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美国共产党斗争策略分析与展望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5-28 17:09:54

美国共产党斗争策略分析与展望

——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为视镜

刘力波

[内容提要]美国共产党在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采取了“帮助民主党击败共和党,壮大进步力量,打击极右势力, 为实现工人阶级政治独立准备条件”的斗争策略。仅从大选结果来看,这一斗争策略并未取得成功,但总体而言,美共在指明左翼斗争目标,力促进步力量阵营建立并维护其团结,打击共和党和极右势力等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大选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斗争必将持续下去,要冲破当前的种种困境,美共应在进步力量阵营中争取主导权,重塑自身在美国国民心中的形象,并力促第三政党建立,摆脱两党制框架的禁锢。

[关键词]美国共产党    美国总统大选   第三政党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在持续了一年时间的激烈争夺之后,终于尘埃落定。伴随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  的胜选,很多人士普遍认为美国未来数年的政治格局和政策走 向必然会产生深刻变化。正如恩格斯在《卡尔· 马克思〈1848 年至 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所论述的,在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无产阶级要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积极开展合法斗争,为实现社会主义准备条件。身处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美国共产党 ( 以下简称“美共”)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奋力开展斗争,为了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最终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虽然此次美共并未实现自身的斗争目标,但在这场斗争中得到的经验和启示却十分有必要进行总结,探讨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深化当 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一、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共斗争 策略的成因

美共在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斗争策略 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在总统选举中帮助民主党击败共和党,在此过程中团结壮大进步力量,打击极右势力,以民主斗争推动阶级斗争,为实现工人阶级的政治独立准备条件。这一斗争策略与美共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长期从事无产阶级斗争的经历密不可分,其产生具有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条件,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维度:

()  历史维度: 美共长期合法斗争的实践探索

合法斗争是无产阶级实现夺取政权这一革命 目的的一种重要策略性手段。恩格斯晚年就根据 欧洲国家无产阶级运动形势的客观变化,在无产阶级开展合法斗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见的探究和论述,主要意涵包括: 首先,要重视和使用普选权, 如果能“有成效地利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发挥作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次,由于“斗争的条件也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应制定新的革命策略,利用普选和议会活动作长期耐心的合法斗争。 第三,开展合法斗争是为了增强无产阶级的斗争力量,进而为准备最后决战以实现社会主义奠定基础。美共自 1919 年创建以来,根据美国的特殊国情,在很长时期内坚持着这种合法斗争的艰辛探索,尤其是在几度被迫转入“地下”活动之后。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美共得以持续公开参加政党活动。1979 年美共二十二大通过的纲领明确提出,美共的目标是通过和平道路战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共进行合法斗争,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参与美国总统大选。在此过程中,该党尝试过两种方式,一种就是直接推出自己的候选人参选,美共前主席格斯 · 霍尔 ( Gus  Hall)  1972 年、1976 年、1980 年和 1984 年就曾连续四次参与竞选。然而,在美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根据两党制的政治框架预设,美共候选人竞选获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而,此后多年美共未再提名候选人,而是采取了在选举中帮助民主党击败右翼的共和党这一斗争策略。正如霍尔的继任者萨姆·韦伯( Sam Webb) 所指出的,民主党固然无法解决所有社会问题,但它的执政会使劳工运动获得相对更好的环境和效果,从而为深化新阶段的斗争创造有利条件。因此,美共在 2016 年美国 总统大选中的斗争从大方向上来说就是这种策略 的新发展。

