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共产党的历史现状与挑战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12-06 23:12:42
尼泊尔共产党的历史现状与挑战
刘永哲
[摘要] 2008 年5 月,在尼泊尔共产党( 毛主义) 的推动下,尼泊尔终结了240 余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联邦民主共和国,尼泊尔从此进入了新纪元,这是冷战后世界政治中一个奇特的事件,是当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数不多的典型案例之一。但是,尼泊尔共产党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局势和转型期的新挑战,尼泊尔政党政治具有许多复杂特点,普拉昌达辞职对尼泊尔政局的走向带来严重影响,尼泊尔多党民主制面临着新的困境,共产党将在扑朔迷离的政党政治中奋力前行。
[关键词] 尼泊尔共产党; 尼泊尔共产党( 联合马列) ; 尼泊尔联合共产党( 毛主义) ; 政党政治
尼泊尔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北部,亚洲的中心部位,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山国,有“东方瑞士”之美誉。居民几乎全部信仰宗教,其中信奉印度教者约占85%,信奉佛教者约占13%。国土面积为147181 平方公里,人口约2700 万,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动植物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勤劳勇敢、纯朴善良的人民,哺育了尼泊尔共产党。这个小小的宗教王国常常出现旷古未有的奇迹。在1769 年实现统一后,建立了沙阿封建王朝,20 世纪40 年代各类政党纷纷成立,与王室不断发生权力冲突,尼政体也经历了由君主制到君主立宪制的转变。于1994 年11 月间尼泊尔共产党( 联合马列) 通过议会选举上台执政,奉国王之命组成内阁。正当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因苏联东欧的剧变而陷入低潮之时,尼泊尔共产党居然能够通过和平方式、民主途径在一个信奉宗教的王国执掌政权,实属罕见。特别是在2008年5 月,在尼泊尔共产党( 毛主义Communist Partyof Nepal Maoist) 的推动下,政党取得最终胜利,终结了240 余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联邦民主共和国,尼泊尔从此进入了新纪元,制宪会议还宣布,5月28 日为尼泊尔共和日。这是冷战后世界政治中一个奇特的事件,是当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数不多的典型案例之一,尼泊尔的政治发展震动了南亚次大陆,令世界为之“震惊”。它对于研究世界政党政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尼泊尔共产党的历史变迁
尼泊尔属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在亚洲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国家。尼共自1949 年9 月15 日成立后, 1950 年11 月曾参加反对拉纳封建专制统治的武装起义,1951 年通过的党纲提出尼泊尔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党的当前任务是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50 年代初,党员曾发展到40 多万人。1954 年尼共被宣布为非法。1954年党的一大号召各进步党派建立民主阵线,成立民主政府。1957 年党的二大主张建立共和国并实行土地改革。1959 年尼共参加第一次多党议会选举,在下议院获得4 个席位,占总议席的3. 6%,1963 年尼国王宣布各政党非法后,尼共也因此被迫转入地下活动。1960 年国际共运大论战公开化。受中苏两党关系和印度共产党分裂的影响,小小的尼共逐渐分裂为十几派。主要有四派: 以总书记拉伊玛吉为首的一派追随苏联、靠近国王; 以政治局委员图尔西·拉尔和普什帕·拉尔为首的一派靠近印度、流亡印度; 以党的创始人曼·摩汉·阿迪卡里为首的一派,领导人大都被捕入狱; 1978年12 月成立的尼共( 马列) 支持中国。各地党员处于涣散和混乱状态。进入80 年代,政府又对尼共加强镇压,尼共面临严重困难。