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菲共对社会主义三大任务的新探索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0-06 21:54:07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菲共对社会主义三大任务的新探索

禚明亮

 

摘要:菲律宾社会主义运动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菲律宾共产党作为该运动的核心领导力量,主张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菲共从本国国情、党情出发,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运动的三大任务:意识形态任务、政治任务、组织任务。这是一种在暴力革命环境下所进行的理论探索,对世界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菲律宾共产党;意识形态任务、政治任务、组织任务

 

菲律宾共产党(以下简称“菲共”)成立于1930年,1967年发生分裂,1968年,在何塞·西逊(Jose Sison)主持下进行改组重建,此后发展迅速,到80年代中期党员人数达到3万人之多。菲共主张通过武装斗争和建立统一战线,夺取国家政权。由于坚持暴力革命的立场,菲共及其组织长期以来被政府宣布为非法,菲共总书记何塞·西逊也长期流亡荷兰。目前,菲共的总书记是阿曼多·利瓦纳格(Armando Liwanag),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是《民族》(Ang Bayan,理论刊物是《革命》(Rebolusyon),官方新闻通讯社是“自由菲律宾新闻播报”(Balitang Malayang Pilipinas)。

菲律宾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正如菲共在1968年党章中所指出的,“菲律宾共产党是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珍视菲律宾人民的历史斗争经验,重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思想与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来推进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1]

关于斗争路线,菲共主张发动人民的战争,采取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方式来反对资本主义的统治。1969年,菲共在中吕宋建立新人民军,开展武装斗争,新人民军现有约5000人。

2012年5月18-20日,第21届国际共产主义论坛(International Communist Seminar)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市召开,来自各大洲49个国家的59个共产党或工人党参加了此次论坛,菲律宾共产党作为参会党派之一,在大会发言中系统阐述社会主义运动的三大任务:意识形态任务、政治任务、组织任务。这是菲共党基于长期革命实践,结合当前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新情况,对社会主义革命任务作出的新探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 意识形态任务

菲共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这种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原理,另一方面在于培养党员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普通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战斗精神。在当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于反击资产阶级学者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诋毁和污蔑,揭露资产阶级的侵略本性。其内容主要包括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答和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本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菲共首先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长期性任务就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并将这种理论应用到各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具体环境和革命实践中去。搞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首要条件。通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能够帮助普通党员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的思维方法、分析方法和实践方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行动指南,以具体环境为基础,以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

  (二)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菲共指出,目前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在于,自1989-1990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中所包含的基本思想,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后来的重大理论发展成果都遭到帝国主义势力及其学术团伙的诋毁和遮蔽。此外,尽管资本主义世界不断爆发经济危机,但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宣传家们却在鼓吹人类的发展超越不了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制度,造谣社会主义已经死亡。资产阶级学者甚至用政治污蔑的手段,将共产主义与恐怖主义等同起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否认工人阶级是社会财富的真正创造者这一基本事实。美国和北约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行国家恐怖主义,在各地发起侵略战争。

  (三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

   菲共指出,普通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要求解释当前危机爆发的根源和造成的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阐明如何应对当前的危机。因此,当前共产党和工人党最重要的任务应当是解释危机爆发的原因、明确未来的任务,推动革命斗争的发展。

菲共认为,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似乎好无尽头,导致高额的财政债务,从而促使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不断循环往复,促进金融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制造经济增长的假象。2008年,金融泡沫相继爆炸,给实体经济带来沉重的冲击,接着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萧条。菲共指出,帝国主义国家已无力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危机,因为他们抓住新自由主义的教条紧紧不放,认为只有国家能够帮助垄断资产阶级获得最大利润。因此,他们尽力压低工资、削减社会支出、减少大公司的税费,向大资产阶级做出尽可能的让步。在经济危机环境下,国家向大银行、大公司提供保护,致使国家财政亏损严重,导致公共信贷危机,为政府采取紧缩政策、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创造了条件。帝国主义国家继续采取加重危机的措施,他们发现很难绕开凯恩斯主义政策或全面的保护主义措施。当前,他们发现将危机的重担转给无产阶级和世界人民比较容易,但不管怎样,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也产生了一些内部矛盾。菲共指出,从对生产力的破坏程度、社会制度的退化幅度、极端反动势力的增长、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性的增强,以及有组织的和自发的群众反抗程度等方面来看,这次经济危机已经可以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相提并论了。

菲共同时指出,鉴于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危机不断严重的情况,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分析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工具,向广大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组织指明了革命的道路,是我们前进中的“灯塔”,将指导菲律宾共产党与世界其他被剥削、被压迫民众一道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努力。菲共认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正在回答如何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如何推翻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和回答涵盖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新的形势,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反对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等重大问题。

