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500 年的历史经验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2016 年年会综述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2-25 20:56:29

社会主义 500 年的历史经验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2016 年年会综述

郇雷

2016 7 30 日至 31 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2016 年学术年会在昆明云南省委党校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 “社会主义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 500 年的回顾与前瞻”。会议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办,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承办。来自中央党校及全国党校系统、国防大学等部队院校系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系统、社科院系统、政策研究以及宣传系统等单位的近 300 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黄浩涛教授致辞并作主题报告。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树芬致辞并介绍了云南省历史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王怀超教授向大会介绍了会议准备、与会代表、会议议程、会议主题等信息,作为会议主办方热烈欢迎并诚挚感谢与会代表的到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秦刚教授、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杨铭书教授等主持会议。

黄浩涛指出,围绕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主题和主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坚持每年举办学术年会,集中探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前沿问题。这对于组织和动员全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工作者推进创新理论研究,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今年的学术年会具有更加特殊的纪念意义。整整500 年前,英国思想家、政治家托马斯·莫尔的 《乌托邦》一书,开启了人类矢志追求美好社会制度、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回首社会主义 500 年的历史,不仅要深切感受这段历史的漫长与厚重、艰难与辉煌,更要从中汲取启示、经验、勇气和力量。本届年会以“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社会主义 500 年的回顾与前瞻”为主题,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回顾社会主义历史,展望社会主义未来,进一步提高理论自觉和学术自觉,增强科学社会主义学界的创新意识、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黄浩涛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十八大以来,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也有了系统规划和战略布局。科学社会主义学界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提高理论自觉和学术自觉,从内心深植理论创新和思想创造的使命感,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作出更大贡献。

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以大会主题发言、分论坛讨论等多种方式,就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苏联模式的历史功过及经验教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研讨,现将研讨情况梗概综述如下:

一、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兴起的重要政治思潮,它代表着人类对于美好社会形态的向往和理性构建,社会主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格局以及人类的整体命运。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理念与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历史过程。时至今日,社会主义正好经历了 500 年的发展历程。认真研究和总结社会主义 500 年的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对于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于顺利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013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从六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代的历史过程,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与会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讲话,通篇论述社会主义理论,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源流、特征及发展趋势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价值遵循。北京大学孙代尧教授指出,今天回顾社会主义 500 年,是为了追寻本来,把握当代,开创未来。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以更加宏阔的历史视野,着重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发展史这两个维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人类思想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以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也是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理论建构的最鲜明特点。这种自觉的知识论建构,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更加鲜明的理论感和历史感。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中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建构的意义在于,社会主义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 500年来人类对文明进步不懈追求的理想; 社会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它本身构成了近现代世界文明发展史的一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离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而是与人类先进思想一脉相承,中国道路既是 “走自己的路”,也是 “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愿景,是对世界文明发展和人类探索理想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南京政治学院孙力教授指出要充分理解社会主义运动规律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运动的统一性,但提出了反对 “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的思想; 列宁从实践上开始了具有俄国道路意蕴的探索,但并没有确立俄国道路的理论命题;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为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代表了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认识,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阐释和开拓上,使科学社会主义有了中国道路以及民族国家发展道路的理论。从认识指导实践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人近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对社会发展科学规律的把握有两个历史性的丰碑: 一是在人类文明成果中找到了破解中国社会发展难题的科学真理; 二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进程,使科学真理在与它所指导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新的升华,完成了真理性认识的再飞跃。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还鲜明体现在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拓上,使科学社会主义有了现代化的新话语。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规律最新和最为系统化的揭示,是五大发展理念的阐释。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每一个方面,都鲜明而深刻地应对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挑战和矛盾。

