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以色列共产党的百年抗争与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5-07 21:02:21

以色列共产党的百年抗争与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王喜满 陈 震

摘要:以色列共产党是中东地区社会主义运动中比较特殊的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它经历了近百年的艰难探索,其间有成功也有失败;它在苏东剧变中不为压力所迫,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它在新世纪以来根据本国国情,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实现形式和手段;它面对世界上最难解的中东困局,提出九点和平计划。以色列共产党长达百年的社会主义奋斗史,给每一个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留下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以色列共产党;社会主义;资木主义

    以色列虽然是一个国土而积仅有2.5万平方公里的小国,但其在中东地区的地位不容小觑,作为中东最为独特的一个国家,它的政党制度更是对中东地区政党格局的演变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以色列共产党是以色列议会中唯一一个反犹太复国主义的政党,从它产生到发展至今己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苏东剧变后,以色列共产党围绕“平等,民主,和平与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推动着以色列民主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一、以色列共产党近百年的曲折发展历程

()建国前的以色列共产党(1919-1948)

以色列共产党迄今己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也是以色列最老的政党之一。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193月的巴勒斯坦社会主义工人党。在191910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该党将“在财富与和平的基础上”建设自由的工人社会定为奋斗目标。192010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规定,社会主义是党的最终斗争目标,同年1117日,该党加入世界犹太工人联盟。为加入共产国际,19214月巴勒斯坦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名为巴勒斯坦共产党。

20世纪30年代巴勒斯坦共产党先后开展了共产国际化和阿拉伯化进程。1922年后,巴勒斯坦共产党内部在对待世界犹太工人联合会(左翼)的关系问题上发生分歧。“犹太复国工人派(多数派)极力主张保持同世界犹太工人联合会(左翼)的联系,反对支持阿拉伯民族运动,而反犹太工人联合会派(少数派)则主张切断同世界犹太工人联合会(左翼)的一切联系并加入共产国际,两派斗争激烈。最后,少数派宣布退出该党,另外组织成立了巴勒斯坦共产主义者党”。1924年初,巴勒斯坦共产党转入地下,同年2月加入共产国际。同年7月,该党在海法秘密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党的任务是:完成党的队伍的“阿拉伯化”,建立工人统一战线(Workers United Front)和反帝统一战线(Anti-Imperialism United Front) 19269月,巴勒斯坦共产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要把犹太群众动员起来,同阿拉伯群众一道开展反帝斗争。19288月,巴勒斯坦共产党开始全而实行阿拉伯化。12月在该党召开的中央全会上将拒绝接受阿拉伯路线的党员开除出党,并规定中央委员会中的阿拉伯族委员应占多数。20世纪30年代巴勒斯坦共产党由原来奉行的犹太路线转为阿拉伯路线,无条件地支持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同邻国共产党和解,与叙利亚一黎巴嫩共产党(Syrian-Lebanese Communist Party)建立了关系。1936年巴勒斯坦人民反英斗争遭到镇压后,巴勒斯坦共产党分裂成阿拉伯派和犹太派。1941年底两派通过协商重归于好。1942年巴勒斯坦共产党取得半合法地位。1943年巴勒斯坦共产党又发生分裂,成立了两个中央委员会,一个由犹太人党员组成,一个由阿拉伯人党员组成。犹太派沿用党的原名,阿拉伯派改称“民族解放联盟" ( TheLeague for National Liberation )。巴勒斯坦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94611月召开,会议作出决定要求撤走英军,废除英国委任统治,建立民主、独立的犹太人一阿拉伯人国家。

()建国后的以色列共产党(1948-1989)