二 政治任务

菲共认为,菲律宾共产党面临的主要政治任务是启发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在菲律宾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开展持久的人民战争,在全国范围夺取国家政治权力,基本完成新民主革命的任务,进而为随后的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做好准备的政治路线。同时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革命服务。

(一)政治任务的基本内容

     菲共指出,菲律宾共产党面临的主要政治任务是就全球和国内资本主义危机所带来的一系列当代问题,去启发、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菲共认为,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界限仅有一步之遥。当代政治问题主要包括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干涉人权和侵略战争的行为,以及开展阶级斗争等问题,而一些经济问题,如工人失业、工资停滞、无家可归、基本产品和服务价格飞涨,起初是作为经济问题而出现,但当无产阶级政党将这些问题纳入反帝斗争进程中去后,它们就成了政治问题。

菲共认为,帝国主义国家及其统治阶级应当为人民经济上的痛苦负责,应当成为人民发泄愤怒的目标。但同时指出,剥削者在镇压群众的反抗时也不希望激发人民的愤起情绪,因此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在政治斗争过程中,应当同时制定策略性的目标和战略性的目标。

菲共指出,不管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情况如何,也不管与此相对应的革命运动的性质如何,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必须通过建立人民群众统一战线来赢得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这包括启发、组织和动员数以百万计的人民群众,从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相信人民群众、依赖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政治压迫,保证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菲共指出,在争取直接利益和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中,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必须武装起来,时刻警惕反动政府镇压人民运动的图谋。因为垄断资产阶级将毫不迟疑地采用法西斯主义的方式来镇压任何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的群众运动。此外,他们还会在人民群众中,尤其是失业者中,采取招募新兵、加大警察和间谍组织力量的方式来瓦解和镇压群众运动,维持他们所谓的国家安全。

菲共指出,在像菲律宾这样欠发达国家中,剥削阶级——大买办和地主们——一向采取劝诱和暴力的反革命两手策略来镇压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的要求。因此,菲律宾的民主斗争不仅包括在政治上动员人民群众,也包括将数以百万计的农民从封建、半封建的状况中解放出来。

世界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的危机不同于菲律宾国内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体系的危机,但它们是相互关联的。菲律宾统治阶级由于其本身发展的不完全性,有其自身的弱点,但它深深地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尤其是美国——当前世界资本主义危机的爆发从外部严重冲击了菲律宾,同时由于菲律宾自身的欠发达状态而接连引发一连串的慢性危机。

菲共还指出,菲律宾经济严重依赖原材料(农业和矿物质)的生产、消费品半成品的出口,以及廉价劳动力的输出。由于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国外市场需求的减少,菲律宾经济出口萎缩,从而陷入困境。菲律宾经济危机的加剧导致人民生活质量下跌,同时引发反动派之间及人民群众与统治阶级之间矛盾的激化。

(二)政治斗争的路线问题

考虑到菲律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情况,菲律宾共产党已经确立了当前阶段菲律宾新民主革命的总路线,即在菲律宾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开展持久的人民战争,在全国范围夺取国家政治权力,完成新民主革命的任务,进而为随后的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做好准备。

以社会主义为导向的新民主革命总路线的确立为菲律宾革命指明了方向,从而指导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厘清资本主义危机所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和道德方面的问题。工人阶级是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它是新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最发达生产力的代表,其基础在于建立与农民阶级的广泛联盟,同时将城市小资产阶级作为主要的同盟者之一,并争取获得中等资产阶级的支持,利用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与隔阂,逐步分化和孤立敌人并逐一击破。

菲共指出,各国反动派是最危险份子,他们甘愿充当帝国主义国家的走狗、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的代理人,他们发动凶残的反革命战争,镇压人民群众和革命力量。如果按照国际法的原则来衡量,菲律宾目前其实是在进行一场内战。美国在不断加强对菲律宾的军事干预,这是由他们侵略着的本性和资本主义危机的严峻形势以及“重返东亚”的战略重心转移所决定的。因此,菲律宾国内战争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三)政治斗争的组织

菲共指出,在严峻的危机时期,菲律宾人民有足够的理由去维护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为了团结爱国份子和进步人士,必须发展各种形式的群众组织。群众组织的人数越多,越能更好地动员和组织更多的人民群众。菲共指出,通过保证和实现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反对剥削和压迫,可以形成和发展一些爱国的、进步的合法群众组织。举个例子,如工人阶级的工会组织以“五一联盟”( Kilusang Mayo Uno)为中心;农民和农场工人以“菲律宾农民运动”(PambansangMagbubukid ng Pilipinas)为中心;渔民们以“渔业联盟”(Pamalakaya)为中心;政府雇员以“胆识”(COURAGE)为中心。还有各种行业性的组织,如学生组织、教师组织、医护人员组织、律师组织、作家组织、爱国商人组织等等。此外,还有一些以共同信念和目标而建立的组织,如为实现民族独立、民主、人权、土地改革、保障劳工权利或妇女权利而建立的组织等等。但这些合法性的群众组织都声称与菲律宾共产党和其它非法组织保持距离,独立开展自己的活动,在现有体制框架内与进步政党一道,参与政府的合法议会选举。此外,菲律宾共产党也建立了一些非法的群众性组织,其中最著名的是主张开展人民战争的“新人民军”,这支武装力量是由菲律宾共产党领导的,其主要领导人大部分来自农民阶级。当前阶段,“新人民军”正在实施五年战略计划,将人民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发展为战略相持阶段。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地下革命组织,它们都坚决拥护人民战争的路线,是全国民主阵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民主阵线是菲律宾国内的统一战线组织,其纲领与宗旨是与菲律宾共产党完全一致的。

