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葡萄牙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评析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2-19 11:48:41

葡萄牙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评析

张文化

摘 要:有着90多年历史的葡萄牙共产党,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既坚持党的基本特征以保持党的独立性,又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充实其内容;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又注重发展党内民主;既注重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又致力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效应对了各种风险和考验,保证了党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葡萄牙共产党;党的建设;党的独立性;民主集中制

成立于 1921 3 6 日的葡萄牙共产党(以下简称葡共),在其迄今为止94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在 1974 年“四月革命”前被法西斯政府宣布为非法的长达半个世纪的民族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苏东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背景下为争取“先进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始终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明确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苏东剧变后,葡共在稳健探索中求生存、谋发展,致力于实现“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党”的目标,为不断“增强葡共在社会、政治和选举中的影响力”进行了艰辛探索,被称为“传统共产主义发展模式的一座坚强堡垒”。本文拟对葡共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予以梳理,并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之予以理论评析。

一、坚持党的基本特征和保持党的独立性是葡共的立身之本

葡共认为,《党章》规定的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奋斗目标是党的基本特征,是党的组织、活动和目标的基础。强调坚持党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是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党的前提条件。

苏东剧变后,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以及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纷纷进行政策调整和组织转型的严峻态势,葡共在《党章》和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政治决议中明确宣布要坚持党的基本特征,保持党的独立性,同时强调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充实这些基本特征的内容。为此,葡共在坚持党的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的同时,注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出党也是葡萄牙全体劳动者的先锋队;在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上,坚持继承和发展的统一,要在反对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丰富和更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党的组织原则和工作制度方面,强调要坚持以深入的党内民主、统一的指导方针和统一的中央领导为基本特征的民主集中制,切实发展党内民主;在党的奋斗目标上,坚持通过“先进民主”建设一个具有葡萄牙特殊性和独创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葡共认为,坚持党的基本特征,是保持党的坚定性,增强党的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是党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是反对大资本右翼势力猖狂进攻的有力武器,是党提高分析复杂形势、应对复杂局势、坚定政治目标、准确纠正错误、灵活处理问题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与葡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国共产党(以下简称法共)。法共在苏东剧变后致力于建设一个现代、开放、充满活力和民主的新型共产党,但在探索的实践中渐渐淡化了党的基本特征。法共认为,要超越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的新社会,关键是建设一个现代、开放、充满活力和民主的新型共产党,法共自身变革的目的是保持法共不断革新和勇于创造的活力。为此,法共在指导思想上,强调要“超越马克思”和“回到马克思”;在组织原则上,用“民主运转的原则”取代“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方面,实行“完全开放”的原则,党组织向社会下层的人们和全社会开放;在奋斗目标上,主张通过“超越资本主义”的方式来实现“新共产主义”;在党的地位和作用的定位上,法共将自己定位为“服务的党”,强调党要成为服务于企业、服务于民众、服务于青年的工具1

苏东剧变后葡共和法共不同的建党原则和思路,导致了两党不同的发展态势。葡共由于坚持党的基本特征,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经受住了反共浪潮的冲击,逐步扭转了党员人数和议会选票不断减少的势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法共由于淡化了许多体现自己独立身份的东西,使得一些选民认为法共已经变得与其他政党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为了议会席位、为了参政或执政,其结果不仅没有争取到更多的选票,反而使选票有所下降,与要努力以新的形象吸引和赢得民众的支持以适应议会选举需要所做的调整变革初衷背道而驰,使法共在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不增反减。

葡共和法共加强自身建设的不同实践表明,坚持党的基本特征和保持党的独立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身之本。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强调的一个根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某些场合可以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乃至资产阶级自由派结成暂时的联盟,但必须在组织上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划清界限,必须保持自己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马克思和〈新莱茵报〉》等文章中也明确指出:“每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从英国宪章派起,总是把阶级政治,把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独立政党当作首要条件,把无产阶级专政当作斗争的最近目的。”2“工人的政党不应该成为某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尾巴,而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它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治”3。恩格斯甚至在晚年总结他同马克思一生的经验时还强调:“要使无产阶级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马克思和我从 1847 年以来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4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表明,党的基本特征是对党的独特身份的科学标明,是在党内形成凝聚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的基础,是外界判断党的立场和目标的基本依据,是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根本前提。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经受各种风险考验的重要保证,是无产阶级政党存在和发展的立身之本。

二、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发展党内民主是葡共的活力之源

葡共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中,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并认为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赋予这一原则新的内容。葡共强调,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运作原则,在深化党内民主的基础上,普遍实行党的统一领导和中央集中领导,并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发展民主集中制。葡共《党章》中明确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容,即:从基层组织到中央组织,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由选举产生,选举单位拥有对当选人的罢免权;领导机关要定期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上级机关提供决策参考;各级党组织在其职责范围内有权做出相应的决策,并应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党组织和党员可以自由表达观点,提出意见,参与讨论,而对于经一致通过和大多数认可而采取的决定,所有党员都必须执行;党内实行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所有党的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党的章程,不允许拉帮结派。葡共认为,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应保证所有党员参与制定党的指导方针,充分发展党内民主,保证党的领导机构真正对党的集体和各级党组织负责,保证党员对党的领导机构负责。党内可自由、坦率地发表意见,进行建设性的讨论,鼓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提倡党员认真负责和严于律己,保证党的思想、组织和行动一致。从葡共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实践来看,葡共在发展党内民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除在日常党内生活中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之外,对于党的代表大会的政治决议,在会前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在会中广泛开展自由的讨论,并实行公开投票表决;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方面,鼓励并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避免流于形式;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把发展党内民主与严肃党的纪律结合起来。