严峻的形势使尼共各派改变斗争策略,决定从抵制评议会选举转而参加1986 年的全国评议会和1987 年的地方评议会选举,主张“参加评议会以摧毁评议会制度”。此法果然一举成功。当选的评议员获得合法席位后,利用合法斗争,舌战群儒,同评议会派展开针锋相对的面对面斗争,同时在议会外发动群众,联合大会党并肩战斗,终于在1990 年迫使国王比兰德拉取消了评议会,重开多党竞选之门。同时,尼共内部各派着力求同存异,加强联合。先是1987 年3 月曼·阿迪卡里派与萨·普拉丹派在印度沙尔纳召开联合会议,决定成立尼共( 马) 。1990 年1月,尼共( 马) 、尼共( 马列) 、尼共巴尔马派、尼共马南达尔派、尼共拉玛派、尼共洛希特派、尼共拉尔派召开七派代表会议,决定成立尼共左翼联合阵线、提出开展群众运动、废除评议会制度、开放党禁、释放一切政治犯、提高工资、改变双重土地所有制等主张。
多党民主制的实施,引发尼共左翼阵线在革命发展道路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在曲折复杂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尼泊尔的共产主义运动逐渐出现两大流派,一派主张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进行武装斗争,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持该主张的尼共四支力量于1990 年11 月组建尼泊尔共产党( 团结中心) ,普拉昌达被选为总书记; 另一派则主张通过议会民主的道路取得国家政权,持该主张的尼共( 马列)和尼共( 马) 中央委员会于1991 年1 月举行联合会议,正式宣告两党组成尼共( 联合马列) ,宣称该党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为纠正过去的路线,党决定改变以往以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新的人民民主”的主张,转而采取以议会斗争为主、争取通过和平途径实现“多党人民民主”的新方针。
1991 年5 月,尼共( 团结中心) 以“联合人民阵线”的名义参加了恢复多党议会民主制后的第一次大选,在主席巴特拉伊的领导下,“联合人民阵线”总共获得9 个议席,成为仅次于尼大会党和尼共( 联合马列) 的第三大党。1992 年尼共( 团结中心) 决定联合其他民主党派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并成立中央行动委员会,领导了4 月6 日至5月3 日的全国规模的大罢工,罢工最终遭到政府军警的血腥镇压。尼共( 团结中心) 从斗争中认识到,不发动农村的群众运动,不开展持久的人民战争,就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也不能将斗争引向正确的方向。1994 年初,尼共( 团结中心) 就国内形势和武装斗争时机问题召开会议,以普拉昌达和巴特拉伊为首的一派认为武装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主张进行人民战争,以夺取国家政权; 而以尼尔马勒·拉马和尼伦詹·戈维达·魏德亚为首的一派则主张进行温和的“人民斗争”,分歧最后导致分裂。1994 年5 月,普拉昌达和巴特拉伊领导的一派退出尼共( 团结中心) ,另立新党,但继续沿用尼共( 团结中心) 的名称。1995 年3 月尼共( 团结中心) 召开第三次扩大会议,正式启用新的党名——尼泊尔共产党( 毛泽东主义) 。同年9 月,尼共( 毛) 中央委员会通过了《发动具有历史意义的人民战争的计划》的决议,指出: “人民战争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毛泽东同志创立的人民战争理论为指导。”1996 年2 月4 日,尼共( 毛) 向首相德乌帕提出了40 项政治要求,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2 月12 日,尼共( 毛) 正式宣布武装起义,用“人民战争”推翻君主制,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接着,尼共( 毛) 进入山区和丛林,开展武装斗争。2005 年2 月,尼泊尔国王贾兰德拉发动政变,解散议会,逮捕议会各政党的领导人,再度实行君主专制。尼共( 毛) 抓住时机与议会各政党于11月22 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签定12 点协议,结成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联盟。