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印度共产党成立早期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特点探析(1920—1947年)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2-09 13:25:56

印度共产党成立早期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特点探析

1920—1947年)

张雷

印度是亚洲国家中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之一,也是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在1857—1858年间,印度发生了第一次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虽然当时马克思正在创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但依然关注印度问题,撰写了《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统治印度的未来结果》等文章。可见,印度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关注的一个研究对象,留下了具有建设性和历史意义的理论观点,这为理解印度推动社会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后来共产国际的成立,对印度的民族革命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后,一些印度革命者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开始组织起来进行活动。1920年10月,罗易在塔什干建立了印度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这一般被认为是印度共产党的开端。1印度共产党的成立对于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自此之后到1947年,在印度共产党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呈现出从国外到国内“在传播中选择”、多路径传播与梯次性传播、在争论中与本土化探索中传播等鲜明特点,总体而言是在“历史的合力”作用下的传播。考察马克思主义印度传播史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社会的传播和当今印度马克思主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和考证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情况,从传播史的角度揭示印度共产党成立到印度独立这一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印度传播的内在规律。

一、从国外到国内“在传播中选择

从国外到国内“在传播中选择”是指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早期传播是印度先进分子从国外向国内传播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和部分理论内容进行传播,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科学理论体系传播到印度来的。1912 年 3 月,卡德尔党创始人拉拉·哈尔·达雅尔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印度第一篇详细介绍马克思及其理论和著作的文章《卡尔·马克思:一位现代哲人》”2。印度共产党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依然是“在传播中选择”,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片段到著作的发展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影响了印度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在战争的极大刺激下,阶级意识强烈的反抗资本主义剥削的思想在印度逐渐深入人心。”3印度共产党成立后,一方面在侨民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向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过程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严格管制而较为曲折。这一时期,在为印度革命事业奋斗中一定程度上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大体可以分为四部分: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美国、土耳其及阿富汗从事反英斗争的民族主义者,如克里希那·夏尔马、卡玛夫人、拉纳、维·札多巴塔雅、阿卡里亚、罗易等;二是泛伊斯兰哈里发运动的民族主义者,如默罕默德·阿里·息巴息、邵康德·乌斯玛尼等;三是锡克人及旁遮普侨美劳工组成的卡德尔党,如那檀·辛格、山托克·辛格等;四是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革命者,其中包括国大党的左派、阿卡利运动等。这四部分人来自不同派别,分属不同民族,信仰不同宗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掌握不足,也缺乏斗争经验。要把这些分布广泛的印度先进分子聚集在一起,在思想上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世界共产主义战略,并将他们直接与共产主义国际联系起来,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4在这几支力量中,一些人后来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并加入了印度共产党。

这一时期印度先进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各异,传播渠道也有所不同,但都对马克思主义作了“选择性”传播。印度先进分子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印度反殖民运动初步结合,印度共产党成立后以组织力量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从传播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被纳入更广泛的反殖民主义之中,超越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注”5

第一,印度共产党在建立初期选择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传播。这一阶段,罗易和少数受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秘密传播。为阻止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英国殖民当局对新生的印度共产党进行了残酷镇压,先后制造了1922年白沙瓦阴谋案和1924年坎普尔阴谋案。这一阶段,罗易的主要工作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发展印度革命运动。1920 年,罗易“依据《共产党宣言》的格式撰写了《印度共产主义者宣言》,发表在了《格拉斯哥社会主义者》报上”6。该文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印度所处的国内外形势,指出了印度革命运动的发展趋向。1921 年2 月,俄共(布)中央在莫斯科成立了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国际部专门培训东方各国政工干部,17名印度学员成为该校的首批印度学员。他们在学习中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斗争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了初步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在印度国内的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1922年5月15日,印度共产党的第一个机关在德国成立,印度共产党的移民部将其活动扩展到了德国,“在德国创办了每两周出版一次的英语报刊”7

