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的新变化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12-18 19:39:15
冷战后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的新变化
张光平
[内容提要] 冷战后, 尼泊尔共产党根据其国情适时调整自身的政策纲领和斗争策略, 抓住苏东剧变后尼泊尔进入民主化时期的机遇, 联合其他政党, 或参与政府或单独执政, 成为尼泊尔国家政治生活和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冷战后尼泊尔共产党自身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密不可分。这些变化表现在组织建设、思想理论以及党的纲领路线及各个政策领域方面。
[关键词] 冷战 尼泊尔共产党 新变化
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自1949 年尼泊尔共产党成立起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曲折复杂的变化发展过程中, 尼泊尔的共产主义运动逐渐出现两大流派, 一是在合法斗争中发展壮大的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简称尼共(联)), 二是至今仍在坚持武装斗争的“革命” 共产党, 即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简称尼共(毛))① 。与坚持极左路线、且被扣上“恐怖主义组织”的尼共(毛)不同, 尼共(联)在冷战后根据尼泊尔国情适时调整自身的政策纲领和斗争策略, 抓住苏东剧变后尼泊尔进入民主化时期的机遇, 与其他左翼力量进行新一轮力量联合② , 并与大会党、民族民主党和亲善党等政党一起维护和巩固尼泊尔的多党议会制, 参与联合政府或者自己单独执政③ , 从而成为尼泊尔国家政治生活和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一、组织建设的新变化
1.党员人数和组织力量发展情况
作为尼共(联)成立之前的组成成分之一的尼共(马列)〔Communist Party of Nepal (Marxist —Leninist)〕在1978 年建党初期处于地下状态, 80年代发展成为半地下状态的最大的全国性政党, 党员人数为16000 多人, 主要在下层人民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1991 年尼共(马)和尼共(马列)合并组成尼共(联), 1993 年12 月尼共(阿玛蒂亚)又并入该党, 从而使得该党人数从37000 人增至40000 人。1999 年尼共(联)大选失败后, 力量仍然不减。目前尼共(联)有积极党员8 万人, 一般党员30 万人, 仍在全国60 %的县、市议会中占多数, 掌握着全国多数地方各级政府。该党在全国75 个县都有自己严密的基层组织, 并且拥有妇女、青年等各种群众组织。尼共(联)主要在农村、城市各阶层特别是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 而其中知识分子则占到全体党员的1 3 。
2.组织机构设置
1991 年尼共(联)成立后在尼共各派中力量最强, 其组织机构设置也最为严密、规范。尼共(联)按照民主集中制设置自己的机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机构, 每五年召开一次, 负责通过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由全国代表大会选出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由43 名委员和12 名候补委员组成, 并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负责党的日常工作。目前尼共(联)共有13 名常委, 2名候补委员, 总书记是马·库·尼帕尔(MadavKumar Nepal)④ 。尼共(联)在全国75 个县的65 个县中设有县委, 10 个县设有地委。其外围群众组织则包括全尼农民组织、全尼青年组织、全尼妇女
组织、全尼民族独立学生会和全尼工会组织, 共约160 多万成员。⑤
3.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变化
在尼共(联)成立之前, 尼共各派于1990 年组成左翼阵线, 并同尼泊尔大会党一起结束了30 多年来由国王领导的无党派评议会制度, 建立了“议会多党民主制度” 。在推动尼泊尔民主运动发展的过程中, 尼共的共产主义思想在尼泊尔民众中的影响力有所增强, 政治地位也不断上升。1991年尼共(联)成立后在第一次“多党民主”选举中得票率便为28 %, 共获得下院205 个席位中的69 席和上院60 个席位中的16 席, 成为议会中最大的反对党。⑥1994 年该党在中期选举中得票率上升至30.85 %, 获88 席(比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尼泊尔大会党的83 席还多5 席), 成为议会中第一大党并上台执政, 时任尼共(联)主席的曼·莫汉·阿
迪卡里出任首相。⑦1995 年在议会不信任投票中失败下野后, 尼共(联)于1997 年在尼议会补缺选举中再获3 席, 凭借90 席的第一大党优势地位联合民族民主党、工农党和亲善党再次组成新政府并执政至1997 年10 月。1998 年3 月, 以尼共(联)前中央常委巴·德·高汤姆为首的46 名议员宣布退党, 另外成立了以萨普拉丹为主席、以高汤姆为总书记的尼共(马列), 45 %的议员、50 %的中央委员、56 %的地方各级政府领导、30 %的地方干部以及20 %的党员被分裂出去, 从而使尼共(联)失去了议会第一大党地位。此次分裂还给尼共参加1999 年5 月全国新一届议会选举带来很大影响。尼共(马列)参加竞选, 一席未获。而尼共
