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论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改革派的社会主义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6-25 11:55:53

论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改革派的社会主义

陆轶之

摘要: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改革派认为,在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革命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党必须认真分析并正确解释有关苏联解体、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资木主义经济危机以及社会主义前途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工人和人民群众积蓄力量,坚持政治斗争,为未来革命高潮到来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做好准备。    

关键词:苏东地区共产党;改革派;社会主义运动

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改革派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赞同以和平手段实现社会替代,要求人人平等和社会公正,主张通过多元民主和多种形式发展国家政治和民族经济;认同并积极参加议会竞选、多党竞争,力图通过公开的、合法的议会斗争方式,在议会选举中获得更多选票,夺得更多席位,扩大党的影响,积蓄工人阶级的实力,最终寻找机会对资产阶级战而胜之。他们认为,在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革命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党必须认真分析并向工人和人民群众正确解释有关苏联解体、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及社会主义前途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对苏联解体的认识    

苏联解体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同各国共产党的其它派别一样,改革派也在这一波打击中步入低潮。虽然改革派的理论与政策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相对比较容易为资产阶级统治者所接受,但是毕竟道不同不相与谋,各国资产阶级还是对他们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击潮。在资产阶级的反动宣传与抹黑攻势下,各国共产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失去选民支持,丢失选票,失去议会席位,在社会上的地位也下降了。但是,各国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终于稳定了形势,又重新站稳了脚跟。此后,他们才有时间和精力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反思。他们认为,苏联解体主要还是苏共自身的问题造成的。    

(一)苏联解体并非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被歪曲了的社会主义的失败    

苏联解体后,资产阶级理论家和政客不停地叫嚣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被“终结了”,断言“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其失败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的两大遗产之一”,似乎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已经达到最高的顶点,各国的人们不必再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了。这样的喧嚣一时倒也骗了一部分人,但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会被事情的表象和敌人的欺骗宣传所迷惑.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进行反思,认为苏联解体不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失败,恰恰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背离甚至歪曲的假社会主义的失败。    

几十年来,以正统自居,口口声声把自己说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继承者和解释人的苏联共产党,内部已经存在巨大的矛盾与危机,他们没有能够沿着列宁开辟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前进,而是陷入了教条主义、极权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泥潭,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苏联共产党在发展经济上也犯下严重错误,他们“口头上假仁假义地宣布各种形式的所有制平等,事实上千方百计地破坏最具生命力的公有制的作用。[1]特别是,他们始终没有找到在公有制条件下如何充分释放生产力的方法,不管是最初单一的公有制,还是后来放开私有制,并事实上把私有制的地位看作高于公有制,把私有制当作解决苏联问题的灵丹妙药,都是不正确的。苏共在两个极端间的这种钟摆式摇摆的行为,本身就表明他们既没有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在经济社会中公有制的地位和发展经济的作用,也没有弄明白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利用其它经济成分发展经济作用的关系。要么是纯而又纯的单一的公有制,它没有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论基础,即生产力要达到像英国、法国、德国等国那样比较发达的程度;要么是严重冲击公有制经济地位的一哄而起的私有制,这些都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不相符,是对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严重扭曲。    

(二)苏共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上长期缺乏创新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人类社会是不停发展的,我们不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所谓“理论”,指导处于不同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但是,苏联共产党却没能这么做,在时代巨变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前,他们“其实处于持续的理论停滞状态。[2]各国执政的共产党需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研究创新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政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遗憾的是,苏共长期对客观环境的改变视而不见,主观上也不愿意做艰苦探索,结合本国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它在思想上没有做好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J哇和艰苦性的准备,在政策上把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简单化,片而强调行政命令,搞一刀切式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简单计划。    

苏联共产党长期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没有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及时引入经济机制”,[2]造成经济问题日益显现,导致自己在原本并不算差的情况下,逐渐被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所抛弃,被世界经济边缘化。    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都是理论僵化的表象,没有理论创新和发展就难以正确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解体之前,苏联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已经集中爆发,引起国内各种矛盾凸显,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已完全丧失信心。    

(三)苏共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蜕化变质    

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共产党政策正确与否取决于党的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认为,苏联解体的关键原因还在于苏共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蜕化变质,他们把党推向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对立而,它已经不再是拥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的共产党,而是成为少数当权者谋利的工具。列宁的建党原则在党内被严重歪曲甚至背离,党内已经没有民主可言,苏共已经退化成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    