1948年以色列建国。194810月,巴勒斯坦共产党阿拉伯派和犹太派合并,“民族解放联盟”并入犹太派,改称以色列共产党(马基)(CommunistParty of Israel(Maki))19546月,以摩西·斯奈为首的以色列统一工人党(United WorkersParty)的左派并入以色列共产党(马基)19575月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承认巴勒斯坦人民自决权和分离权的决议。1961年十四大后,尤其是1964年十五中全会上针对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共产党(马基)内部发生分歧。19658月以色列共产党(马基)十五大上分歧公开化和组织化,对立的两派分别召开十五大,各族选出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以什穆埃勒·米库尼斯为首的一派继续沿用以色列共产党(马基)的名称;以梅尔·维尔纳为首的一派称以色列共产党(拉赫)(Rakah)o 19677月以后,以总书记米库尼斯为首的多数派主张在互让原则基础上协商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反对国际共运中支持阿拉伯民族主义力量反对以色列的运动,批评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反以立场;少数派则支持苏联的立场。

1974年,以色列共产党 (马基 )内部再次出现分歧,原因是党的总书记不同意大部分党员主张的与红蓝运动合并的提议。1975 年 6 月以色列共产党(马基)召开党代会宣布自行解散 ,其成员大部分参加了被称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左派的穆凯德组织。以维尔纳为首的以色列新共产党 (拉赫 )遂直称以色列共产党。1977年 3 月,以共召开十八大, 决定建立和平与平等民主阵线 ,参加这一阵线的有许多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社会组织 ,如黑豹组织、 社会主义马滋潘运动 等。 民主阵线的共同目标是建立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公正和平,保卫劳动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使国内阿拉伯人享有同样的权力,保障妇女权利等。19812月该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号召成立最广泛的和平民主力量阵线(Peace and Democracy For a Front),通过议会和群众斗争,“为以色列社会过渡到一个更为进步的革命阶段,从而向社会主义迈进创造条件”。198512月,以色列共产党在二十大上进一步提出为“维护工人的权利和充分就业而奋斗”。正是由于以色列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得到人民的拥护,党的队伍发展很快,“从1981年党的十九大到1985年党的二十大党员人数增长30.2%,党的分部由1981年的86个增加到198512月的95个。从1985年到1989年的4年中,党员人数净增1200。在1988年议会选举中,以色列共产党获得120个席位中的4个议席,在议会这个讲坛上,以共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民的利益大声疾呼,成为以色列国内左翼力量的代表和人民的代言人” 。

()苏东剧变后的以色列共产党(1990一今天)

以色列共产党顶住了1989-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带来的巨大冲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目标不放弃、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改变,通过多次会议进一步推进自身发展。19905月以色列共产党第二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会报告,决定以色列共产党将继续为以色列、阿拉伯和平与社会主义前景而斗争。1992年第13届议会选举中,以色列共产党为击败利库德集团和建立工党拉宾政府作出了贡献。以色列共产党及其统战组织民主阵线取得了3个议席,其中,以色列共产党2个。这表明,以色列领导的民主阵线仍是阿拉伯群众中第一大政治势力。1993年,以色列共产党召开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取消主席职务设置,保留默罕默德·纳法任党的总书记。会议还重申继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走共产主义道路。19976月,以色列共产党召开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默罕默德·纳法继任党的总书记,并通过了中央报告和若干决议。

进入新世纪,以色列共产党先后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召开了党的第二十四次、二十五次和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方而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新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并在巴以冲突问题和中东和平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2002年以色列共产党总书记为伊萨姆·马霍尔,2012年纳法则再次当选以色列共产党总书记。目前,以色列共产党党员有2000多人,比20世纪90年代多了500多人。外围组织有以色列共产主义青年联合会和以色列工会联合会。

二、以色列共产党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认识

()苏东剧变与以色列共产党的应对

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苏东剧变使地处欧亚地区的10个社会主义国家倒退到资本主义状态。可以说苏东剧变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打击程度是空前的,直接导致社会主义运动跌入到谷底。长期以来,以色列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和东欧共产党关系密切,强调对苏共的态度是衡量一个党员是否忠于社会主义和坚持反帝事业的重要标准,因此,苏东剧变对以色列共产党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在苏东剧变期间,以色列共产党内部出现了思想混乱和组织混乱。有的批判“新思维”的错误改革;有的支持东欧的社会性质变革;有的支持苏联的改革;有的主张放弃马列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甚至有不少人组织了小集团从事违反组织活动。为应对这一紧张局势,以色列共产党19905月召开二十一大,提出要坚持马列主义指导和社会主义目标,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以色列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者的革命先锋队,强调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和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但社会主义模式不应照搬,应根据以色列的具体情况进行探索,社会主义要不断进行革新和发展。二十一大还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实行中央代表会议制度。该组织从地区委员会和各支部选举出200名代表组成,且每届重要委员会必须有三分之一新成员,党的主要领导人任期不超过三届。