2006 年4 月,尼共( 毛)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改变了武装斗争的策略,与七党联盟共同发动“人民运动”,终于推翻了贾兰德拉的独裁统治。同年11 月7 日尼共( 毛) 与政府达成协议,放弃武装斗争。2007 年1 月尼共( 毛) 的代表进入临时议会,4 月尼共( 毛) 的代表进入临时政府。2008 年4 月尼共( 毛) 在制宪会议的直选中获得240 席中的120 席,尼大会党和尼共( 联合马列) 仅获37 席和33 席。随后尼共( 毛) 又获得按比例代表制选举出的335 个席位中的100席。这样,尼共( 毛) 总共获得601 个席位中的220席,成为制宪会议( 扮演议会功能,职责是制定新宪法) 的第一大党。2008 年5 月28 日,尼泊尔制宪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废除君主制,宣布尼泊尔为联邦民主共和国的决议。8 月15 日晚,在尼泊尔制宪会议的选举中,尼共( 毛) 主席普拉昌达以压倒性多数当选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首任总理。
二、尼泊尔共产党组织出现的新变故
2009 年1 月12 日尼泊尔共产党( 毛主义) 与尼泊尔共产党( 团结中心) 宣布合并,组建尼泊尔联合共产党( 毛主义) 。普拉昌达说,这标志着尼泊尔左派力量统一的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亚达夫曾是尼泊尔联合共产党( 毛主义) 的政治局委员和政府土改部长,因坚持没收地主土地的激烈行为而辞去土改部长。2009年2 月尼泊尔联合共产党( 毛主义) 决定将政治局委员亚达夫开除出党。随后亚达夫宣布,他将继续保留并重建原尼泊尔共产党( 毛主义) ,同时指责普拉昌达领导的尼泊尔联合共产党偏离革命精神,对买办进行妥协,他认为党的领导名义上是与尼泊尔共产党团结中心进行合并,但实质上是使那些非毛派分子、机会主义者和贪图享乐者加入党内,党已经变成了“修正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党。他表示将退出制宪会议并且在新的精神下重组党,将延续发动人民战争推翻封建王朝的尼共( 毛) 的革命精神。
2009 年5 月尼泊尔政坛再起风波。5 月3 日下午,执政党联合尼共( 毛主义) 的主要盟友、另一大共产党尼共( 联合马列) 和马德西人民权力论坛分别宣布退出政府,两党所有部长全部辞职。在立法机构制宪会议601 席当中,联合尼共( 毛主义)占有近四成席位,为238 席,而尼共( 联合马列) 和马德西人民权力论坛分别占有109 席和52 席。由于这两党退出政府,普拉昌达领导的政府就从原来的多数党执政变成了少数党政权,因而辞职也是无奈之举。普拉昌达在当天的讲话中指责仅承担“礼仪性国家元首”职能的尼泊尔总统不顾政府决定,擅自致信尼军参谋长卡特瓦尔,要求后者无视政府解职令,继续履行职责的行为“严重违宪”,而且违反了2006 年11 月签署的《综合和平协议》,危及和平进程。普拉昌达指责印度等外部势力公开介入尼泊尔内政,在这场政治危机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作为尼泊尔制宪会议的第一大党,作为曾经成功领导过武装斗争和人民运动的政党,普拉昌达领导的联合尼共( 毛) 政府,使尼泊尔进入新一轮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期,这让脆弱的尼泊尔和平进程再度蒙上阴影。按临时宪法规定,尼泊尔总统亚达夫邀请其他政党在获得制宪会议多数议席支持的前提下组建新政府,而在新政府组成之前,普拉昌达担任看守政府总理。
经过长达3 周的政治僵持,2009 年5 月23日,尼共( 联) 领导人内帕尔得到大会党、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在内的制宪会议24 党中22 党的支持,宣誓就任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第二任政府总理,政治危机暂告结束,尼泊尔进入了多个少数党联合执政的新阶段。
内帕尔与普拉昌达都属于尼泊尔第二代左翼运动领袖,积极推动尼泊尔从君主制向君主立宪制变革,并进而走向共和,但这两个人所属政党近年来却是恩怨不断。2008 年尼泊尔废除君主制后,普拉昌达领导的尼泊尔制宪会议第一大党尼泊尔联合共产党( 毛主义) 撤销对内帕尔出任共和国首任总统的支持,导致双方一度反目。来自制宪会议第三大党尼共( 联合马列) 的内帕尔,如得不到拥有议会约40%席位的尼联共( 毛主义) 一定程度的配合,就很难顺利有效地施政。因此,缓和和化解两党之间的矛盾是内帕尔出任新总理后面对的难题。另外,内帕尔执政过程中还需要协调和其他一些重要党派的关系。内帕尔得以出任新总理,得益于尼泊尔大会党主席柯伊拉腊的支持。大会党支持尼共( 联合马列) 是因为,尼联共( 毛主义) 或尼共( 联合马列) 同意大会党领导下届政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何处置执政联盟的最主要政党尼泊尔大会党提出的不同政见或要求,对于内帕尔而言,是一个考验。