关于苏共高层蜕化变质的原因,苏东地区共产党也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从它成立之初始,“苏共内部就存在着无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对立倾向。[1]小资产阶级化是苏共党内一直存在的问题。列宁晚年曾经对这一问题表示出极大忧虑,在其“政治遗嘱”中特别交代,要党“对我们的政治制度作一系列变动”,通过一些制度建设,减少、直至消除党内存在的小资产阶级和官僚主义化倾向,杜绝党脱离群众,变成权贵和既得利益者谋利和欺压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工具。[3]但是在列宁逝世后,他的建议多数没有被具体落实,有的甚至向它的反而强化了。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列宁所预见到的问题越来越显现,苏共内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苏共“缺乏领导干部有序的轮换与年轻化的机制,导致党员不能坚持对党的领导干部实行正常监督的合法权利,不能防比越来越多的投机者钻入党内”[1]。其结果是党越来越小资产阶级化和官僚主义化,党的领导层成为社会权贵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庇护者和帮凶,他们已经彻底脱离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成为普通民众的对立者。    

苏联就这样解体了,昔日可以和资本主义强国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这样一夜之间消失了。苏联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悲剧,它“象征着两极世界的结束,但并非历史的终结,资本主义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问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4]。苏联解体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终结,因为它本身也不能算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代表者。

二、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认识    

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的全球化已经遍及全球,不可阻挡。近几十年来,全球化更是被冠以“新自由主义”的定语,展现出更强的侵略性、剥削性和不平等性。它使用了一种新的,更加不易为人们所察觉的手段,试图再次实现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殖民化。    

(一)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重新殖民化,威胁着这些国家的主权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资本主义殖民者被驱逐,但是殖民者并不甘心从获利丰厚的殖民地退出,它们通过经济手段,试图再次控制前殖民地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倚仗其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和优质商品,控制了世界经贸市场。前殖民地国家独立后,经济基础非常薄弱,为了发展本国经济,他们不得不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西方国家在对这些国家进行所谓“援助”时,往往提出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改革”的先决条件,意图再次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政治局势。    

为此,西方在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以所谓“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为条件,逐渐控制其经济命脉。西方凭借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制订了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经济贸易“游戏规则”,大大抬高工业品和先进技术设备的价格,极力压低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处于劣势,导致南北差距越拉越大,使南方完全从属于北方。[5]   

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后,就要挟持其社会和政治权力了。所谓的“多党化”只不过是在发展中国家扶植亲西方势力,利用他们为西方的利益服务的一种手段罢了。通过精心设计和步步推进,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在发展中国家逐渐推行开来,这些国家在失去经济主权以后,政治主权也就失去了基础,再次成为西方的附庸。非但如此,这样的动作并非鲜见:对于“友好”国家,可以给予一些好处,而对于“邪恶”国家,则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手段一起上,直至打垮,甚至肢解。    

(二)发达国家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为手段,实现资本对外扩张,摧毁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    

西方国家在推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就是“推动后发国家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但是事实证明,发达国家从来不干与己无益之事,推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根本上是为帝国主义力量和跨国公司的利益、为其资本的积累和自由流动服务的”。[4 ]资本家的过剩资本,在发达国家已经无处可投,也无利可图,发展中国家属于未开发的“处女地”,它们需要资本、技术和机器设备,它们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劳动成本”极其低廉,现在唯一需要的就是“打开市场”,使外资在国内与本国资本“地位平等”,并能够“自由流动”。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标签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一旦实现这些目标,西方资本在发展中国家便获得了与该国资本的“平等地位”,并成功打破该国政府对关系本国经济命脉的行业的保护。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矿产、能源、原材料等产业是发达国家主要打击的对象,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的农业。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冲击下,这些国家的农业市场不得不对西方“开放”,“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体制下,所有对农产品的进口限制已经消除”[4]。于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携品质和价格优势,一下子就冲垮了这些国家农民赖以生存的农业,很快就控制住他们的粮食供给。“随之而来的农业自由化政策进一步增加了农村穷人的负担”[6]。对于农民来说,种植粮食成了一个亏本的行业,于是他们不得不放弃农业生产,背井离乡,走入城市谋生。他们就这样被抛入新时代的无产者大军之中。

