都进入了运用信息技术成果来改造自己联系、动员、组织群众的方式和其他工作方式的历史进程,由于它们掌握有巨大的物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因而在这方面往往处于优势地位;而共产党由于物质技术手段的缺失,在这方面则往往处于劣势,这不能不影响到西欧共产党的发展。

第五是新社会运动与传统政治斗争的矛盾。20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了以反战和平运动、生态运动、女权运动、反经济帝国主义运动、反种族运动等名目繁多的新社会运动。新社会运动具有与传统社会主义运动不同的主题和价值取向,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运动主体吸引了不少积极的社会群体,如学生、青年、妇女等,形成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挑战。然而,新社会运动与左翼运动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新社会运动提出的诸多社会问题,并不是“超越”政治和阶级而“中立”存在的问题,也不同社会主义的纲领相悖,而是两者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另外,两者又是相互补充的:一方面,新社会运动需要借鉴传统左翼的优势,来弥补自己在理论指导和组织功能方面的缺失;另一方面,西欧共产党也需要通过吸收新社会运动的力量来发展和壮大自己。但是,目前新社会运动与西欧共产党领导的左翼运动是脱节的,这阻碍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可以说,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现时的困境主要是由于其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而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变革还跟不上这一发展变化所使然。

三、西欧国家共产党艰难的探索与变革

处在困境中的西欧各国共产党并没有屈服于困难和挫折,他们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重新开始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而对如何摆脱现实危机的问题作出了有力的回答。这一探索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西欧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自1917年苏维埃国家诞生的时候起,西欧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其进程可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西欧国家少数马克思主义者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时期,其代表是卢森堡、葛兰西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苏联东欧剧变,这是以意大利共产党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共产党努力探索欧洲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时期,其代表理论是“欧洲共产主义”;在苏东剧变以后,以法共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共产党,摒弃了苏联模式,坚定地走上了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西欧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主要内容是:反思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苏联模式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进行科学的分析;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作出科学的判断;确定走向社会主义的基本道路和发展进程;制定党在新世纪的基本任务、战略和策略;分析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和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制定新的阶级联盟政策;分析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制定党的国际政策;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并参照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提出有关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构想,等等。

另一方面,是对西欧国家共产党自身变革的探索。政党的自我革新,是政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政党发展的客观运动规律。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调整自己的战略和策略,为此,党自身也必须进行自我变革,使党的思想观念、组织结构、主要功能、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保证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获得新的发展。

革新是西欧国家共产党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对传统政党模式的辩证否定,即“扬弃”,它舍弃了原有组织形式中过时的消极的成分,保持和发扬了其中的积极的因素,并将创造出新的组织成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当前,西欧各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变革在总体上有以下的特点和趋向: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化;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和平民主化;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党的性质作新的定位;加强党内民主的建设;转变党的工作方式;采取新的形式进行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国际合作,等等。

在西欧国家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自我变革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首先,西欧各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自身变革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部分党比较自觉和主动,大多数党的探索和变革进行得比较被动,少数党还感觉不到探索和变革的必要。态度不同,结果也自然会有所不同。

其次,西欧国家共产党的探索和变革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提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定位问题;为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如何克服在严重困难面前产生的巨大思想和理论分歧,保持共产主义运动队伍的团结问题;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发展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生存与发展的影响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跨国垄断资本的镇压和破坏给西欧各国共产党造成的巨大困难问题,等等。

再次,西欧国家共产党的探索和变革有着先天的不足。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共产党的探索和变革就已经开始,但由于苏共的阻挠和各国党自身的原因最终半途而废,探索和变革的最佳时期被错过了,从而使现时的探索和变革具有了极其被动的性质,这无疑增加了西欧国家共产党工作的难度。

最后,西欧国家共产党的变革及其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个反复探索、实验的过程。其间,既可能取得成功而走向胜利,也可能经历失误而走向失败。所有这一切就使得西欧国家共产党的发展前景具有二重性:既充满希望,又有诸多艰险。

注释:

①帅能应主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历史与现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515页。

②柴尚金《国外共产党现状及前景》,载于《当代世界》2005年第4期。

③克里斯·哈曼《谁来改变世界:工人阶级还是大众?,载于《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第11期。

④参阅《意大利重建共领导人谈西欧共产党衰落原因及资本主义变化等问题》,载于《当代世界与政党资料》2003529日第240号。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73282页。

[]阿斯布约恩·沃尔《欧洲工会运动振兴的道路》,载于《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第12期。

⑦《列宁选集》第3版第2卷第328页。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5年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