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越南革新开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5-10 09:56:19

越南革新开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

郭春生

【摘要】越南的革新开放是世界社会主义第二次改革大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从1978年开始的第二次改革大浪潮中,越南坚守社会主义革新道路,大大鼓舞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信念。越南社会主义政治革新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建设,在许多方面冲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既为越南的社会主义革新提供了发展的保障,也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越南共产党 革新开放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世界社会主义

 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战后世界社会主义第二次改革大浪潮开始的标志。1986年12月,越南共产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的起点,也标志着越南汇入到战后世界社会主义第二次改革大浪潮之中。2016年是越南革新开放开始30周年,从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视角观察越南30年革新开放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在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浪潮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由苏联一国逐渐发展为波及欧、亚和拉美的社会主义多国。与此同时,尽管形成了冷战局面,但和平与发展渐渐成为世界的主题,对幸福、和平生活的追求成为世界人民普遍且强烈的愿望。由此,改革以斗争哲学为基础的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也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课题。1956 年,苏共二十大开启了战后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第一次大浪潮,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改革是这次大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和柯西金主持的“新经济体制”改革贯穿了这次改革浪潮,1968年苏联出兵镇压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之后,苏联逐渐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停滞”时期,也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革的第一次大浪潮的终结。

 越南民主共和国1945年宣布独立,而北方获得解放是在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署之后,到1975年才解放了南方,实现了全国统一,并在1976年更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越南共产党在北方获得政权之前,就得到了苏联共产党的大力支持。1923 年一1924 年,胡志明在莫斯科接受了短期培训并作为法国殖民地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他积极呼吁印度支那青年到苏联学习革命经验。1927 年,莫斯科东方大学就成立了越南共产党小组,小组成员成为后来越南革命的核心力量。1934 年一1938 年,胡志明在莫斯科学习和工作,之后回国从事革命活动。1945年9月,胡志明领导越南共产党在北方宣布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法国军队则趁机占领了越南南方。在抗法斗争中,越南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得到苏联的大力支持。1954 年7月日内瓦协定签署后,越南北方获得解放,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南方仍由法国(后成立由美国扶植的南越政权)统治。1961 年起,越南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抗美救国战争,直至1973年1月美军开始撤离,1975年5月越南南方全部解放,,1976年7月宣布全国统一。在越南反抗殖民侵掠和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得到了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持,冷战开始之后,苏联从1951年起开始大力援助越南的抗法和抗美战争,作为邻国的中国更是不惜代价地援助越南共产党,如1950年一1954 年,中国仅援助越南的物资即达1.76亿元人民币,1955年一1958年,中国对越经济援助达11亿元人民币,1971年一1973 年,中国向越提供的经济军事援助在90亿人民币元以上。因为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援助,越南共产党越来越倾向社会主义国家,也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因为苏联模式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所以越南也沿袭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此外,从1945年到1975年的30年时间,越南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长期处于战争状态,而形成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恰恰是一种斗争模式,尤其适合于处在残酷战争状态下的革命政权,因此,在这30年的时间里,苏联模式在越南逐渐确立并不断加强,直至在建立统一政权之后快速推行至全国。

 虽然在1956年到1968年出现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第一次浪潮, 因为越南社会主义所处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它只能处在强化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阶段,而不可能对这种模式进行什么改革。所以,越南并不在这次社会主义改革浪潮之列。这也说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有其积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历史环境的核心是人类社会的对立和对抗,这时社会中的矛盾极其尖锐,甚至只能用残酷的战争和镇压手段才能得到缓解和解决,因此,这时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巨大的。

 1975年实现全国统一之后,在越南南方也全面推行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这时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第一次浪潮已然过去,第二次革新浪潮尚未到来。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苏联模式的正确性被认为是不容置疑的,所以不存在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改革的大环境。第二,越南的全国统一是 以北方的胜利而结束的,也可以说是北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胜利。将获胜的北方盛行的模式推行至全国是自然而然的。第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也是最简单有效的管理模式。对于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说,再没有比推行苏联模式更简捷的方法了,因为这种模式可以快速地消灭异见者,有效动员全部力量完成政权既定的目标,也就是常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

