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发展面临的困境解析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2-25 16:33:36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发展面临的困境解析

李洪涛

摘要: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简称俄共,是俄罗斯联邦最主要的左翼力量,多年来一直宣称是 “不妥协的现政权的反对派”。俄共自建党以来,先后经历了被禁、重建、复兴、强盛、势衰、稳定几个时期,发展历程曲折起伏,其政治影响力由弱到强,又由强转弱,然后逐渐稳定。从 2000 年之后,俄共的政治影响力和号召力大幅下降,探究其原因,既有俄共内部自身发展建设的问题,也有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正确分析认识俄共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于我们的党建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俄共; 政党; 党建; 发展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简称俄共,是俄罗斯联邦最主要的左翼力量,多年来一直宣称是 “不妥协的现政权的反对派”。俄共自建党以来,先后经历了被禁、重建、复兴、强盛、势衰、稳定几个时期,发展历程曲折起伏,其政治影响力由弱到强,又由强转弱,然后逐渐稳定。从 2000 年之后,俄共的政治影响力和号召力大幅下降,探究其原因,既有俄共内部自身发展建设的问题,也有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正确分析认识俄共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于我们的党建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俄共兴衰的曲折历程

俄共成立之初,并没有提出自己具体的行动纲领,而是作为苏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扮演苏共党内反对改革的派别角色。“8·19 事件”后,大权在握的叶利钦趁机对俄共进行打击,试图把俄共从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中彻底排挤出去。叶利钦以俄共未按规定程序登记和支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为由,先后颁布三个有关苏共和俄共的总统令,宣布解散俄共的组织,没收俄共的财产,停止俄共在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一切活动。然而,叶利钦一举铲除俄共的愿望并没有实现。1992 4 月,部分原俄共党员依照法律程序联名向俄宪法法院提出质询,要求宪法法院对叶利钦发布的三个有关禁止俄共活动的总统令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议,经过近半年的审理,最终宪法法院裁定: 总统令中关于停止俄共活动、没收财产的命令符合宪法,而关于解散俄共基层组织的内容不符合宪法,这一判决虽然带有政治折中色彩,但为共产党重新集合队伍、合法地开展政治斗争提供了法律依据。1

1993 2 月俄共重建与联合大会召开,在会后发表的政治声明中俄共明确提出利用各种符合宪法的手段、方法及政治斗争的形式来争取国家政权,俄共领导人按照法律程序到司法部门申请登记注册,由此俄共取得正式合法地位。在 1993 年的莫斯科 “十月事件” 中,俄共因保持中立,没有直接参与暴乱而被允许参加 1993 年的议会选举,并意外获得杜马 12. 35% 的选票,成为杜马第三大党。随后,俄共迅速发展并快速崛起,在 1995 12 月的第二次国家杜马选举中以 22. 3% 的绝对优势成为杜马第一大党。自此,俄共进入强盛时期,在 1996 年的总统大选中,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几乎击败叶利钦,1998 年俄共成员马斯科柳夫出任政府第一副总理,使俄共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在1999 12 月举行的第三届国家杜马选举中, 俄共以24.29% 的得票率继续保持杜马第一大党之位。

2000 年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随着俄罗斯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俄共的政治影响力日益减小,在普京的撮合下,2001 11 月,“团结”党与 “祖国—全俄”运动合并组建 “团结—祖国”联盟,成为杜马第一大党,俄共则退居第二位。随后,俄共经历了内部分裂和外部挤压双重压力,在 2003 12 月举行的第四次杜马选举中得票率为 12.61% ,比前几次俄共在国家杜马选举中的得票率大幅下降。而在 2007 年举行的第五次国家杜马选举中,俄共的得票率进一步下降,仅为 11.57% ,这是俄共在历次国家杜马选举中最低的得票率,俄共虽然仍为第二大党,但其政治影响力已经大幅减弱。2 2011 12 月举行的第六次国家杜马选举中,俄共的得票率又有所回升,达到19. 91% ,俄共依然为国家杜马中的第二大党,这表明俄共政治地位趋于稳定。

二、影响俄共发展的因素

俄共重建后快速崛起,但经历短暂的强盛后又走向势衰,是什么原因导致社会基础坚实、组织结构严密的俄共走向衰弱? 影响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 理论创新的匮乏

1990 6 20 日召开的俄共成立大会上,代表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建党思想,2700 多名代表在建党方针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形成以波洛兹科夫为首的保守派、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中派、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三大派别,经过几天的激烈争论,最终也没有达成共识。在投票选举党的领袖时保守派势力占了优势,其代表人物波洛兹科夫当选为俄共中央第一书记,波洛兹科夫宣称: 俄共应该坚持社会主义选择,忠于十月革命和马列理论,俄共作为苏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存在。因此可以看出,俄共在成立之初就带有明显的保守派色彩。

