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社会主义

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第三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综述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5-07 17:15:40

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第三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综述

王建国 刘苑冬 杨林刚

【摘要】2015425口,“第三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外共产党的发展动态、世界左翼思潮与左翼运动、当代国外主要社会主义流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等专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对当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一致认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必然的趋势;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有不同的模式,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适合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世界社会主义;国外共产党;社会主义流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5425口,山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部承办,《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协办的“第三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50多个单位的125位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外共产党的发展动态、世界左翼思潮与左翼运动、当代国外主要社会主义流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一、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变化、新常态和新特点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金融危机将资本主义再次推上历史的审判席,陷入困境的资本主义进入深度调整期,但前景并不明朗,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一新的形势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提供了新契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局部地区出现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总体来看,虽然“资强社弱”的大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常态,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变化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主任聂运麟教授认为,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策略、阶级力量配置、国际合作与团结的形式以及与其他社会运动的关系等发生了深刻的全面的变化,各国共产党对当代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与此相适应各国共产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使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转型,各国社会主义力量都在致力于探索“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邓纯东研究员指出,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发展困境,前景并不明朗;社会主义国家及资本主义国家左翼政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苏东剧变引起的政党仿徨、混乱局面已结束,世界社会主义处于新的历史转折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左翼政党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对以往社会主义模式进行研究和反思,独立自主探索、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左翼政党更加重视议会斗争的形式,通过和平方式争取自己的权利。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合作形式出现新变化,当代世界共产党积极发展多边、双边关系,进行密切交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闺志民教授提出,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了“新常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代主题山战争与革命转为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是人心所向,它决定了世界社会主义环境的改变,以及主要问题、任务、活动的方式方法都要改变。二是世界格局的变化,在战争与革命时期,大部分时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处于两极对立的状态,尤其在冷战时期格局更为紧张。苏东剧变以后,世界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最重要的就是世界一体化格局出现,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竞争的紧密联系状态。三是世界社会主义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社会主义在苏东剧变前后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原来世界社会主义主要是以苏联模式为主旋律,苏联解体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兴起,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在中国,这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了极大影响。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季正矩研究员认为,金融危机以后,资本主义的大萧条,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世界社会主义亮点、亮色不断,局部有新发展和新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范效应在不断增长,拉美社会主义有了新发展,发达国家社会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左翼运动、国际联合的合作趋势得到加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趋于多元化、多样化、自主性。

()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常态

闫志民探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常态的含义,他认为新常态主要指: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互利合作、相互竞争的常态;社会主义力量的和平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建设是常态;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独立自主地探索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问题,坚持打破一种模式、一种道路的旧常态,世界社会主义朝着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同时,他对新阶段、新常态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世界社会主义在十月革命以后面临的新任务就是经济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之后形成的苏联模式并未成功解决这个问题,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并进入一个新的常态。事物进入到新阶段,出现的新常态,这是事物处在新的量变过程中,在新的质地下进入量变的发展时期。世界社会主义在每个时期都有一个典型代表,比如在欧洲革命时期,法国是代表;在和平发展时期,德国社会民主党是代表;十月革命时期,苏联是典型代表;进入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

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姜辉研究员认为,新常态最初指的是经济新常态,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或早或晚而又必然对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同时,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所呈现的新常态也会进一步支撑经济发展新常态并使之得以巩固。他提出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时期:一是世界范围内反对和变革资本主义运动的集中开展的历史时期;二是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化趋势与加强协调联合的国际化趋势并存发展期;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旗帜且处于引导、不范作用上升期;四是处于新一轮衰退期的世界资本主义与处于新一轮上升期的世界社会主义之间的竞争和博弈更趋激烈期。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常务副主编许宝友研究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研究了新常态产生的原因。从客观或者外部方面说,时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革命与暴力并非没有,但和平与发展是主题。虽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形成了相对“资强社弱”的总体状况,但社会主义仍顽强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道亮色,资本主义无法吞没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将是一个长期共存的过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今世界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科技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这对社会主义来说是个前所未有的新常态。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特征

