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越南共产党90年的历史进程、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2-28 16:31:41

越南共产党90年的历史进程、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徐秦法、郑玉琳

 越南共产党创建于1930年,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越南共产党领导越南人民抵御外来侵略,摆脱殖民统治,于1945年通过“八月革命”夺取政权,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在战后抗美抗法战争中取得胜利,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1986年,越共六大决定实行革新开放。越南共产党在曲折中前进,在探索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回顾总结越南共产党90年来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经验,可以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越南共产党的历史进程

 在帝国主义统治下,越南成为一个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国家。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都遭遇了挫折和失败,越南共产党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形成一支宏大的革命和建设队伍,取得了反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革命胜利,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一)探索与发展: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1930-1945)

 1930年2月,胡志明受共产国际的委派召集越南北圻、中圻和南圻三地共产组织代表在香港九龙举行会议,将印度支那共产党、安南共产党和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盟合并,成立越南共产党。同年10月,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越南共产党更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越南革命道路的伟大转折,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与越南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新篇章,进入了马克思主义越南化的新时代。在越南共产党成立大会上,胡志明及党内进步人士从越南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出发,提出越南民族民主革命纲领。《纲领》指出,越南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统治,使越南完全独立,从而跨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直接走向社会主义。这一革命纲领正确回答了革命的性质、任务以及革命对象的问题,为后续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依据。

 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意图与法殖民者争夺印度支那的控制权。越南民族独立运动在反法同时又面临着抗日的艰巨任务,民族危机空前加深。1939年11月,印度支那共产党召开了党的一届六中全会,会议决定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族反帝统一战线,以革命方式为民族独立而斗争。1941年5月,胡志明主持召开了印度支那共产党一届八中全会,正确分析世界形势给越南革命带来的巨大契机,决定成立越南独立同盟会(越盟),提出“团结全民、抗日抗法、争取独立”的口号,明确当前的革命是民族解放革命,正式建立越南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武装斗争。越南全民族反帝统一战线的形成,在越南构建独立民族国家的历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八月革命的胜利有决定性意义。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进入决胜阶段,法西斯势力濒临崩溃。同年8月,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越南农村武装力量在农村发起局部起义,从根据地出发包围中心城市,同时在城市进行武装起义。在声势浩大的革命浪潮下,越南共产党领导越南人民成功打败日本侵略者,并从侵略者手中夺得政权。8月28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9月2日,胡志明向50万越南人民宣读《越南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并提出“越南享有自由和独立的权利,而且事实上已经成了一个自由和独立的国家。越南全民族坚决用全部精力、生命和财产来维护这个自由、独立的权利。”①八月革命的胜利使越南挣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推翻了封建统治,是一次成功的民族民主革命,标志着越南的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二)巩固与整合:推进民族解放,实现国家统一(1945-1975)

 八月革命的胜利并未完全阻止西方列强入侵越南。1945年9月,法殖民者在越南南部和中部滋生事端,企图恢复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次年11月,法国发动对越南的全面战争,越南共产党再次领导越南人民展开了历时九年的抗法战争。1951年2月,越共召开“二大”,会议指出越南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侵略者,争取民族真正的独立与统一,肃清封建和半封建残余,使耕者有其田,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建立奠定基础。1954年5月,越南军民取得奠边府大捷,法国侵略者被迫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主权,签订恢复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由于南部在美国支持的反动势力破坏,越南被人为地分隔开来,形成了长达20年的南北分治状态。在南方,法殖民者刚刚撤走,美帝国主义就接踵而来。1954年6月,美国在越南南部地区建立傀儡政权。1965年,美国在越南发动了一场长达八年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在世界和平民主运动的推动下和越南军民的英勇抗争中,美国霸主地位被大大削弱。1973年1月,越美双方在巴黎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协议签订后,美军撤出越南。1975年3月,中部地区解放;4月,越南南方解放。1976年6月,越共第六届国会会议召开,决定将国名改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并正式宣布从1976年7月2日起,越南正式实现国家统一。

 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后,胡志明认为,“北方一定要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我国过渡时期的最大特点就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直接走上社会主义。”②在越南南部与帝国主义侵略者艰难斗争时,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在胡志明的领导下,在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援下,开始恢复发展生产,开展经济建设,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实力大大增强。

 (三)曲折与调适:恢复发展生产,调整内外政策(1975-1986)