为了防比党的政策因领导个人意志力的转移而转移,以色列共产党在1990的中央全会上进一步扩大党的领导层的民主,政治局由5人增加到9人,书记改组为7人,增设党主席一职,由原总书记梅尔·维尔纳担任,原副总书记陶菲克·图比当选为总书记。如何看待1991年苏联发生“8 . 19事件”和随后的反共浪潮,是1991年世界社会主义的热点和难点。以色列共产党对“8 .19”政变持反对态度,认为叶利钦及其同党发动的反共运动为复辟资本主义铺平了道路。还认为苏联的悲剧是苏联人民的损失,是世界人民和人类文明的损失,但垮台的只是苏联模式,而不是社会主义。

以色列共产党认为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及其共产党出现了失误。这些错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而:

首先,苏联共产党在苏联与美国的较量中,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发展速度。以色列共产党认为,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但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需要正确的领导和引导,但苏联共产党为了使苏联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压倒美国,提出了一系列不合实际的计划和政策,如消除一切私有制,注重军事和经济发展,忽视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等等。

其次,苏联共产党在实际领导过程中形成高度集中的党国一体体制。经济上劳动人民不能真正掌握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政治上党国不分,党与人民关系日益疏远;文化上人民自由创作的积极、主动性不强,这就产生了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这种体制最后导致党和国家的僵化、自闭,改革积重难返。

再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出现致命的错误,对苏联社会主义造成直接伤害。苏联共产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所谓“新思维”的改革放弃了党的领导,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实际上就是抛弃了过去的一切,造成无政府主义泛滥。在反共产主义的进攻下,苏联共产党变得不堪一击。

以色列共产党认为,这些错误是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理解的错误,是对社会主义理解脱离实际的错误,是对人民群众不信任不依赖的错误,是对共产党先锋队领导作用理解的错误。总之,造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危机的真正原因不是社会主义本身,而是错误的理解、错误的改革。因此,苏东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终结,而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也不会改变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以色列共产党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认识

以色列共产党在长期的民主革命进程中,始终坚持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阐述。随着以色列共产党民主革命的发展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深刻变化,以色列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不断的发展和深化。

以色列共产党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主张有其独特的内容。以色列共产党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意味着工人阶级、城市与农村的全体劳动者及其同盟者掌权,基本生产工具归社会所有,消灭阶级剥削—即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实现生活的高质量,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消除民族和教派歧视,实现妇女在社会就业和家庭中的权利平等,实现人在发展中的全而自由。

通过对以色列共产党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提出的理论主张以及党纲的修改,可以总结出以色列共产党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定义为“人道的、民主的、公正的社会”。在以色列共产党召开的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中,以色列共产党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为争取和平、平等、社会公平、民主和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革—为争取社会主义而努力的革命党。共产党作为一个在社会变革力量中而建立起来的党,其目标在于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形态。这种新的社会形态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更新向前发展的社会,不是一种固定不变、僵化的社会制度,而是一个以人为本、观念多元化、在社会各个领域言行非常民主的社会。

以色列共产党反对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看做两个同源民族实体,主张用进步的和人道的社会观点来促进以色列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团结力量的发展。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犹太人,在追求自由的斗争中都是平等和民主的,同时倡导女性也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以色列共产党提出,只有坚持废除剥削性质的资本主义政体,取消政府特权,实现改革,才能创造一个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废除阶级剥削、基于平等和团结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色列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实现形式和手段的认识

以色列的社会主义发展将沿着工人阶级及其同盟民主决定的路线发展。根据所而临的国内外环境,以色列共产党制定出了符合本党特色的政治纲领,提出了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基本主张和变革计划。