( )  现实维度: 当前美国政治发展新变化的影响

美共帮助民主党击败共和党的策略在 2008 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问题上体现出良好的效 果,这明显地打击了极右翼势力,打破了“右翼集 团对美国政坛超过 1 /4 世纪的控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 2016 年总统选战开始之时,美国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发展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中不利于民主党竞选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 2014 年美国的中期选举中,执政的民主党全线溃败,共和党全面掌控新一届国会,奥巴马政府不断受到国会掣肘,这种府院纷争的加 剧对于民主党 2016 年的总统竞选十分不利。历史地看,民主党之所以能在 2008 年总统大选中击败对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该党在 2006 年中期选举中的胜利。其二,在 20082012 年两次总统选举中连续遭遇失败的共和党及其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和社会保守势力不断积蓄力量,非常渴望重新夺回统治权。近年来,一系列事件都加重了右翼势力反扑的情绪。例如,2011 9 月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使华尔街的富豪们意识到必须千方百计采取种种手段扶植自身的代理人,压制中下层民众对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的反抗。 而以 2014 年美国弗格森黑人青年被白人警察枪杀事件为触发点,类似事件不断发生,白人和黑人 之间的种族冲突不断激化,很多受种族主义思想影响,对少数族裔持有反感态度的美国白人 (尤 以中老年男性居多) 纷纷加入了支持共和党的右翼阵营。其三,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所推行的一些政策,如“医改计划”的实施虽然为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带来福音,但却让中产阶级为自身利益受到冲击而产生大量怨气,一些人认为民主党 政府这样做是在花纳税人的钱养活一群“懒人和闲人”。这就使得不少美国中产阶级选民开始倾向于支持共和党候选人。此外,从社会心理方面来看,美国民众长期面对共和、民主两党交替执政的现实,不少人会产生民主党已经连续执政八年 可以“换换看”的想法。受以上种种因素影响,右翼势力的力量持续扩充,民粹主义思潮不断涌动, 因此“特朗普现象”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些新的变化都对美共的斗争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

二、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共斗争 策略实施情况分析

美共在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延续了形成于 2008 年总统大选时的策略框架,并与时俱进地根据当前斗争的新形势、新问题制定具体对策,然而从总体来看,斗争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当然, 美共在资本主义的大本营中进行社会主义探索, 其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是很难想象的,因此并不能简单和笼统地以总统大选结果作为唯一判断标准,而是应该客观地看待美共斗争策略的实施情况,具体分析其效果与得失,这样才有利于科学 地总结经验、制定新的对策。

() 客观分析 2016 年总统大选的特殊性, 指明左翼力量斗争的主要目标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可贵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美共在制定 2016 年总统大选斗争策略时,就先行对本次大选不同于以往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美共认为,这次总统大选不同于 2012 年和此前多次总统大选的方面主要有两点: 其一,民众抵制共和党建制派候选人的热情空前高涨。共和党建制派是指,共和党中相对温和的保守派,他们根据政治考量愿意作出较多的妥协和让步来保持地位。截至 2016 1 月底,至少有 50%的共和党支持者表示支持非建制派候选人,如特朗普、泰德·科鲁兹  ( Ted  Cruz) 、本·卡森( Ben  Carson) 。其二,极端的财富集中现象和政治寡头再度出现,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加速。对于第一点的深层成因,美共分析指出,部分共和党支持者( 主要是白人) 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反政府情绪,这种情绪源自于失业,工资和生活水平的急剧下滑以及种族主义、不同族群间文化冲突的催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民众在过去几十年受到右翼势力在意识形态、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同性恋歧视和仇外方面持续不断的煽动,从而形成了今日的思想认识。这种情况与第二点中提到的贫富分化的加剧紧密相关,为可能大权独揽的政治寡头的出现提供了土壤。2016 1 29 日,美共主席约 翰·巴切特尔( John Bachtell) 在《静观 2016 年总统大选》( Taking a Soberlook at  the 2016  Election) 一文中就明确指出: “我们决不能忽视指引我们斗争的战略方针,即击败极右势力和共和党以及支持他们的政治寡头,使民主党候选人获得总统职位,削弱共和党在国会、州议会和州长职位上的权柄。此外,我们必须尽力确保受极端主义、种族 隔离主义等影响的法官不会在美国最高法院取得职位。”这实际上就具有预见性地围绕帮助民主党争取总统权力、国会及地方政府权力、最高法院 权力等三方面指明了左翼力量开展斗争的主要目标。此后的 2016 3 15 日,被共和党各界认 为是“未来之星”而寄予厚望的建制派候选人马可·卢比奥( Marco ubio) ,因为在家乡佛罗里达州初选惨败于特朗普而宣布退选; 而在当年 2 月, 另一位被看好的建制派候选人杰布· 布什( Jeb Bush) 也已宣布退选。建制派的失势,显露出极 右势力的壮大,也反映了包括美共在内的左翼力量在 2016 年总统大选斗争中将面对严峻的形势 和艰巨的任务。果不其然,特朗普最终获得了 2016 年总统大选的胜利。同时,不仅代表共和党 的特朗普获得了大胜,而且往往易为人们所忽视 的是共和党还赢得了在众议院的多数席位,从而 将继续牢牢控制参众两院。

