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葡萄牙共产党的社会主义观及其“三个主要支柱”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2-19 11:41:19

葡萄牙共产党的社会主义观及其“三个主要支柱”

张文化

摘 要:葡萄牙共产党在91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自身斗争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和调整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认识,明确提出了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三个主要支柱”,为葡共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葡萄牙共产党;社会主义观;马克思列宁主义;金融危机

成立于19213月的葡萄牙共产党(以下简称葡共),已经走过了91年的发展历程。91年来,葡共始终坚持在葡萄牙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自身斗争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和调整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认识,阐明了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三个主要支柱”,为葡共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葡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般界定

葡共《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在葡萄牙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一个消除了社会不平等、不公正现象的社会,一个生产力得到发展,科技取得进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主得以深化的社会”,是葡共在“长期斗争中始终坚持的永恒的价值观”

葡共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代表了自由和社会公正的崇高价值,是人类社会最为可靠的美好前景。但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内涵是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对立的社会;实行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相辅相成的民主,保证人民群众长期、创造性地参与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劳动者和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消除歧视、不平等、不公正和社会弊病;实现男女平等,把青年作为有活力和创造性的社会力量融入国家生活。

葡共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以后,社会发展将进入共产主义阶段。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是不断进步中的人类古老的梦想,“是物质极大丰富的无阶级社会,是人人享有社会平等、自由和文化的社会,是集体和个人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社会,是自由和自觉的劳动者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劳动不仅是财富的源泉,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快乐、自由和个人价值的源泉;在这个社会中,和平、健康、文化、休息、娱乐以及生态平衡、集体行动和个人价值,都将是人类幸福的组成部分”

二、葡共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理论主张

葡共认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特征是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民主。围绕这一核心价值和基本特征而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各个国家面临的客观历史环境和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由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各不相同,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葡萄牙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可避免地有其特殊性和独创性,大体而言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政治领域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葡共始终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和民主自由原则。葡共强调,一切权力归人民所有,人民享有主权是实行政治民主的基础;国家机构应由自下而上的选举产生,国家机构之间应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劳动群众不仅通过对国家机构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来掌握国家政权,而且通过国家权力机构、地方民主政权、阶级组织、工会、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参与对国家政治、经济事务的管理;要保障新闻自由和建党自由,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要构建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尊重各种不同的意见、社会利益和愿望,尊重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的法律秩序。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党制度,葡共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比最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制更为民主的制度。应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但无产阶级专政不等于实行一党执政,可以实行多党制或各种社会革命力量的联合。“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无产阶级及其同盟者掌握政权,它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它可以是多党制的,在国家体制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同时葡共又认为,由于“在马克思主义的用语中,专政意味着一个阶级或一些阶级对另一个阶级或一些阶级的统治”,“专政”一词难以与“独裁”相区分,因此,葡共在七大党纲中删去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此后的葡共党章和其他政治文件均没有再提无产阶级专政,只是强调了葡共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葡共与各种进步力量的联合与合作问题。

(二)在经济领域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葡共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197410月葡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纲中,葡共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和计划经济。经过苏东剧变,葡共认为“实行一种过分国家化的经济”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政权垮台的重要原因,主张社会主义社会应实行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但应允许国有企业、自主经营企业、合作企业、集体企业、家庭企业、个体经营企业以及不同规模的私人企业并存,应把对经济的有计划管理与劳动者和生产单位的主动、直接参与相结合,重视市场的作用。在农业发展方面,葡共认为应充分尊重劳动者和农民的意愿,实行完全、彻底的土地改革。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葡共针对葡萄牙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应注重对全国和各个地区的经济资源进行协调开发,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在更好实现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发挥经济的活力和效力。

(三)在社会领域

葡共结合葡萄牙在长期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时期人民群众的社会权利被剥夺的历史,以及 1976 年后历届政府对人民群众经过斗争获得的社会权利大举进攻的现实,主张社会主义社会应致力于把劳动者从各种形式的压迫剥削中解放出来,实现充分就业,实行按劳分配,保障劳动权利,特别是保障青年人初次就业的权利,保证生产发展中的物质奖励,尊重劳动所得的个人财产,在尊重每个公民的尊严和人格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关系,发展社会服务,解决住房问题,普及体育运动和健康的业余活动,保护生态环境,消除诸如饥饿、文盲、贫困、堕落、毒品、卖淫、酗酒、犯罪等重大社会弊端。

(四)在文化和道德领域

葡共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把文化变成全体人民的财富、工具和活动;实现科技进步,繁荣艺术创作,鼓励创造性;通过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政策与个人和集体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长期结合,使人民群众充分接受教育,实现高水平的文化民主;基于自由、公民义务、尊重人的尊严、尊重自然、团结、友好、和平的理念,塑造社会和个人的道德与觉悟。葡共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并根据人民的意志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葡共社会主义观的“三个主要支柱”

葡共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20 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成就和经验教训,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发展趋势,是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终奋斗目标不动摇的“三个主要支柱”。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葡共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质,提出了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在历史上第一次变成了现实。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