推动和平进程和制定新宪法是决定尼泊尔政局能否就此走向稳定的重大问题。经过联合国尼泊尔特派团的甄别,约有1. 9 万名尼联共( 毛主义) 的“人民解放军”武装人员在全国28 个营地内接受联合国监控。尼联共( 毛主义) 主张该武装应全部整编进政府军,而其他政党多数对此表示异议。内帕尔在这个问题上的决断处于两难选择。如何妥善处理复杂的政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是决定内帕尔执政成功与否的关键。
2010 年5 月2 日,尼泊尔联合共产党( 毛主义) 指出,尼泊尔政府在全国和平进程和制定新宪法方面没有任何进展,为迫使政府解散,呼吁全国举行无限期大罢工。为应对最大反对党尼泊尔联合共产党( 毛主义) 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的罢工行动,总理内帕尔于5 月3 日召集执政联盟内十个主要政党在总理官邸进行紧急会晤,讨论如何应对这种局势。为此,尼联共( 毛主义) 、尼泊尔共产党( 联合马列) 和尼泊尔大会党等尼三大主要政党连续召开会议,寻求在结束尼联共( 毛主义) 罢工和要求总理辞职两个核心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根据临时宪法,制宪会议任期两年,应在2010 年5 月28 日前颁布宪法。5 月29 日,尼泊尔三大政党———执政党尼泊尔共产党( 联合马列) 、尼泊尔大会党以及尼泊尔联合共产党( 毛主义) ,经过长时间磋商通过一项临时宪法修正案,同意总理尼帕尔辞职,并将28 日到期的制宪会议任期延长一年,为建立新的全国联合政府铺平道路。
尼帕尔迫于国内压力,于6 月30 日宣布辞职,成为看守内阁总理。尼帕尔宣布辞职后,主要反对党尼泊尔联合共产党( 毛主义) 、尼泊尔大会党及尼泊尔共产党( 联合马列) 等就组成联合政府展开了一系列商谈,但好长时间无法取得共识。尼帕尔辞职为各党派达成共识营造了有益的政治环境,尼泊尔联合共产党( 毛主义) 积极努力与议会其他党派谋求共识,以便早日建立新的联合政府。在7 月21 日进行的首轮总理选举投票中,制宪会议第一大党主席、尼泊尔联合共产党( 毛主义) 候选人普拉昌达、第二大党候选人、尼泊尔大会党副主席保德尔和第三大党尼泊尔共产党( 联合马列) 的卡纳尔得票均未过半。随后卡纳尔退出竞选。在7 月23 日、8 月2 日、8 月6 日、8 月23日、9 月5 日和9 月7 日进行的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和第七轮选举中,普拉昌达、保德尔仍未能获得过半数选票。尼泊尔制宪会议目前共有601 个席位。根据临时宪法规定,获选票超过半数的候选人当选总理,但临时宪法并未就无人获得超过半数选票的情况下如何产生新总理作出规定,导致选举陷入僵局。而普拉昌达在与尼泊尔共产党( 联合马列) 商谈后于9 月17 日宣布退出竞选。普拉昌达说,作出这一决定是“为了各党之间早日达成共识,完成宪法制订与和平进程”。根据两党发布的新闻公报,以前退出选举的尼共( 联合马列) 不会重新加入总理竞选,除非修改选举方法并开始新的总理选举。而另一位候选人尼泊尔大会党副主席保德尔在此后的选举中仍要获得制宪会议过半数选票才能成为总理。普拉昌达宣布退选,实际上是想为一个各方认可的全国性政府的组成铺平道路。但是,在9 月26 日、9 月30日、10 月6 日、10 月7 日、10 月10 日、10 月26 日、10 月29 日、11 月1 日和11 月4 日进行的第八轮、第九轮、第十轮、第十一轮、第十二轮、第十三轮、第十四轮、第十五轮和第十六轮投票中,唯一候选人保德尔仍未能获得过半数选票,尼泊尔新总理选举多次受挫。2011 年1 月12 日,尼泊尔大会党宣布,由于其他主要政党反对,其总理候选人保德尔退出原定于当天举行的最新一次选举投票。在经历16 次投票后,以所有候选人全部退出、无人当选的结果告终。这种马拉松式的选举,创造了总理选举的“吉尼斯纪录”,使得尼泊尔新总理成为世界上最难产的总理,越来越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