姜辉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新特点:(1) 21世纪上半叶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振兴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就是社会主义制度赢得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广泛的优势。(2) 21世纪初中国当之无‘傀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流砒柱和引领旗帜。(3) 21世纪初期世界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在长期竞争中发生转折点将是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4) 21世纪判断社会主义发展状况、形式处于低潮或者高潮的标准并非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数量多少,而是在质的标准上看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理念的广泛实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充分体现。(5) 21世纪各国共产党更加独立自主开展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及地区性、世界性的一定形式的协调与联合,形成一定形式的统一战线。(6) 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异彩纷呈、模式多样。(7) 21世纪发展必须重新塑造一个新型主体,形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导的,各种进步力量广泛参加的阶级运动与其他社会进步力量相结合的反对资本主义的主体。(8)21世纪社会主义是社会变革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

许宝友认为社会主义本身的外延在扩大,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范围和影响扩大;社会主义本身的价值观念如公平正义等深入人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长期共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挑战也更加严峻。

()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思考

聂运麟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战役成功、战略困局以及破解途径。他认为对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来说,后金融危机时期是一个新的历史征程的开始,其主要战略任务就是要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然而要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必然要经历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当前最关键是要解决各国共产党自身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最终实现战略困局的破解。一是要解决历史遗留和现实产生的内部分歧;二是要排除“左”和右倾思潮的干扰;三是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四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五是坚持左翼联盟政策,不断巩固和壮大自己;最后是要突破现行政治体制的禁锢,扩大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扭转被边缘化的状态。

季正矩认为要正确看待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形势。一般来看,由于苏东剧变的冲击,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金融危机以后,苏东剧变的影响慢慢减弱,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上升期,世界左翼力量不断反思、调整、探索,逐步获得一定的发展。此时,如何处理好一些全球性的问题是社会主义保持持续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点,诸如恐怖主义活动、生态环境等资本主义不能解决好的问题,社会主义如果能解决好也是一个契机。

《社会主义研究》副主编王建国认为,多元化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常态。实际上从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就是多元的,只是多元化的程度有差异。多元化是一种状态,一种趋势,也是一件好事。多元中也需要共识。首先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什么是社会主义运动要有一个共识,否则对话就没有基础。其次对社会主义所批判的对象,资本主义的基本状况的判断要有共识。再次要对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的多元化形式本身的认识要有共识。当前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需要思考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合作平台,形成一些共识性的机制;这需要一个大的、包容性的宏观框架去包含、容纳多元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国际工人运动史教研室主任胡振良认为要从技术经济形态进一步认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他认为科技是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社会形态可以从多元多层次来把握,而社会经济形态从来都是社会形态的基础。今天的世界被人们称之为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后社会主义时代,虽然称法不一但足以说明社会的技术经济基础在发生变化。互联网时代不仅是人的时代,也是民主和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是民族的和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二、金融危机以来国外共产党发展的新动态

与会学者认为,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制度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掘墓人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而言,则是极大的鼓舞,引燃了他们复兴世界共产主义的希望之火。危机爆发之际,各国共产党迅速做出反应,纷纷发表声明表明立场,并根据新的形势变化,从思想理论、行动策略、队伍建设和国际联合等方面进行积极的调整。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刘淑春研究员介绍了独联体国家共产党近20多年来的组织演变及政治影响力,认为整体而言这一地区的共产党在各国政治格局中仍处于弱势,难以与中、右力量抗衡。其原因主要是国内政治生态环境艰难和地区地缘政治环境复杂,而独联体国家共产党内部分歧对其自身发展的羁绊以及议会道路的两难困境也严重影响了其发展。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李亚洲教授介绍了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十五大以来的发展状况。他认为俄共在十五大以来不仅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结合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新形势和俄罗斯国情,丰富和发展了“21世纪社会主义”基本理论,而且努力将自己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和主张付诸实践,积极参加地方选举,反对政府的俄罗斯科学院改革方案,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措施,大大提高了其国际影响力。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余维海副教授介绍了美国共产党的“4 M”政党思想并对其进行了评析。2014年,美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三十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前主席萨姆·韦伯作了题为《建设一个现代、成熟、富有战斗性的群众性政党》的主旨报告,因为“现代性的、成熟的、战斗力的、群众性的”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都是M,所以被称之为“4 M”政党。美国共产党三十大还提出了是民主、自山、平等的社会主义愿景,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人民的平等为目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糕明亮分析了21世纪以来以色列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他认为21世纪以来,以色列共产党在艰难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儿方面:一是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基本目标;二是对资本主义全球化和新自山主义进行了批评。三是在二十六大确立了走向社会主义的主要工作任务。四是对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进行了论述。以共认为没有哪一种社会民主运动,发展模式亦或是社会主义制度是适用于所有国家的。面对社会变革,应该采取民主手段来实现个性变革,而以色列共产党是实现社会主义变革的力量。从总体上看,以色列共产党的基本政治主张表明其既是一个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又是一个关注现实问题的政党,做到了坚持传统与着眼现实的统一。