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看法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危机把全世界都卷入其中。在来势凶猛的危机冲击下,多个国家而临巨额主权债务压力,濒临“破产”边缘。表而看来,经济危机是由于西方一些主要经济体因所谓“金融监管失控”带来各种各样的泡沫所致,但实质上,经济危机有深刻的内在原因。    

(一)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内在矛盾    

在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都把原因归结为经济、管理层而,但是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认为,经济失衡和管理不善固然是重要原因,而根本原因还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内在的、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造成的。在资产阶级政府的大力保护之下,资产阶级对财富的占有越来越多,其“不断增加的剩余价值私人占有和资本主义日益扩大的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根本矛盾变得更加尖锐。”社会化大生产极大地增加了劳动产品,但是社会财富却迅速向富人聚集,而穷人却越来越穷。因此,经济危机的发生,仍然是由于普通民众购买力不足,是商品生产的“相对过剩”。发达国家表而的经济繁荣,掩盖的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日益贫困。    

无论何时,资本家都不会放弃对无产者和普通民众的剥夺,科技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加了资本家对工人相对剩余价值的剥削程度。这使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分化加剧,普通民众的购买力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推波助澜,加速各国两极分化和经济危机的到来,那些所谓的“金融监管失控”和“经济发展乏力”的借口,只是经济危机的表象或者导火索罢了,这些国家本身也是贫富两极分化的牺牲品。    

各国党相信,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一天,它内在的矛盾就不可能自我解决,经济危机就有爆发的可能。    

(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把发达国家的内部矛盾和危机扩散向了全球    

近几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强力推行对它们有利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西方极力推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除了要实现“重返”前殖民地国家,以掌控它们的经济,并继续获得超额利润的目的外,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客观事实,就是把发达国家内部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以及各种社会矛盾,也扩散到了这些国家,使它们成了发达国家转移危机的廉价的垃圾场。    

像以前每次爆发的危机一样,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经济危机来势凶猛,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到传遍全球,不到一年时间。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推动下,不但经济贸易和技术设备等能够很快在全球流通,而且经济危机和国内矛盾也很快向外扩散。各国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一些大的经济体内部的危机和矛盾也很快地向世界传播。这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带来的一个重要的副产品。    

在资本主义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问题被解决之前,它还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在新世纪,资本主义已经为人类带来了几次危机,其中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性大危机,使全球经济遭到沉重的打击,一些深陷经济危机的国家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历史已经进入这样的阶段,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剥削和奴役,对大自然的盘剥和掠夺的恶果,已经给它带来了应得的报应。危机的集中爆发宣布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和不可持续性,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终结为时不远了,人类的未来只能属于社会主义。

四、对社会主义前途的看法    

苏东剧变后,国际反共势力曾经不遗余力地为社会主义大唱挽歌,伴随着这种叫嚣的是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宣传等种种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围攻。但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的反共产主义围攻中,不但顶着压力,战胜了帝国主义国家一轮又一轮的疯狂进攻,而且在新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率先走出低谷,经济形势企稳回升,韧劲十足,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给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以极大的鼓舞。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关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理论没有过时。资本主义国家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危机,来势越来越凶猛,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经济危机,大有要颠覆资本主义制度的趋势,这使各国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解决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只能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发端于新世纪的这次规模巨大的经济危机中,社会主义国家受到的影响最小,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是最早从危机中走出来的国家。因此,“只有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替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解决所有制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产生的根源。这同时证明了共产主义运动存在的合法性和斗争的必要性。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更加增强了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人类社会是追求进步的,用先进的制度代替落后的制度,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和必然选择。这最终不是资产阶级可以决定和左右的。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激化的晴雨表,危机来得越猛烈,说明其内在的矛盾越尖锐。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已经极端尖锐,为发展中国家共产党提供了向资产阶级政权进攻的绝佳机会,各国党要做好准备,向资产阶级统治者发动新一轮斗争。斗争首先在于唤起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的革命热情,具体办法是:第一,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优势,在知识阶层中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第二,广泛联合左翼力量,开展群众性抗议活动;第三,积极利用现代媒体,扩大社会主义宣传阵地。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已经看到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希望,他们已经在振臂高呼,“历史的风再次吹向了我们的风帆!”“现在是该高举旗帜走上历史舞台的时候了”圈。他们清楚地看到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苏东地区共产党在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的同时,也做好了长期艰苦斗争的准备。他们知道,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力还没有完全爆发出来前,它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僵而不死的。因此,在时机尚不成熟时,应该根据现有条件,采取适当的策略措施,积蓄力量,争取对本国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有利的形势和环境。    