尼泊尔制宪会议2011 年1 月25 日晚宣布通过一项临时宪法修正案,采纳总理选举新规则。新法案规定,制宪会议选举总理时,议员们不得投弃权票。在只有一名候选人的情况下,议员们对其只能投支持或反对票,侯选人获得简单多数支持票即成为总理; 在有两名侯选人参加选举的情况下,议员们选择其中一名候选人投支持票,获得简单多数支持票成为总理,无人获得简单多数票议会重新开始总理选举; 在有三名或更多候选人的情况下,将在所有候选人中进行预投票,议员们只对自己选择的候选人投支持票,此后在得支持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中进行选举。尼泊尔共产党( 联合马列) 主席卡纳尔2011 年2 月3 日晚在尼泊尔制宪会议举行的第17 轮总理选举投票中以简单多数票当选尼泊尔新一任总理,至此长达近7 个月的政府真空期终于结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3 日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对尼泊尔共产党( 联合马列) 主席卡纳尔当选尼泊尔新一任总理表示祝贺,并重申联合国支持尼泊尔完成和平进程和在2011 年5 月28 日按期完成制定新宪法。由于政党之间的争斗不断,颁布实施新宪法的任务迟迟不能完成,导致制宪会议任期一再延长。5 月29 日,制宪会议再次宣布将任期延长3 个月。8 月初卡纳尔又承诺,如8 月13 日前和平进程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他就辞职,卡纳尔14 日晚向总统亚达夫递交了辞呈,亚达夫要求卡纳尔继续担任看守总理,直到新总理产生。2011 年8 月28 日制宪会议第一大党尼泊尔联合共产党( 毛主义) 副主席巴特拉伊在总理选举中以多数票胜出,当选新一任尼泊尔总理。尼泊尔主要政党2011 年11 月1 日终于达成和平协议,同意重启陷入僵局3 年多的和平进程,承诺一个月内制定宪法草案。这是2006 年和平协议签署以来,各政党达成的最重要共识。
三、尼泊尔共产党面临的复杂局势与转型期的新挑战
第一,尼泊尔政党政治的复杂性。尼泊尔政党政治面临着非常复杂的世情。尼泊尔政治危机的关键人物———尼军参谋长卡特瓦尔就是前国王贾南德拉的养子,军队的高级军官大多与王室素有渊源,并和大会党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尼军中多名将领曾在美国和印度接受过培训,个别将领与美国有着密切关系。尼泊尔建立共和之初,军队尚能保持克制。随着尼泊尔和平进程的推进及尼军与联合尼共( 毛) “人民解放军”的整合提上日程,军队高层为维护现行利益不受侵蚀,不断与大会党、印美接触,并发表政治言论,参与国内政治纠纷,从某种意义上说尼军已成为保皇势力、大会党、印度、美国等势力在尼泊尔的集中代表。目前大会党、军队和印度、美国是坚定的反联合尼共( 毛) 阵线,而尼共( 联) 、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两党系机会主义者,哪里有利可图就倒向哪方。2008 年8 月就是联合尼共( 毛) 作出重大让步,获得了尼共( 联) 、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的支持,得以成功组阁。但是后来遇到军政风波尼共( 联) 主动放弃与联合尼共( 毛) 的合作,宣布退出政府,并在普拉昌达宣布辞职后同意与大会党再组联合政府,这实际上就标志着尼共( 联) 已经加入到了反联合尼共( 毛) 的阵线。而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等小党在此形势下也选择了反对联合尼共( 毛) 的行列,在反对阵营突然壮大的情况下,联合尼共( 毛) 才不得已选择退出联合政府。
尼泊尔政党政治面临着地理、经济、文化、政治多样性的基本国情。由于国内地理、经济、文化、政治的多样性折射到尼泊尔共运中,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尼共的分歧与分裂。在尼共( 毛) 武装斗争期间,许多民族或地域组织加入了尼共( 毛) 的队伍,但后来这些民族或地域集团由于其自己的要求不能完全满足而出现分离倾向。
尼泊尔政党政治面临着变换多端的党情影响。各党缺少强有力的领导,当主要领导人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权力之争时,党就发生分裂。各党缺少明确的目标和战略,当两派对党的目标和战略发生严重分歧时,就立即分道扬镳。功利主义是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的另一大传统,其表现为个人功利主义与集体功利主义两种形式。个人功利主义是最为赤裸的功利主义,完全追求个人地位与权力,而将党仅仅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集体功利主义主要表现为放弃自己的原则,与其他政见不同的共产主义政党联合或合并,以赢得更多的选票,组织上合并了,但思想并未统一,政治分歧在党内仍然存在,甚至出现过“左翼+ 右翼联合政府”的现象,而不久就反目。从整体来看,宗派主义和功利主义是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的两大传统,前者导致了党派内部的分歧与分裂,而后者导致了党派之间的联合与合并。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分裂、不断整合的过程。另外,党内领导人之间的“代沟”以及阶层、种姓、地区差异,也是一个引起分裂的内在因素。