1993 年俄共重新建立之后,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曾公开谈到俄共与苏共的三点不同: 第一,俄共在现代条件下放弃用革命来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二,俄共在坚持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同时,承认社会存在多种经济成分;第三,俄共承认多元化的政治制度。这说明面对社会民主的主流意识,俄共被迫放弃了部分马列主义信条,从体制外政党转向体制内政党,寻求通过合法手段夺取政权,但俄共意识形态上的保守性并没有消除。俄共宣称要重建社会主义制度,但并没有就根治苏联旧体制的弊端而提出十分有吸引力的口号,也没有明确可行的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支持的创新思想理论。

成为体制内政党后,俄共迅速成为 “现政权最大的反对党”,为了扮演 “不妥协反对派” 的角色,俄共以对抗现政权为工作重点,反对政府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无论这些措施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时甚至无视普京执政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由此造成了俄共行动纲领上的偏激。

理论创新的匮乏一直是俄共存在的严重问题,虽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各种原因其发展水平有限。在新形势下,俄共逐渐意识到调整党的纲领和策略的必要性,2008年新修订的俄共党纲中明确指出党的战略目标是: “全力促进革新的社会主义—21 世纪的社会主义在俄罗斯的复兴”,对战略目标的这一表达既表明了俄共的革新思想取向,也符合广大群众的心理要求。3俄共期望用更具有时代特色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来吸引民众的支持,但理论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俄共目前就新时期的新情况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策略,这些创新还比较零散,尚未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完善。

思想理论的保守和行动纲领的偏激成为俄共衰弱的根本原因,因此俄共必须在理论上创新,要依据俄罗斯现状提出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纲领和口号,用以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树立人民需要的社会形象,为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4

() 党内派别的分裂

在叶利钦执政时期,俄共内部就存在不同的思想派别,如 “正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派”、“社会民主主义派”以及“带有俄罗斯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主义派”,他们之所以能走在一起,一则因为他们对全盘西化的政治制度和自由主义的经济制度不能接受,二则因为叶利钦对俄共的敌视和排挤。但自从普京执政以来,俄共内部各派别的分歧急剧加大,形成以舍宁为代表的正统派、以久加诺夫为代表的带有民族色彩的中间派、以谢列兹尼奥夫为代表的具有民主社会主义特点的温和派。在普京执政初期,因其表现出对俄共的尊重与友善,俄共主席久加诺夫认为普京能把俄罗斯建设成为强有力的公正国家,因此声称俄共将成为“负责任的反对派”,并强调加强与普京政府的合作,这引起党内比较激进的正统派的不满。2000 7 15 日,俄共中央委员、共产党联盟—苏联共产党理事会主席舍宁不顾久加诺夫的警告,召开了 “俄罗斯—白俄罗斯联盟共产党”成立大会,随后又向俄共中央递交了 “退党声明”。而就在同一天,担任国家杜马主席的俄共中央委员谢列兹尼奥夫从俄共中拉出一部分人组建了 “俄罗斯”运动,声称不与俄共分裂,但赞同欧洲社会民主党的思想,主张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同当局政权进行建设性的合作。“俄罗斯”运动是在违抗俄共中央并得到普京支持和鼓励下建立起来的,俄共中央曾极力阻挠该运动的建立,但没有成功。后来因为谢列兹尼奥夫以“国家利益高于党派利益”为由拒绝辞去国家杜马主席职务,俄共在 2002 5 25 日召开的中央全会上以 76 票赞成、25 票反对的表决结果开除谢列兹尼奥夫及其他两名俄共议会党团成员的党籍。5被开除俄共党籍的谢列兹尼奥夫后来成立了俄罗斯复兴党,分化了俄共不少选民。紧随其后,2003 年格拉济耶夫组建祖国竞选联盟,格拉济耶夫虽不是俄共党员,但他与俄共的分裂带走了一部分俄共的拥护者。2004 年吉洪诺夫等人成立全俄罗斯未来共产党,又使俄共进一步分裂。

2000 年以来,俄共经历了几次大的分裂,虽然每次分裂的原因不同,有时因为政治主张不同,有时因为党内权贵维护既得利益,有时因为当政者的暗中支持,但却造成一个共同的结果,即俄共的支持率下降。历次的分裂折射出俄共处理内部矛盾机制上存在不足,内部的分歧得不到合理协调,任其发展,直至矛盾激化,使党分裂。