总体来看,美共在此次总统大选中为左翼力量提出的斗争目标大部分都没有能够实现。左翼力量只在 2016 2 13 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 Antonin Scalia) 因病去世后增补大法官的斗争上取得了胜利。2016 8 5  日,参议院通过了奥巴马对艾琳娜 · 卡根 ( Elena Kagan) 的大法官提名。这在一定程度上 打击了极右势力妄图通过对最高法院和司法权力的把持扩充右翼阵营的野心。总统大选结果当然令左翼力量非常失望,但对于美共此次斗争策略的评价还需客观与冷静。要看到,美共对于 2016 年总统大选斗争所面临形势的变化和特殊性的把握是基本准确的。在美国大部分主流媒体“一边倒”地支持希拉里( Hillary  Clinton) 所制造出的她会稳赢的幻象中,美共还是较为冷静地分析了严峻的形势,不断针对极右势力的异军突起和特朗普胜选的可能性而发出警示。巴切特尔在《团结才能击败特朗普: 新的危险与机遇》一文中指出: “这次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毫无疑问是我见过的最极端的主要政党大会”,“共和党人聚集在克利夫兰为极右势力的扩张提供了平台”,“每场演讲都极力恐吓美国公众,制造恐慌,同时宣扬种族主义和女性贬抑思想,妖魔化希拉里和奥巴马”。当然,由于美共自身力量十分有限,无力从根本上扭转局势。但上述正确分析却也为后续的长期斗争指明了方向,同时,美共也从这些独立的分析思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 力促进步力量阵营的建立,强调各派力 量团结的重要性

实现斗争目标,离不开对各方进步力量的团结,美共非常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在 2016 年总统大选中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初选阶段,巴切特尔就指出: “无论民主党初选的结果怎样,我们都将以总统大选获胜为目标,促使建立一个包含中间偏左政党、各阶级、各种族、男性女性、各年龄段的阵营。具体来说,在这个阵营中,除美共自身外,主要还包括以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 ”( 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and   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AFLCIO,以下简称“劳联—产联”) 为代表的劳工组织群体、有色人种社群、女性组织、青年团体和其他诸如环保、移民、LGTBQ 群体 ( 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  等民主运动团体。这些群体当年曾在奥巴马竞选时结成过所谓“奥巴 马联盟”,首先要重新聚合这些力量,才可能形成一种合力促成民主党的又一次胜选。因此,美共在 2016 年总统大选选战的前半程采取了在刊物及新媒体平台上宣传主张、发起和参与街头行动、 联络其他群体等各种形式,促使进步力量阵营得 以建立。

在进步力量阵营建立后,美共还特别强调了进步力量如果仅仅只做到给民主党候选人投票是远远不够的,那是一种相对被动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做法。美共在自身如何促使进步力量发挥更 为积极的作用方面提出,“我们在进步力量阵营 中最主要的角色应该是令人信服的向各方阐释什 么是当务之急,帮助进步力量继续壮大和紧密团结,深化各方的政治意识,开阔视野,鼓舞士气,并 调动大家参与投票的积极性,同时要帮助各方形 成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在斗争议题的内容上,美共认为主要包括提高最低工资、征收富人税、抗议警察滥杀无辜、解决气候危机、婚姻平等、 妇女权利、学生债务免除、移民政策改革、减少大规模监禁和量刑改革等。这些由劳工领导的群众运动倘若能够紧密伴随 2016 年总统大选进程而开展,将会对斗争形势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而且, 美共认为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城市,在右翼势力占优势的乡村地区,也要想办法积极开展斗争。 在进步力量的努力下,“如果这场大选能够紧密 围绕巨大的收入不平等、气候危机和广大工薪阶 层需要面对的困境等议题,那么极右势力的嚣张气焰将会被遏 制 ”,斗争的形势将会越来越有利。

在总统大选整个进程中,美共特别强调了各派力量团结的重要性,美共领导人不断通过发表系列文章,反复强调这一问题,并在实践中开展力所能及的相关工作。团结问题几乎可以说是美共自身参与总统大选斗争从始至终的一条主线。 当然,除了美共强调这方面问题的重要性,民主党候选人也非常看重对自身选民和各派力量支持的争取,然而由于前述种种原因,2016 年美共总统 大选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撕裂,从大选最终的投票结果来看,进步力量阵营的壮大和作用 的发挥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和抑制。

