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当代的南亚地区毛主义及其发展态势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0-02 16:20:45

当代的南亚地区毛主义及其发展态势

吴国富

【摘要】源起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南亚地区毛主义,在半个多世纪的演进过程中,先后经历了高潮、低潮、复苏和整合,如今已发展为以“马列毛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夺取国家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为目标,以“持久的人民战争”和“多党竞争民主”为战略,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的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政党。在追求社会主义的斗争中,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的斗争环境、生存发展和组织建设都面临着挑战,发展前景也只能由其理论探索和策略调整的实践作出回答。

【关键词】南亚地区毛主义;马列毛主义;持久的人民战争;多党民主竞争

 

  南亚地区毛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如今,南亚地区毛主义逐渐复苏,并开启了全新的整合进程,其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9·11事件”发生后,人们开始困惑于“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到底是恐怖主义活动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问题,而这就需要对南亚地区毛主义的历史、理论和现实作深入解析。

  一、南亚地区毛主义演进简史

  对于南亚地区毛主义的产生,国内外学者普遍将印度纳萨尔巴里村爆发的农民武装斗争运动视为标志,故大部分学者将南亚各国的毛主义统称为“纳萨尔主义”(就国内外学者对不同术语的使用习惯而言,二者在指称对象上有所差别:“南亚地区毛主义”的称谓,重在指称毛主义共产党组织;而“纳萨尔主义”的称谓,则重在指称该派共产党所领导下的武装力量。)。经过梳理历史和理论,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印度的特仑甘纳农民斗争。

  发生在19461952年间的印度特仑甘纳运动,是一场自发的反对土邦封建剥削的农民斗争运动。领导这一运动的力量,是受印度共产党影响的安得拉大会。正是由于共产党的介入,这场农民运动具有了阶级性质,而游击队也在斗争中诞生,当时印共领导人公开宣称“毛主义已来到印度,特仑甘纳就是印度的延安。”[1]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是南亚地区毛主义发展历史上的高潮时期。1967年春印度爆发纳萨尔巴里运动,这标志着南亚地区毛主义的真正形成,同时也掀起了南亚地区毛主义的发展高潮。纳萨尔巴里运动是对特仑甘纳运动的继承和发展,这场运动的领导人首次提出夺取全国政权的目标,认为“这是一个根本问题。”[2]同时,全国性的独立的毛主义政党印共(马列)的诞生,这都使运动更加自觉。并且,运动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明确了革命斗争的方向和前途。纳萨尔巴里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久尼泊尔爆发了贾帕运动,这是“以游击战争和革命根据地为特征的持久的人民战争路线”的第一次“军事实践” [3],尼共(马列)随后成立。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是南亚地区毛主义发展的低潮阶段。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本国政府的镇压,南亚地区毛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逐渐衰退,并进入到发展低潮阶段。印度毛主义陷入“黑暗篇章”,并长期徘徊其中。在这个时期,印度国内毛主义派别林立,遭受着政府镇压的同时,派别之间也爆发了武力冲突,毛主义力量被大大削弱,影响和声誉也遭受巨大损害。在尼泊尔,毛主义的发展形势同样急转直下,其典型表现就是国内毛主义陷入分裂,并且尼共(马列)正式宣布放弃武装斗争,赞同议会选举道路。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南亚地区毛主义开始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各自的革命路线与策略主张以图发展,开始了逐渐复苏的进程。在此期间,印度毛主义逐渐走出“黑暗篇章”,各派开始了自我反思和相互妥协的步骤。这集中体现为印共(马列)[人民战争]和“印度毛主义革命者中心”之间的合并谈判。1981年首次会晤即达成“共同的阶级基础”和“相似的革命道路”的共识,2003年“二月会议”正式达成协议,制定了具体的合并计划。在尼泊尔,尼共(新火炬)1989年接替尼共(马列)走武装斗争道路。尤其是普拉昌达任总书记后,改党名为尼共(毛),于19962月走进丛林开展游击斗争以夺取政权。