可以说,党内派别的分裂是导致俄共衰弱的直接原因。因此为了防止党内再次发生分裂,俄共必须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健全各项民主制度,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改进领导的工作作风,努力保持全党上下团结一致,增强党的凝聚力。

() 党员队伍的老化

党员队伍老化是影响俄共发展的又一重要内部因素。由于俄共一直沿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其政策纲领又不能吸引广大青年人,所以在俄共党员队伍中,老年人占很大比例,30 岁以下的党员仅占党员总数的 6.2% ,而基层领导人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青年党员少,后备力量不足,致使俄共队伍后继乏人,党员队伍老化已经成为制约俄共发展的瓶颈。俄共自己也承认,充实党的队伍并使之年轻化是当前最迫切的问题。2008 3 月俄共中央全会通过的决议强调,党的队伍的年轻化和现代化将是俄共今后工作的重点。在 2008 年通过的新党纲中也明确指出: “要彻底地更新党员,使党员队伍年轻化,广泛吸收正在成长的一代加入党的队伍和党的机关,使年轻一代的精力和热情与有经验的老一代党员结合在一起,保证政策的继承性,为党的老战士提供支持”。6俄共提出为巩固党组织的分支机构和扩大党的基层组织网,要以每年 10% 的速度扩大党的队伍,尤其是吸收年轻人入党,以保证党的生命力。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相对进展缓慢,主要是由于年轻人大多对俄共的纲领政策不感兴趣,这就需要采用有效的宣传沟通方式,以吸引年轻俄罗斯公民的注意力。俄共副主席米哈伊诺维奇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称: 共产党将更多地使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党内年轻成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发送政治笑话或是诗词,吸引人们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俄共主席久加诺夫也呼吁党内同志采用艺术的、鲜活的手法进行宣传,提高党的形象。7

( ) 社会主流意识的影响

俄共重建之后正值激进的经济改革失败,国内经济极度混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降低,俄共借助当时政府改革的失误,严厉抨击政府的政治经济改革措施,广泛团结普通民众,尤其是生活陷入贫困的社会底层民众,从而赢得较多民众支持。在叶利钦时期,俄共的支持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与其说是拥护 “光明的过去”,不如说是反对“黑暗的现实”,俄共的崛起是与叶利钦时代的一系列错误密切相关的。普京执政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纠正以前错误的措施,如颁布增加养老金和工资的法令,恢复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管理和控制,向别列佐夫斯基等金融寡头宣战,裁减和改革军队等。8普京的措施不仅平息了地方势力和寡头势力的挑战,维护了稳定的政局,而且使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快速好转,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普京的领导下, 俄罗斯进入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的时期,这正是俄罗斯人民所期望的。普京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可以说是适合国情顺乎民意的,因此民众对现行的政策比较认可,普京执政期间一直保持 70% 左右的支持率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

经过建国后长时期的政治动荡,俄罗斯民众普遍厌倦了政治斗争,求稳怕乱、思稳求安是目前普通俄罗斯人的主流心态,民众已不再凭激情而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出自己的选择,既然现政权使国内政治形势稳定、经济状况好转、国际形象恢复,所以现行政策就会得到民众的认可,因此当前俄罗斯社会主流意识是支持现政权的执政方针和政策的。这种社会思潮和国民心态显然不利于俄共动员发展群众,如果此时俄共再忽视政府工作的成就,一味强调自己反对派的身份,势必会失去民众的支持。俗话说: “得民心者得天下”。俄共当年的快速崛起得益于民众的支持,如果失去民众的支持就会使其快速衰弱。

社会主流意识对现政权的认同是导致俄共兴衰的关键性社会因素。在当前形势下,俄共似乎陷入两难的境地:坚持反对现政权则会失去民心; 与现政权合作则会丧失自我。这就迫使俄共不得不调整斗争策略,从不妥协的反对派转向建设性的反对派,在某些方面顺应民意与现政权展开合作,以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同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丧失明确的奋斗目标。( ) 俄罗斯特殊政治体制的限制