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完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第二大历史任务过程中,承担着三重历史使命。一是用实践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我们党在现阶段承担的第二大历史任务的具体表述。这个梦想,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二是用制度创新展示社会主义美好未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着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制度创新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还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三是用理论创新开辟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实践去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去改变马克思主义在整个世界的历史命运。为此,要 “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具体国情的结合是社会主义运动规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运动贡献了智慧。中共中央党校王怀超教授强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的历史性成就,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一个拥有 8800 多万党员,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的这样一个大党,没有统一的认识、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要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是不可能的。二是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就像一面旗帜,旗帜树起来了,全党才能有所趋赴。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之初,就明确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两个阶段,中国实现了近代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提出了实现 “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分 “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步走”的战略不断取得阶段性胜利和巨大成就,同时,其内容也伴随着实践进程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十八大以来 “中国梦”的提出强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庄严承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响应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三是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确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还需要找到符合客观实际、能够达到目标的发展道路。正是由于坚持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阶段上的战略目标。四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辛历程,我们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搞改革,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现在,我国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集聚期,社会风险加剧期,国际环境复杂期。尤其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五是有一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历史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

关于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防大学肖冬松教授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要求理论工作者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观、研究观、运用观,不断强化人本意识、观念问题意识、历史意识、全球意识、方法意识、创新意识,把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引向深入。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蓝蔚青研究员则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始终是坚持和发展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三大理论基石,一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三是关于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三大理论基石上既坚持邓小平的基本判断,又开拓了崭新的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面临着超越性的发展。中共昆明市委党校缪雨副教授则提出,社会主义是以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己任的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纵向的绵延不绝的历史过程,具体体现为四个统一: 创造物质财富的人与享有巨大物质财富的人相统一、统治社会的人与在社会中自由翱翔的人相统一、创造精神财富的人与享受精神财富的人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二、苏联模式的历史功过及经验教训

明年是十月革命爆发 100 周年,十月革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它使得社会主义从一种理论发展为一种制度。因此,关于苏联模式的讨论成为与会专家研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党政研究》刘彦武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苏联红旗落地时,没有一个党员,没有一个公民,挺身而出,大声说不。这不能不令人深思。一方面,是国民的麻木,对各种顽疾与腐败已见惯不惊。温水煮青蛙,习以为常。另一方面,是民族的智者先觉因批判现实而屡遭不测,产生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的无奈。公民教育的缺失,使公民个体缺少了爱国心、公德心、认同感、责任感以及忠诚地履行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品格与能力,出现公民意识错位: 一是弱势群体自身未把自己当作国家公民和社会主人,而以臣民自居; 二是强势群体把自己作为特殊公民。因此,作为个体应增强对自己的身份和政治角色的认同,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的认知,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请求国家保护的权利、接受国家管理的义务,表达出自己的利益诉求。

关于苏联模式的功过评价,楚雄师范学院徐海株副教授认为,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虽然苏联模式有着诸多弊端,但其在苏联历史上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否定的。如何评价苏联模式,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是重大政治问题。为此,青海省委党校薛红焰教授强调,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第一,不能过度否定苏联模式。过度否定苏联模式,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在思想上和政治上都是有害的,会重生 “多米诺骨牌”式的严重政治后果。第二,科学全面看待苏联模式。评价苏联模式,必须分清两个层次: 一是根本性质的层次; 二是具体实现形式的层次。既应该全面地分析,既看到苏联模式存在弊病的一面,也看到正确的一面。又应该历史地分析,把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项制度、方针、政策放到当时的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中进行评价。