第二,印度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组织起来后选择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片段”进行传播。1925年12月,印度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组织起来,马德拉斯、孟买、加尔各答、拉合尔、坎普尔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印度各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主要是一些“片段”,同时也开始探索经典著作名篇的传播。这一阶段,罗易在向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在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并在共产国际三大至五大发表讲话,传播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实际上是他在共产国际二大草拟的《补充提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和具体化。1925—1927年,罗易和一些印度共产党党员在巴黎出版了《印度大众》,秘密运输到印度并分发到各地。1926年,“《天才》周刊上刊登了孟加拉语版《共产党宣言》”8。喀拉拉邦共产主义者 P.克里希纳·皮莱“在1927 年前后已接触并学习了《共产党宣言》”91931 年 10 月,印度第一本马拉地语版的《共产党宣言》单行本在孟买由工人阶级文学传播协会出版发行。印度共产党这一阶段的活动依然遭到了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特别是英国殖民当局在1929年制造了密鲁特阴谋案。但这一阶段,共产主义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三,1933年印度共产党成为全国性政党后逐渐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编译与出版机构的建立与完善。这一阶段,印度共产党逐渐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传播系统,加强了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传播并创办党校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开设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课程,加强理论教育和组织训练,在党员和学生、工人、农民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如孟加拉省委会成立了一个教育小组委员会,建立了学校体系,并且提供了课程表和教师。“最初的课程是讲授关于印度共产党的任务及其纲领的初步知识;以后的课程是讲授党和民族运动的历史,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以及共产党对各种问题——例如土地问题——的看法。”10此外,还经常举办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讲座并放映相关电影。印度共产党还强化了出版阵地,设立了专门出版机构,策划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并组织出版教科书。印度共产党在党章中明确规定,党的出版事业由中央委员会领导,中央委员应“分担党中央机关报和党中央出版物的编辑”以及“党的印刷所和书刊的发行”等责任。11省机关报的编辑必须经中央委员会批准,并且必须从省委员会成员中选出。

第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了系统编译与传播。这一阶段,印度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潮,印度共产党在全国各地最前线领导革命运动,拓展了对马克思主义著作方面的传播渠道,还通过报纸、讨论、戏剧、电影等形式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理解。印度共产党在1942年取得合法地位以后,加强了相关刊物的建设,在刊物中刊载了大量关于党的战略和策略、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印度共产党的政策原则方面的文章,还经常从外国共产党报纸,特别是从苏联刊物转载相关文章。这一阶段,印度共产党建立了省机关报体系,陆续出版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译本,还翻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苏联、中国等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如“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与国家、殖民地问题》、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刘少奇的《论党》等”12

二、多路径传播与梯次性传播

马克思主义是通过多条路径传入印度的。马克思主义在印度早期传播中,从原产地德国那里得到的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只是一少部分,除了通过德国传入之外,英国、法国、苏俄、美国、加拿大等国也成为向印度传入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地。

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传入印度的主渠道是西欧,印度在西欧的留学生和各种团体向印度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如这一时期长期旅居西欧的卡玛夫人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起到了一定作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卡玛夫人赴伦敦学医,在英国留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后来迁居巴黎,结识了马克思的外孙、法国共产党员埃德加尔·龙格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著名活动家、法国社会党的领导人让·饶勒斯等人,接触到了更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活动。1907年,她参加了斯图加特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卡玛夫人积极与印度先进分子联系,还曾同列宁通信,向印度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1905—1907年,面对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一些印度爱国人士被迫离开印度,“分别在伦敦、巴黎和柏林成立印度革命委员会,在欧洲继续从事马克思主义传播与革命活动”13

十月革命后,苏俄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印度的重要渠道。印度共产党成立以来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经验的传播。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苏俄路径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印度的最重要途径,通过苏俄路径不仅传入了马克思主义,还传入了列宁主义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经验。作为共产国际成员早期之一的罗易、印度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主要成员、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的学员、共产国际派往印度指导工作的一些人士、印度到共产国际开会或参与相关活动的人士都在不同程度上由苏俄路径向印度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多路径传入印度的,而且是通过多梯次传播才逐步到位的。