 但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斗争环境下的有效模式,却不是和平环境下良好的建设模式。事实证明,在越南这样的国家,这种社会主义模式的效率比较低下,特别是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劳动积极性的发挥。以粮食产量为例,从1956 年到1974年,越南的人均粮食产量不增反降,从360公斤下降到256公斤。日越南实现全国统一后,越南党和政府对南方进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强行建立了和北方相同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结果导致了南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倒退,出现了农田荒芜、商业凋敞的惨状。

 越南共产党不仅在经济政治上盲目效仿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外交上也追随前苏联和苏共,恶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并在1978 年底出兵柬埔寨,1979年挑起与中国的战争。这使得越南不仅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制裁,来自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也越来越少。1978 年,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尽管中国已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因为与中国共产党的矛盾,越共也不可能很快仿效中国进行改革。这样,越南从统一之后就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系列矛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酝酿成为全面的经济社会危机,这迫使越南共产党不得不寻求改革之路。

  到1986年,越南终于汇入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第二次大浪潮。

  社会主义改革的第二次大浪潮肇始于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改革浪潮的开拓者和弄潮儿。1978 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和拨乱反正的组织路线,初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也带动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第二次大浪潮的到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从农村开始,首先解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温饱问题,然后在其他领域逐渐铺开。中国的改革开放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期间几经曲折,总的趋势是不断前行,所以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到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越南进行革新开放的背景与中国极其相像,都是在推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遇到极大挫折之后而被倒逼进行的。1986 年12月,越南共产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越南革新开放开始的标志。应该说,越南的革新开放起到了加强社会主义改革队伍的作用,壮大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声势,使社会主义改革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不可逆转的趋势。正是在越南的强力影响下,与越南共产党有着长期特殊关系的老挝人民革命党也领导国家几乎与越南同时开始了社会主义革新。因为同属社会主义小国,在越南进行革新开放后,古巴和朝鲜也开始了程度不同的社会主义。

 在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浪潮中,越南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革新的坚定信念具有重大的影响。从1989年到1991年,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多米诺骨牌式的剧变,这些国家纷纷放弃了原来坚持的社会主义模式,回归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亚洲,1990年3月召开的蒙古人民革命党十九届八中全会宣布放弃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的目标,追求建立平等、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1992年2月,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放弃了马列主义的理论指导,确定“中道思想”的指导。至此,原有的15个社会主义国家只剩下了亚洲的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和拉丁美洲的古巴,这5个国家的一举一动关系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命运,尤其是越南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共产党向何处去的问题会产生巨大影响。在这个紧要的历史关头,1991年7月,越南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订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纲领》。该纲领总结了越南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指出一定要牢牢掌握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党的正确领导是越南革命胜利的首要保证因素;越南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过渡时期要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以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联盟为基础,以共产党为领导。目越南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通过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纲领》是一个政治宣言,在社会主义国家经历危机和饱受怀疑的时刻,越南共产党宣告了对社会主义的坚守,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至少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 ,苏东地区社会主义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溃败,越南、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守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仍然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政治力量;其二,苏东社会主义失败的多米诺骨牌在从欧洲蔓延到亚洲的蒙古后,越南的坚守终止了社会主义小国纷纷垮台的多米诺骨牌链条,表明社会主义仍然可以在弱小国家中不断取得胜利,在一定程度上,老挝、朝鲜、古巴对社会主义的坚守都受到了越南社会主义的影响。

 在经受住了苏东剧变的考验之后,越南在社会主义革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越南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成绩越来越吸引了国际社会的目光。十分重要的是,以经济革新为重点的越南社会主义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到2015年,越南的人均GDP已达到2200美元,越南已经逐渐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更为重要的是,越南共产党不断进行政治革新,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越共“六大”将经济革新作为改革的重点,同时提出必须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必要的改革,大会指出党必须在许多方面进行革新以提高自身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从1989年的越共六届六中全会到1991年的越共“七大”,不断完善的“五项基本原则”为政治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七大”报告指出,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必须逐步实现政治体制改革,在“七大”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出现了“政治革新”的概念,成为越南政治革新开始的标志。