首先,争取和平与平等民主阵线。历史表明,持续的侵略和流血的冲突正在向人类索取代价,正在摧毁巴勒斯坦人民,正在毒害以色列的民主和社会。该阵线是于1977年在一个共同的政治与社会纲领基础上建立的,是以色列共产党团结各种力量,进行政治斗争,争取社会主义的主要组织形式。过去将近四十年的经验证明,“争取和平与平等民主阵线”是极为重要的,是有其长期存在的客观必要性的。“争取和平与平等民主阵线”己成为以色列一支不可缺失的力量。该阵线多次发动并参加了反对战争、争取实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反对对黎巴嫩的侵略战争、保卫工人和人民群众的权利、反对民族歧视和争取阿拉伯人的完全平等权利、反对教派歧视和宗教压迫、反对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保护民主权利、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的斗争等等。该阵线团结了包括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内的以色列所有进步、民主和爱好和平的力量,民主总纲领使它不仅能在犹太群众中,而且也能在阿拉伯群众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纲领中虽然没有涉及思想领域问题,但包括了政治与社会领域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具有不同思想的组织和个人均可以加入。争取和平与平等民主阵线的同盟为在职工人,失业人员、临时工人、妇女、阿拉伯人、大学生、残疾人、环保活动者、艺术家、在贫困县城生活的居民和其他社会群体不断争取社会地位,为积极推动保护工人权利的立法、促进平等、扩大社会权利等方而作出了积极努力。

其次,争取妇女权利计划。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攻击是以色列政府实施的私有化、摧毁工人权利和剥夺社会服务等方针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些政策强化了在所有领域歧视犹太女性和阿拉伯女性的可能性,增加了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这种歧视增加了女性的苦难,因为她们己经是战争和侵略的受难者了。女性受歧视的证据在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中国家北部女性所遭受的苦难中可以找到。以色列的女性也深受企业全球化的影响。公司寻找廉价的、无组织机构的劳动力,同时还要求他们有技术和工作能力,女性就成了这种目标群体。

虽然经济不景气迫使很多女性加入了劳动力的行业,但这并没有实现工作分配的公平性,女性大多从事保洁和照顾孩子的工作。在这种情境中,女性在家庭劳动力和家庭对孩子抚养的投资方而缺少合法性和社会认可。在以色列,阿拉伯女性社会地位比较低,严重缺少工作机会,大部分都处于失业或临时就业的状态,只有微薄的收入。根据沙龙和奥尔默特一佩拉茨一李柏曼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方针,女性有权利加入维护福利待遇的斗争,也有权利加入维护工人权利的斗争。她们有维护自己享受公共服务和作为母亲的权利,但是事实是缩减收入的大都是女性,裁减国家安全保障人员的受难者也大部分是女性。同时,对女性在工资方而的歧视也在不断增长。“根据2005年的数据,女性平均每小时的工资低于男性平均每小时工资的17%,月平均工资低于男性的37%。女性比男性失业率高,在2005年,男性失业率为8. 5%,而女性为9. 5%”

基于传统的宗教观念,女性要保持对男性的依赖,女性的责任就是维护所谓的家庭荣誉。这些保守的观念使对女性的暴力合法化,玷污了家庭荣誉成为杀害女性的借口。以色列共产党谴责以任何借口的暴力和谋杀,号召阿拉伯女性为争取在社会和家庭的全部平等而斗争。在以色列,阿拉伯女性变成了政府驱逐阿拉伯民族的首要目标。一个卑鄙的手段就是散布“人口威胁论”的谣言。政府种族主义者否定在被侵占地区的巴勒斯坦女性嫁给以色列公民所拥有的合法权利,并驱逐她们,将她们从家庭里分裂出去。