第一梯次传播:早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从国外向印度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使这些先进分子思维视野、思想境界有了提升,逐渐成为他们的信仰。一是发挥少数先进分子在国外的传播作用。克里希那·夏尔马、卡玛夫人、拉纳、罗易、维·札多巴塔雅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英国、法国、德国、苏俄、美国等国向印度传播马克思主义。二是发挥重点人物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少数先进分子逐渐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他们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罗易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关于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过相关论述:“我对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性任务和战无不胜的力量的信念尚在动摇之中,还处于理智上接受的阶段;现在这种信念在这位墨西哥的卡尔·马克思的象征性人格感召下,有了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使我的信念增加并巩固了。”14通过长期学习,罗易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逐渐深入并转化为信仰。在俄国的经历使他结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与革命行动背后的逻辑有了深入理解。三是通过重点人物拓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手段和渠道。在共产国际工作的早期几年里,罗易关心并指导印度共产主义运动。他在一些刊物和共产国际三大至五大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和讲话,并出版了一份名为《先锋》的刊物,还出版了《不合作的一年》《不合作的后果》和《印度政治的未来》等书籍。在印度海员的帮助下,罗易把共产国际的《国际新闻通讯》和出版的刊物与书籍寄往印度,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

第二梯次传播:印度共产党通过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向各地区先进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印度共产党成立后,一部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加入党组织,并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发挥了作用。一是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马德拉斯、孟买、加尔各答、拉合尔、坎普尔等五个地方的共产主义小组逐渐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二是发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译介书籍的作用。印度共产党陆续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译介书籍。丹吉负责的孟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图书馆,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译本。三是壮大马克思主义者队伍。印度共产党这一阶段通过各级党组织培养了更多马克思主义者。如1922年8月,丹吉成为印度第一个名为《社会主义》的刊物英文周刊的编辑。他在一位富商资助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孟买建立了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并发表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短文。马克思主义在印度各地的多举措传播影响了一批青年先进分子,党小组成员逐步增加,马克思主义者人数逐渐增多。