( ) 对民主党候选人进行理性分析,防止民主党支持力量的分裂

从初选阶段的民主党候选人来看,主要是希拉里和伯尼· 桑德斯( Bernie Sanders) 的两强之争。对于希拉里,美共最初是颇有抵触情绪的。 很多美共党员都有“我需要一位女性总统,但却绝不是这一位”的想法。这是因为希拉里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长期受一些华尔街大财团的支持, 很多人认为希拉里不可能真正代表中产阶级和劳工阶层。一些美共党员甚至认为,希拉里和共和党候选人没有任何区别,所以“绝不会支持她”。 但在冷静分析之后,美共领导人认为应该坚持斗争的策略性,而不能感情用事,“我们需要帮助人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的更长远,形成一种战 略思维”。因此,美共认为,对希拉里这位有可 能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女总统的候选人应该辩证地分析,要充分认识她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一方面,要看到希拉里确实背负着与华尔街大财团、 鹰派关系密切的历史包袱,而且她和民主党全国 委员会部分成员甚至也对一些社会主义者进行过攻击;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希拉里在大多数民 主议题上,如劳资谈判、种族平等、性别平等、气候 变化和移民政策改革 等,都站在正确的立场 上”。并且,希拉里已经与劳工、非洲裔美国人、拉丁裔群体、女性团体等群众组织发展了良好和深入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希拉里具有几十年对极右势力开展坚定斗争的政治经验。故此,希拉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人物,她为了胜选 所需的资金和智囊向华尔街的权贵们大献殷勤,但她同时也非常需要劳工和其他盟友的支持。“这也恰恰体现了各阶级联合阵营的实质。”对于曾自称为“社会主义者”的桑德斯,很多美共党员具有一定程度的亲近感。而桑德斯的异军突起也使各方力量都颇感惊讶。美共对于这位 民主党候选人甚是看重,认为他的参选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首先,桑德斯极大地拓展了美国政治发展图景的边界,他在一些复杂的难题上提出了大胆的解决方案。桑德斯通过努力沟通,把对财富分配不公现象极有怨气却又不知道向哪里发泄的社会力量,逐渐引导到与造成这些问题的华尔街大财团进行斗争的正确道路上。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桑德斯为某些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议题上升为舆论焦点创造了契机。其次,与希拉里的支持者多为女性和中老年选民不同,桑德斯的竞选本身就恰似一场被年轻选民不断推动的草根运动。他的个人魅力和主张感染了很多首次参与总统大选活动的选民,并激励着这一群体不断扩 充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支持桑德斯的选民越多越好,因为这会从整体上对反极右势力的力 量产生更为积极和正面的影响。再次,桑德斯对于希拉里也有重要的影响,二人的良性竞争,会促 使希拉里在一些问题上采取更为进步的立场。

总之,美共在民主党初选阶段经过反复的对比、权衡之后分析认为,希拉里和桑德斯最大的不 同在于,希拉里竞选的主张局限于民主党传统框架之内,而桑德斯的主张则有实现根本性突破的 可能。但无论希拉里和桑德斯谁最终获胜,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二人都会尽最大可能延续奥巴 马总统进步的改革政策。 同时,美共也有预见 性地注意到,在进步力量阵营中,要积极弥合希拉里和桑德斯的支持群体之间的冲突,防止阵营内部产生裂痕。而在当希拉里正式成为民主党提名的候选人之后,与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展开对决的关键阶段,美共也做了大量工作,号召原先桑德斯的支持者转而支持希拉里。然而,美共所做的工作毕竟属于外部因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希拉里本人及民主党自身的行动。由于 2016 年 美国总统大选异常复杂的局势,而希拉里本身又深陷 “邮件门 ” ( Hillary Clinton s Email Controversy) 等丑闻的困扰之中,所以总体而言最 终民主党在防止自身支持力量的分裂上并不成功。