  新世纪以来,南亚地区毛主义普遍开始了整合进程。首先是印共(毛)的成立,实现了国内毛主义政党的组织整合,将南北分离的斗争连为一体,将运动推向全国。其次,尼联共(毛)领导十年战争胜利后,进行了转型,宣布走“多党民主竞争”道路继续革命,同时致力于建立惟一共产主义中心。最后,南亚地区其他毛主义也开始了整合进程,不丹的毛主义开始公开出现在世人眼前,并宣布进行“人民战争”前的各种准备活动,孟加拉国的毛主义在2012年宣布党组织调整,并修改了党的正式名称,对党的斗争纲领进行了重新阐述,以适应国内革命斗争发展和党的建设需要。

  二、南亚地区毛主义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印共(毛)2004年建立全国性的政党,尼联共(毛)“人民战争”在2006年取得胜利,不丹共(马列毛主义)2008年公开自己的存在,孟共(毛)2012年宣布改名,这一切昭示着南亚地区毛主义正在掀起一波“回潮”态势。那么,当代的这些生机勃勃的毛主义政党究竟发展如何?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力量?

(一)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的基本理论

  在指导思想上,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普通认同“马列毛主义”,“‘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主义’就是21世纪的革命思想体系” [4]。在其眼中,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使无产阶级拥有了本阶级的科学的意识形态体系,其科学性来自于自身不断发展的理论品质。继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之后,毛泽东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使之在质上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无产阶级以马列毛主义这一专有武器的形式的获得了自己解放的理论”[5]。“马列毛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到第三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思想体系:马列主义是基础,毛泽东主义是马列主义的新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这对党而言,“马列毛主义”不但是科学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开展反修斗争有力的思想武器。

  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认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阐明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路线 [6],是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当代南亚各国革命的行动指南。对于仍然处于半殖民地版封建社会的南亚各国而言,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分两步走,首先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国家政权,实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本纲领。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革命,其基本任务主要是反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顺利发展和政权建设,将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障碍并准备各项基础。因此,对于当代南亚地区的无产阶级革命而言,坚持“马列毛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具体到革命的战略和策略,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认为必须走“持久的人民战争”道路,这既是由指导思想所确定的,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所确认,更由本国的革命客观条件所决定。南亚地区毛主义指出,当代南亚各国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是异常强大的反革命力量,而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为革命力量依然十分弱小,因此必须坚持“持久的人民战争”战略,才能彻底打败阶级敌人推翻“三座大山”。在现实的革命斗争当中,需要灵活的革命策略,要广泛宣传、动员和组织起人民群众,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

  基于上述认识,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对目前的革命国际形势作了理论分析。它们指认,21世纪本质上依然是帝国主义控制的时代,帝国主义是人民的共同敌人。它们到处镇压世界人民为民主和自由而进行的斗争,导致世界秩序陷入混乱当中,使世界人民再次面临着战争的威胁。新世纪爆发的国际性经济危机,其在本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总危机。作为制度性的危机,其爆发是永恒的和绝对的,其恢复则是暂时的和相对的。随着帝国主义的争夺和经济危机的深化,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正逐步复兴,落后国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势变得越来越好,尤其是亚非拉地区,成为了当代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中心。为了抓住有利的革命客观形势,必须要增强革命的主观力量,这是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任务。

  (二)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的组织建设

  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国内有数目众多的毛主义组织。这些派别组织目前都处于地下状态,具体数目和人数都极少为外人所知。据相关人员估计,20世纪末,“印度纳萨尔派武装的主要活动范围已扩大到9个邦,各种组织多达30多个,党员数量达30000多人,武装力量近万人。”[7]而根据印度警察机关的估计,各派别的“毛派分子”在全国的核心干部为9300多人,“毛派”武装人员总数大概已达20000人之多 [8]。其中,印共(毛)是印度国内人数最多、组织最严密和最为活跃的毛主义政党。据估计,该党目前有正式党员7000余人,领导的武装力量由主力军、游击队和民兵三部分构成,其中主力军是职业化的野战部队。据统计,目前约6500-7000人的主力军拥有5500多支枪炮,大量的手榴弹和地雷等爆炸型武器,拥有一支技术型团队,能够制造12 轮连发手枪和所用弹药,并能修理各种武器,具有相当的实力。[9]民兵近2.5万人,外围成员有近5万人。印共(毛)组织和领导的群众组织,如青年先锋联盟、青年先锋同盟及全印青年革命联盟等。这些群众组织的存在和影响不断扩展,覆盖了妇女、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宗教少数派及少数民族等。