第三梯次传播:印度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一阶段,印度共产党不仅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还积极向广大工农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一是发挥各协会和外围组织的作用。印度共产党通过全印工会大会、全印农民协会、全印学生联合会、其他群众组织和外围组织以各种形式将马克思主义传播给人民群众。这些地方组织通过理论学习、交流等形式向各界基层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二是发挥翻译的书籍和地方语言的传播作用。印度共产党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相关书籍和小册子,翻译了英语书籍,各省组织也用本地的方言出版翻译书籍。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泰卢固语、马拉雅拉姆语、泰米耳语、甘那达语和欧利雅语报纸在地方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发挥文艺形式的传播作用。通过创作一批与马克思主义及印度国内外形势相关的戏剧、电影等作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印度人民戏剧协会组成了许多舞蹈和戏剧巡回演出队,到印度各地表演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芭蕾舞和戏剧,这种“接地气”的传播形式受到了各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在争论中与本土化探索中传播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武器,具有科学性和批判性等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传入印度后曾受到一系列质疑,其在印度的传播是在争论中与本土化探索中的传播,这一传播过程也是结合印度国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吸收、消化、理解与实践的过程。十月革命前后,各种思潮粉墨登场,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包括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费边社会主义、甘地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在印度传播过程中与这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进行了争论,印度共产党对于澄清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疑惑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费边社会主义在内的社会思潮进行斗争。一是与改良主义进行斗争。改良主义深受西方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影响。列宁认为:“改良主义的实质就是削弱祸害,而不是消灭祸害。”15印度国大党自1885年成立后,其温和派一直对英国殖民当局存在幻想,他们奋斗的目标不是印度的独立,而是争取在英国统治范围内的有限自治。印度民族解放革命运动失败后,改良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国大党逐渐突破了改良主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部分观点。二是与无政府主义进行斗争。无政府主义的立场主要在于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其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一部分小资产阶级比较认可无政府主义,如印度早期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民族主义者维·札多巴塔雅、阿卡里亚都曾参加过无政府主义组织,他们当时还认不清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本质区别。在马克思主义的感召下,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感悟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印度共产党。三是与费边社会主义进行斗争。费边社会主义主张以渐进的、温和的手段,通过选举投票来解决问题,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及革命思想相悖。尼赫鲁在英国留学期间接受了一些费边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这也影响了他的“社会主义”观以及印度独立后他关于印度“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构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尼赫鲁也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观点。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同印度本土的甘地主义也存在过争论。甘地主义是一种现代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国大党的“斗争武器”,在国大党内和印度民众中影响很大。甘地主义融合了一些其他社会思潮,其“国家观”类似于无政府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其“分权观”与基尔特社会主义相类似。其核心理念主要包括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分治联合体、经济自主、社会平等,主张从道德上、从个人解放的角度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把“非暴力”当做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抵抗英国殖民者侵略,这种思想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难以指导印度革命取得成功。早在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与罗易就曾与这一思想进行了争论。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印度革命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过程始终存在着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比较和争论,在争论中传播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更加凸显,也使马克思主义传播更加广泛。一方面,印度当时的历史情况急需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中获取理论支撑。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侵入、农村公社所体现的共同体所有制、自然经济与传统手工业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抗争为重新思考马克思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道路提供了经典案例,这是印度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社会历史基础;另一方面,一大批先进印度知识分子,特别是印度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和理解逐渐摆脱了共产国际的解释框架,结合印度国情寻求独立的发展道路,这种主观性因素塑造了印度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外在形式。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印度开始就进行了本土化探索历程,一边传播马克思主义,一边探索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理论阐释问题。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是探索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基本前提,否则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与印度实际相结合。印度共产党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中央报刊的建议,希望充分发挥中央报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作用。印度共产党不同阶段的中央报刊成为在印度传播与阐释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见表1)。以唯物史观的传播与印度实际相结合为例,这些刊物陆续刊载或单独发表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章。唯物史观的内容,特别是“阶级斗争”思想被充分传播。印度共产党对“阶级斗争”思想进行了适合印度国情的阐释,这是因为阶级斗争思想的传播与当时印度面临的历史条件和革命任务密不可分。如罗易在《印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书中第一次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印度历史,在《过渡时期的印度》一书中第一次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深入分析印度局势,这些早期著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起到了重要作用。罗易在写作此书时还没有人知道马克思有过关于印度的著作。“后来人们发现马克思有关这方面的著作时,才知道罗易在许多论点上竟然和马克思的结论不谋而合。他集中力量要说服他们接受一个明确的民族革命纲领。”16这一时期还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印度本土化的相关观点,如辛加腊威鲁曾提出“印度马克思主义不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因为布尔什维克主义是俄国在本国采用的一种共产主义形式”17。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及党内斗争等方面的因素,这方面的探索并没有取得成熟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

1 印度共产党的中央报刊(1920—1947年)


名称

地点

日期

主编


《印度独立先锋》(又名《前卫》)

柏林
苏黎世
安纳西

1922年5月—1924年12月

罗易


《印度群众》

巴黎

1925年 1 月—1928 年

罗易


《民族阵线》

孟买

1938年 2 月—1940 年左右

P.C.约希


《人民战争》

孟买

1942年 8 月 2 日—
1945 年11月18日

P.C.约希
G.阿提加利


《人民世纪》

孟买

1945年 11 月 25 日—1949年2月20日

G.阿提加利
M.B.腊欧
V.M.高耳

 资料来源:[美]琴·D.奥佛斯特里特、马歇尔·温德米勒《印度的共产主义运动》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60页。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实践运用问题。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从一开始就不是被当做“书斋学问”,而是被当做有鲜明实践特色的理论来指导印度革命。这一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策略也有了拓展和优化。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印度革命实际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印度共产党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而长期斗争,探索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之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与传播为探索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提供了文本基础和思想资源。印度共产党积极探索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思想运用于印度革命,尝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印度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罗易领导了印度共产党的前期革命斗争,一边试图通过与国大党合作,另一边通过工人、农民及知识分子组织来发展革命运动。他和民族运动的领袖建立了联系,又和那些对甘地及其工作纲领和斗争方法日益不满和失望的青年知识分子也有了接触。1930年,印度共产党发表的第一份纲领性声明引起了人们对民族革命和土地革命关系的关注。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手段才能使印度赢得自由,这与甘地领导的民族运动的非暴力等思想相抵触。印度共产党与甘地主义进行了思想斗争,并组织了工人、农民和其他各阶层劳动人民反对压迫的运动,“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参加了以工人阶级为首的革命运动”18。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P.C.约希领导印度共产党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英勇斗争。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未能掌握全国范围内的革命领导权、自身革命斗争经验不足及对国情了解不够深入等因素,印度共产党领导的斗争遭遇了一系列挫折,这也促使印度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印度独立后继续探索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道路。