值得庆幸的是近些年女性在政治和社会中所做的斗争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过去十年,以色列的社会斗争都显示出了女性强大的参与程度,如女性在教师和保育员,地方的或者国家的工人中都担任了重要角色。女性领导了大规模的地方联合团体,女性组织越来越多的加入到了社会斗争中来。在为和平而斗争、反抗侵占的斗争运动、反抗种族歧视和追求平等、反对家庭暴力和反对儿童暴力、保护暴力受害者和反对女性交易等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女性的身影。

以色列共产党对于在争取女性平等权利方而也做了很多设想,这种设想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包含了对女性双重和三重剥削的批判;将遭受剥削的女性团结起来;鼓励女性为保护自身权利采取行动;提高女性参与社会和政治等公共问题的地位;培养犹太女性和阿拉伯女性和其他不同背景女性之间的姐妹关系;等等。

再次,争取环境公平运动。以色列共产党在二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以色列资本主义的特性表现在对大气、水污染,陆地和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上,表现在缺少绿地等有关环境问题上。阿拉伯人在以色列土地资源的缺乏也是环境不公平的例证。环境问题不是偶然的错误,不是只要人人都意识到就可以修复。环境的威胁是由一些人的利益所引起的,因为污染者为了盈利就破坏环境。减少对大气和水污染的排放是需要花费很大代价的。因此,为了清除对环境的威胁,人人都必须反抗资本的利益和政府对他们的庇护。以色列的环保主义运动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以色列环境保护组织为抵制资本家盈利的生产方式,开始倡导另一种进步的模式:更有效和合理的利用环境资源,对资本家生产的产品做出合理的分配。最近几年,一些环保运动都取得了胜利。

()以色列共产党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

以色列共产党党章规定,“以色列工人阶级、有劳动者和各阶层人民的革命政党,是为以色列旷真正利益和犹太及阿拉伯居民利益而奋斗的爱国的国际主义政党”。为建设一个这样的党,以色列共产党在思想建设方而下了不少功夫。以色列共产党笃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能指导以色列共产党的发展。根据目前所处旷阶段以及以色列的特殊环境,以色列共产党创造性的发展和实践着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反对意识形志领域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主张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

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是由党的革命性质决定的,以色列共产党是建立在列宁主义民主集中制原则之上的。这种民主集中制是广泛的民主与集中,集中体现在讨论的自由性与执行特权的义务、工作的集体性与个人的责任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此外,党的组织建设还体现在适当增加女性权利方而。以色列共产党致力于提高阿拉伯女性的地位,促进她们在工作、社会生活和选举权等方而的平等权利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以色列共产党要求入党的人应根据其工作地或居住地,由其本人向党小组、党支部或地区党委提出入党申请。应由了解申请人,并认为其适合入党的两名党员予以推荐。中央委员和中央监察委员会成员不得建议吸收某人入党。吸收党领导的以色列共青团团员入党应通过以共青团渠道,并得到其机构的推荐。由党小组决定是否吸收申请人入党。党小组的决定需要得到党支部的确认,还要报告党的地区和中央委员会。在申请人所在的社区没有党组织,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地区委员会有权自行决定吸收申请人入党。要求入党的人首先要经过预备期的考察,其目的是从思想、政治和组织上使入党的人符合党员标准。在党支部批准申请人入党后,他要加入一个党小组。该党小组特别重视对其培养,并使其适应党内生活。预备期满后,预备党员所在的党小组应研究和决定是否推荐其成为正式党员或延长预备期,或取消其预备期。党小组应专门研究预备党员转正问题。预备期延长最多不超过一年。党小组的推荐应提交党支部进行决定。党支部的决定应报告地区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在党支部批准后,该党员的党龄自吸收其成为预备党员的日期算起。此规定是在党成立时确定的。所有加入党的队伍的人都应在阶级斗争中站在劳动者一边,为实现和平与社会主义的价值而斗争。党员加入党组织要出于他们自愿,要同意党的原则,并准备为实现这些原则而努力奋斗。党致力于维护党的统一,这是其取得斗争成功的条件。党教育所有的党员要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人的价值、责任、勇敢、原则和创新性,党员要谦虚正直、忠实于劳动者和人民的事业。

