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社会主义

论全球化背景下无产阶级联合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8-06-29 22:54:53

论全球化背景下无产阶级联合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李彩艳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程来看,社会主义力量的联合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受国际局势及各国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无产阶级联合陷入低潮。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化,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的联合程度也空前加强,一定程度上来说,全球资产阶级已然形成。他们利用全球化进程中占得的先机加深了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与压榨。与此相对,无产阶级的联合程度却严重滞后。因此,加强无产阶级的联合就异常必要且紧迫。同时,无产阶级共同的阶级利益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也使无产阶级联合具有现实可能性。

 

一、新形势下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必要性

当前,世界局势的一个最典型特征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发展。经济全球化将整个世界变成统一的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行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也进入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的联合进入了历史上最深入的程度,全球资产阶级正在逐渐形成。随着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在全球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日益占据统治和主宰地位,随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全球性资本——劳动关系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两大阶级对立的特征,更为清晰地反映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两极对立的性质。但相对于全球资本家阶级的逐渐形成和强势地位而言,全球雇佣工人阶级尚未形成,他们的联合仍处于较低层次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团结合作显得尤为必要紧迫。

历史上虽然资产阶级在世界市场上也相互冲突和竞争,但总是联合起来并且建立兄弟联盟以反对各国的无产者。当前,国际垄断资本更是加深了对雇佣劳动阶级的剥削与压迫。国际垄断资本将资本积累、资本流动、市场竞争、逐利争夺的平台和空间,从民族国家的边界限制中挣脱出来,使整个世界成为跨国资本自由畅行的空间。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大约22家大汽车制造公司已经垄断了汽车生产的97%,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首的12家动力设备跨国公司,基本上控制着世界动力设备的贸易;美国大垄断公司的计算机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80%;等等。与此相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在全球层面扩张,跨国资产阶级或者说全球资产阶级业已形成。他们建立各种垄断同盟,通过建立全球性国际组织以及世界性的规则和秩序,控制了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经济乃至世界政治,加强了对全球雇佣劳动阶级的剥削与压榨。

理论上,工人的工资往往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但是,现在发达国家工人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下降,这表明工人受剥削程度在加重。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4年间发达国家工人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美国、瑞典、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6国工人工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下降6%,其中最为严重的英国达到13%。发达国家的工人处境尚且如此,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跨国资产资本的原料产地,处境更为糟糕。收入减少使大批工薪家庭陷入贫困,中层阶级群体萎缩,社会财富集中到高收入阶层手中,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世界日益分裂为全球资产阶级和全球雇佣劳动阶级。

