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社会主义

21 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5-13 12:31:27

21 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孙劲松

21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势。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总体态势是:苏东剧变引起的震荡、仿徨和混乱已基本结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以不同于20世纪苏联模式的发展态势开始在部分国家内兴起,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16世纪开始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19世纪中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社会主义理论,再到20世纪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实践,都是围绕着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斗争而进行的。但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民族人民面临的共同任务。因此,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关乎人类命运的大事,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特征。   

从“经济危机”到“生态危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结构的缺陷,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并正确地提出,资本主义的危机是结构性的“经济危机”。显然,“经济危机”来自于人类社会发展内部的矛盾张力。在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暴露出资本在逐利和贪婪本性的驱使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造成了人类社会内部巨大的不公平,即资本对劳动的剥夺,还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巨大矛盾,即“生态危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     

“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虽然其表现为现代工业生产造成的直接后果。资本主义的生产动力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结果就是:掠夺自然、破坏自然、使自然屈从于商业组织,成为“商品化的自然界”和“军事化的自然界”。众所周知,美国只占世界人口的5%,却消耗25%的能源。   

当前,在自然灾害、气候、疾病、粮食、能源等问题上,各国人民都认识到,“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方向,是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的意识形态基础是社会主义,因为它的利益诉求不是为少数资本集团,而是覆盖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因此,生态问题具有超越种族、民族、文化、国家的性质,具有最大的人类共性。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把“生态文明”作为科学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   

二、全球化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舞台   

如同资本家必须依靠雇佣工人一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资本的属性是逐利,因而是超越国家的。随着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社会主义也走出了欧洲,走向世界。   

1.工业化基础上的全球贸易以殖民地体系为表现形式。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始于它的工业化早期。机器生产是工业化的标志,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在生产工具上的质的区别,即机械能代替人的体能,并由此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率。在追逐利润的驱动下,资本主义很快就走出了国门。但是,这个阶段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世界贸易,主要手段是国家以武力进行殖民地统治和掠夺性贸易,生产结构是两头在外,即资源和商品市场在外,生产在国内,18世纪的英国也曾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并以此坐上19世纪世界第一强国的交椅。可见,殖民地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殖民地经济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第一个阶段。也可以称作全球化的1.0版本。   

2.信息化基础上的全球生产以WTO为表现形式。殖民地体系的瓦解改变了资本主义进行全球扩张的模式。这种变化迫使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方式在信息革命的技术支持下进行了积极的适应性调整。这种积极地适应性调整的形式就是今天人们所熟悉的,在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国际化生产。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的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来处于资本主义生产链条顶端的制造部分,不仅被大规模的研发创新工作挤到生产链条的低端,而且由于其大量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而被排挤到落后国家,即原殖民地国家。   

于是,西方资本大举进入非资本主义国家,继而在当地组织生产,为西方国家提供各种廉价物质商品,形成资本主义全球生产的大转移和新循环:由过去的西方国家生产,卖给落后国家的世界贸易形式,转变为在落后国家生产,回国组装或将商品再运回西方国家消费,成为两头在内,生产在外的全球经济组织模式。也就是始端的研发管理和终端的消费在西方国家内,中间的生产环节在西方国家外。这样,资本主义生产环节被延伸至全球:哪里有资源、哪里的劳动力成本低廉,哪里资本有利可图,资本就一定会流向哪里。资本的流动是全球范围的,于是,国际资本带动下的生产组织也就随之全球化。今天,即便是一件商品,例如手机,其零部件也是来自几个国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的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是:没有人能说这个产品是我生产的。今天资本主义全球化生产的特点是:对于一件较为复杂的工业产品来说,没有一个国家能说这个产品完全是由某一国或某一公司生产的,而只能以该产品核心技术的掌握作为其所有者的标志。

所以,在全球生产阶段的全球化出现了一个与全球贸易时期截然相反的现象,即西方国家的“去工业化”现象。西方国家“去工业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象,wTo成为其重要载体,其特征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分工。这种全球化生产分工的形式虽然比全球化1.o的殖民地体系文明很多,但其性质仍然是建立在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的基础上。比如,中国生产4亿条低附加值的裤子去换一架高附加值的飞机。我们也可称之为全球化的2.0版本。   

3.平等共商、互利共赢的新型全球化将以“一带一路”为代表。从2013年秋天至今,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下,“一带一路”的蓝图开始引起世人的瞩目,并引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   