温州大学杨成果介绍了斯里兰卡人民解放阵线及其理论主张。他认为,斯里兰卡人民解放阵线的理论与实践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斯里兰卡人民解放阵线在斯里兰卡国内具有重要的影响。斯里兰卡人民解放阵线的理论主张包括:当务之急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在全球化与所谓的开放性背景下,斯里兰卡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殖民地,被帝国主义重新的殖民化,成为他们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因此必须把斯里兰卡社会主义革命与击败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联系起来;关于无阶级革命的方式,无产阶级只有掌握了政权才能够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通过夺取国家政权来实现无产阶级的目标。他认为斯里兰卡人民解放阵线在革命过程中,在努力学习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与结合本国实际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王建礼介绍了南非执政党联盟中的南非共产党的情况。他认为,金融危机以来,执政党联盟面临的选举压力越来越大,得票率在下降。而最大的反对党的支持率和得票率却是上升的。南非在消除种族隔离以后,又出现了经济上的隔离,突出表现在黑人和白人,黑人内部的经济差距。他强调南非执政党联盟和其他政党之间总的来说是一个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他认为南非共产党面临着工人阶级发生分化对阶级基础的挑战和南非共产党自身建设等问题,南非共产党近年来虽然党员数量发展非常快,但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国际共运部副主任潘金娥研究员就越南政治革新与中越关系的联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中越关系和越南的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关系,中国对越共态度与越南社会主义命运休戚相关。当前,越南政治格局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越共的实际控制力明显下降,权力地位也下降,面临着危机。

三、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左翼思潮与左翼运动的发展

论坛设专题对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左翼思潮和左翼运动进行了研讨。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左翼运动的总体状况

中国社科院李瑞琴认为要从宏观上、总体上把握金融危机以来的左翼运动。她认为,苏东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这是毫无疑问的,它的复兴需要一个契机。金融危机爆发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这一时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是很明显的。李瑞琴认为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左翼力量的联合将进一步增强,同时强调问题也很突出,需要进一步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纲领。她认为,世界左翼运动仍任重道远,仍然要做好面临长期挑战和困境的准备,不能一蹦而就。当前各左翼政党组织,需要进一步提出符合形势发展和需要的行动纲领,并努力付诸现实。

()金融危机以来拉美地区的左翼运动

与会专家学者就拉美国家的左翼运动展开了讨论。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徐世澄研究员认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拉美左翼力量出现群体性崛起,影响力快速提升。山于拉美国家的传统执政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没有有效解决国家面临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难题,逐渐失去民众的信任。而左翼政党和左翼领导人提出的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替代新自山主义改革的主张和口号代表了广大中下社会阶层的诉求,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在左翼当政的有利形势下,拉美地区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出现新的有利条件,呈现复苏的势头。特别是在委内瑞拉“玻利瓦尔社会主义革命”、玻利维亚“印第安革命”和厄瓜多尔“公民革命”的鼓舞下,马克思主义重新武装拉美左翼政治和思想。

徐世澄认为金融危机以来拉美左翼运动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新动向:一是拉美左派领军人物查韦斯因病去世,这对委内瑞拉和拉美左派力量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损失。但是,委内瑞拉等拉美左派并没有停比前进的脚步。马杜罗继承查韦斯的遗志,继续在委内瑞拉推行“玻利瓦尔21世纪的社会主义”。二是拉美左派政府执政地位依然相对稳固。三是除圣保罗论坛外,拉美左翼又新出现了一个新的左翼论坛—拉美进步会等。四是美国对拉美的左翼政党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的左翼运动