第二,尼泊尔多党民主制面临的新困境。从2006 年4 月推翻国王的“人民革命”到2008 年4月尼共( 毛) 在制宪会议选举中取胜,到2009 年5月普拉昌达去职,到尼帕尔于2010 年6 月30 日宣布辞职成为看守内阁总理,再从2010 年7 月21 日到11 月4 日进行的16 轮总理选举投票的失败,再到2011 年1 月12 日的所有候选人全部退出,再到尼泊尔共产党( 联合马列) 主席卡纳尔2011 年2月3 日在第17 轮总理选举投票中以简单多数票当选新任总理,再到卡纳尔8 月14 日辞职,再到2011 年8 月28 日制宪会议第一大党尼泊尔联合共产党( 毛主义) 副主席巴特拉伊在总理选举中以多数票胜出,当选新一任总理。尼泊尔政坛博弈像万花筒一样展开。看似曙光不断的尼泊尔政局就像过山车一样,一时胜利飞龙在天,一时又突坠谷底。这些政治事件和风波环环相扣,清楚地表明尼和平进程和宪政过程中暗藏诸多障碍。在制宪会议中,四股政治力量时而相互牵制与平衡,时而相互合作与借重; 新宪法制定过程中困难重重,各党都想贯彻本党的意图; 新宪制定难以按时完成,主要部门权力划分就难以明晰。
尼泊尔政治力量间呈现不稳定的均衡之势,尼政局短期内难以平稳。共和后呈现四大政党、三派力量共存的政治态势,这几股力量的此消彼长、权力之争将直接影响到尼政坛的走向。所谓四大政党是指尼联共( 毛主义) 、大会党、尼共( 联合马列)和马德西人民权力论坛。三派是指以尼联共( 毛主义) 、尼共( 联合马列) 为代表的左派,以大会党为首的右派,以马德西政党( 包括马德西人民论坛、马德西民主党、亲善党) 为代表的地方民族自治力量。由于没有一个政党在制宪会议超过半数,没有一个政党可以单独执政,联合组阁成为必然趋势,但四党之间如何进行联合,如何进行权力分配已成为问题的关键。各主要政党在权力分配上争执不下,已导致十几轮总理选举都不能选出新总理,制宪会议无法正常运转的尴尬局面。组阁僵局破解后,但由于各党意识形态、执政理念、代表利益的迥异,许多政治遗留问题悬而未决,今后这几大政党间围绕权力的争斗仍将十分激烈,尼未来政局走向仍然会一波三折。
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得以延续,但外交难度较前增加。尼泊尔一直奉行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高度重视发展与印、中两大邻国的友好关系,努力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争取西方的经济援助和投资。共和改制后,鉴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国情,尼外交政策不会因为政体的改变、政府的更迭有太大变化,既要与印、中两国发展“等距关系”,也要与美国进行合作。但是,国际社会一直都非常关注尼和平进程,尤其是印、美两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其投入,试图牢牢控制尼泊尔并将其作为南亚战略的重要一环。印、美等对尼共( 毛主义) 胜选乃至领导政府未表反对,但出于对左翼天然的敌视和疑虑根深蒂固,印、美两国决不会允许共产党在尼长期执政,未来会想方设法限制或施加影响。印度一直视尼泊尔为传统势力范围,长期控制着尼泊尔经济命脉,妄图把尼泊尔变成另一个“锡金”或从属国,从而争得针对中国的有利战略地位。美国在表面接受联合尼共( 毛) 的背后,想方没法破坏联合尼共( 毛) 的执政,削弱其带行共产主义色彩的政治影响力。同时,美国还有意地扶持在尼的“藏独”势力,并不断出谋划策,鼓动藏独进行反华活动,把在尼的“藏独”势力培养成牵制中国的一股政治力量。近年来,欧盟同家也将尼泊尔作为民主试验田,在人权和自由及达赖问题方面,异常活跃。在尼泊尔实现共和制以后,由于联合尼共( 毛) 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提升,引发了印度和美国等方面的不安。印、美都加大了对尼内部事务的关注,并且采取收买尼党政军要人、监听尼主要政治人物言行等方式,在尼政坛制造复杂因素,企图进一步深入控制尼局势走向。
当然,尼泊尔迈向共和是符合当今历史潮流的一个趋势。不管未来发展存在怎样的变数,在时代大潮的引领下,一个崭新的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毕竟给世界带来了一个新的气象。同时,君主制的废除也为尼泊尔人民自主建设家园增添了信心和希望。尽管尼泊尔未来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和不确定的因素,如重新建立统一的国家军队、土地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等问题,但是人民要求和平与变革社会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这种体制变革产生的进发力肯定会为这个雪山脚下的古老国度带来一次新生。
