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社会主义

论共产党和工人党党际交往中的协商民主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3-04 22:43:00

论共产党和工人党党际交往中的协商民主

——从第 15 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谈起

余维海

〔摘要〕 当今世界局势正在发生重大而复杂的变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向。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一元化”道路、 “统一模式”的大国大党主义不符合党际发展的历史潮流。近期召开的第 15 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上存在较大分歧,这给当前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国际上共产党和工人党党际交往提出了新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党际交往中应该在 “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在面对彼此共同关心的重大事务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时,要进一步坚持协商民主原则,即 “充分协商、平等参与、民主团结、共存相容”的原则。〔关键词〕 协商民主; 共产党和工人党; 党际交往; 国际政治

1999 年,首届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在希腊雅典召开。此后,该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形成了既定的运行机制,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国际会议和 “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进行多边交流的平台”。然而,在 2013 11 月召开的第 15 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上,由于希腊共产党对“共同声明草案”的许多特别严肃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态度,而该党关于修改 “共同声明草案”的建议没有被大会采纳,希腊共产党最终坚持决不妥协的立场,认为 “在联合声明上战略重要性事务上的妥协、以一致意见的名义探求能够减少分歧的构想,这都无助于表达共产党人、工人阶级和人民的正确的客观信息”。参加会议的各国共产党之间最终没有形成有效的政治共识,致使“共同声明”胎死腹中。有些政党则指责希腊共产党 “太弱小”、 “不负责任”。希腊共产党认为有必要对发生的事情进行澄清, “告知国际共产党人真实的情况和各党的立场”。会议结束一个多月后,希腊共产党在 “团结网”上专门刊发题为 《论里斯本第 15 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的文章,对未形成 《最终声明》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说明了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存在的分歧,即帝国主义概念、资本主义危机的原因和本质、社会联盟、对所谓的 “新兴”国家的立场、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改革、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联盟、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改革或革命、反机会主义阵线、和其他力量的政治联盟、社会主义的 “模式”等问题。这样写出来,更能直接说明会议存在的分歧、甚至争吵与相互指责。此次会议中断了自 2002 年以来形成的发表 “共同声明” 的传统做法,在大会中和会后出现了针锋相对的观点交峰,明白无误地把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中的深刻分歧公开地暴露了出来。

为什么此次会议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笔者认为,希腊共产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希腊共产党从 1999 年发起并创办首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之后,连续主办了七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并于 2011 年再次主办。毋庸置疑,该党对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的召开和延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希腊共产党长期坚持传统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是西欧共产党中最激进类型的代表。希腊共产党虽然认为要建立反帝反垄断的统一阵线,要加强所有进步力量和反帝力量之间的合作,然而却不甘心接受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日渐呈现多样性趋向的事实。该党坚持认为,在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不同的观点或存在争议的时候,不能简单继续前行,要果断采取措施处理这一 “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问题”,统一思想,……保持共产党的先锋队特色。希腊共产党将分歧公开化的目的, “显然是要改变共产党和工人党国家会议作为多边交流平台的性质和功能,使其回到 20 世纪上半叶第三国际时期的状态,成为当今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采取所谓统一的革命战略,从而使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成为贯彻某种理论与策略的工具,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和关键之所在”。

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的问题实际反映了无产阶级政党党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早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进行联合斗争的重要性,认为第一国际应当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领导中心,成为高度集权、高度统一的战斗组织。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要加强国际工人协会的权力集中,强调权威和集中,使之成为无产阶级的战斗司令部,其任务就是把工人阶级的力量组织起来,把 “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然而,“国际的集权和分裂是同步进行的”。许多非马克思主义宗派离开了第一国际,而 1871 年巴黎公社失败后,第一国际的组织日渐衰弱,1876 年第一国际宣告解散。

1919 3 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共产国际,总部设于苏联莫斯科。共产国际的建立目标是要成为组织上高度集中的世界共产党,其常设领导机构共产党国际执委会拥有领导世界共产党的巨大权力。由于苏联共产党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执政的共产党,共产国际总部设在莫斯科,世界许多共产党的活动和决议都要得到苏联的支持,共产国际实际上成为苏联领导世界革命的重要工具。苏联共产党也逐渐养成了家长制的作风,把自己凌驾于各国党之上。这种等级制的畸形的党际关系,在后来的实践中暴露出很大的矛盾和冲突,即共产国际高度集中的指挥中心和各国党要求独立自主之间的矛盾。在矛盾重重和困境之中,1943年,共产国际宣告解散。

1947 9 月,欧洲 9 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苏联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出发,把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继续打造成干涉和控制他国党内事务的工具。苏联企图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全面控制南斯拉夫,遭到了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强烈反对。南斯拉夫为此于 1948 6 月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苏联和东欧国家对南斯拉夫进行经济封锁。1956 年,情报局宣告解散。

9 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解散之后,许多党重新思考了国际共运的联合问题,经过酝酿协商之后决定采用召开世界共产党会议的方式。国际会议是一种比较松散的联络方式,提倡各党平等,协商解决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形式上打破了以往的等级制式的组织控制。然而,在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下,苏联共产党的大国沙文主义和大党主义倾向还相当严重。例如,在 1957 年和1960 年两次共产党会议的重要文件中,仍然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共产主义运动“以苏共为中心” 的提法,会议强调社会主义的“共同规律”,“协调行动”,“反对单干”、“反对集团活动”、 “反对民族共产主义”,这些都是针对一些党的独立自主、互相平等,社会主义道路多样化,共产主义运动多中心的要求而提出的。