四、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规律:在“历史的合力”作用下传播

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历史合力论”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规律具有重要价值。“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19这表明在认识任何一个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既要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宏观视角,同时也要注重多方面意志的“助推力”。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具有主客观因素,是在“历史的合力”作用下的传播。

第一,在特殊历史时期多重选择中传播。

“要理解印度共产主义的背景根源及其发展因素,就需要把握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2020世纪初期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引入是多重选择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以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传入,而是以价值理念和具体理论的方式存在。这既是在特定历史阶段印度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也是特定历史主体对马克思主义“选择”吸收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在印度特定历史时期的选择,印度共产党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当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逐渐兴起,作为英国殖民体系的轴心的印度一旦能够摆脱殖民体系并实现独立,那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起到“示范效应”。印度除了可以作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武器,也可以通过无产阶级政党向其他国家特别是东方社会国家传播马克思主义。

第二,在印度共产党推动下传播。

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印度共产党的重要任务,印度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印度共产党成立以来,积极汲取马克思主义精髓,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翻译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著作,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印度革命问题的方案,探寻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道路。这一时期印度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与宣传,既涉及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还粗略地涉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对其进行了局部性的理解,有了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印度国内外形势的著作,但传播水平浅显,逻辑性不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把握不足,党内派系斗争较为严重等问题影响了传播效果。早期曾为印度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传播作出重要贡献的罗易和部分早期共产主义者,有的后来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但这一时期印度共产党能够采取多种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所作出的努力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在印度依然具有较大影响与印度共产党早期奠定的基础密不可分。

第三,在共产国际推动下传播。

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国际的基本任务之一,共产国际在印度马克思主义传播中起过组织领导作用。共产国际早期十分重视印度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为印度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条例与策略。印度共产党成立初期,虽然没有加入共产国际,但罗易作为共产国际的重要成员之一,指导印度的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共产国际历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各项决议中都有关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相关工作的部署。如1921 年共产国际三大通过的《论策略》(提纲)中指出:“共产国际早在成立初期就要求各国共产党不是固步自封地成为一个个的宣传小组,而是要利用资产阶级国家被迫提供给它们的一切机会:如出版自由、结社自由以及各种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机构(尽管这种机构已经失去了本来面目),作为共产主义的武器,来对工人阶级进行鼓动和组织工作。”211933年12月,印度共产党加入了共产国际,此后共产国际对于印度的具体指导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四,在革命运动与政党政治博弈中传播。

在印度的革命运动中,印度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受制于共产国际、英国共产党的指挥,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印度国大党这一时期对国内政坛的主导。由于自身实力不足、领导层软弱等原因使得印度的共产主义运动进展较为缓慢,这也在客观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果。在国际上,印度革命运动始终围绕着印度共产党、英国共产党、共产国际之间的博弈而展开。作为早期依靠共产国际支持而建立的印度共产党,自成立初期就并非具有独立性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扮演的角色主要在于执行共产国际决议,而在领导印度革命的过程中有意寻求一种巧妙灵活的策略以取得决策的自主性,因此在“共产主义大家庭”理念下的印度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之间形成了周旋之势。作为本土力量的印度共产党与作为殖民体系下代表殖民宗主国无产阶级的英国共产党虽然保持着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关系仅仅局限于表面的合作。印度共产党与英国共产党领导之间的争执到1925年7月开始表面化。在印度国内,印度共产党在与印度国大党领导的独立运动合作的同时,也致力于加强自身的独立地位,并努力争取领导权。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始终与革命运动和政党政治博弈相伴。