社会主义必将给发展中国家的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带来光明的前途和未来。在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必将团结起来,共同对资本主义作坚决的斗争,最终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人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为人类社会最终过渡到更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基础。   

五、 对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认为,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取代,发展中国家无产阶级在夺得政权后,必须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建设一个先进的党;党应当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8]建立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的自上而下的统一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在经济上,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对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和企业,必须国有化;对其它中小型私人企业,可以暂时允许其存在,但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完全确立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时候,必须排挤和消灭这些中小型企业,最终实现完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加强理论宣传工作,壮大党的队伍和扩大党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资产阶级的进攻愈发猖撅,而党更侧重于秘密工作,对资产阶级的反动宣传没有或者很少进行反击。党长期在资产阶级的反动宣传中失声,造成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对资产阶级的宣传逐渐由反感到麻木再到接受。这样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逐渐变得陌生起来,长此以往,有人再向他们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时,反而会遭到他们的抵制。    

对于改革派来说,必须勇敢地承担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宣扬革命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责任,吸引他们的注意,扩大党的影响,壮大党的队伍。革命斗争的开展及其胜利,是建立在党的正确领导以及广大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对党的大力支持的基础之上的。各国党只要充分重视对他们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并积极“发现拥护者和同情者,吸引他们参加党的活动并最终吸收他们加入党的队伍”,[8]那么共产党的队伍会不断地壮大,影响会不断地扩大。    

(二)共产党必须加强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    

在党的建设上,必须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确立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斗争中,没有内部民主,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党员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没有集中,就会使革命队伍成为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革命和建设就不可能成功。这两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中有集中,集中中有民主,就是革命导师确立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解决党内意见分歧的最好办法。改革派认真反思了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在苏东剧变后的遭际,认为没有很好地解决党在意识形态和政策策略上的分歧,导致各国党内形成不同的派别,他们之间各持己见,有的甚至还互相攻评。巨大的内证造成党没有一个统一的对外宣传口径,不用阶级敌人来攻击,自己就把自己打倒了。现在党是到了统一口径,对外大力宣传自己的政策主张的时候了。只有把被敌人歪曲宣传的再颠倒过来,把自己有关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反对阶级剥削与奴役的主张充分向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宣传,他们自己自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他们并不难理解究竟是谁在为他们的利益而斗争。    

(三)社会财富要由全体人民群众共同享有    

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国家,它的财富是由广大无产阶级共同创造的,这些财富也必须由全体无产阶级共同享有。共产党带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建立新社会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解放无产阶级,使他们摆脱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剥削和被压迫的状态,在经济政治上成为国家的主人。无产阶级拥有社会财富,是他们成为国家主人的重要表现形势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必然要造成各国国内的巨大动荡,会在短期内造成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下降,也会导致无产阶级和其它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下降。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是否相对平均地把社会财富分配给他们,既是向他们表明新社会是否比旧社会先进的试金石,同时也是是否能够在混乱的社会状态下,说服他们团结起来发展社会生产的重要理由。    

无产阶级享有社会财富还是唤起他们的社会主义主人翁责任感,反对帝国主义进攻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的发展依赖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固也依赖于无产阶级。除了同国内的敌对阶级及敌对分子做斗争以外,还需要时刻警惕和反击帝国主义国家的进攻与颠覆活动。一般说来,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总是处于少数。帝国主义总是要想方设法颠覆后发展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无产阶级的团结会形成一支反对帝国主义进攻、危害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的强大的革命力量。    

(四)社会主义国家要给人民群众提供充分的社会福利保障    

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必须受到国家全而的福利保障。这是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国家拥有光荣感和自豪感的重要原因。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认为,当国家把无产阶级视为自己的主人,对他们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全而的社会福利时,无产阶级自然会产生一种主人翁责任感,把国家当作自己的宝贵财富加以爱护了。   