三、以色列共产党对中东问题的基本认识

中东问题是以色列多年来所而临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安全,而且牵动着整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更是以色列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所必须而对的最重大问题之一。以色列共产党对中东问题的基本看法,主要集中表现在以色列共产党所提出的“和平计划”之中。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实质

关于中东的概念,人们就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采用大中东的概念,譬如,美国学者凯蒂明确指出:“中东,作为一个地理名词,今天通常被用来指代从摩洛哥延伸到阿富汗的广大区域”。从地理方位上来看,大中东概念不仅仅在学界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使用,目前即便是非专业人士所使用的中东概念也是大中东概念。但是,大中东概念仅仅是对中东概念广义上的界定,关于中东所涵盖的地理范围还有另外一种狭义上的界定。狭义上的中东即指阿拉伯半岛及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以色列、伊朗、塞浦路斯、阿富汗等18国。关于中东所包含的国家就存在较大的争议,那么关于国际政治研究议题的中东问题之界定就更不会有统一的看法了。

关于中东问题,如同中东概念的界定一样本身就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正如王联所说:“使用狭义中东概念的人们,往往会将中东问题等同于近东问题,仅指地中海东岸、波斯湾以西地区内的问题;而使用广义概念的人们,则会坚持中东问题应该包括阿富汗以西,直至摩洛哥的大中东范围内所发生的一切问题”。这仅仅是从地理范围上看,如果从具体议题来看,中东问题可能又会分为不同领域的问题,如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问题等等。本文所指的中东问题是指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问题,其中主要是巴以冲突问题,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中东问题的由来要首先从犹太人的三次流散说起。最早生活在巴勒斯坦的居民是迎南人,后来受到希腊攻击的胖力斯人渡海南迁到迎南人的居所,将此地成为“巴勒斯坦”,即“腓力斯人的土地”。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希伯来人迁入巴勒斯坦,与迎南人混居,这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祖先最早的交融。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国占领了犹太王国,其国王下令将数万名犹太人押回巴比伦作为奴隶,开始了“巴比伦之囚”的时代,这是犹太人第一次流散。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攻占耶路撒冷,犹太人第二次流散。公元前63年,耶路撒冷和整个巴勒斯坦地区被罗马帝国侵占,犹太人起义反抗入侵,但最终失败。公元135年幸存的犹太人在第三次流散中几乎全部逃离了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三次流散可以说为后来的中东问题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犹太人的三次流散演绎了犹太人背井离乡的苦难,那么犹太复国主义则是对犹太人“回乡”信念的强烈表达。这些思潮从宗教、民族等不同视角对犹太复国主义提供理论上的诊释和支持,从而推动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迅速发展。然而,当犹太复国主义兴起之前,其所复之国己经有了新的主人,这就是中东问题的另一主体,即巴勒斯坦的现代阿拉伯人。1917年,英国政府基于自身利益,而不顾巴勒斯坦地区己经存在与犹太人宗教信仰相冲突的阿拉伯人的现实,发表了《贝尔福宣言》,在《贝尔福宣言》发表之后,犹太复国主义得到了世界大国的支持,大批的犹太人开始走向了“回乡”之路。1948514日,以色列国在特拉维夫宣告成立。从1948515日凌晨开始(冲突从194711月开始),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此后,围绕着巴勒斯坦问题,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又分别在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发生了大规模战争。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冲突成为了困扰国际社会的中东问题。

中东问题的实质,正如有学者所说:“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中东问题则是国际政治的晴雨表”。第一,中东问题表征是领土争夺,实为殖民统治的后遗症。中东问题起源于争夺领土,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的领土争夺,他们各自都有争夺领土的理由。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中东政策直接影响到了今天阿拉伯地区的政治结构。时为委任统治者的英国并非不清楚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潜在的冲突,而只是考虑自身的利益,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英国与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勾结,才给了犹太人复国的外部支持,从而使得大批的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