() 对共和党及右翼势力的动向详加研判,集中力量进行打击

美共在对自身支持和团结的力量进行考量的同时,也对斗争对象共和党及其背后的右翼势力 进行了审视和研判。在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初期,共和党方面尽显群雄并起、格局颠覆的局面。 在共和党阵营内部,不仅出现了传统建制派、更为保守的茶党( Tea  Party)  和“揭竿而起”的草根阶层的分化,就连建制派内部也发生了裂痕。在这 一系列乱象之中,最引发世人关注的就是“特朗 普现象”。特朗普的参选 最初被众人视为富豪 “玩票”之举,但随着时间推移,其人气反而不断飙升,尤其是得到了低学历、低收入、年纪大的保守派白人群体的力挺。而本被共和党内高层寄予厚望的杰布·布什以及卢比奥等人则纷纷退出了竞争。其实,共和党精英阶层对于特朗普的搅局十分反感,视其为共和党内草根阶层“造反”的代 表人物,从舆论和行动等多方面阻击特朗普。当 时有评论认为,特朗普的崛起有可能造成共和党内部的分裂

美共对于共和党初选阶段混乱局面的看法是审慎的,认为一切还言之尚早,只能静观其变,采

取相应对策。美共认为,有人提出特朗普是法西斯主义者,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特朗普的强 硬话语和反墨西哥移民、反穆斯林内容的演说确实吸引了一些法西斯主义团体。然而,特朗普并 不是一个法西斯主义者,美国当前也未面临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的危险。但如果政治寡头及其背后的集团决定支持特朗普,而又联合一批诸如军方的极端主义者和法西斯主义者的话,那么这种危险就会增长。同时,值得警惕的是,右翼势力 已经锁定了国家半数立法机关的席位,民主党政府遭到排挤、“选民证件法之争”、公共部门工会被解散等事件,都增加了出现上述危险的可能性。

当特朗普在初选中优势逐渐明显,并最终成为共和党提名的候选人这一阶段,美共更是集中力量对特朗普及其竞选主张进行了批判。美共领导人不仅撰写发布了一系列文章,力陈特朗普当 选对于进步力量的危害,并为击败特朗普建言献策,也在实践中组织、参与了多次反对特朗普及右 翼势力的活动。例如,在 2016 8 月间,美共中央就向党员布置了多项任务,包括美共党刊《人民的世界》( The  Peoples  World) 增加相关主题文章; 美共宣传队伍至少向民众分发 7000 本有关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的手册,并对向共产党表示好感的民众进行了登记; 在美国各地组织了 15 场游行宣传活动; 派代表出席了劳工、黑人、西班 牙裔、印第安人、LGTBQ、青年组织、老年人组织等各种团体的多场会议; 召开多次党的会议,了解情况和制定对策,等等。美共的这种斗争甚至一 直持续到特朗普胜选之后,其作用并不应该因民主党竞选的失败而被否认。

三、美共在后续斗争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虽然从目前的局势和美国的制度框架来看, 民主党在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已经彻底失败, 但种种迹象表明,左翼力量与右翼势力的斗争还将长期持续下去。美共在未来的斗争中要取得进 步,就必须充分关照并解决一些在此次总统大选斗争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斗争策略进行定的调整,从 而为后续斗争的开展奠定更坚实 的基础。