(联)也仅获68 席, 成为议会第二大党, 尼共(联)总书记尼帕尔也因此成为议会反对党领袖。这次组织的分裂, 是冷战结束以来尼共所遭受的一次最沉重的打击。尽管遭受组织分裂和大选失利的打击, 尼共(联)仍在全国60 %的县、市议会中占多数, 在全国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认识到分裂后果的严重性后, 尼共(联)、尼共(马列)于2001 年就两党联合问题举行多次会谈, 并最终于2002 年2 月再次合并, 正式取消尼共(马列)称谓和选举标志(尼帕尔仍担任总书记), 尼共(联)也再次走向团结和统一。2002 年6 月, 尼议会第一大党大会党分裂, 至此, 从群众基础、基层组织、工作经验和党性党纪方面来说, 尼共(联)都堪称尼泊尔第一大党, 成为尼政坛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引起国内外关注。尼泊尔国王也对尼共十分重视, 曾多次召见其领导人征求意见, 共议国事。然而, 随着尼泊尔国内政局发生变化, 尼共(联)的政治地位和组织力量再次受到严重冲击。2005年2 月, 尼泊尔新任国王贾南德拉宣布亲政, 并将尼共(联)总书记尼帕尔等九位中央领导人软禁。尼共(联)与大会党一起再次走上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道路。
二、思想理论上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的发展, 尼共(联)在思想理论上进行了调整。在吸取苏东剧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尼共(联)抓住冷战后尼泊尔国内民主化浪潮的时机, 客观判断尼泊尔国内的种种矛盾, 与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极左思潮和极右思潮划清界限, 致力于团结和联合所有左翼进步力量, 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壮大自己的力量, 领导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 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
1993 年, 尼共(联)在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讨论了该党今后的行动纲领, 表示将恪守有益于尼泊尔劳动人民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信念和原则, 抛弃传统陈旧思想和教条主义;面对当今世界的现实和国家的客观形势,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尼泊尔当前的实际进一步结合起来, 寻找自己的道路, 而不是追随别人搞出的某种僵化模式。尼共(联)认为, 当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工业无产阶级的指导原则, 而且也是农民的社会解放和民族独立的指导思想。尼共(联)总书记尼帕尔认为, 目前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中存在着两种错误潮流, 一种是极左思潮, 另一种是右倾思潮。尼共(毛)是极左思潮的代表, 其他组织则代表右倾思潮。右倾思潮的表现形式是崇外思想、崇大会党或者崇王室。尼共(联)不支持任何思潮, 而将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介绍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基于尼泊尔社会所处的阶段和各种矛盾的分析, 尼共(联)认为当前尼泊尔仍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 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仍然是共产主义政党的主要敌人, 尼共(联)同这些反动力量之间以及这些反动力量与人民、民族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尼泊尔社会的基本矛盾。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人民民主革命具有必要性。但马克思主义并不把某一种斗争形式作为革命斗争的惟一、最终形式, 无产阶级领导的尼共(联)肩负着领导人民民主革命的重任, 并且只有在领导工农联盟基础上团结广大的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全国爱国和民主力量, 才能推动尼泊尔的共产主义运动, 使尼泊尔社会朝着彻底变革的方向发展。
2.关于社会主义
冷战结束后, 尼共(联)开始从苏东剧变中吸取经验教训, 认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艰难时期, 尼共(联)应该结合当前国际共运形势和尼泊尔国情探索新的社会主义道路。1991 年尼共(联)成立后逐渐调整方针、政策, 反对“ 仅受思想上的鼓舞而不顾尼泊尔社会实际情况急于走向社会主义的不适宜的做法” , 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实现方式并不只有武装斗争这一种途径,革命者应注意巧妙地利用所有斗争方式。1998年尼共(联)在该党的六大上再次宣称, 必须在巩固人民民主制度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并进一步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而要巩固人民民主政权需要三个基本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集中消灭旧制度的剥削压迫残余;第二阶段, 在新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物质、思想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 为过渡到社会主义作好思想上、物质上的准备。而实现所有这一切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不能采取为了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 不顾新生的社会或制度还很脆弱, 还没有站稳脚跟就急于迈步的做法。