  尼联共(毛)目前党员人数总计约有30万。其成分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学生,另加部分来自于被剥夺的群众。在庞大的党员队伍中,约有30%的党员是女性。同时,尼联共(毛)还建立了有30万名团员的共青团组织。其任务,是组织尼泊尔青年参加党的活动,宣传党的思想和路线,并在党的开拓性工作中充当志愿者。其武装力量在“人民战争”期间,“从几十人的游击队发展为3.5万人(一说是7万人)的正规军”[10],民兵和其他人员则达10万多人。战争结束时,军队“分别驻扎在尼泊尔全国七大军区,21个小军区。此外,尼共(毛)的武装力量和组织还包括相当数量的民兵、共青团员和工会等。”[11]如今,军队经过国家化和人员遣散两种方式,已经完成了整编。该党在“人民战争”期间就建立了广泛的群众组织,如全尼泊尔妇女联合会、全尼泊尔农民协会(革命)、全尼泊尔教师联盟(革命)等,该党还在旅居印度的尼泊尔人中建立了群众组织。目前,党和群众组织渐成革命主力。

  不丹共产党(马列毛主义)在国内建立了革命据点和支部组织,“在不丹境内有4个支部,在难民营内有一个支部。”通过这些组织的建立,“不丹共产党(马列毛)在不丹境内的扎西岗、莎姆德罗普宗卡和莎姆奇三个地区非常活跃。”[12]不丹共(马列毛)也建立有群众组织,如不丹革命学生会、不丹妇女协会、不丹共和国青年协会、不丹教师协会、不丹农民协会、不丹人民文化论坛以及“共产党研究中心”等。同时,不丹共(马列毛)积极向不丹难民以及国内的底层民众宣传自己的主张,吸引对现状不满的难民加入到他们的阵营,[13]甚至宣布沿不丹和尼泊尔的边界线进行“长征”,来不断扩大党的影响。

  (三)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的斗争发展

  印共(毛)坚持“持久的人民战争”道路,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三条战线上,坚持灵活策略采取有攻有守的“组合拳”来达到目标。其一,是武装袭击政府和警察部门。自建党后,尤其是2007年以来,该党对政府人员和各级警察部门展开了一系列袭击活动,堪称低烈度战争,“的确是印度‘最大的国内安全挑战’”[14]。该党在邦界地区建立根据地,甚至建立了地方政权。如今,该党的活动区域已从原来9个邦55个县发展到28个邦中的17个,在604个地区中的233个地区拥有重要影响,几乎覆盖了印度40%的国土和35%的人口。其二,政治战线上抵制选举,结果是在其活跃的邦,主流政党要想竞选获胜就必须赢得其支持。有媒体曾指这在比哈尔、切蒂斯格尔、安得拉等地区,没有毛主义者首肯就什么也干不成。[15]其三,经济战线上的武力封锁。如“2010518日,印共(毛)武装勒令奥里萨、比哈尔、西孟加拉、恰尔肯德、切蒂斯格尔五个邦所有企业、机构和运输部门罢工两天,印度内政部部署了大量安全人员警戒,但切蒂斯格尔邦和奥里萨邦仍大面积停工。”[16]

  不丹共(马列毛)同样主张开展武装斗争,宣称通过“人民战争”推翻封建君主制,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目前,该党正为此做着各项准备。首先,加强组织建设,积聚革命力量。该党认为革命刚开始的时候就必须首先建立一个革命政党,于是不丹共(马列毛)的地位得以突出。同时,必须建立武装力量,作为革命的军事工具。该党将“不丹猛虎部队”争取过来开展袭击。该党还建立起覆盖农民、学生、妇女、教师等群体的组织,以吸引更多的支持者。其次,加强革命宣传,动员群众力量。该党广泛宣传自己代表着不丹95%的下层人民群众利益,要通过革命为广大人民从5%的皇家封建主手中夺取国家权力,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传单、海报及小册子之类都是其宣传方式,动员群众加入党的各种组织的同时,在难民营中向更多的难民灌输“人民战争”思想[17]。最后,发动袭击,扩大影响。2007年初,该党宣布开始着力进行组织网络的扩大,并加强政治和军事训练,为正式发起“人民战争”作最后的准备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到2010年该党已先后十余次对政府警察人员发动武装袭击。