( ) 如何在进步力量阵营中持续提升影响 力,从而逐渐掌握主导权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斗争中,进步力量已 经逐渐形成了一个阵营,目前这一阵营因反对特 朗普当选的活动的开展还继续进行着。美共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阵营的建立来之不易,不应随着 总统大选的结束就让它土崩瓦解、前功尽弃,而应将这种各进步力量间的紧密联合转变为一种常态。必须承认的是,客观而言,美共当前在进步阵 营中的地位是相对边缘化的,影响力有限。美共如果想在后续的斗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引领进步阵营前进的方向,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在此阵营中的影响力,从而逐渐掌握主导权。从无产阶级政党生存、发展的需求来说,得到广大产业工人和劳动者的支持势在必行。否则,纵使再有美好的构想和愿景,也缺乏实现它们的现实群众基础。 当前,在这一点上对于美共来说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劳联—产联作为美国老牌的、也是最大的工会组织,其影响力正在不断下降。美国学者詹姆斯·彼得拉斯( James Petras) 就此撰文指出: “劳联—产联在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影响几乎消散殆尽,在私有行业中仅代表着 7% 的劳动者。劳工阶层的选民意识到,年均收入和津贴 在 50 万美元左右的工会最高领导层已然成为民主党利益集团的一部分。”所以,此时美共恰好可以积极吸引、团结很多既反感上层权贵又对劳联—产联失望的劳工阶层民众,壮大自身队伍。而且,近期还有另一个利好因素,就是伴随总统大选斗争的实践,美国劳工阶层民众的阶级意识( class consciousness) 在不断增长。马克思主义认为,“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的一个标志就是具有了鲜明的阶级意识, 这样方有可能通过一致的集体行动去争取共同的阶级利益。因此,这种阶级意识的增强是有助于破解长期以来美国工人阶级由于阶级意识不强, 而难以进行广泛动员的困局。但另一方面,美共争取工人阶级的目标也面临着以特朗普为代表的 “右翼民族—民粹主义”的挑战。特朗普的竞选活动结合了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措施,使他 “对于那些恼怒于虚弱的工会、无组织民间团体和边缘化地方企业协会的工人展现出了一种强烈的个人吸引力”,不少劳工受这种狂热的民族—民粹主义的蛊惑,追随右翼势力,盲目地发泄对于 自身恶劣处境的怨气。并且,需要警惕的还有, “尽管越来越多的美国劳工阶层成员具有了强烈的阶级认同感,这确实令人感到鼓舞,但劳工阶层中不少特朗普的支持者也对这种阶级认同感的生 成形成了严重的冲击,这一问题亟待解决”。美共的分析认为,美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之形成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伴随特朗普竞选活动而不断滋长起来的种族主义。 因此,科学剖析特朗普和右翼势力的主张及其错误路线的实质,让工人阶级认清种族主义的危害,明白自身困境真正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并根据工人阶级阶级意识增长的实际,以正确的主张加快吸引、发展党员,是美共的当务之急。

( ) 如何借助冷战后出生的新一代美国青 年人的思想变化重塑自身形象

长期以来,美共在发展中的掣肘之一就是,由于受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大加挞伐,使很多美国普通民众对于共产党形成了一种现代解释学意义上 的“成见”。这直接影响了美共在美国国民心目中的 形象,也极大地制约了美共的发展壮大。时至今日,美苏冷战已结束 20 多年,国家意识形态激烈 较量的氛围已有一定程度减弱,历史上曾经采取反共主张的劳联—产联也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就在自身章程中删除了反共条款,美共的窘境显露出不断改善的一些可能性。美国的很多年轻 人出生于冷战结束后,他们受到的反共宣传有所减弱,相对来说思想更为开明,反抗精神也更强。 而持有民主社会主义观点的桑德斯的出现更是有可能改变美国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于社会主义的固有认识。2015 10 月,桑德斯就曾指出,很多美国人对社会主义存在误解,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存在于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受欢迎的政府项目中,民主社会主义意味着民主。它意味着建立一个代表所有人而不是仅代表这个国家最富有的人的政府,我们需要做一些解释工作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我们的观点。虽然,桑德斯主张的是民主社会主义,但从美共扭转困局的现实发展需要来考量,也是颇有益处的。高放曾指出,“共产党如果不善于与社会党建立统一战线,联合斗争, 那样单枪匹马、孤军奋战,那是更难通往社会主义之路的。”因此,桑德斯虽然止步于民主党初选阶段,但他带给美国民众尤其是其青年支持者的观念变化和对于社会主义的新认识都是不应忽视的。美共能否很好地抓住这一宝贵契机以重塑形象,进而为自身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值得我 们拭目以待。

( ) 如何捕捉时机力促第三政党建立,摆脱 两党制的框架禁锢

破两党制框架的禁锢。而当时美共领导人则主张继续坚持原有路线,等待时机,最终寻求工人阶级的政治独立。笔者认为,能否将建立第三政党的美好愿景的理想变为现实,关键要看美共是否拥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斗争胆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路线图,抓住时机,果断行动。美共眼下暂时还难以放弃支持民主党的策略,但同时一定要抓住当前美国民众对选举制度中金钱政治的厌恶心理,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揭露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层矛盾,扩大民众对社会主义议题的关注和认同。尤为关键的是,在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仍要坚持不懈地引导进步力量对极右势力进行斗争,要重点打击和孤立的应是右翼阵营中最为保守和反动的势力。只有使进步力量共同反对极右势力对劳工的剥削行为成为常态,并且各种进 步运动越来越声势浩大,才有可能形成一种政治革命,打破美国两党制的固有框架,从而建立第三政党,实现美国工人阶级真正的政治独立。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双月刊) 2017 年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