 1975年抗美战争胜利后,越南共产党开始领导越南人民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社会主义。战争给越南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南方较北方的社会主义进程缓慢,党内有人提出用北方的模式对南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于北方一直沿袭苏联传统的经济体制,南方统一后又急切地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脱离了越南的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急躁冒进,破坏了现有的生产力,形成了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越南前总理武文杰曾指出,越南国家统一后的十年是越南犯下较多错误的时期。与此同时,越南面对的国际局势也不容乐观。美军撤出越南后,通过政治封锁、经济禁运等手段打击越南民主共和国脆弱的国民经济。为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与外交孤立,越共领导人采取“一边倒”的国际政策,积极与社会主义国家联系来获取经济援助与政治支持。然而,越南并未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在苏联扩张主义的影响下,1978年越南出兵柬埔寨,妄图称霸东南亚。越南的地区霸权主义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从而受到国际社会和周边国家的孤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苏联实力的削弱,苏联在东南亚地区采取收缩政策,对越南的援助大大减少。越南的“一边倒”政策和地区霸权主义难以为继,经济急剧恶化,越南共产党面临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

 1986年,越南共产党召开第六届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四届六中全会的经验和教训,结合越南国情实行“革新开放”,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大幅度调整外交政策,实行全方位外交。六大的召开是一次带有战略性转折的重要会议。它为越南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加快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揭开了越南社会主义探索的新篇章。

 (四)修复与完善:开启革新开放,进行政治体制改革(1986-2020)

 越共六大后,越南共产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国民经济逐渐好转,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真正改善和提高。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的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遭到巨大冲击,但越南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沿社会主义方向推进革新开放事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1991年开始,越南就已经摆脱了延续多年的经济社会危机。”③2006年,越南共产党在越共十大上宣告,经过20年的革新开放,越南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在注重经济革新的同时,逐步开展政治体制革新,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例如通过调整党政关系,扩大国会的立法监督权力,进行以高效政府为目标的行政体系革新以及增强对权力腐败的惩处力度,推动党内民主和依法治国等措施,推动越南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为更深层次经济革新发展提供了保障,实现了政治革新和经济革新的良性互动。

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共产党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根据越南具体国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行不断丰富和完善。在革新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越南经济增长良好,社会政治稳定,综合国力得到提升,对外关系不断扩大和深化,为后续的革新开放奠定了基础。

  二、越南共产党建立以来的主要成就

  越南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越南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尽管历经波折,但是90年来取得的成就,为越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推动越南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一)完成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两大历史任务,构建统一的民族独立国家

 越南社会面临着两大主要矛盾:越南全民族人民与帝国主义侵略的矛盾、广大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其中,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历史任务。因此,越南共产党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统一。两大历史任务首尾相接,前一任务是后一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继续和延伸。

 1.争取民族独立

 越南共产党成立后,越南民族人民民主革命开始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1930年1月,印支共中央召开第一次会议指出:“越南革命必须经过两个阶段,一是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耕者有其田;二是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直接走上社会主义。”④这一纲领准确反映了越南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第一次明确提出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任务。1939年11月,印度支那共产党一届六中全会决定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民族反帝统一战线,以革命方式为民族独立而斗争。1941年5月,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指出,越南现阶段的革命是民族解放革命。会议决定成立越南独立同盟会(越盟),建立越南民族统一战线,推翻法、日的殖民统治,以实现民族独立。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越南人民英勇反抗法殖民者和日美法西斯的侵略,取得了八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1500多年的封建制度和80多年的法国殖民统治以及5年日本侵略,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初步完成了构建越南民族独立国家的历史任务。

 2.实现国家统一

 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后,法殖民者卷土重来,美帝国主义不断侵扰南部地区,越南共产党领导越南人民又展开了9年的战后抗美抗法战争。越共中央决定将北方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同南方民族民主革命任务相结合,时任越共总书记的长征强调:“北方只有走上社会主义,才能成为实现国家独立的坚固基地;相反地,国家能够统一,则北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更加顺利地发展。”⑤直至1976年6月,越南第六届国会召开,标志着越南正式实现国家统一,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统一使越南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越南实现了高度统一和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开辟了越南历史的新纪元,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二)将马列主义与越南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指导理论的创新

 越南共产党在越南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越南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为马克思主义越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了具有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正如越共领袖胡志明所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伟大的十月革命斗争经验的火炬照亮了越南革命的道路。”⑥