  自放弃武装斗争道路后,尼联共(毛)正式转型走议会道路。为了适应战略的转变,该党在理论上作了相应的调整,先后提出“多党民主竞争”和融合战略理论,主张“现阶段革命”是通过“多党民主竞争”道路上台执政,发展经济和建设民主国家,为将来实现社会主义奠定基础。在这条道路上,尼联共(毛)曾夺得第一届制宪议会的胜利,作为主要政党成功上台执政,党的主席普拉昌达任首任总理。由于执政联盟的掣肘以及在议会中遭其他政党的联合抵制,普拉昌达的执政路并不顺利,不到一年即辞职。20131128日,第二届制宪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尼联共(毛)遭受惨败。20142月,大会党主席苏希尔·柯伊拉腊新组建的政府,将尼联共(毛)排除在外,这表明该党未来的夺权之路更加艰辛。

  三、南亚地区毛主义未来走向

  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回潮”的热度不断攀升,其发展前景值得关注。分析其发展的前景,笔者认为需要对三个基本问题进行“冷思考”,即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其现实的生命力又是源于何处?该派正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一)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的基本性质

  美国政府将南亚地区毛主义认定为“恐怖主义”;国外有学者认为其是“亚洲的共产主义”;国内有学者分析尼泊尔革命“是一场由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旧问题所引发的旧式革命,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一种新的方式而结束。”[18]正如列宁所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19]

  从理论层面来看,南亚地区所谓“毛主义”不过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与南亚地区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南亚地区毛主义在指导思想上确认了党的革命最高纲领是社会主义的同时,对“本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完整的理论阐释,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独特思潮和理论流派。由此可见,坚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来指导实践,是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一般性特征;而从实际出发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进行异域解读,则是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的特殊性所在。

  在组织上,南亚地区毛主义以马列毛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增强自身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将党严密地组织起来,并十分强调党在军队、群众组织、统一战线以及斗争实践当中的领导地位,要求党在革命过程中统领一切组织和具体行动。因此南亚地区毛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政党。由此可见,南亚地区毛主义的各国的共产党并不是其他性质的政党,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政党。在这里,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是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政党的一般性,而掌握着一支人民军队并因此而处于地下状态,则是该派不同于其他合法存在的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特殊性。

  从斗争实践层面来考察,南亚地区毛主义是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它从南亚地区各国的实际出发,将革命划分为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发展阶段。党首先领导反帝反封建反买办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实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条件。第二阶段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因此,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采取两手的革命策略是其社会主义革命策略的一般性,根据本国的实际需要而在土地革命基础上开展人民战争、走农村包围城市并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则是南亚地区毛主义革命策略的特殊性。

  (二)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的发展原因

  首先,国家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是“肥沃的土壤”。南亚地区毛主义是南亚各国经济的和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产物,因此只要存在经济不平等和社会不公正,南亚地区毛主义就有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不但需要解决各种旧的矛盾,同时也会产生各种新的矛盾。南亚各国旧的社会矛盾的消解进程十分缓慢,而新的社会矛盾却不断产生,这就为南亚地区毛主义在当代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这从印共(毛)的崛起和发展中可见一斑。印共(毛)存在与发展的主要条件,就是印度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导致的众多矛盾。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然而,由于封建土地制度没能得到彻底的改革,农村土地占有的额差异巨大。虽然印度的土地改革“名义上已经进行了40多年,但印度土地制度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土地分配的不平等问题仍然严重,土地仍然高度集中,仍然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20]“目前,印度农村贫困人口约占农村人口总数的70%以上,在贫苦农民中又以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占绝大多数。”[21]农民没有土地也就失去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导致农民自杀率的居高不下。在此情况下,贫苦农民为了寻找活路,为了寻求命运的改变,纷纷转而支持印共(毛)的革命,并成为印共(毛)的革命的坚实群众基础,正是这种发展状况,让印共(毛)拥有了存在并发展的现实土壤。

  其次,理论的探索和创新是生命力之源。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正如流水不腐一样,理论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就赋予了南亚毛主义能够不断发展的生机活力,为其领导的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一方面,南亚地区毛主义政党将马列主义毛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而毛泽东思想对马列主义最为重要的丰富和发展,就是首次解决了落后的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赋予了马列主义在落后的半殖民半封建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以生命力,为这类国家的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提供了行动指南。用马列毛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南亚国家的社会性质和阶级状况,南亚地区毛主义政党认为,南亚地区各国在当代依然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长期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因此本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正是由于尼联共(毛)为代表的南亚地区毛主义政党始终坚持将马列毛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发现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与时惧进地将理论不断推向前进,用新的思想和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从而使南亚毛主义能够发克服前进中的重重困难,并获得持续的发展。