二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想尽一切办法努力维护其既得利益,并且对新兴国家图谋不轨,继续实行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干涉和掠夺,保持新兴国家对他们的依附性,企图维持旧的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对这一情况,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开始觉醒,不断发起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反抗斗争,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旧的不平等的统治秩序。而随后新殖民主义的出现,则又是广大阿拉伯国家和整个阿拉伯民族力量不强大的结果。自此开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为争夺土地的斗争就没有间断过。由此看来,中东问题是不折不扣的殖民统治遗留问题。

第二,中东问题夹杂着严重的和复杂的宗教信仰冲突。国内著名学者牟钟鉴和张践先生提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出于一神论的偏执,因此导致严重的宗教冲突,巴以冲突是犹太教与伊斯兰教冲突的一个典型。可以说巴勒斯坦这块流血的土地是地球上最为“神圣”的地方,是三方宗教追逐的“圣地”。如前文所述,先是希伯来王国鼎盛时期,在耶路撒冷建造了供奉犹太教最高神耶和华的雄伟“圣殿”;而后是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占领巴勒斯坦后,推动了基督教在耶路撒冷的诞生。最后是阿拉伯穆斯林即巴勒斯坦人成为巴勒斯坦的主体居民,耶路撒冷也成为伊斯兰的第三大圣地。当以色列要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国家时,巴勒斯坦还在受到英国的委任统治,还不具备主权国家属性,但是阿拉伯人并不能包容异教的犹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创立一个异教国家,并且双方都将耶路撒冷作为“圣城”,双方都不肯退让。宗教信仰上的冲突使得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不能互相包容,在一片土地上只能容许自己的宗教存在。

第三,中东问题背后始终存在大国利益考量。实际上,从中东问题产生、发展到中东和平进程的开启都存在着国际力量的利益考量。首先是英国从国家利益出发,发表《贝尔福宣言》加速了中东问题的产生。《贝尔福宣言》给予犹太人莫大的支持,但是其背后却是英国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英国从战略利益出发,确立了巴勒斯坦分治,使中东问题进一步恶化,二战后,美国帝国主义为了争夺西亚尤其是中东的市场、资源和战略地位,镇压西亚各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犹太复国主义就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也是其得心应手的工具。因此,即便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缓和时期也不难看到大国在两者背后角力的场景。

()曲折发展的中东和平进程

1996年开始,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和平进程的发展,从拒绝履行希伯伦协议到以色列士兵开枪致巴勒斯坦平民死亡,再到哈尔霍马住宅计划以及后来的哈马斯惨案。巴以和平之路屡次受阻,巴以矛盾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不断激化。1999年是中东和平进程发展的转折点。以色列巴拉克政府一上台,强调将推进和平进程的实现与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的和平作为其重要的使命。

叙以谈判虽然以无果而终,但仍起到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东和平进程,此后,巴拉克政府单方而从黎巴嫩撤军,更加表明巴拉克政府的和平意向,正是由于巴拉克政府的让步和努力,2000711日,在美国的精心策划下,为期15天的巴以谈判正式开始,结果却不尽人意,巴拉克在谈判中的让步,也使得自身的政治权利受到巨大威胁,政治地位日益恶化。于同年12月,宣布辞职。巴拉克政府下台后,不断升级的巴勒斯坦人抗议斗争将沙龙送上了总理的宝库,而沙龙的强硬政策又进一步恶化了巴以关系。中东局势的动荡严重影响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于是美国启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0212月至2003年五月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巴勒斯坦方而停止武装起义和恐怖组织行动,以色列方而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并撤离巴勒斯坦为主的内容。20036月至12月为第二个阶段,主要内容是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建立巴勒斯坦国。2004年至2005年为第三阶段,全而解决巴以矛盾问题,完成最终谈判。