中央编译局世界政党研究所所长林德山认为,从社会基础上看,欧洲社会主义运动依靠的传统力量已经被边缘化了。从社会主义理论上看,社会主义无论是超越资本主义也好,还是要用民族主义去改造资本主义也好,最好要有一种区别西方主流价值的理论。当前理论上的挑战对左翼政党来说更大,不管是民族社会主义,还是其它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空白越来越大。目前,欧洲社会主义理论呈现碎片化的状况。从政治实践上看,无论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还是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把它定位在哪一个层次上,其核心都离不开如何去看待现实的资本主义的政治框架和政治理念。中国社科院李凯旋认为,欧债危机后南欧罢工出现了高潮,从规模上、频率上、参与人数上看都是一个高潮。其原因是,相对而言南欧穷,而南欧工人更穷,他们参与罢工运动动机更强。南欧罢工潮使南欧各国政府的严厉的紧缩政策受阻。南欧工人运动挑战了南欧主流政党格局。山东大学焦佩认为韩国左翼政党存在势微的局面。她认为韩国左翼政党陷入困境,其原因是其理念表达过于超前,缺乏可行性;在具体策略上左翼政党缺乏党内民主建设、存在目的至上主义、议会政治经验不足。焦佩认为在理念上,西德左翼政党的成功经验可以作为韩国左翼政党的启不。在政治策略上,拉美国家、欧洲各国左翼政党的理论与实践都可为韩国左翼政党借鉴。韩国左翼政党的发展既应结合本国国民理念的现状,不可操之过急,又要放眼世界,拥有长远深邃的政治眼光。

四、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一些社会主义流派的发展

教育部社科司原司长奚广庆研究员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广泛传播,深刻影响世界的时代,形式多姿多彩、道路多种多样,具有民族、国家和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验和运动在地球各大洲纷纷亮相。从民主社会主义到发展中社会主义,从民族社会主义到21世纪社会主义,从市场社会主义到生态社会主义,正汇集成不可阻挡的世界历史潮流。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冯颜利认为,国内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也是热点之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无论是从理论意义还是实践意义上来讲,都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和价值。强调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最深刻的,尽管它的流派很多,各流派的差异很大,但是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一致的。这种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增强我们发展的信心,增强我们在国际中的话语权。同时,他强调,对生态马克思主义评价不要过高。从整体上来看,它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度。认为生态马克思主义同有机马克思主义相比较,有机马克思主义更值得研究、值得重视。

中国社科院张剑认为,当代的环境问题,是在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其中气候改变问题更具有威胁性。最近儿年,生态社会主义对气候改变的问题也发表了一些看法。我们可以窥见资本主义解决各种问题的一个基本思路,那就是转嫁。同时,他提出生态社会主义要诉诸政治行动,积极投身政治,参与到抵抗资本主义的政治行为当中去,要反抗整个资本主义体系。

冯颜利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重点是道家思想结合起来而创立的。其主要观点包括:资本主义所谓正义,其实是不正义的;自山市场并不自山。因为自山市场对底层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实际上是真正缺失的,是一种奴隶制的市场。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发展与扩张,将使得穷人为全球生态遭到破坏付出沉重的代价。冯颜利进一步认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差别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灾难的唯一原因,而有机马克思主义肯定这个原因之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唯一原因,而是多因一果,资本主义制度只是之一。第二,生态马克思主义强调破,而有机马克思主义在破的基础上强调立。第三,同生态马克思主义相比较,有机马克思主义有大量中国元素,它高度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生态马克思主义基本上否定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的社会主义,这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同有机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差别。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云南大学袁群认为,金融危机以来,社会党国际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其内部可能面临着分裂、成员党的传统选民流失严重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社会党国际提出了多方解决之策。在理论纲领上,主张发展新型民主、新的国际主义和团结一致的新文化;在经济上,提出应对金融危机的新方案;在组织上,注重机构内部的民主化建设;在社会基础和对外联系方面,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在宣传机制上,重视发挥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等。

曲阜师范大学李莹对拉美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她认为,当前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发展较为沉闷低迷,颓势明显,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震荡中徘徊、竞争中乏力的态势。其原因是美国长期以来对拉美局势的操控,阻碍了包括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在内的左翼力量的进一步发展;拉美右翼势力积极谋划转型以突破新自山主义政策困境以及左翼更为务实的新社会主义改革获得大批民众青睐,削弱了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竞争力。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自身理论纲领实效性不强,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导致在大选中失利;而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复杂多样,难以形成稳定的共同利益,这是引发组织内部矛盾争议甚至分化分裂的症结所在。但是拉美社会党依然存在克服困难、走出低迷的条件但迫切需要制定符合本国国情和形势发展的理论纲领,加强组织建设,增进党内民主。