3.对苏东剧变的认识
尼共(联)认为, 苏联解体之后,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挫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 也给世界上所有的共产党都造成了影响。在这些冲击和影响下, 有些国家的共产党自行解散了, 有些则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另一些共产党则还没有从这些剧变中吸取应有的教训, 继续坚持极左思潮和路线。在目前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艰难时期, 如何采取正确立场和方针路线, 则成为尼共(联)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尼共(联)应根据国内外目前形势的变化发展, 客观地估价自己的思想行动, 并立志继续探索自己前进的路子。
4.对国家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的立场态度
尼共曾在实行君主立宪还是废除君主制度的问题上出现各种分歧, 1990 年尼共各派组成左翼联合阵线后统一了思想认识, 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同尼泊尔实际相结合, 并在考虑尼泊尔绝大多数人民意愿的思想基础上, 接受在宪法中确立尼泊尔的君主立宪制度, 并在这一框架下努力争得尽可能多的民主。这种组织和思想上的统一, 使得尼共发挥了自己应有的积极作用, 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91 年尼共(联)成立后, 主张在变化了的国内外形势下, 提倡“人民的多党民主主义”并不断对其加以发展、丰富和巩固。尼共(联)主张所有政党在宪法范围内有相互和平竞争的自由;定期举行自由、中立与和平的大选;实行在立法会议上获多数票的政党组建政府, 获票少的政党为反对党的制度。
在多党制问题上, 尼共(联)主张实行多党竞争制。尼共(联)认为, 在阶级存在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职业, 必然会有各式各样的政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劳动阶级的党, 是把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党, 但不是所有阶级的党。在无产阶级中也会存在信仰各种思想的人或存在对政策、策略问题持不同意见的人。在这种情况下, 利用宪法和国家权力实行一党专政是一种专制主义、极权主义。因此尼共(联)主张多党竞争制度,主张让获得人民认同和支持的政党和个人行使国家权力。
2005 年2 月, 尼泊尔新任国王贾南德拉宣布亲政, 并软禁尼共(联)总书记尼帕尔等九位中央领导人后, 尼共(联)随即召开中央秘密会议, 推选出新的代总书记并通过了一项政治决议———《新形势下尼共(联)的任务》, 强烈谴责国王的这种反人民违宪行为, 认为国王这种做法篡夺了一个立宪君主从来不可能有的, 也是当今宪法没有授予的行政权。而国王解散四党联合政府, 成立由自己领导的政府的做法实际上剥夺了人民的自主权, 把自己变成了专制主义君主。⑧
三、关于党的纲领路线的调整
1.关于党的性质
尼共(联)宣称, 本党代表尼泊尔无产阶级, 保护工人、农民、妇女、青年、学生、知识分子、民族资本家、商人及所有劳动阶层和爱国民主力量的利益。党的目标是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指导路线是马列主义, 并从国际无产阶级领袖毛泽东、胡志明、金日成及其他国家的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中吸取经验。1998 年尼共(联)六大通过的政治纲领再次重申, 尼共(联)是尼泊尔无产阶级、劳动阶级的政党, 保护所有劳动阶级和爱国民主力量的利益。该党总书记尼帕尔也指出, 尼共(联)不是改良主义党, 也不是社会民主党, 而是主张彻底变革的革命的马列主义政党。
2.关于党的任务和目标
在尼共(联)成立之前, 尼共(马列)认为尼泊尔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封建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同人民之间的矛盾。因此党的政治任务就是消灭君主政体和专制主义势力, 从而实现民主。目前尼泊尔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无产阶级
领导下的工人、农民、城市贫民、中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爱国力量和民主阶层共同反对帝国主义、扩张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革命, 而农民革命则是革命的核心。1991 年尼共(马列)和尼共(马)合并成立尼共(联)后宣称党的最低目标是通过走人民多党民主的道路, 解决尼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矛盾, 实现新民主主义, 即争取国家自由、富裕和进步, 结束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⑨尼共(联)将建立“多党人民民主制度” , 把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条件当作自己的近期斗争目标,把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长远和最终目标。
3.关于党的指导思想