另一方面,与资产阶级的联合程度不相适应,工人阶级的联合程度较低,进程较缓慢,全球工人阶级尚未形成。国外一些学者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比如美国学者威廉·泰伯认为,“随着不断发展的国际经济扩张而进行的资本家阶级的重组和重构,工人阶级也有必要进行重组和重构。尽管工人阶级有着纷杂不同的居住地点和文化认同,而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团结起来。到目前为止,资本家们通过诸如世界经济论坛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协调工具,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利益并为此而行动起来,以重构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运作方式。在这些方面,资本家们做得已比工人们要好得很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在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各国工人阶级的矛盾和冲突有增无减,面对国际垄断资本的压榨,处于分散状态,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竞争排斥,难以形成统一的力量。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工人之间都存在深刻的利益冲突。比如,当前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全球化思潮,很大程度上就反映出发达国家的工人同发展中国家工人的矛盾。其二,二战以后工人阶级的主体性和阶级意识的缺失。历史上,工人阶级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下,曾经形成强烈的阶级意识,进行过有组织、自觉的经济、政治、社会斗争和革命,掀起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二战后以来,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发展的“黄金期”,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发生了变化,有意缓解劳资矛盾,让渡一部分剩余价值提高工人阶级的收入待遇。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受到以“远离政治”、“解构中心”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工人阶级的阶级认同、阶级意识严重丧失。据统计,以加拿大为例,198238%的雇佣劳动力认为自己属于工人阶级,到2010年,这一数据下降为17%,下降了21%。其三,资产阶级采取分而治之政策破坏工人阶级的联合团结、转移劳资矛盾。对工人阶级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是资产阶级的惯用手段,新自由主义主导世界经济以来,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团结的破坏方式更加隐秘、更加多样。他们利用对媒体的控制权,通过网络、电视、报刊、书籍等多种媒介宣传“阶级过时论”,抑制工人阶级的阶级认同感,大力渲染“小人物逆袭”的小概率事件,给公众营造一种只要努力就能过上梦想生活的假象,遮蔽阶级关系对社会政治经济乃至个体社会地位、财富地位的决定性作用。资产阶级通过给予小部分工人高额工资,把他们包装成“工人贵族”,制造工人阶级之间的收入差距矛盾,收买他们成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代理人,达到瓦解工会、制造行业矛盾、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破坏工人阶级团结、转移劳资矛盾的目的。同时,经济全球化使资产阶级可以在世界各地自由雇佣劳动力获取最大利润,这一措施常常将一国的劳资矛盾转嫁到不同国家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上,从而客观上达到了破坏无产阶级联合的作用。其四,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工人积极的团结联合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来看,领导工人阶级团结斗争的力量主要有政党、工会和国际组织。当前,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西方左翼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要么沦为议会制选举政党、失去自身特色,要么处于无足轻重的边缘化地位。工会组织力量在新自由主义主导世界经济三十余年来也遭到极大破坏,缺乏有效的战略措施,难以承担起有效领导工人阶级的重任。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采用过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的联合形式。虽然它们在团结无产阶级国际联合斗争的方针策略上走过弯路,但不可否认,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些国际组织对于促进无产阶级联合反对资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共产国际解体以来,一直未出现一个能够承担起推动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有效组织。当然这个组织的形式不能是共产国际那样的形式,应该是一个既有利于发挥各国无产阶级独立性、创造性又能促进各国无产阶级力量团结联合的共同体。

二、当前无产阶级联合的可能性

从根本上来说,无产阶级联合的可能性是由其共同的阶级利益决定的,同时,当前无产阶级面临的主客观条件也决定了实现阶级联合具有现实可能性。

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早期就指出:“既然各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是相同的,既然他们的利益是相同的,他们的敌人也是相同的,那么他们就应当共同战斗,就应当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抗各国资产阶级的兄弟联盟。”虽然当前的时代条件与马恩时期有很大的不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有很大差距,也存在着利益矛盾冲突,但他们的敌人仍然是相同的,那就是已经高度联合起来的资产阶级集团。国际垄断资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将数以几十亿计的各国雇佣劳动者卷入统一的世界劳动力市场中,尽管国籍、文化背景不同,性别、肤色、年龄等不同,但他们逐渐不可避免地共同遭受全球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和控制。虽然,当前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仍处于“自在阶段”,但是共同的阶级利益将会把他们逐渐凝聚在一起,走向“自为阶段”,这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全球性阶级分化的必然结果。
    其次,各国无产阶级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面临的共同困难与问题也要求无产阶级团结合作,沟通协商。二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不少新现象,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和现象,是有待研究的新课题。当前的世界与马恩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尚未解决好的问题。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陷入低谷,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这些曲折,从中吸取什么教训,也是一个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无论是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坚持社会主义主张的政党和组织都面临着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全球人口急剧膨胀、环境资源压力凸显等等,这些共同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无产阶级和进步力量加强交流,共同探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人类发展困境寻找出路。