五、结语

1920—1947年是马克思主义在印度逐步传播并拓展的时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国际国内斗争环境。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经历了复杂而艰辛的过程,从国外到国内、多路径多梯次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为印度先进分子所选择;经过一系列争论,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逐渐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马克思主义者数量逐渐增多,印度共产党的力量逐渐增强。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还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本土化,虽然没有成形的理论成果,在实践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一探索过程具有时代意义和参考价值。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思想为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规律提供了新思路,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社会的传播规律带来了有效参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和国际共运史研究的发展。

印度共产党在1964年分裂为印度共产党和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两个政党,近年来两党在印度政坛屡屡受挫,但依然是印度政坛不可或缺的力量。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曾在印度的一些邦执政,至今仍然在喀拉拉邦执政,其执政经验为印度社会主义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印度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以及部分左翼政党依然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共产主义运动而努力,马克思主义在印度依然具有生命力。

注释:

1.1920年10月,罗易在塔什干创立了印度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也被称为侨民共产党;1925年12月,在印度坎普尔召开了印度共产主义者第一次全国会议,印度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组织起来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共产党;1933年12月建立全国性政党;1964年4月,印度共产党分为印度共产党和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关于印度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有一定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印度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1920年10月,有的学者认为是1925年12月。印度共产党历史档案和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网站关于印度共产党百年的纪念小册子均认为印度共产党于1920年10月成立,笔者同意这种观点。参见G.Adhikary,Documents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Vol.1,New Delhi:People'sPublishing House,1971,p.33;“100 Years of the CommunistParty”,https://www.cpim.org/documents/100-years-communist-party。

2.G.Adhikary,Documents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India,Vol.1,New Delhi: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71,p.5.

3.G.Adhikary,Documents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India,Vol.1,New Delhi: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71,p.53.

4.Satyabrata Rai Chowdhuri,Leftism in India,1917-1947,New York:PalgraveMacmillan,2007,p.62.

5.Shalini Sharma,Radical Politics in Colonial Punjab:Governance andSedition,Abingdon:Routledge,2014,pp.35-59,p.116.

6.G.Adhikary,Documents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India,Vol.1,New Delhi: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71,pp.151-154.

7.G.Adhikary,Documents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India,Vol.1,New Delhi: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71,p.31.

8.G.Adhikary,Documents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India,Vol.1,New Delhi: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71,p.25.

9.Robin Jeffrey,“Matriliny,Marxism,and the Birt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nKerala,1930-1940”,in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38,No.1,1978,pp.77-98.

10.[美]琴·D.奥佛斯特里特、马歇尔·温德米勒《印度的共产主义运动》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24—425页。

11.参见《印度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文件选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第62页。

12.参见曾枝盛《20世纪末国外马克思主义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82—383页。

13.“100 Years of the CommunistParty”,https://www.cpim.org/documents/100-years-communist-party.

14.[印度]罗易《罗易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79页。

15.《列宁全集》第2版增订版第 28卷第 41页。

16.[印度]罗易《罗易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84—585页。

17.Satyabrata Rai Chowdhuri,Leftism in India,1917-1947,New York:PalgraveMacmillan,2007,p.66.

18.G.Adhikary,Documents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India,Vol.1,New Delhi: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71,p.6.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4卷第605页。

20.Bidyut Chakrabarty,Communism in India:Events,Processes and Ideologies,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p.11.

21.[匈]贝拉·库恩《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65 年版第262页。


[作者简介]:张雷,男,201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现任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北京理工大学校团委兼职副书记,印度国际大学访问学者(2019.12-2020.3),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际战略、世界社会主义、海外中国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CSSCI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如《“人类优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后危机时代印度制造业政策调整及中国应对》《现代化视野中的印度发展模式》《后金融危机时代印度能源外交战略及启示》《发展经济学视野下的印度经济特区建设评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印度发展模式研究述评》《中国共产党与印度共产党(马)党内民主建设比较研究》《基于SWOT分析的印度建设经济特区发展研究》等。

[文章出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