 1.将马列主义与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创新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一是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自我解放理论”和列宁殖民地问题理论与越南殖民历史相结合,提出“民族自我解放”思想。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对无产阶级解放理论曾做出经典论述:“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⑦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对于工人阶级解放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工人阶级不仅应该实现联合,而且能够实现联合。这种联合能够实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所处的地位与根本利益相同。列宁也强调:“各国共产党必须直接帮助附属的或没有平等权利的民族和殖民地的革命运动。”⑧他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已经被划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共产国际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全部政策是要使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共同进行革命斗争。只有实现这种联合,才能保证战胜资本主义。列宁还指出,对待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而造成殖民地的劳动人民对压迫民族无产阶级的不信任及小资产阶级民族利己主义的偏见,无产阶级必要时必须做出某种让步。越南共产党在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自我解放”理论与列宁的殖民地民族解放理论的影响下,提出了“民族自我解放的思想”,认为民族解放的希望不能寄托于西方宗主国,只有依靠越南人民自己的力量才能解放自己的民族。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明利用自己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督促共产国际和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进步力量关注殖民地问题。在新的理论指导下,越南共产党一方面鼓舞国内的革命斗志,另一方面寻求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持和援助,实现了越南民族的自我解放。

 二是将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经验与越南特殊革命形势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与城市武装起义同时进行”的革命道路。马克思曾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切文明国家或至少英、法、德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把握革命形势,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崭新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历史新时代。在俄国,共产党是利用长期合法斗争,待时机成熟时举行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然后将革命推向农村,从而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探索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越南革命面临的是强大的法帝国主义和日本法西斯,越南人民蒙受着前所未有的殖民掠夺和殖民侵略,中心城市与农村的革命力量严重不平衡,农民长期受殖民者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具备强大的革命潜力。受中国革命的影响,越南共产党人认为在经济不发达、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的殖民地,可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于是,借鉴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经验,结合越南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独具越南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组织全国农村的军队从根据地出发包围城市的同时,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起义,最终取得了八月革命的胜利。

 2.将马列主义与越南特殊国情相结合,创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列宁曾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革命阶段的过渡问题做出经典阐述,“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脆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⑨由于南北分裂的特殊殖民历史,只能将北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南方的民族民主革命同时进行,艰巨的历史使命和未知的现实挑战向执政的越南共产党提出了更高要求。越共前总书记长征也曾指出:“马列原则适用于全世界,但如何结合越南实际来运用,则是我们自己的事,因为别人不会代替我们来做这些事情。马列原则必须同越南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越南共产党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全面分析越南建设社会主义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在北方发展国营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推进农业合作化进程,引导手工业者加入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但在政治上仍把民族资产阶级纳入越南祖国战线之中。

 革新开放时期,越南共产党在六大上提出了“革新开放”的指导方针,促进了越南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七大上,彻底摆脱苏联模式的制约,独立自主地探索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八大后,随着越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实践中也进行大胆探索,将越南革新性质和原则建立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同时强调本国特色,深化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推动了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越南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越南过渡时期的特殊国情相结合,探索出独具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新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坚持和发展越南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期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殖民统治体系。在经济上,开发越南以剥削致富,同时压制越南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法国殖民者实行“分而治之”,把越南分为南圻、中圻和北圻三个区域,在各区域实行不同的统治方式,采取不同制度。为了欺骗、分化越南人民,法国殖民当局使越南人民误以为一个地区的制度比另一个地区的制度宽松,从而造成了不同区域人民之间的相互排斥;文化上,限制越南人民学习本国语言,通过大批传教士来奴役群众的精神世界。越南共产党成立之前,国内一切爱国运动以及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爱国运动都以失败告终。越共顺应历史发展,带领越南人民抵御外来侵略,获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并建立社会主义国家。革新开放30多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历史性成就,越南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生机活力,各个领域都取得明显成就。

 1.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越共六大后,一些地区和部门仍保留着传统计划经济运行模式,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过度管控束缚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共七大发现,现有制度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于高速发展的经济,甚至开始限制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革新的深化,再加上当时国际局势的发展,越南确定建立开放经济体系,积极利用和引进外资,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得到发展,尤其是非公经济发展迅速,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越共十大以来,对行政部门进行整合、精简,大大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减少了政府开支。简明行政体系还吸引了国外投资者的目光。与此同时,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化明显提升,越南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据英国智库《新经济基金会》公布的2012年全球幸福指数排行榜中,越南位列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幸福指数远高于许多发达国家。2015年,越南贫困户已下降至6.5%,每年创造15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人均寿命也从1990年的63岁增加至2015年的74岁。