尼共(联)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该党宣称恪守有益于尼泊尔劳动人民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信念和原则, 并抛弃传统陈旧思想和教条主义, 客观分析当今世界的现实和国家的新形势,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尼泊尔当前的实际进一步结合起来,寻找自己的道路, 而不是追随别人搞出的某种僵化模式, 从而找到一条尼泊尔式的真正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⑩该党还将目前在尼实行多党竞争和“人民的多党民主主义” 作为其党纲的核心内容, 主张实行人民多党民主制, 致力于消灭贫困、物资匮乏以及各种形式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 为建设一个进步、发达、富裕和繁荣的社会而努力。
4.关于党的组织原则
尼共(联)宣称自己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基础上实行党的集中领导, 反对任何分裂党的言行。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尼共(联)曾有过分裂的教训, 当时党内的高汤姆-梅纳里派曾在是否支持政府签定《马哈卡利河条约》问题上向总书记尼帕尔发难并公开指责尼帕尔奉行“投降主义” , 导致尼共(联)党内派别分歧和矛盾的公开化以及1998 年尼共(联)的分裂, 严重削弱了党的战斗力。针对这一历史教训, 尼共(联)总书记尼帕尔在参加2004 年北京亚洲政党会议时指出, 尼共(联)所有党员都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贯彻党的“六大”精神, 在增强决策的民主化和透明性的基础上增强党的可信度,党员也应坚决服从党组织集体讨论后作出的决定, 不能因有不同意见和看法就违反党的纪律或挑起党内矛盾和纷争, 要为尼泊尔共产主义事业的利益着想, 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的行为, 今天的尼共(联)仍应与企图分裂的行为进行斗争。
5.关于斗争策略
尼泊尔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主要从事地下活动, 而尼政府的镇压、分化和瓦解使得尼共面临种种困难和严峻的生存发展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尼共各派纷纷调整斗争策略, 决定采取和平斗争方式, 改变过去一致抵制评议会选举的做法, 参加了1986 年全国评议会和1987 年地方评议会选举, 提出“参加评议会以摧毁评议会制度”的口号,利用竞选旗帜进行政治宣传, 积极开展合法的议会斗争以赢得席位, 同评议会派进行面对面的斗争。[11]随着国内斗争的需要以及对国际问题的分歧淡化, 尼共各派逐渐停止了相互指责和攻击, 转而寻求联合, 最终于1990 年成立了尼共七党左翼联合阵线, 并与尼泊尔大会党一起迫使国王实行君主立宪的多党议会制, 加入以大会党为首的联合政府, 成为尼泊尔重要的参政党。[12]
尼共(联)成立后, 其领导人认为, 革命斗争的方式不只一种, 革命者应注意巧妙地利用所有斗争方式, 什么道路能实现革命目标就走什么路。因此, 应该对代表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的大会党采取既团结又斗争的灵活策略;促进和加强左派组织的联合和团结, 探索把所有左派组织的同志吸收到党内来, 一时组织上还不能参加尼共的,也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团结, 从而确保党本身和革命事业的发展。尼共(联)政府1995 年下台后开始总结经验教训, 再次确立了以“ 议会斗争为主, 街头政治为辅”的斗争方针和策略, 并于1996年以“政府实行错误的经济政策, 制造政治动荡,危害和平与安宁”为由提出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尽管1996 年不信任案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尼共(联)继续高举爱国民主大旗, 调整议会斗争方针,对党员进行“`人民多党民主' 战略思想”的教育。把工作重心放在做民族民主党的工作, 承认和尊重国王的合法地位及作用, 争取国王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同时, 尼共(联)以“结束经济和社会剥削, 保护人民生活”为口号, 利用其严密的组织开展了新的一轮政治攻势, 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
2005 年2 月, 尼泊尔国王贾南德拉宣布亲政, 并软禁尼共(联)中央领导人。面对新形势和挑战, 尼共(联)指出, 应该根据当前形势的变化制定新的方针政策, 重新部署, 改变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和组织结构。既要防止“立即走武装斗争道路、建立共和国”等极左思潮和浮躁情绪, 又要避免对国王妥协和信任的右倾思想, 深入群众, 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 为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反对专制主义斗争和争取人民基本权利的斗争作好政治、思想、组织和物质准备。尼共(联)将反对专制主义的斗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将街头示威游行和集会同各种形式的政治思想斗争、理论文化斗争结合起来, 用党的新立场与观点、新政策与策略武装全党。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动员群众参加各种运动。比如每个大区、县可根据本地区形势, 从事张贴标语口号、出版书刊、小区集会等工作。可能的话, 还可以搞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和集会、发表联合声明、召开记者招待会等。在一些形势比较宽松的地区则可先开展地区性运动, 再逐步将运动发展到全国,领导尼泊尔人民通过民主、和平的斗争方式走到斗争前沿。
四、尼共(联)在各个政策领域的变化
1.关于经济政策的主张