  再次,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是重要的优势。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条件为转移。”[22]南亚地区毛主义的战略和策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战略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互结合。如在总结了几十年斗争经验和教训后,印共(毛)在不同的地区,针对不同的社会形势而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在切蒂斯格尔和西孟加拉这样的邦,他们着重争取部落民权利;在恰尔肯德这样的邦,他们利用富饶的矿场做文章;在比哈尔、北方邦以及奥里萨邦的部分地区,他们着重利用种姓和土地矛盾……印度所有的社会不公都在增加他们的力量。”[23]在宣传工作中,同样是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政策,并对不同的群众进行不同内容的宣传。针对贫苦农民关心的土地问题、种姓问题、妇女问题的实际,南亚地区毛主义政党提出要“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重新分配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要进行社会革命,废除种姓制度,推翻剥削阶级,实现人人平等”,“反对压迫,实现妇女解放”等。南亚地区毛主义还在根据地建立地方政权,以武装力量为基础来为下层民众做主,维护其利益。例如,印共(毛)在其控制的区域内建立了不少法庭,这种法庭“以一种粗暴又有序的方式解决争端,但裁决的结果总是有利于弱势群体”[24]。正是这种现实政策和理论宣传,不但使南亚地区毛主义能够在农村长期立足,而且自身力量能够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发展。

  革命经费渠道的多元化是保障性的物质基础。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革命需要被动因素,需要物质基础。”[25]南亚地区毛主义在当代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物质条件作基础。然而,与恐怖组织以绑架勒索和走私贩毒获取资金的方式不同,南亚地区毛主义的资金来源更为合法,方式也较为正常。比如印共(毛)壮大自己物质基础的办法,既“打土豪”,即在根据地内打击地主恶霸,没收其财产,对商人及工程承包商征收“税费”,也“自力更生”,即进行自然资源的开采,比如切蒂斯格尔邦拥有丰富的铁矿、煤炭、铝土等矿产资源,而比哈尔邦除矿产资源外,还拥有良好的土地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而据统计,该党最活跃的五个邦的煤炭储量占印度总储量的85%再比如不丹共(马列毛),“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私立学校的不丹教师以及在尼泊尔加德满都2所高校的老师。国际非政府组织及捐助机构为其提供了5%的经费。所募集的全部资金合计为1.4亿卢比,其中一部分用来购置武器和装备。举办文化活动是不丹共产党(马列毛)募集资金的另一种重要方式。”[26]

  (三)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面临的挑战

  其一,“9•11事件”以来国际恐怖主义的猖獗给南亚地区毛主义造成负面影响。南亚地区毛主义所面临的最为直接和最大的挑战来自本国政府的镇压和清剿。尤其是“9•11”事件发生后,在“反恐”大旗下,西方国家有意借反恐怖主义之名来消灭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在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恐怖组织中,印共(毛)赫然在列,尼联共(毛)也是迟至2008年以后才被删除。由于南亚地区毛主义被西方视为恐怖主义组织,因而其理论主张和斗争实践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甚至是为实现社会主义而斗争的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也对南亚地区毛主义政党及其领导的运动采取近而远之的态度。其结果是南亚地区毛主义在世界上处于比较孤立的地位。

  其二,印共(毛)和尼联共(毛)等主要政党的革命都面临着现实挑战。印共(毛)所面临的最为直接和最大的挑战来自本国政府的镇压和清剿,因为印度有着做“有声有色的大国”的雄心,政府绝对不允许印共(毛)的存在和发展。在总结镇压和清剿的历史经验教训之后,如今印度政府对印共(毛)越来越普遍地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即从军事上直接镇压和清剿的同时,也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剥离其群众基础,使其成为无源之水,这带给印共(毛)以真实而严峻的挑战。在尼泊尔,虽然尼联共(毛)已经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它领导的尼泊尔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然而,其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的实现。为彻底实现革命纲领,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到底,该党就必须巩固地确立执政地位。于是遭遇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如何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挑战。对参与议会选举的政党来说,群众支持是党能否赢得选举并获得执政地位的关键因素。尼联共(毛)面临的最大挑战即在于此。二是如何处理与其他民主政党的关系的挑战。在制宪议会中,尼联共(毛)经常遭受其他政党的联合抵制,在政府中也时刻面临着其他执政联盟的掣肘,这种困境直接导致该党的政策主张难以贯彻。