 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一样,越南也最后形成了一个一党制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对党的革新就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2006 年,越共“十大”时,越南共产党进行了基本的理论革新,在通过的新党章中,对原党章“越南共产党是越南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全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的表述作了修改,新表述为“越南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劳动人民和越南民族的先锋队;忠实代表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民族的利益”。由此,越南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大大扩充。更显著的是越南共产党进行的多方面的制度创新,比较重要的有:(1)废除职务终身制,实行任期制。越南党政机构也有60岁退休的相关规定,但党政高级领导人则不受此限制。在废除终身制问题上,1986年12月召开的越南共产党“六大”是关键步骤,担任总书记不足半年的79岁高龄的长征主动提出不再担任总书记,并提名阮文灵继任,通过的越共党章也规定了总书记任期不能超过两届。由此,最高领导人的任期制和更替制正式形成。之后,越共又对高级领导干部的任职年龄作了相应的制度规定。越共的这项制度建设冲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高级领导人的任职终身制,对当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2) 加强党内竞争淘汰机制,党内实行差额选举和试行直接选举制度。从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越共实行中央委员的差额选举制,由大会代表差额选举出中央委员,越共“十大”还试行了总书记的差额选举。从第九次代表大会开始,越共内部的差额选举制度不断完善,并形成制度一直坚持执行。如越共“十大”时,1176名大会代表在206名候选人中选出185人组成中央委员会;越共“十一大”时,从218名候选人中选出了175 名中央委员,差额为25%;从61名候选人中选出了25名候补中央委员,差额为144%。虽然越共实行的党内选举制度还在进一步完善,但选举制度的制定和实行明显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并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革新中产生了巨大影响。(3) 加强集体领导体制,避免个人集权。个人集权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痼疾,克服个人集权、加强集体领导是越南社会主义政治革新的重要内容。越共党章明确规定实行集体领导制度,重大问题集体民主讨论,但一经表决通过,必须严格遵守。新时期越共加强集体领导特别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加强中央委员会的权力。党的最高权力属于党的代表大会,从1986年“六大”起党的代表大会每隔五年召开一次。由代表大会选出中央委员会,在两次代表大会之间中央委员会是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一般半年举行一次全会。中央委员会对重大事项享有决策权,重大政策主张、重大人事任免、大型工作计划都要在集体讨论基础上无记名投票表决。自2002年2月召开的越共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开始了中央委员会质询制度,中央全会留出专门的时间进行质询,每位委员都可以对包括总书记在内的其他委员提出质询,也可对政治局、书记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集体进行质询,直到得到满意答复为止。这也是中央委员会集体权力加强的表现。此外,2001年越共“九大”取消了政治局常委制,设置书记处,由书记处负责领导日常工作,从而避免了常委集权的环节。第二,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分离,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国会主席和政府总理分别由四个人担任,形成“四驾马车”的集体机制,而不是所有权力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越南共产党的集体领导体制的确立避免了个人集权的出现,为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体制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党的领导体制革新之外,越南共产党还在地方党组织建设、精简党的机构、干部队伍年轻化等方面进行政治体制革新,这些革新保证了越南共产党的健康发展。

 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在以下两个方面特别引人注目。

 第一,依法治党和依法治国,严惩腐败。越南党和国家的政治体制是仿效前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体制,围绕高度集中的权力十分容易滋生腐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权力监督和制衡机制,同时严厉惩治腐败,保持党和国家权力机构的清正廉洁。建立相应的机构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是治理腐败的第一步。1992年11月,越南成立反贪污走私委员会,中央各部委、各行业和各级地方政府随即都成立了反贪污走私的常设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1994年3 月,越共中央书记处又发出关于加强反官僚主义、反贪污腐化的指示。1996 年出台了《国家干部道德法规》1997年5月,国会通过修改后的《刑法》规定,对贪腐者治以重罪。1999 年,国会先后颁布了《反腐败法》和《干部、公务员法》。

 1998年实行的财产登记和汇报制度在反腐败斗争中占重要地位。越南政府制定和实行了干部、公务员财产登记制度,其中规定,干部、公务员要登记个人房产、地产、商业资产情况(最近15年的财产),此外还要汇报配偶和子女在国外自费留学的经费来源。被提名或被推荐担任党、国家和群众团体各级领导的候选人,须在选举前向选民、祖国阵线汇报自己当前的财产和收人。干部和公务员必须就登记内容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2002年1月,越共中央通过《现阶段司法工作的重要任务》成为司法改革开始的重要标志。2005年6月发布《关于2005—2020 年司法改革战略》规定了司法改革的战略方向,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化的司法机关,其成为廉洁、民主、公平、维护正义的机构,有效地为越南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服务。