武汉大学王会民对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探析。认为金融危机之后,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可能会走向自山主义,被同化。不过,社会民主党还是有可能走向复兴的。但是因为基本价值相同或相似的前提下,仍然存在着利益博弈、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新自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侵蚀、转型中理论的滞后与薄弱以及党内凝聚力的不足等,会阻碍社会民主政党复兴。因此,社会民主党想要复兴需要挖掘自己的优势,分析复兴的障碍并予以解决。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及意义

论坛还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进行了研讨。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奚广庆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作为一个理论范畴,是中共十七大首先提出来的,十八大报告正式做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规范表述。2008年刘云山同志在《求是》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毫不动摇地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文章,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作了一个概括: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山低级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走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文章还概况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是多样的,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社会主义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和校正对社会主义的了解和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是长期的过程,应当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奚广庆认为,这一概括最鲜明特点是,突破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统理解,不是教条化、学理化地理解与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各项观点、论断和公式的简单肴加和排列汇集,而是根据世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理论创新和历史检验,舍弃了反映当时欧洲历史条件、社会情况和运动需要的、不适合后来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变化的、被误读为“最后结论”和“唯一模式”而加以照抄照搬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巨大损害的那些具体观点、论断与公式。

奚广庆认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有两条:首先根源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质和根本精神。其次是实践创新和历史反省。他强调,我们今天对中国人的创造,也应当提出自己的理论,对我们的实践作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阐述,而不是寄希望去马克思主义哪里找到具体的东西。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既有的观点、既有的公式的结论必须要按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要求继续发展下去。

奚广庆还强调,借口时代演变中科学社会主义某些具体论断和既定公式已不适应,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完全错误的。拘泥科学社会主义各种具体论断和既定公式,坚守只有一种道路、模式、战略的僵化思维与过时认识,无异于扼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传统的山各种思想观点、具体论断和既定公式构成的繁复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体系,已经无能担负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崭新使命。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进程,需要一种新的能够吸引、凝聚、鼓舞、指引亿万人民争取解放和美好社会斗争的思想理论形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应运而生,首开理论创新的历史先河。它继承和总结一个半世纪以来各种各类的思想成果、实践成就,概括出基本原则与理论逻辑,找到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最大公约数,搭建起一个共同认识平台,推动人类社会争取和平发展、追求美好未来的进步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随后,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信阳师范学院副院长李俊教授认为,这一论断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揭不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担当和责任。我们需要从新的高度认识这一重要论断,这一论断中党的领导的内容是全面的,是放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来讲的,与此同时党的领导方式也要实现法治化和现代化转型,必须是把“四个全面”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沂可北省社会科学院郭强认为,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借鉴西方现代化治理的文明成果,但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强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一个东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第一要符合现代化文明发展逻辑。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符合现代文明发展逻辑。因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要从传统化向现代化转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国家治理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即各方面的发展战略和治理策略都要以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作为东方国家,其国家治理必须符合东方文明的发展逻辑。东方文明强调的是一种集体的价值,政府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主导型作用。因而,我们在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西方强调竞争性民主,而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发展一种协商式民主,将多数决定与尊重少数协调起来,最大限度的整合社会力量。在治理方面西方强调的是多元化,而我们坚持在治理多元化中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社科院张福军认为,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是密切相联和精神一致的不同用语,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中国道路包含了三个统一:即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特色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历史性和逻辑性的统一。他认为中国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的模式。中国模式是一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转型模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社会和西方社会的新型发展模式,其优势和成功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了中国特色和个性,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它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其实质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当代中国的实现形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表达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必然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季正矩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范效应在不断增长,辐射力在增强。姜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旗帜,其引导、示范作用处于上升期。强调21世纪初期中国当之无‘傀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中流砒柱和引领旗帜。许宝友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长期共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张福军认为,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是我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结果,而且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逻辑发展的结果。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这场严重的全球资本主义金融危机是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危机,资本主义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克服自身的危机,只有社会主义才是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必然的趋势。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还处于低潮和困难时期,但是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可以抓住危机赋予的难得历史机遇,积极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努力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作者简介】王建国(1973-),男,湖北恩施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社会主义研究》副主编,湖北党的建设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刘苑冬(1989-),女,江西赣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杨林刚(1989-),男,云南曲靖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文章来源:《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