  其三,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自身组织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首先,南亚地区毛主义绝大部分都是从国内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中分裂而来,如何维护党内团结和队伍稳定便是一大挑战。党内依然存在的分歧,在政党产生之初和革命快速发展时期,都能够被忽视,然而一旦革命发展不顺利,分歧便会导致组织分裂。20126月,以基兰为首的强硬派最终分裂出去,这是尼联共(毛)在第二届制宪议会选举惨败的原因之一。其次,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政党,如何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也是挑战。党的先进性关系到群众基础的巩固和扩大,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最终成败。就南亚地区毛主义来说,失去先进性就将与群众相脱离,那么无论是“人民战争”还是议会选举都将无从谈起。最后,南亚地区毛主义必须思考如何稳定领导集体,继续推进革命。这是因为南亚地区毛主义都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原则,党的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和革命的发展意义重大。而如今的现实情况表明,领导集体的稳定已成为南亚地区各毛主义政党共同面临的一个大挑战。

  综上所述,当代的南亚地区毛主义正在通过整合,逐渐掀起一阵“回潮”态势。虽然,作为该地区最大的两支毛主义力量,“印共(毛)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危机之中,再加上尼联共(毛)发生大分裂和此次选举失败,这些迹象”……“预示着整个南亚共产主义运动正在遭遇暂时的挫折” [27],但是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南亚地区毛主义的这次“回潮”,并不是历史的简单“重演”,而是有着质的不同,尤其是思想理论的新探索和斗争实践的新挑战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且,其探索和发展的动因,也不再如历史上一样是由外部力量所推动或因外部情势变化所促进,而是作为政党自身建设所进行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和积极主动的反思与探索。因此可以预见,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挑战将会继续,由此带来的“回潮”态势也将会持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印]普·孙达拉雅.印度特仑甘纳人民的斗争及其经验教训[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43.

[2] [印]莫汉·拉姆.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分裂再分裂[M].陈峰君,译.北京: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局1980—1985:267.

[3][尼]阿南塔.尼泊尔革命的战术、党史和军史[J].红星,2008(4).

[4]杨思灵.不丹反政府组织及武装:现状、趋势及影响[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 (3): 53.

[5]Prachanda,“On Maoism”, The Worker, No.1, February 1993.

[6]Central Committee (P) of the CPI(Maoist), “Hold High the Bright RedBanner of Marxism-Leninism-Maoism”,see:http://www.bannedthought.net/India/CPI-Maoist-Docs/index.htm#Founding_Documents.

[7]Singh, Praksh. ”the Naxalite Movement in India”, New Delhi: Rupa &Co., 1999, p. 101. 转引自廖波.大国崛起之绊——论印度纳萨尔派(毛派)武装的崛起及其影响[J].南亚研究季刊,2013 (1): 32.

[8]陆南.复活的印度毛派[J].凤凰周刊,2008 (8).

[9]韩冰.印度共产党(毛)的历史发展与现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 (6): 18.

[10][11]王静.尼联共(毛)的发展及其面对的挑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8): 113.

[12][13]杨思灵.不丹反政府组织及武装:现状、趋势及影响[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3): 53.

[14]廖波.大国崛起之绊——论印度纳萨尔派(毛派)武装的崛起及其影响[J].南亚研究季刊,2013(1): 32.

[15][16] 梅新育.低烈度内战及其贫困和社会矛盾根源,中华网: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2171906/2726/38/50/1_1.html

[17]杨思灵.不丹反政府组织及武装:现状、趋势及影响[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3):54.

[18][20][21] 陈峰君.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M].钱乘旦,总主编.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495335496.

[19]列宁选集:第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6.

[22][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10-21112.

[23] Megba Babree. “The Forever War: Inside India’s Maoist Conflict”,World Policy Journal, Vol.27, No.2, Summer 2010, p. 89.

[24]时宏远.印共(毛)崛起原因探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1): 50.

[26]杨思灵.不丹反政府组织及武装:现状、趋势及影响[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3): 53.

[27]王静.尼联共(毛)2013年大选失利评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3.

 

(作者:吴国富,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