 社会主义国家对无产阶级提供的社会福利保障,应该是全而而完善的。它应该包括劳动及劳动条件的保障,身体健康及医疗卫生的保障,教育及就业的保障,社会福利及最低工资的保障,住房及文化娱乐的保障,养老及伤残的社会保障以及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心理健康的社会保障和治疗等  

六、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改革派面临的挑战    

经过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改革派的努力,再加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目前各国党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发展,其中有的党在议会和总统选举中,还取得较大的成绩,成为议会中比较大的参政党或反对党,比如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捷克共产党等。但是这些共产党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同他们的理想与党纲规定的目标还相距甚远,而且他们在国内外还而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一)理论创新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问题    

毫无疑问,各国党目前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同他们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进步是分不开的。但是,目前在资产阶级势力强大,生产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尚有发展余地,普通民众人心思定的情况下,共产党只有暂时放弃暴力革命,寻找新的革命理论和方法。    

改革派寻找到的新的革命理论和方法就是议会竞争。不可否认,共产党同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斗争,其结果必然是妥协与交换的产物,那么在斗争中共产党如何坚持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如何把政治上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当家作主、经济上建立公有制等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统治和混合所有制结构在斗争中统一起来。这些事情表而上是个实践问题,但实质是理论问题。问题的重要方而还在于,共产党如何在斗争中避免被资产阶级同化,又在同资产阶级尖锐对立的情况下,达到斗而不破,逐渐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参与资产阶级议会和政府与保持工人阶级政党性质的问题   

 目前,已经有不少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在资本主义议会选举中取得成果,占有议会中一定数量的席位,党员当选议会议员,有的共产党员甚至参与了政府,成为政府官员。资产阶级议会是个辩论和争吵的场所,也是各阶级、阶层和社会利益集团通过其代言人达成互相妥协和进行交易的地方。既然各国党同意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下进行和平斗争,那么就不得不遵守资产阶级制定的一系列所谓“游戏规则”,因而在资本主义议会中,必然要同资产阶级以及其它各个阶级、阶层及利益集团进行妥协和交易了。    

一般而言,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原则对立,他们两者的对立是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理论上讲是不可调和的,是尖锐的敌我矛盾问题。但是,现在各国党力图在一定范围内调和劳资矛盾,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和,达到斗而不破的目的。    

事实上,无论改革派如何努力调和,只要不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其结果必然要以损害工人阶级的利益,损害自己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为代价。这不禁让人想起昔日第二国际中有关米勒兰入阁事件。    

因此,对于各国党改革派来说,在目前国际国内环境下,通过和平议会斗争,为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争得更多的权力和利益,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在这种议会斗争中,党如何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如何在对资产阶级作出退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证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的权益,如何把目前对资产阶级的妥协和退让与最终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统一起来,将是他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扩大党的力量和影响的问题    

苏东剧变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第三世界国家共产党也都已经从最初的巨大打击中走了出来,并得到一定的发展,无论是共产党的数量还是党员的人数都有了较大的增长,而且现在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也更加坚定了。但是,必须看到一些问题,第一,同苏东剧变前相比,现在共产党的力量和影响都要小很多;第二,很多党的党员主要是老年人,年轻人相对较少;第三,在一些国家,党在宣传和吸纳年轻人入党方而,效果还不明显。    

对于改革派来说,现在一个急迫问题是通过什么方法能够较快地扩大党的力量和影响。目前,各国党已经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比如增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方法,向人们解释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在议会中为工人阶级和普通民众努力争取更多权益,努力向人们表明共产党同资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等等。这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相信共产党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们有所增加。但是总体而言,这些方法还很不够,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党,后发展国家共产党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党纲 [A].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 [M].北京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9.

2] 李润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新党纲述评 [M].北京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3] 列宁选集 :第四卷 [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2.

4] 张平.冷战后南非共产党的新变化[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 ,2006,2).

5] 卫建林.全球化与第三世界 :第一卷 [M].北 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6] 印度共产党 (马 )党纲 [A].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 [M].北京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9.

7] 俄共新领导预言共产党将上台 ,社会主义拯救危机 [N].东方早报 ,2008-12-02.

8] 刘淑春.从舍宁退出俄共看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的分化[J].国外理论动态,2000,12).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