1993 年尼共(联)五大纲领强调消除贫困、肃贪倡廉、实行土改、废除土地双重所有制, 将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 在平等和社会公正基础上提高劳动人民、低收入者和落后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的利益, 尼共
(联)还支持当时的大会党政府有限度地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1994 年上台执政后, 尼共(联)根据尼泊尔国内的现实情况推行“人民民主经济制度” , 其基本性质便是“混合经济” 。在这种混合经济发展模式中, 鼓励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私营企业的发展, 实行市场经济和经济自由化。采取各种措施优先考虑人民的实际生活困难、抑制物价上涨、消除贫困和文盲、惩治贪污腐
败以及改善社会治安,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13]主张在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利益的同时, 与世界经济联系起来, 谋求与更多的国家或地区发展经贸关系。[14]
2.关于社会政策的主张及调整
1994 年尼共(联)上台执政后, 顺应民心, 高举民主、改革和发展的大旗, 大力宣传建立多党民主主义制度, 将维护民族利益、推进社会民主化和人民利益放在尼共政府优先考虑的位置。他们还立即着手改革, 实施“兴我家园”计划, 成立了土地改革委员会, 为全国近四千个村庄发放了总额为2400 万美元的乡村发展专款, 并开始试行新的养老金制度, 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支持。[15]1997 年,以尼共(联)为主的新政府组成之后, 尼共(联)继续推行改革方案, 实行土改、扶贫、扫盲和反腐计划, 把维护民族利益、推进社会民主化的工作放在首位, 抑制物价上涨, 消除贫困和文盲, 惩治贪污腐败, 改善社会治安。1998 年尼共(联)召开六大, 主张实行人民多党民主制, 致力于消灭尼泊尔的贫困、物资匮乏以及各种形式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 为建设一个进步、发达、富裕和繁荣的社会而努力。
3.关于联盟政策的调整
尼共(联)在野和执政期间,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处理同大会党、民族民主党和亲善党的关系。1991 年尼泊尔大会党单独执政后, 尼共(联)成为尼泊尔上下两院中的主要反对党, 但尼共强调自己的统一战线思想, 认为尼共同大会党一起推翻了评议会制度, 争得了人民的民主, 因此两党在维护民主和民族利益以及促进国家发展和建设上有共同的基础, 两党仍需进一步维护已获得的民主成果, 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团结, 避免党争导致民主成果得而复失。[16]1993 尼共(联)领导人在召开的五大上继续强调在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前提下, 同大会党政府合作, 维护民主, 发展尼泊尔的经济。1994 年尼共(联)上台执政后,在政治上充分尊重王室尊严以及王室应享有的地位和作用, 充分尊重各反对党和他们的意见。[17]在涉及民族权益、民主和人民利益问题上, 争取全体人民、各个阶层、各政党的支持和合作。1997 年尼共(联)为主的新政府上台后, 联盟政策有所调整。尼共(联)领导人认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尼共(联)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因此尼共(联)同大会党之间的矛盾是明显的, 双方的对立也在扩大。无论是为了在大选中竞争还是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 尼共(联)同大会党之间的竞争是主要的。大会党、民族民主党和亲善党等政党维护并代表封建主义、王室利益、官僚资产阶级和资本家利益, 这将意味着违背人民利益和毁灭性地打击民主, 削弱民族经济, 因此这些政党并不是尼共(联)的天然盟友。对此, 尼共(联)必须要站在革命利益的立场上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后再采取行动, 避免陷入机会主义之中, 对党的发展和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不利影响。
实行民族团结和统一战线, 推动同其他左翼政党的联合。尼共(联)认为, 统一战线是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革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武器。统一战线的目的是团结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反对共同的敌人, 在共同目标基础上把各种不同利益和问题的所有阶级和阶层组织起来是一门艺术。尼共(联)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和具体目标是把所有反对共同敌人的群众、民主主义力量、爱国力量、民主分子团结起来。2001 年6 月比兰德拉国王遇害后, 尼泊尔政局动荡, 尼泊尔各派政党均在聚集力量, 力求争取主动。尼共(联)领导人表示, 尼泊尔形势的发展要求左翼政党联合, 而尼共(联)与其他七个派别的左翼政党在理论、思想和政策纲领上没有原则区别, 因此只要采取实际行动就能促进左翼力量的大联合。 18为此, 尼共(联)提出“联合起来, 共同建设尼泊尔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口号, 并且成立谈判委员会, 与这些左翼政党讨论联合问题。
4.关于国际政策的主张及调整