三 组织任务

菲共指出,党的组织任务在于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实现民主讨论、民主决策,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力量。

菲律宾共产党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其根本组织原则,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这是一种充分发挥民主讨论、民主决策及集中全党意志的有效形式。党的基层组织是散布在群众组织和机构中的党支部、党小组,他们在尊重事实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向上一级党组织汇报工作,各级党组织以此类推,直至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的决议则从上往下逐级下发、执行。党员要服从于全党和中央委员会。各级党组织的决议制定坚持充分讨论基础上的多数原则。民主集中制的本质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将其与具体环境相结合,以此来指导共产党的革命实践。

菲律宾新党员要在“高级”活动份子中产生。之所以称他们为“高级”是因为他们具有相对高的政治觉悟,具备战斗精神,能够认真地完成党的任务。这些人在入党后首先要有一定的预备期,工人和农民出身的是六个月,城市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是一年。

菲共指出,鉴于经济危机的不断恶化以及共产党增强自身力量,完成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的斗争需要,需要进一步尽快增强党的力量。党员干部是领导新人民军、群众组织和建立人民政府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发展依赖于在领导意识形态斗争、政治斗争和组织斗争的过程中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当前党的力量的增强其实就是党员干部领导能力的提高。

菲共认为,全党上下都深知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夺取国家政权,都坚决拥护菲律宾共产党在领导革命中的核心地位。城市地区的党员干部明白自身的任务在于发展合法群众组织,支持和声援农村地区的武装革命斗争。农村地区的党员干部,尤其是新人民军中的党员干部,则明白他们的任务在于推进人民战争,最终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目标。

 

 简要评析

   (一)菲律宾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体现了一个传统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政党的典型特征,但其中也不乏创新之处。

    与大多数欧洲发达国家共产党纷纷改弦易张所不同的是,菲律宾共产党一直坚守革命立场,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政党的典型特征:

第一,坚持阶级分析方法。菲律宾共产党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世界和菲律宾的国内形势,科学地判断了菲律宾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出菲律宾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外部干涉与菲律宾人民主权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大地主大买办与广大农民之间的矛盾。这种阶级分析方法还体现在对反动势力的分析中,制定了利用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来逐一击破的斗争方针。

第二,坚持暴力革命论。菲律宾共产党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夺取国家政权。菲律宾被日本占领后,菲共组织了“菲律宾抗日人民军”,与日本侵略者作战,菲共在反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力量不断壮大,菲共的不断壮大威胁到了美国及其扶植的菲律宾政府的利益,此后,菲律宾工人运动遭到沉重打击,1948年,菲共转入武装斗争,并被政府禁止活动。1950年,菲共军事组织“菲律宾人民解放军”成立,兵力有1万人。当年10月,包括菲共总书记何塞·拉瓦在内的党的最高领导层悉数被捕。在接下来几年,菲共武装力量损失惨重。1969年3月菲共在中吕宋建立了军事组织——新人民军。1999年,新人民军兵力约9400多人。经过几年的革命斗争,目前新人民军约有5000人。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菲律宾共产党仍然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基本上在实践贯彻了这一原则。不仅在党的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党的力量不断增强,而且在领导军队上,使党紧紧抓住军队的领导权。

第四,坚持统一战线论。菲律宾共产党主张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战线,主要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并进而希望吸收一部分有觉悟的中等资产阶级加入到统一战线中去。此外,菲共还坚持国际主义的统一战线论,主张世界范围内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组成联合统一战线,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开展对资本主义的斗争。

第五,坚持革命阶段论。菲律宾共产党在分析国内基本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新民主革命总路线,将菲律宾革命划分为两大阶段:新民主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在完成新民主革命阶段的斗争任务后将直接转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第六,坚持共产党国际主义精神。菲共重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积极参加各国共产党主办的世界共产党会议,如希腊共产党主办的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大会、比利时工人党主办的国际共产主义论坛等,积极支持和响应各个会议通过的重要决议和号召。