苏东剧变后,在对待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态度上,法共、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等与葡共截然不同。他们不提或公开宣布放弃民主集中制,而代之以民主原则。如法共在 1994 1 月召开的二十八大上修改了党章,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法共认为,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原则,在革命斗争时期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现在它已经不能反映党内日益重要的民主生活方式,所以必须超越它,而代之以民主原则。法共强调党内生活要尊重多样性,要按照民主方式来运转。

对待民主集中制的不同理论主张和不同建党实践,在党的团结统一上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葡共坚持和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不仅成功开展了对党内“革新派”的斗争,避免了党的分裂,而且促进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增强了党的活力。法共则内部争论频繁,派别斗争不断。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法共由于改革派和正统派之间的严重分歧,一部分正统派成员分裂出去并成立了“共产党人”等组织。然而,在改革派内部,意见也是多种多样,又有稳重型和激进型之别,在“新共产主义”应坚持什么性质、改革策略的重心应当是什么等问题上观点不一。还有一批知识分子党员由于意见不合而宣布退党5。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党的团结统一和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壮大的一条基本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提出了民主制和集中制的思想,为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形成和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他们的建党学说中,虽然没有完整使用过民主集中制这个概念,但他们在建党实践中遵循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在他们分别于 1847 6 月和 1864 10 月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等文献中,得到了体现6。列宁在建设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过程中,把民主集中制确立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19207月,列宁又在《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中,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加入共产国际的一个重要条件。从此,民主集中制就成为共产国际及其所属“支部”(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普遍奉行的组织原则7

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实行民主集中制,是由它的性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决定的。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正确地反映了党内各种关系,反映了党内生活的规律,从制度上保证了党的团结和统一。苏东剧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问题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创造性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激发党的创新活力,经受风险考验的重要制度保证。而割裂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要么会因为没有民主而使党失去生机与活力,要么会因为没有集中与统一而使党涣散无力,甚至分裂。这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8。从这个意义上说,葡共“结合时代条件变化和国内国际形势,把马克思主义民主集中制原则同本党的实际处境和任务相结合,是有积极意义的”9

三、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葡共的兴党之策

为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党,增强葡共在社会、政治和选举中的影响力,葡共致力于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葡萄牙的社会阶级结构与其他大多数欧洲国家相比,有其变化相对缓慢的特殊性。在“四月革命”之前,葡萄牙的社会结构由长期形成的半封建社会模式所决定,基本上仅包括两个阶层:极少数人位于塔顶,广大农民居于底层,几乎不存在中间阶级。直到 20 世纪初,葡萄牙才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城市工人阶级开始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新的中产阶级开始出现,但构成葡萄牙人口绝大多数的仍然是乡村的贫困农民。“四月革命”以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议会民主制的最终确立,葡萄牙的社会结构才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葡萄牙的社会构成大致分为四个阶层:上层社会由企业主、高级管理人员和政府高级官员构成,约占总人口的 3.8%;中间阶层由农村土地所有者、军官、教师和小企业主构成,约占总人口的6.9%;牧师、下级公务员和军人构成中下阶层,约占总人口的27.2%;而最下层则最为庞大,由农民和城市工人构成,约占总人口的62.1%10。各个阶层之间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而且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社会体系的构成比较落后。

在社会阶级结构、党的力量及其社会影响力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葡共主张通过和平民主方式实现“先进民主”和社会主义,并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壮大党员队伍,构建社会联合体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葡共在坚持党是葡萄牙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同时,也强调党是葡萄牙全体劳动者的先锋队;在党的阶级基础问题上,根据阶级结构的变化,葡共把“从事服务行业的工人以及不断增加的脑力劳动者”也都包括在工人阶级的范畴之内,认为由于新自由主义政策对广大劳动者各项权利和利益的剥夺,中间阶层正日益无产阶级化;在发展党员问题上,既强调要把一切接受葡共纲领和章程的志同道合的劳动者尽可能多地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又强调要提高工人出身的党员在党员队伍中的比例,优化党员结构,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于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的社会支持基础正变得越来越狭窄,而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日益多样化的阶级斗争越来越凸显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斗争主题,党的群众基础在逐步扩大。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十分重视这一问题。他们一方面强调党的最近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11,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即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因为“工人们所具有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人数众多;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众多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12]。一方面强调无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必须与其他革命力量特别是农民结成联盟,即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因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3。只有把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结合起来,才能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撑。

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由于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使得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变得更为突出。在新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下,伴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的阶级结构出现了多层化、分散化的趋向,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不断分化,新中间阶层异军突起。熟练工人和专业工人的人数不断增加,不熟练工人的人数日益减少。熟练工人一般占工人阶级的 1/4 左右,有的国家、有的企业高达40%以上。专业工人约占工人阶级的 1/3 左右。阶级结构的变化,完全改变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关于阶级结构简单化的判断。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指出:资产阶级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4。面对新的时代条件,面对社会的阶级结构日益多层化、分散化的趋势,如何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就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回答和解决的紧迫问题。应当说,葡共关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加强党的建设的有益探索,为其他国家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5]聂运麟等.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低潮中的奋进、变革与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39142.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112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5.

6]郭亚丁.全球视野下的共产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34.

7]王贵秀.论民主和民主集中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12.

8]邓小平文选(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3.

9]姜辉.欧洲发达国家共产党的变革[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4.179.

10]李靖堃.列国志:葡萄牙[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3-15.

11][13][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283273.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7.

 

作者简介:张文化(1966— ),男,河南平舆人,博士,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年第 4 期 (总第 13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