 2.加快政治革新步伐

 政治革新主要分为五部分,即国会政治体制革新、越南祖国阵线革新、党内民主建设革新,对腐败现象的治理以及对行政体制的革新。越南共产党在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管理国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国家权力相互平衡、相互制约。同时,完善党内外制度建设,国会政治地位显著提升,人民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知情权。例如实行党内质询制度,开创党内民主新形式。越共九届五中全会上首次引入质询制度,任何一名中央委员都可以对包括总书记、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在内的其他委员个人以及对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检查委员会集体提出质询。假若被质询人的回答未让质询人满意,质询人可继续提问,直到质询人满意为止。此外,还成立了党内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强化监察委员会对党员和党组织机构的检查监督职能。同时,加强反腐力度。严重的腐败问题不仅影响国家经济发展,还影响着行政能力、效率,以及政府在人民眼中的公信力。精简行政部门,提升行政效率;提升民众监督权,提升政府工作效率,使其各项政策的制定开始真正考虑人民利益,使越南人民真正在国事中当家做主。经过政治革新,越南社会基本稳定,法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国家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国际地位提高。越南正朝着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方向发展。

 三、越南共产党的基本经验

 越南共产党成立90年来,坚持以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为指导,带领越南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并结合越南国情不断探索越南特色社会主义,使越南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坚持马列主义与越南实际相结合,探索越南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越南共产党意识到,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不但应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为出发点,更重要的是,要从这个国家具体的特点、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可以通过照抄照搬实现自身的强大和振兴,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越南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社会主义实践。

 1.世界观上,遵循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坚持实事求是

 越南共产党正确认识和分析了越南殖民地历史,将其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与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解放思想和列宁的殖民地问题理论相结合,确立了“民族——人民民主”革命路线。在革新开放中,坚定社会主义路线不动摇,根据越南的社会现实制定思想路线和行动纲领,不断适应新的需要,解决新问题,用新的思想和理论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越南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历史观上,重视社会主次矛盾规律的运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越南共产党成立之初,正确分析本国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即全民族人民与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矛盾、广大人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其中,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1941年5月,越共成立独立同盟会,建立越南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反帝统一战线,为八月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后,越共面临着南北对峙问题,因南北革命进程不同,社会主要矛盾也不同,从而历史任务也有所差别。越共正确分析了南北方的社会基本矛盾,认为北方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由民族矛盾转化为阶级矛盾,是无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提出在北方先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南方的主要矛盾仍是民族矛盾,应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越南共产党深入分析了社会面临的主次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出了正确的战略部署,从而完成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两大历史任务。

 3.实践观上,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路线

 越南共产党成立之初,力量十分单一。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越共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革命需求,提出不同的口号和组织名称。1936-1939年,更名为“印度支那民主战线”,展开合法和半合法的斗争;之后改名为“印度支那反帝统一民族阵线”。1941年,为了建立全民族统一战线,再次改为“越南独立同盟”。1953年,越南国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土地改革法》,提出“依靠贫雇农,紧密团结中农,联合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大力推进抗战”,有力地激发了农民阶级的抗战精神和力量,增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人民政权和全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抗战胜利。越南共产党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均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注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顺利推进。

 (二)贯彻“为人民服务”方针,巩固党的群众基础

 人心向背历来是一个政党兴衰成败的根本因素。越南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2013年11月,越共公布的新宪法第四条增加了“党与人民密切联系、为人民服务、在人民的监督下,对人民负责并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所有党组织和党员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活动”等提法。在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越共都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获得了越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1.坚持“一个首位”

 越南共产党将群众最关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增强群众对党执政能力的信任度。越共领袖胡志明曾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越南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八月革命后,越共在北方立即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通过废除殖民时期的苛捐杂税,实行减租,改革赋税制度,从而恢复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1954年9月,越南共产党提出社会主要任务是“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减轻人民生活困苦”。至1955年底,越南完成了土地改革,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越共颁布并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和措施,在保障民生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64年,胡志明自豪地说,“十年来,越南北方迈出了民族历史上空前巨大的步伐。”⑩1986年12月,越共六大创造性地将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相结合,在各领域都强调解决社会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于就业、政治权利、教育、文化等的要求。由此可见,越共在革命和建设各个阶段的国家路线和政策制定上,都始终坚持将人民置于中心地位,将人民群众最关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从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坚守“一条宗旨”