当然,菲律宾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也有创新之处,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不是单纯的采用暴力武装革命的方式,而是主张城市合法斗争与农村武装斗争相结合。除了在农村地区开展武装暴力革命外,菲共还积极在城市发展党的同盟军、组建许多合法的群众组织,以开展合法斗争的方式,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城市合法斗争与农村武装斗争的相互呼应

第二,在党的建设方面,在入党预备期的长短上实现了制度上的创新:建立了半年与一年预备期双轨并行的制度。菲律宾共产党对吸收新党员这一环节严格把关,只有政治素养好、阶级意识强、革命意志坚定的人方有机会入党。这种根据入党积极份子思想政治觉悟程度的高低而设定不同预备期的做法将为我国私营企业主入党的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提供了重要借鉴。

总体上来看,菲律宾共产党仍是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政党。

(二)菲律宾共产党根据国内主要矛盾而确立的三大任务符合菲律宾的基本国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正如菲共所指出的,目前菲律宾是一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于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菲律宾不仅在军事和外交上,而且在经济和政治上都不具备绝对的自主权。在国内,虽然建立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和三权分立的“美国式”的民主政体,但农村中仍存在大量封建、半封建的生产关系。因此,菲共将意识形态任务、政治任务、组织任务确立为菲律宾社会主义运动的三大任务是基于国情上的科学判断。此外,由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外部干涉与菲律宾人民主权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大地主大买办与广大农民之间的矛盾。因此,一方面,菲共要反对美国对菲律宾的控制,反对国内资产阶级的贪婪性和对工人阶级的压迫、以及新自由主义对菲律宾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的破坏和侵蚀,另一方面还要反对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可以说,菲共对社会主义三大任务的阐述符合菲律宾的基本国情、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菲律宾共产党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个主张“暴力革命”共产党之一,研究菲共的理论和实践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一般规律,主张“暴力革命”曾经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的典型性特征,也曾为国际共产主义学界所普遍认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2]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3]在赫鲁晓夫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方针之后,毛泽东很不满,他告诫党内干部:要警惕苏共领导人放弃暴力革命道路倾向,暴力革命是共产党人手里最有效的,唯一能取得胜利的“刀子”。而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许多传统的共产党纷纷放弃了“武装斗争”,纷纷走上和平、议会的斗争道路。目前仍坚持采取暴力革命方式取得政权的共产党已寥寥无几,除了菲律宾共产党以外,还有美国革命共产党、秘鲁共产党(光辉道路)、意大利红色工人共产主义组织、土耳其马列主义共产党、孟加拉共产党(马列)、哥伦比亚共产主义团体等。在此大背景下,研究菲共的暴力革命理论和实践,具有独特的意义。

虽然有学者指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暴力革命与和平方式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不同方式。20 世纪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 尤其

是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经济文化落后而专制主义又十分严重的国家,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无一例外地是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的, 但这绝不否定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的可能性。”[4]不仅仅停留在可能性上,事实上,现实中也有通过议会竞选上台执政的例证,如摩尔多瓦共产党和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曾通过议会选举的方式上台并短期执政。但是,在一些不具备议会民主条件或民主化程度不够高的中小国家里,或者说是“经济文化落后而专制主义又十分严重的国家”,共产党如何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夙愿?

菲律宾的特殊情况基本限制了共产党通过合法议会斗争取得政权的可能性,因为它不具备实现民主化选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一方面,“传统政治文化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下层百姓被排除在民主体制外, 这种不公平的竞争势必使民主成为谋权的工具”[5];另一方面,菲律宾议会选举基本上是受各大政治家族的左右。“政治家族间的政治斗争, 高昂的竞选经费, 使下层社会的民众不可能通过民主的程序来实现自身的权益, 就只能靠政变和游行示威等非民主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要求。”[6]第三,菲律宾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表明,采取议会合法斗争上台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菲律宾共产党曾经有过短暂的参选经历。1937年,在世界法西斯力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菲律宾共产党取得合法地位,1940年,菲共加入人民阵线,参加大选,在吕宋岛表现不俗,拿下了6个市长职位。菲律宾被日本占领后,菲共组织了“菲律宾抗日人民军”,与日本侵略者作战,菲共在反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力量不断壮大,1946年,它在总统选举中加入民主联盟参选,菲共的不断壮大威胁到了美国及其扶植的菲律宾政府的利益,此后,菲律宾工人运动遭到沉重打击,1948年,菲共转入武装斗争,并被政府禁止活动。

因此,可以说,采取暴力革命手段取得国家权力仍然是共产党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那些尚不具备采取议会斗争手段的中小国家。所以,研究这些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 ,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

[3]《列宁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7页。

[4]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低潮中的变革与奋进——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外共产党的发展趋势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

[5]李永芬:“菲律宾政治体制中的民主进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6]同上。

 

 

 

 

 

(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文社科教研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

 

 

来源:《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