1999 年开始每年召开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经过 14 年的持续努力, “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交流思想和理论、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平台,并对全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的交流、对话与合作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实践证明,当代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完全不同于 20 世纪中叶由苏联共产党把持的莫斯科会议,它不可能也不会去人为地构建一个 “统一”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不可能去形成 “单一的革命战略”。然而,第 15 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上产生的争执与公开暴露的分歧,依然表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日渐呈现多样性趋向的背景下,顽固坚守 “同质化” 或 “一元化” 道路、“统一模式”、甚至世界革命的思想仍然有一定的市场。这也为当前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党际交往提出了新的课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 中确认,“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时,马克思再次强调,不可忽视各国工人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忽视了 “就会使他们受到惩罚——使他们分散的努力遭到共同的失败”。然而,长期以来,不少国家共产党受到不正常党际关系的严重影响,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要促进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相互关系的健康发展,显然有必要构筑新型的党际关系准则。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外国共产党发展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这一原则至今仍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发展党际关系的指导原则。从发展全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党际关系的视角上看, “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从本质上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协商民主” 原则。如果说前者已经逐渐成为新世纪党际交往的普遍共识,那么后者则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尤其适应于当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上具有不同的理论主张和理解且产生分歧之时。

从政治学的视角来看, “协商民主” 具有丰富的意涵, “协商民主意味着政治共同体中的自由、平等公民,通过参与政治过程、提出自身观点并充分考虑其他人的偏好,根据条件修正自己的理由,实现偏好转换,批判性地审视各种政策建议,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在论及共产党和工人党党际关系上,协商民主的主体是世界各共产党和工人党; 目的是为了加强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自身在反对资本主义、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和平和建设社会主义等方面保持团结一致; 其意涵可以进一步阐释为在党际交往中在 “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面对彼此共同关心的重大事务的理解和表达上要进一步坚持 “充分协商、平等参与、民主团结、共存相容”的原则。

其一,充分协商。协商,或公共协商是协商民主的核心概念,是理解协商民主的起点。协商民主党际关系首先强调协商性,就是指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国际事务重大变化、资本主义新变化、世界和平、工人阶级的权益与斗争、国际进步力量的联合等关乎无产阶级及全人类解放的事业,关乎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的问题上要表达关切,共同协商,发出声音,不可视而不见,不可只顾自身政党和民族的利益而抛弃宝贵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充分协商原则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还包括加强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的联系,建立并利用能够进行充分协商交流的机制和平台,能够就某个特定的问题展开沟通与交流, “协商或者是指特殊的讨论,它包括认真和严肃地衡量支持和反对某些建议的理由,或者是指衡量支持和反对行为过程的内部过程”。其理想状态是各政党按照协商程序使各种分歧最终通过认真讨论、审议之后讨论而达成共识。协商程序是共识或共同的行动合法性的唯一来源,避免苏联共产党时期的大国大党主义和家长制作风。

其二,平等参与。 “国际合作只有在平等者之间才有可能”。平等既是处理党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理解协商民主的基本要素之一。协商民主中的平等参与强调的是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党际关系上拥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在国际交流和对话的场合上,也应该秉承平等参与的原则。完全平等原则是建立新型党际关系的关键,各党不分大小。协商民主理论认为: “当一种民主体制的决策时通过公开讨论——每个参与者能够自由表达,同样愿意倾听并考虑相反的观点——做出的,那么,这种民主体制就是协商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参与国际交流和对话的时候,各政党既有平等的发言权,也有义务尊重不同民族和国情、甚至不同大小和类型的政党。

其三,民主团结。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而复杂的变化,各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尤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全世界的共产党人,无论是执政的还是非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 “要团结起来,加强合作谋求自身发展……在这一新的历史时刻,全世界一切进步力量要携起手来捍卫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实现社会进步”。在政治学话语中,协商民主是为了解决多元文化带来的公民分裂和对立,最终形成具有集体约束力的政策。 “在协商民主中,公民运用公共协商来做出具有集体约束力的决策。协商民主的吸引力源于其能够形成具有高度民主合法性决策的承诺。”在共产党和工人党党际交往中,协商民主的要求包含民主与团结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协商民主要求体现民主的原则,容纳每个政党,实现参与的实质性政治平等以及平等、自由、民主的国际交流和对话。另一方面,协商民主的结果又致力于通过民主的方式与渠道达到集中,形成合力,促成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大团结。

其四,共存相容。博曼使用 “多元一致”来描绘协商民主中民主合法性的概念,说明现代社会中因个体利益诉求和差异而无法达到全体一致的民主协商情况。 “融合不是公共理性或讨论的必然要求……它只要求在相同的公共协商过程中能够持续合作与妥协。”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国内外政治生态环境以及党的指导思想、理论主张和策略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存在较大的差异。仅就国外非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而言,在理论和策略上,特别是在对指导思想的取舍上,大致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类型: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和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共产党。因此,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既要有尊重意识和包容意识,尊重别国党和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党情以及实践经验所选择的理论和政策,同时也要有责任意识,共同利用好、维护好既有的多边交流平台,共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简介〕: 余维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

   文章来源:《党政研究》 201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