首先,“一带一路”是新形式的连接,是互利互惠的连接,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连接,而不是掠夺和不公平的连接。从内容上,“一带一路”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很多沿线国家摆脱落后,发展经济所急需和必不可少的;从形式上,实行在市场经济规则基础上的互利互惠。其次,“一带一路”沿途经过的国家有65个,人口达45亿,覆盖全球超过64%的人口及全球GDP30%,其中很多国家的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左右。中国的发展将惠及世界多数人口,正像王毅外长在今年两会闭幕时答记者问时讲的:“‘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来的,但机会是全世界的。”再次,“一带一路”传递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而不是零和游戏的规则。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的命运从未如此体戚相关。这种新理念是工业化以来从未有过的新型全球化模式。中国以“兼济天下”的大国胸襟,希望与更多国家成为合作共赢的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讲话中说:“‘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这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也是全球化的3.0版本。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对6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标志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特点在于它的探索,而中国的探索道路也正在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一,中国工业化的动力来自于民族自救。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基本动力是两个:一是文艺复兴释放出来的人的巨大世俗欲望。文艺复兴借上帝之意,还原了人的物欲的合理性,中世纪长期的禁欲观被抛到了脑后。人们满足欲望的需求刺激了资本的活动,资本成为了工业化的推力。二是来自宗教信仰。即上帝的选民应该努力工作,拼命挣钱,然后替上帝在人世间帮助穷人。所以,西方工业化的动力是社会内生的,是自然状态,是社会发展的顺势而为。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其工业化过程中内部张力的理论表现。   

中国完全不一样。中国工业化的动力来自国家外部,来自对西方列强欺辱、侵略的反抗。所以,中国工业化的基本动力是生存,即民族求存,是非内生性的外压型。显然,这种外压型彻底打乱了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顺序,造成了中国社会在短期内挤压出了许多结构性矛盾。因此,模仿、学习、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特征。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导力量。由于中国工业化的动力来自外部压力,而非来自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逻辑,所以,中国没有形成能够推动和领导工业化的民族资产阶级。在面对民族存亡的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同仇敌汽,抵御外敌,牺牲了无数优秀党员,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历史伟业。   

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国情来看,在一个农耕社会里,不懂国家现代化管理和市场经济的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但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先是学习计划经济,后又学习市场经济,正在从一个革命政党,向具有现代意识的执政党转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60多年的辛勤劳动,中国已经从1949年人均寿命35岁,人均GDP23美元,发展到今天,根据2015年的统计,中国人均寿命76(城镇82),人均GDP已达8千美元,并于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中流砒柱。   

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世界其他国家表明,这些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是中国人民拥护的政党。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历史征程中,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战胜了各种困难,取得了无以伦比的成就。目前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最大的危险,就是来自自身的腐败问题。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战胜这个来自内部的最危险的敌人,继续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中国共产党正满怀信心地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继续努力。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证明非“全盘西化”走向现代化的可能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非欧洲文明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实践。全世界200个多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属于非欧洲国家。近现代以来,欧洲国家引领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潮流。在这种时代下,西方国家不自觉地认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西方文明是当代最高文明的代表,欧洲优越是西方人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在这种观念里,西方模式是所有民族国家进入工业化现代化的唯一路径。凡是不采用西方模式的民主制度就被定性是野蛮的专制国家。迫使其他国家实行西方民主制,甚至用军事手段植入民主。结果,伊拉克、利比亚、埃及等国家在西方模式的民主之下,至今不能消除宗教派别的分裂和各种恐怖活动,国内经济不能正常进行,社会生活不能安定。但是,中国的发展打破了西方神话。中国道路以自身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其他国家表明,西方不是唯一。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也是可以成功的发展。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非欧洲文化的国家和地区来讲,走自己的路也可以实现现代化,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以自身的成就,向世界其他国家表明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中国没有像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占领殖民地,剥夺落后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大举向海外移民,减轻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巨大压力;频繁对外发动战争,残害无数生命。同时,中国也没有西方工业化时的国际环境,可以凭借船坚炮利,任意掠夺其他国家,中国只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所以,中国在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道路模式。   

中国以自身的成就向世界其他国家表明,与成就同在的还有中国的问题。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和严重的问题。对此,我们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影响不是靠强迫方式,也不是靠物质利诱,而是靠自身的成就,是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及其影响必将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如果说,19世纪社会主义的特征是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标识;20世纪社会主义的特征是实践,以苏联模式为标识;那么,21世纪社会主义的特征就是探索,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标识。   

社会主义经过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建、苏联模式的实践经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意义,就是在前人开创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文章来源:《吉林党校报》/2016 /6 /15 /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