关于苏联模式的教训,吉林油田徐亚光高级政工师指出,苏共是少有的在自己葬礼上致富的政党,真正搞垮苏共的是苏共内部的特权阶层、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退化变质分子。江苏省委党校布成良教授指出,苏联体制本质上是党国体制,可以追溯到列宁,苏联模式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苏联模式的教训是亡党导致亡国,因此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江苏南通廉政研究中心、南通大学邵德进教授则认为,苏联模式的失败的原因在于苏共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苏联解体带来社会主义运动的启示是必须要深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云南省委党校杨铭书教授指出,苏联元素在现在的俄罗斯遭遇困境,受中国人民喜欢的苏联歌曲在俄罗斯不流行。另外,在俄罗斯人眼中,中国已经发展为现代化国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验在于不机械地搬用苏联模式,而是通过自身的探索找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一点对于苏联解体之后的社会主义运动而言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云南省委党校杨铭书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始终; 必须强化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在破解难题中前进; 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共同富裕;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济南大学包心鉴教授从大逻辑、大主题、大视野三个层面重点分析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鲜明特质。首先,在大逻辑层面,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其次,在大主题层面,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机统一起来,深入开创当代中国现代化的新价值境界。在大视野层面,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创造性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性吸纳世界多样文明有机融合起来,深入探索遵循人类文明大趋势优化治国理政的基本规律。

除此之外,与会学者还从其他方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陶文昭教授指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主要包括以理想引领确立目标、以科学思维把握规律、以 “四个全面”统领布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邸乘光研究员则指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就其主要内容而言,包括目标追求、战略布局、发展理念、总体布局、强军战略、国际战略、价值立场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全部内容。教育部社科中心郝清杰教授提出,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之所以新,在于问题之新、应对的挑战之新、要面对的差距之新。石家庄铁路党校陈忠升教授围绕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继承性和创新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是继承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起始于毛,创建于邓,发展于江、胡,即将成熟于习近平时代”。二是创新性。1、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前后三十年的关系。前后三十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相互否定和矛盾,这前后三十年是相互联系的。2、习近平总书记用老百姓通俗易懂和喜见乐闻的语言阐释了中国梦理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3、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坚持全面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如亚投行、 “一带一路”是突出重点论, “五大发展理念”是突出全面论。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需要坚持 “扬弃”的态度。甘肃省委党校陈永胜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根据历史面临的主题和任务,可以划分为毛泽东建国论、邓小平富国论、习近平强国论。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和丰富主要体现为: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提出供给侧改革; 2、在政治改革中提出依法治国; 3、在党建方面提出 “运动式的学习”和 “群众路线”; 4、文化方面提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根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所创造的文明的基础上,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上海市委党校袁秉达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 “七一”讲话的新意包括: 1、从世界历史大视野出发; 2、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种种责难和疑虑,总书记追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渊源; 3、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在开放中前进,是实践社会主义; 4、揭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文明、人类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

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提出,为了构建具有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现代性思想话语,需要通过思想的创造,去设计话语、引领话语、传播话语,改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比较小以及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针对西方的强势话语,需要以新的现代性方案和现代性思想,构建中国式的现代性思想话语和现代性价值,最终超越西方的现代性。厦门市委党校尹彦教授则指出,在中国坚持社会主义,要坚持 “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从人的异化到人的解放”和 “自由、平等、民主、富强”; 坚持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观、新闻观、人民群众观、人道主义观、责任观。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引导与教育宣传,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方面,与会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国防大学肖冬松教授介绍了军队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军队的思政教育的结构和目标。南开大学寇清杰教授和山东省委党校张传鹤教授交流了马克思主义和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相关体会。

最后,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王怀超教授强调要以包容、开放、创新、求真的态度,形成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学术氛围,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术研究,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实践、文化的研究。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十分有利于科社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应有所为。王怀超会长认为,当前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重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政治理论学科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所有有理想有抱负的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者,都应当响应习近平同志的号召,勇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国家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积极为学科建设贡献智慧,多出原创性学术成果,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王怀超会长还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下半年学会的工作计划。一是将 “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30 人论坛”扩展为 “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50 人论坛”,并重点向中青年学者倾斜。二是设立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优秀科研成果奖,遴选并奖励近十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优秀成果。三是成立学会下属的国家发展研究院,形成 “一会”、“一刊”、“一院”三位一体的事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的智库作用,巩固和加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作为全国一级学会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

(作者单位: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文章来源:《科学社会主义》( 双月刊) 2016 年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