众所周知,俄罗斯在资本主义民主宪政体制的框架内构建的政治格局具有 “强总统、小政府、弱议会” 的特点,国家的主要权力集中在总统手中。9按俄罗斯宪法规定: 俄罗斯联邦总统是 “国家元首”,是 “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总统享有超强的权力,而议会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即便是议会中的多数派也无权组阁政府。因此,在 1995 年杜马选举中,俄共虽然一党独占三分之一席位,但其活动依然被局限在议会范围内,只能在议会的讲坛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主张,而不能直接推行自己的执政方针来参与国家管理。普京执政后,开始利用总统手中的权力排挤削弱俄共,不断压缩俄共的活动空间,如敦促议会通过 《政党法》,授意中派组织联合成立统一俄罗斯党,支持中、右派联手共同对付俄共,以便使左翼反对派失去在立法机构中的讲坛等等。10所有这些政策措施对俄共的发展都非常不利。

议会作用的受限和总统权力的过大是导致俄共衰弱的政治体制因素,但是俄共长期忽视了这方面的影响,自从在 1993 12 月的国家杜马选举中意外收获第三位之后,俄共全力向体制内政党转换,过分热衷于议会内的斗争,而忽略了议会外的群众斗争。俄共领导人曾轻信普京提出的拟在俄罗斯建立两党或三党政体的设想,以为普京会给俄共提供更大的政治生存空间,但后来的现实使俄共认识到执政当局对俄共的挤压从来没有停止。因此,俄共开始调整自己的策略,提出把工作的重点从议会内转移到议会外,把发动和组织各阶层群众的抗议行动作为当前的主要工作方针。这一策略调整既是被迫的也是务实的,加强议会外斗争并不意味着放弃议会内斗争,而是通过议会外合法的斗争,扩大俄共的社会基础,同时提升议会内的影响力。

三、俄共的发展前景

虽然俄共目前身陷危机与困境,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俄共依然存在克服危机走出困境的条件,通过理论创新,解决党内派别分化问题,保持自身队伍稳定,制定为广大民众所拥护的方针政策和行动纲领,努力恢复和不断扩大政治影响力,将是俄共发展的主要方向。

() 俄共仍是俄罗斯政坛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俄共目前是俄罗斯国内纲领、组织、机构最为健全的政党,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俄共多次拒绝改名为社会民主党,说明俄共的奋斗目标依然是在俄罗斯复兴社会主义,依然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因此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俄共仍然有许多坚定的支持者。俄共作为一个真正的群众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政治影响。另外,从政党政治的角度分析,俄罗斯政党制度所追求的目标是实行有两三个或四个政党参加的多党制,俄共作为反对资本主义的主要政治力量,有其存在的政治和社会需要。作为体现民众不同诉求的一个渠道,可以通过监督政府的工作来维护俄罗斯国内社会的稳定。

() 短期内俄共的影响力受限

经过几次大的分裂之后,俄共的实力大大减弱,就目前情况来看,俄共已无力与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相抗衡,从 2011 年第六届国家杜马选举结果可以看出,虽然俄共得票率是第二位,但俄共 19.19% 的得票率与统一俄罗斯党 49. 32% 的得票率无法同日而语,同时俄共还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如资金不足、人才短缺、大众传媒资源匮乏等。虽然俄共已经止住分裂的势头,但在理论纲领和斗争策略上依然缺乏创新,尚未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能被民众广泛接受的纲领和策略,理论创新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另外,普京执政以来良好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为反对派的俄共的号召力。政治的稳定,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民众普遍认同现行的政策,因此反对派俄共的社会影响力将在一定时期内受到限制。

() 长期看俄共将更加发展成熟

对于自身的处境,俄共已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面对不断变化的俄罗斯国情,俄共开始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加强思想理论创新建设,努力防止内部分裂,优化党员队伍,维护自身稳定,适时调整斗争策略,以新形象吸引民众,争取更广泛的支持,扩大自身社会和阶级基础。通过不懈的努力,相信俄共可以找到一条适合俄罗斯国情的、符合民众心愿的、具有俄罗斯特色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俄共也将会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愚君 .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重建之路[J. 党建,2006(12) : 13.

2]张传鹤 . 俄罗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J.山东社会科学,2009(6): 86.

3]李润明 .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新党纲述评[J. 当代世界,2009(3): 42.

4]刘淑春 .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困境与出路[J. 科学社会主义,2004(6) : 72.

5]臧秀玲 . 普京执政以来俄共的新探索及其困境[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 4) : 66.

6]戴隆斌译 .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纲领[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2) : 83.

7]杨正才 . 俄罗斯共产党: 何去何从? J. 西伯利亚研究,2007(2) : 49.

8]李亚洲 . 杜马大选前后的俄共[J. 当代社会主义问题,2004(4) : 62.

9]徐向梅 . 由乱而治—俄罗斯政治历程 ( 19902005) M.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94.

10]吕薇洲 .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历史、现状与前景[J

作者简介: 李洪涛,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5)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