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与理论教育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3-12 21:58:00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与理论教育
顾海良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理论体系和科学方法的凝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及其统一性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问题和重要内容。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的高度,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恩格斯最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作出科学性和革命性两个方面的概括。1883年3月17日,在马克思葬仪上,恩格斯在对马克思毕生从事的革命事业和科学研究的追思中提到: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马克思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从事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伟大事业,马克思学说的核心要义就在于“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马克思也是一个“科学家”,他的两个“伟大发现”,即“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不仅成为马克思在社会科学上实现的伟大的思想革命的标志,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体系的基石。由此而凸显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论特征,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各种“主义”的重要标识。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要深刻认识到,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论特征,不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体系特征的概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及其历史发展性质的凝练,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根据所在。20世纪初,列宁依据据时代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变化的新的实际,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的阐释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理论特征的内涵,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要义和根本要求。面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诋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错误思潮,列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提出,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这两个理论特征的有机结合,“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体系使得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特征“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列宁的这一新的阐释不仅对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教育,而且也对20世纪初百年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生着长久的的重要的影响。
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中国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2018年5月,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时,习近平在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时提出,中国的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不仅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体系,而且也彰显和升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理论特征,赋予恩格斯和列宁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以新的时代内涵,由此拓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境界。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始终倡导“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始终践行“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始终坚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理论特征的深刻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全部过程都发生着重要的影响。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的新的探索,也就成为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
邓小平理论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开创性成果,是由邓小平理论和接续发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共同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升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理论特征得到彰显和凝练,由此也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要义和要求。
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深入研究和正确回答的“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四个如何认识”涉及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事关21世纪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的重要问题。对“四个如何认识”问题的回答,要从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的新视界,坚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及其内在统一性。例如,在对“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问题的回答中,不能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演进中出现某些“繁荣”的现象,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论断;理论教育的正确的方法在于,“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和发展的研究,作出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问题的回答中,要厘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多样性,要把握主流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同多样性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之间的关系,在主流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中注入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在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入、侵蚀及其影响问题上,作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有实效性的回答,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和“文化的活的灵魂”。江泽民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的课题,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的认识密切相关。显然,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循。
进入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适合于新的历史特点的新的回答,成为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问题。2003年7月,胡锦涛在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问题的阐释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涵作出了四个方面的概括:一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就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三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对这一首要问题的回答中,胡锦涛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的认识水平,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境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在规定性,也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的拓新,深刻地凝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代意蕴。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了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的五个方面的新的课题:一是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五是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18年5月,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作出新的概括,提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这四个方面的理论特征,同样深刻地呈现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同样也是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规范和新指向。
在科学性理论特征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连接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提升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许多原创性的理论贡献,进而从理论内涵和思想视域各个方面,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的视界和新的要求。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理论特征得到更为深刻的凝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规定。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理论特征,从革命的主体和革命的过程上对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理论特征作出新的概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至上、人民主体贯穿于人民性之中;把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落实于理论创新的全部过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各个环节。
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理论品质洋溢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时代性的理论特征得到更为显著的升华。我们正处在从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发的历史交接点。在新发展阶段,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这更要求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理论特征,开拓新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境界。
[作者简介]:顾海良,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本文原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创刊号),参考文献及注释请参见本刊原文,转自马克思主义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