葡共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分析新情况和新形势,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探讨水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找到人类美好未来之路的有力武器。《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多年来,尽管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2008年夏天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再生产基本规律、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以及利润率下降趋势等理论依然是正确的,在今天依然适用。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特别是关于帝国主义是侵略和战争的策源地、垄断不可能消除竞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理论等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认清当前金融危机的原因、性质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葡共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而且必须同“实际相结合”,“根据认识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和丰富”。在实践中日益丰富和更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涵盖了工人阶级运动、共产党的建设、十月革命及其他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一个新社会、民族解放运动、民主革命以及人类社会进步运动整个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随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教条主义、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从而凝聚成变革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二)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成就与经验教训

葡共高度评价十月革命的普遍历史意义以及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成就,认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由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建设没有剥削和阶级对立、没有歧视和社会不公正的新社会的局面。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的工业化建设成就、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都是史无前例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葡萄牙“四月革命”的成功,都与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显示出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同时,葡共也指出,社会主义虽然是一项令人鼓舞的革命事业,但其发展进程迂回曲折,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料的更为复杂和漫长,甚至会遭到严重的挫折和失败,导致革命进程的逆转。20 世纪末发生的苏东剧变就是明显的例证,它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沉重打击,对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斗争的影响至今仍不可估量。

葡共强调,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与敌对势力宣称的“共产主义的死亡”和“共产党不可逆转的衰退”正好相反,它不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失败,而是这些国家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最终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背离了共产主义理想”甚至与之相对立的一种“模式”的失败。因为,“在这种‘模式’下,政权不再是人民的权力,而成为一种过分集中在官僚手中,日益偏离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意愿,不受监督机制约束的权力;不是深化政治民主,而是强调国家的极权;不是通过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来搞活经济,而是实行一种过分国家化的经济,从而使劳动者的积极性被逐步打消,生产力逐步下降;不是在党内建立民主机制,深深地扎根于群众并从群众中获得革命的能量,而是在党和国家机构内都实行以行政指令为基础的官僚主义集中制,这种集中制由于党政职责不分而更加严重;不是实行灵活的有创造性的理论,而是将理论教条化和工具化”。葡共指出,当前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克服和抛弃这一模式,恢复、更新和振兴社会主义,而不是要抛弃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原则。

葡共总结了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明确指出,尽管苏东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实现了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巨大变革,取得了革命性的历史成就,但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固守一种模式,必须适时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为解决来自经济组织形式、管理体系、国家体制、社会政策、民众参与、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不断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必须不断接受实践结果的检验,必要时要进行修正和改变,从而不断地完善和丰富。为了避免出现党和政府脱离群众、不恰当地行使权力和滥用职权现象,避免政策与现实脱节、与社会主义宗旨背离,以及避免对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出现不可容忍的偏离与扭曲,必须使人民真正行使权利,对党和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并不断深化民主。

(三)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葡共深刻分析了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特别是在经济领域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矛盾,认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资本主义拥有巨大的资源和先进的手段来应对危机,资本主义在不断的调整中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能力。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其内部所固有的矛盾,恰恰相反,由于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的日益金融化,跨国公司对资本和财富的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呈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不可能解决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只有用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葡共认为,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的采用,使不变资本的份额相对于可变资本迅速增加,生产领域的资本利润率不断下降。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资产阶级政府极力推行以“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资本的运动呈现出三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维度:一是资本和财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集中和垄断;二是资本向劳动力便宜的落后国家和地区转移,生产过程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三是经济的金融化迅速发展,形成了与实体经济相脱离甚至相背离的数额庞大的虚拟经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不仅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剥削、侵略本性,而且激化了资本主义内部的固有矛盾。其一,进一步激化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劳资矛盾以及垄断阶级与非垄断阶级之间的矛盾。其二,进一步激化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大国之间的矛盾。其三,进一步激化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矛盾。

对于当前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葡共认为,此次金融危机作为 1929 年大萧条以来资本主义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和制度危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内在矛盾,直接原因是资产阶级政府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而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其目的是利用国家政权和资本主义国际机构来保障大企业和大财团的利益,是为了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巩固垄断资本主义,是为了维持和巩固资本主义在全球的经济和金融支配地位,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满足大资本的利益。要想真正解决当前的危机,就必须从根源着手,采取革命性的方式,实行深刻的社会的、反垄断的经济变革。葡共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是克服资本主义制度危机的唯一出路。

注释:

《葡共十八大政治决议草案》Theses-Draft Political Resolution.Monday,13 October 2008. http://www.international.pcp.pt/

Portuguese Communist Party-Constitution. http://www.pcp.pt/english.

③④⑥⑦PCP ProgrammePortugal - An Advanced Democracy on the Threshold of the 21st Century. http://www.pcp.pt/english.

阿尔瓦罗·库尼亚尔:《斗争的篇章》,1977 年俄文版,第 292页。

 

作者简介:张文化(1966— ),男,河南平舆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文章来源:《河南社会科学》20129月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