 2003年,出台了《国会监督法》,对国会监督的权限、监督方式和各自对应的监督对象做了明确规定。2004 年通过的《检查法》扩大了检查范围,并鼓励媒体参与揭露腐败案件。2005 年11月,越南国会制订了《申诉控告法》法规规定,人民群众有权向有关党政部门、群众组织控告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控告人如对处理结果不满意,还可向上一级部门申诉,甚至可向法院起诉,这样就使人民群众揭发、控告腐败现象获得了法律的保护,使民告官有法可依。同是在2005年11月,越南国会通过了《预防和惩治腐败法》,法律明确了什么是腐败行为和惩治腐败的原则,规定了各部门和个人在反腐败斗争中的职责。该法律于2006年6月正式生效。法律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的出现,它在越南的反腐败斗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反腐败法案的不断出台和对腐败案件的严厉:惩处,一方面说明越南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也说明腐败现象的严重性。要从根本上惩治和杜绝腐败,只能从依法治国上寻找出路。适应形势的发展,2011年的越共“十一大”,终于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确定为越南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第二,围绕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一国会进行的改革。国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国会改革成为越南政治革新的窗口。吸收最广大群众参与是国会改革的重要特点。在修改1992年新宪法的过程中,有900万人次之多的国会代表和人民大众参与了宪法草案的修改。新的宪法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提高了国会、政府、祖国阵线和其他人民团体的地位和作用。规定国会及地方人民议会都实行质询制,国会代表有权向国家主席、国会主席、政府总理、部长及其他政府官员提出质询,被质询者必须在国会会议上做出回答,直到代表满意为止。从1998年开始,国会会议和国会质询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成为越南政治生活中影响巨大的革新进程。

 越南国会在通过新宪法的同时,还通过和颁布了《国会代表选举法》,对选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国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将协商推出的候选人公之于众,实行差额选举和竞选制度,提高了选举的民主性和透明度。国会代表直选既强化了代表的责任,也使选民更具有主人翁意识,有利于选民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行使监督权。

 实行信任投票制度。2002 年,越南第十一届国会做出规定,如果1/5以上的国会代表或国会专门委员会提出要求,国会常务委员会将向国会提出对国家主席、国会主席、政府总理等高级官员进行不信任投票,如果2/3以上的国会代表投不信任票,即可对高级官员进行罢免。2003 年6月,又通过了《国会监督法》,对信任投票的程序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日越南的政治革新还包括行政改革等多个方面,这些政治革新有力地配合了越南的经济改革,保证越南在革新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结语

  2016年是越南走上革新开放道路30周年,如果说在经济上越南当今只是稳步跨向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并不突出,那么,就政治革新而言,越南则以其一系列制度性革新举措,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引人注目。第一,越南政治革新的一系列举措在多个方面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权力高度集中乃至过度集中,这也直接导致了罗莎·卢森堡所说的社会主义运动成了“十几个知识分子从办公桌下令实行的,钦定的”运动,而“社会主义就其本性来说就是不能钦定的,不能通过敕令来引进的”团,其严重后果是社会活力的丧失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消失,将导致社会主义运动动力源泉的枯竭。苏联社会主义的最终败亡也对卢森堡的分析做出了历史的验证。二战后新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所以,这些国家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克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痼疾,将权力交给社会和广大民众。本文所列举的越南社会主义政治革新的主要举措正是围绕这一点来进行的,非常明显,领导任期制、集体领导制、国会代表直接选举制和中央委员差额选举制、依法治国制度等等,这些都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中所不具备的要素,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重大突破。毫无疑问,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越南社会主义的政治革新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巨大的启示意义。从1978年中国开启第二次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浪潮之后,各社会主义国家就程度不同地展开了改革运动,在经历了1989—1991年的曲折之后,世界上只剩下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值得庆幸的是,这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坚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其中越南在经历了曲折之后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坚持具有重要的作用。越南在多个方面突破了原来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措施丰富且卓有成效。第三,越南所进行的政治革新既保障了越南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不断前行,又配合了其他方面的社会主义革新,为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不断前进的保障和动力。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项改革协调并进,孤立地推动某一方面的改革或一味地拖后某一方面的改革,都会造成改革列车的倾斜,问题的长期积累甚至会造成改革列车的倾覆。越南社会主义革新中经济和政治的同时推进,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当今越南的各项革新事业稳步推进,社会发展显示出充分的动力和活力。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这一经验不仅保证和促进了越南的不断发展,更为当今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郭春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陈婉莹,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文章来源]:《理论与改革》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