 越南共产党始终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越共六大突出强调,“让人民知情,让人民议论,让人民做主,让人民监督”,让劳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为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建设和管理国家,越共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举措。主要表现在:第一,改革选举制度。从1992年起,越南国会代表的选举方式由间接选举改为直接选举,大大提高了人民的参政积极性。为使国会真正发挥民意机关的作用,将专职国会代表的比例提升至25%。第二,重视党内外意见。1986年越共六大召开之前,就将政治报告草案发放至部分党内人士的手里,小范围征求意见;七大和八大都沿袭了提前公布政治报告的做法。1998年,越共颁布《关于制定和实行基层民主制度》的30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实施基层民主,并相继颁布“乡坊民主条例”、“国家机关民主条例”和“国营企业民主条例”等,具体明确了应向人民公开的事项、应由人民参与讨论和直接决定的事项、应由人民参与讨论由政府直接决定的事项和应由人民监督检查的事项。2001年九大召开之前,越共中央在主流媒体上全文公布政治报告草案,并在各大报纸上开辟“人民意见专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政治报告进行修改。2005年9月,为了使十大报告能够体现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就十大政治报告草案根据人民意见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以形成共识。

 3.发扬“一种精神”

 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越共六大上提出,越南共产党必须在自己的活动中贯彻“以民为根”(以民为本)的思想。革新开放以来,越共始终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所有权力属于人民,使人民真正成为革新的主体并享受革新的成果。越共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通过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整顿,让基层组织的领导干部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并开展自我批评,防治和打击各种特权特利现象,惩治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清理基层党组织中工作能力低下、道德素质低和作风不端正的党员,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越南共产党在越共十一大报告中指出,提升党的领导力和战斗力是当前越南人民革命事业的关键任务。在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等方面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防腐抗变能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从而确保党的革新开放路线和发展战略目标能够顺利实施。

 1.发挥党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明确党政治建设的使命担当

 党的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阶级性和革命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鲜明体现。恩格斯曾指出:“无产阶级要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就必须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他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11)越南共产党时刻维护自身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阶级属性和政治属性,着眼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健全党内的法规制度体系,围绕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提高党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锤炼党员干部的政治本领,永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阶级底色和政治本色。在2006年召开的越共十大中,提出要开展党员的自我整顿,增强党员的阶级性和先锋性,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将越共建设成为一支纯洁的、有坚定政治立场的优秀政党,并且能够密切联系各族人民群众,继续推动革新事业向前发展,早日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越共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和党性立场的有机统一,使党的政治建设成为为人民谋福祉、谋幸福的过程,保证了越南共产党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成效。

 2.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引领作用,增强党思想建设的行动自觉

 越南共产党政治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越共推动党的政治实践中,始终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和科学思维。在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越南共产党在胡志明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完全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革新开放以来,越共更加注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要将越南共产党培养成一支政治觉悟高、政治素养高、执政能力强的队伍。1998年,越共颁布了关于党员干部、公务员的法令,立足于提升党员的道德水准和政治素养,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坚持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党的执政本领和领导能力。

 3.强化党的制度建设的规范作用,发挥党制度建设的约束功能

 越南共产党认为,严明的纪律要求和刚性的约束规范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保证和必要举措。从1986年越共六大开始,越南共产党开始以民主制建设为主,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越共七届二中全会将建设法权国家的目标写入党的文件,并强调建立法权国家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方面着手。1992年,越南国会颁布新的国家宪法,提出要建立一个以道德为准绳的国家行政体系。2001年,越共九大指出,越南是一个民主法权国家,越南共产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法权国家,前提是必须加强党内法制建设,做到以法治党、以人治代替法治。2006年,越共十大针对党内缺乏民主集中制,办事作风拖沓的情况,提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把民主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将民主制制度化,发展党内民主,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12)越南共产党通过制定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以法建党,健全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充分释放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效能,提升了党的各项建设之间的协调性和契合性。

注释

 [1]《胡志明选集》第2卷,越南外文出版社1962年版,第3-4页。

 [2][6]《胡志明选集》第3卷,越南外文出版社1963年版,第328页、246页。

 [3]《越南国情与中越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

 [4][越]《越南劳动党的四十五年活动》,越南外文出版社1976年版,第15-16页。

 [5][越]《长征:在党的旗帜下前进》,越南外文出版社1962年版,第22页。

 [7][8]《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9页、219页。

 [9]《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10] [越]胡志明:《为了独立自由,为了社会主义》中文版,越南外文出版社1971年版,第252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92页。

 [12][越]黎有义:《一党执政条件下发扬民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73页。

[作者简介]:徐秦法,男,黑龙江哈尔滨人,1971年10月生,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历任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广西大学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广西大学国防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思政处副处长(挂职)、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现任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理事、广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副会长、广西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广西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广西东盟文化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科研方向为: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在国内外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信仰及教育路径,探究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转化为普通民众解决社会生活现实问题的工具;郑玉琳,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文章来源]:《科学社会主义》2020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