随着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 尼共(联)考虑到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本身的处境, 在对外政策方面不再强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而是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区别不同对象的方针政策。[19]1991 年, 尼共(联)表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为基础, 强调民族主义;不以国家自由、独立、尊严和主权来乞求外援;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协定, 高举爱国旗帜, 凡涉及尼泊尔主权和领土问题, 尼共(联)都坚持维护民族利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关系。[20]1994 年尼共(联)上台执政后表示将继续奉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石的不结盟政策, 在平等相待的基础上, 与邻国保持友好和稳定的关系。强调在对外交往中, 维护民族利益是政府的指导原则。不允许思想意识形态干预尼泊尔的外交政策。
尼共(联)主张在平等和睦及互利基础上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友好合作关系, 促进中尼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并在西藏、台湾和人权等问题上一贯坚决支持中国。尼共(联)1994 年上台执政后,强调尼中两国和两国人民间的传统友谊, 坚决反对达赖分子在尼领土上从事反华活动, 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了1995 年3 月达赖集团发起的“和平进军西藏”的活动, 并表示今后仍将一如既往地为推动政府坚持不允许达赖集团在尼从事反华活动的立场而努力。1999 年5 月,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后, 尼共(联)中央发表新闻声明, 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南斯拉夫及我驻南使馆的暴行。
针对美国的单边主义, 尼共(联)“七大”指出,随着苏联解体和由此导致的全球力量平衡的变化, 美国开始谋取在全球的统治地位。霸权主义政策导致了美国同被压迫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反对美国的人民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 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尽管美国仍企图保持其单极统治, 但世界仍在缓慢地走向多极化。建立地区性组织同大国的政治、经济强权作斗争并增进彼此的合作与交流正日益成为一种趋势, 为此, 尼共(联)号召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建立公正的国际秩序。
小结
尼共(联)从20 世纪90 年代初由一个四分五裂的左翼小党变成当前尼泊尔最大的政党, 并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两次问鼎中央政权, 这在南亚地区, 甚至在世界上都可以算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亮点。但尼共(联)在经历短暂执政后, 于1998 年3 月再次分裂为尼共(联合马列)和尼共(马列), 直至2002 年2 月两派才又正式合并重新走向统一, 当前又因国王违宪亲政、取缔所有政党活动而再次陷入危机。但无论如何, 尼共(联)作为尼泊尔政治舞台上一支主要力量的客观现实短期内不会改变。
注释:
[1]尼共(毛)曾参与尼泊尔社会政治生活, 后因与尼共(联)意见分歧和对尼现行政治体制不满于1996 年展开反政府武装斗争至今。“9·11” 事件后, 尼共(毛)被扣上“ 恐怖主义组织” 的帽子, 面临国内外巨大压力和严峻的生存发展危机。
[2]1991 年, 正当苏联东欧地区各国共产党纷纷解散或者改旗易帜之时, 尼泊尔各派共产党人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联合, 尼共(马)和尼共(马列)两派成立了统一的尼泊尔共产党即尼共(联)。而尼共(图·拉尔派)、尼共(马南达尔派)和尼共(瓦尔玛派)也于1991 年8 月4 日宣布合并, 称为尼共(联合派), 剩余的其他各派仍单独活动。参见熊家学《尼泊尔共产党竞选执政的思考》, 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5 年第2 期。
[3]尼共(联)两次执政时间分别是1994 年11 月至1995 年9 月(单独执政), 以及1997 年3 月至1997 年10 月(与民族民主党、工农党和亲善党联合执政)。
[4]2003 年2 月, 尼共(联)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尼帕尔再次当选为党总书记, 会议决定不再设主席职务。
[5][10][11][16][19]参见熊家学《尼泊尔共产党竞选执政的思考》, 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5 年第2 期。
[6][7][9][14][20]参见范玉传《尼泊尔第一届共产党政府述要》, 载于《理论前沿》1995 年第5 期。
[8][12]参见张惠兰《尼泊尔多党民主制面临困境》, 载于《当代亚太》2003 年第8 期。
[13][15]参见王利平《尼泊尔第一位共产党首相曼·莫汉·阿迪卡里》, 载于《现代国际关系》1995 年第2 期。
[17]高华《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执政评述》, 载于《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 年第7 期。
[18]尼共(联合马列)拟议联合的左翼政党共有七个, 它们是:尼共(马列)、尼共(火炬)、尼共(团结中心)、尼泊尔工农党、尼共(联合)、尼共(马克思主义)和尼共(马列毛)。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