对于美国的路线图计划,巴勒斯坦方而表示接受,以色列方而虽然产生严重分歧但却首次官方正式认定巴勒斯坦国的建立,使得中断接近三年的和平进程开始恢复。

()以色列共产党对中东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色列共产党就在其第二十次党的代表大会中指出,关于中东问题,巴勒斯坦问题是阿以冲突的核心。以色列共产党认为,美帝国主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大障碍。追溯历史不难发现,“美国式的和平”—戴维营协议阻碍了全而、公正和持久和平的实现,使中东地区陷入了战争的泥潭。美国一手策划的安曼协议,进一步损害了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中东形势的恶化以及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不和等等都被美帝国主义、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统治集团和阿拉伯国家反动势力所利用,极大地削弱了巴勒斯坦民族运动的力量。同时以色列共产党也指出,被占领地区的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民反对占领者的血腥镇压、争取公正和平的正义斗争在继续发展和扩大。在巴勒斯坦人民反对占领、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的斗争中,处于地下状态的巴勒斯坦共产党坚持斗争,履行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以色列共产党认为“一个国家”是不可接受的,不可行的,而且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多年来以色列共产党尊重民族自决权,要求实现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并建立主权国家。以色列共产党一贯反对以色列的占领及其罪行,并努力争取基于尊重人民权利的和平,而且把实现以色列与阿拉伯公正稳定的和平以及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和平作为政治工作的战略目标。以色列共产党的“和平计划”是在2012315日到17日举行的以色列共产党第26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第一,和平建立的基础在于以色列放弃自1967年以来通过侵略战争掠夺的所有阿拉伯领土,也在于尊重以色列、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在和平及安全的条件下的主权。第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将实现自决权,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阿拉伯东耶路撒冷建立与以色列相邻的主权国家。第三,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将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和平谈判的框架下按照联合国决议得到解决。第四,以色列从占领的东耶路撒冷撤出,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将拥有对东耶路撒冷的主权。根据两国人民的意愿,西耶路撒冷将作为以色列的首都,东耶路撒冷作为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和平协议将包括整个耶路撒冷,并保障东西两部分在市政领域的合作以及宗教圣地的自由出入等。第五,占领地区的所有定居点将被拆除。第六,戈兰高地将归还叙利亚。第七,以色列将从黎巴嫩撤军。第八,和平协议将建立在和平共处和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基础上。各方宣布废除战争,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包括以色列和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在内,各方有权利生活在有组织的安全的国界内,免受暴力的威胁。第九,中东将实现无核化,并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生化武器。以色列将签订国际核不扩散条约。

四、小结

以色列共产党认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者和其他人们美好的社会愿望。为了实现这个伟大愿望,甚至连资本主义也己经在悄悄改变。19世纪中叶以来的经验教会我们,只有进步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民主深入人心,才能成功实现社会变革,而且这条宝贵经验适用于所有国家。同时以色列共产党也强调,每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和每一次国内民主运动,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和国际形势来决定如何联合资本主义的受害者,参加变革政权的斗争。虽然以色列共产党在以色列国家政治政党体系中没有发挥极致的作用,但在今天的以色列,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从公众舆论中消失,反而影响深远。

例如,作为一个为争取正义与和平而奋斗的以色列共产党,在对私有化政策的批评不断加深的条件下,在几百万人在社会正义的旗帜下动员起来的条件下,在日益严重的国际孤立、暴力和占领政策的条件下,在深化民主问题和国家与公民的权利的条件下,以色列共产党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以色列共产党在其二十六次党代会上强调:“我们以实现我们支持的政策的实施而感到自豪。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满足。”以色列共产党当前的紧迫发展任务是,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扩大党员的数量,尤其是要扩大青年党员、妇女党员的数量,同时加强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发挥党的战斗性和先进性;加强党同左翼民主力量的合作,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在广泛接受的政治纲领的基础上努力建立反法西斯主义阵线以阻比极端右翼力量;加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团结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公民,为他们争取社会平等的地位,在党内外建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平等的伙伴关系;加强马克思主义在以色列的宣传工作,不断提升以色列共产党在工人、青年、妇女中的影响;积极开展政治斗争,为议会选举、市政选举做好准备。

总之,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色列共产党没有放弃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理想,而是从以色列而临的紧迫问题出发,从以色列的内外矛盾出发,从以色列人民的需要出发,从和平、民主、平等等多个角度来推进以色列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王喜满(1981-),教授,辽宁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心研究员,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陈震(1991-),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