第三,共产党在扑朔迷离的政党政治中奋力前行。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低潮时期,尼共( 毛主义) 却成为制宪会议第一大党,获得组阁权,也几次上台执政,并有可能继续执政,这一胜利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地区性复兴的一个信号和标志,凸现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多样性发展态势。
对于走出丛林、回归政治主流的尼泊尔毛派领导人来说, 10 年的山中游击岁月与5 年的城市政治生涯,哪个更艰难,更能磨炼革命者的意志,也许不太容易说清。自2006 年尼泊尔开启和平进程以来,普拉昌达和他的战友历经了制宪会议选举的完全胜利,轰轰烈烈的废除君主制运动,近9 个月的执政,近两年半作为在野党的抗争,近半年来的再次执政。他们的脚下不再是原始森林里的羊肠小道,而是议会讲坛和城市街头; 他们耳边回响的不再是震耳的枪炮声,而是政敌的攻讦与政党间的争吵。尼和平进程和宪政框架尚未巩固,议会游戏规则尚未巩固,共产党至少面临着组阁、制宪、和平、发展四大挑战。无论如何,共产党都会在扑朔迷离的政党政治中奋力前行。
[参考文献]
[1]袁群. 尼泊尔共产党( 联合马列) 的历史、理论及执政前景[J]. 法制与社会,2009,( 24) .
[2]张光平. 冷战后尼泊尔共产党( 联合马列) 的新变化[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 2) .
[3]赵理富. 尼共( 毛) : 南亚丛林里走出的执政党[J]. 党员生活( 武汉) ,2009,( 1) .
[4]聂运麟. 尼泊尔共产党毛泽东主义领导民主革胜利发展的原因及意义[J]. 社会主义研究,2009,( 2) .
[5]章建华,陈乔炎. 尼泊尔执政新局[J]. 瞭望,2008,( 16) .
[6]汪亭友. 尼泊尔共产党( 毛主义者) 简史与尼泊尔革命的由来[J].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 1) .
[7]胡为雄.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与“毛主义”道路[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 5) .
[8]袁群. 尼泊尔新政府的政策走向及面临的挑战[J]. 南亚研究季刊,2009,( 4) .
[9]杜林. 走近尼共( 毛) ———尼泊尔共产党( 毛主义) 获胜选区访谈纪实[J]. 当代世界,2008,( 6) .
[10]张惠兰. 尼泊尔多党民主制面临困境[J]. 当代亚太,2003,( 8) .
[11]贾鹏. 尼泊尔和平进程曲折前行[J]. 当代世界,2007,( 11) .
[12]储昭根. 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与民主转型[J]. 观察与思考,2008,( 12) .
[13]徐扬. 尼泊尔革命及相关思考[J]. 现代国际关系,2008,( 12) .
[14]柴尚金. 对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三大热点问题的看法[J].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 9) .
[15]熊家学. 尼泊尔共产党竞选执政的思考[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5,( 2) .
[16]范玉传. 尼泊尔第十届共产党政府述要[J]. 理论前沿,1995,( 5) .
[17]高华. 尼泊尔共产党( 联合马列) 执政评述[J].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 7) .
[18]汪亭友,王剑. 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及尼共毛胜选后的政策趋向[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8,( 2) .
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
文章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