再次,工人阶级主体性和阶级意识的复苏是实现无产阶级联合的重要基础。工人阶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工人阶级运动和斗争的状况与水平。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以来,工人阶级意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这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一,工人阶级的阶级认同、归属感逐渐增强。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国家大部分工人阶级大多数将自己归入“中产阶级”行列,不认同自己的“工人阶级”身份。随着金融危机后雇佣劳动阶级生活水平的下降,他们发现过去引以为自豪的中产阶级身份原来不堪一击,工资下降、财富蒸发、失业压力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与蓝领工人相比,在这一轮资本主义危机下,白领工人受到的冲击更直接、更沉重。许多中产阶级被无情的危机冲击到工人阶级的队伍中。根据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史蒂文·普雷曼对美国以及其他8个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发展趋势与现状的研究数据,整体而言,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队伍持续萎缩。以美国为例,2013年美国约有50%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而1980年该数据是80%。大量白领工人的失业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使工人阶级对资方的集体谈判能力下降,工人阶级的整体处境有所恶化。这些变化让雇佣劳动阶级逐渐认清无论过去是“富人”还是“穷人”,“白领”还是“蓝领”,他们都是资产阶级剥削压榨的对象,处在被剥削控制的地位。一些调查数据表明工人阶级的归属感在不断提升,例如英国国家社会研究中心20071月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在西方媒体普遍宣称“告别工人阶级”的时候,英国“令人惊讶地”仍有57%的人认为自己属于工人阶级。其二,工人阶级的联合意识和集体行动能力增强。这既得益于资本主义危机带来的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也受益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从近年来爆发的影响较大的工人阶级罢工来看,既有行业内部工人的联合,也有一国境内跨行业工人的联合,还有国际工人彼此之间的联合。以美国威斯康星州保卫公共部门工会的斗争为例,美国威斯康星州工人的抗议行为赢得了位于埃及开罗工人们的支持,开罗工人打出了“同一个世界、同样的苦难”的标语。

最后,无产阶级政党及左翼力量的合作是推动无产阶级走向大联合的重要力量。虽然二战后以来,一直未出现一个类似共产国际那样的统一的无产阶级领导组织。但实际上,无产阶级之间的团结合作一直都没有间断过。只不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方式存在着。具体体现为无产阶级政党之间单边多边合作;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左翼政党之间的合作;以及世界各地的左翼进步力量之间的合作。比较有影响的有全球“左翼论坛”、世界社会论坛、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共产党工人党国际会议等,这些论坛和会议聚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从多个角度展开研讨交流,是无产阶级联合的新形式。

三、加强无产阶级联合需处理好几点关系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无产阶级联合有过高潮,也有过低谷,曾经极大地推动了各国乃至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也曾由于政策方针的失误给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造成损失。当前,虽然加强无产阶级联合具有新的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但必须尊重规律、尊重历史,吸取经验教训,处理好以下几点关系。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归根结底,无产阶级的联合程度是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依赖于无产阶级的觉醒程度。一方面,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各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各国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探索实现社会主义道路、形式和方法上势必存在很大差异。加强无产阶级之间的团结合作,必须重视这些差异,切不可操之过急、揠苗助长。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无产阶级之间的团结合作,尤其要发挥无产阶级政党、工会组织的领导作用。无产阶级要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行动,必须要有自己的政党来领导,无产阶级只有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之下,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才能使活动更有成效。需要指出的是除无产阶级政党之外,也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推动无产阶级团结合作中的作用。

第二,团结合作与独立自主的关系。加强无产阶级的团结合作不能以损害各国无产阶级的独立自主性为代价。这方面要吸取共产国际的深刻教训。各国无产阶级力量在联合过程中,必须遵守独立自主、互相平等的基本交往原则,在此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实现互助合作。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实现道路统一性和多样性原理,尊重各国无产阶级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求同存异,避免无谓的纷争。

第三,目标统一性与方式多样性的关系。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加强无产阶级联合的最终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的努力。无产阶级的联合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必然是一个充满曲折、甚至倒退但最终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原则的前提下,联合方式可以是多样的,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种方式的合作工作:一是全世界劳动阶级性质的左翼政党联合起来;二是全世界劳动阶级性质的左翼工会联合起来;三是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性质的学会联合起来;四是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性质的媒体联合起来;五是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性质的论坛联合起来;六是全世界劳动阶级和左翼性质的运动联合起来。


作者:李彩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

来源:原文载于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且听低谷新潮声之十四》(201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