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官网欢迎您!

南非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新策略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8-03-12 12:42:53

南非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新策略

刘 巍 程光德

内容提要经过90 年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南非共产党提出“(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具体运用的创新成果。这一成果的创新有两点:一是“探索建成社会主义过程”的创新。南非共产党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二是“探索建成社会主义路径”的创新。南非共产党关于“探索建成社会主义路径”的理论主张“先经济(文化、道德)、后政治”,其实质为“先基础(巩固)、后政权”。

关键词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南非共产党


一、南非共产党的概况

南非共产党(以下简称南非共)成立于 1921 7 30 日,是非洲第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也是非洲现存力量和影响最大的共产党,现有党员 13 万名90 年来,南非共站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种族主义斗争的前列,是南非反对种族主义和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力量。1994 年民主新南非诞生以来,南非共作为执政的三方联盟中的一方(另两个组织为非洲人国民大会〈以下简称非国大〉和南非工会大会),凭借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努力使南非社会朝着有利于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方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南非共 90 年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建立与解散阶段;(2重建与发展阶段;(3南非新政府成立之后的阶段

1建立与解散阶段19211952

主要代表(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威廉·安德鲁斯,南非共的第一任总书记;另一个是沃尔顿巴赫宗派集团,其破坏了南非共。

1921 7 29 日,南非共是在国际社会主义者联盟的基础上,联合开普敦犹太人社会主义学会、开普敦共产党、约翰内斯堡犹太人社会主义学会、德班马克思俱乐部等白人团体建立的,名称用南非的共产党7 30 日-8 1 日在开普敦召开代表大会,会议选举威廉·安德鲁斯为党的总书记,大会还通过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宣言。

19241929 年期间,共产国际要求南非共采取非白人民族主义政策,但南非共没有接受。1930 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致信南非共,要求将南非共建设成为革命性的群众党,并称南非共领导层内有改良主义分子。1931 9 月,控制了党的领导权的沃尔顿巴赫宗派集团在捍卫国际路线和使党布尔什维克化的口号下,将党的创始人威廉·安德鲁斯等领导人和大批党员开除出党,使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南非白人当局于 1950 5 月颁布了《镇压共产主义条例》,宣布共产党为非法组织。这之后,南非共中央因受合法斗争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为了保存党的实力,在未征询基层组织意见的情况下做出了党自行解散的决议。

南非共的解散源于党的内部矛盾与外部压力。从内部矛盾看,一是内部的白人沙文主义,二是由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影响,进而引起党内不同派别产生分歧导致内部矛盾。因此,党的发展较慢,党的力量和影响非常弱小。从外部压力看,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府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方法和手段打击南非共。

2重建与发展阶段19531993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哈尼和斯洛沃两人。南非共重建后,正是哈尼和斯洛沃两位的卓越领导,才使南非共起死回生,进而逐渐发展增强。

哈尼于 1957 年参加非国大的青年组织,大学毕业后,参加了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1974年,被选为非国大执委会成员;1987 年担任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的参谋长;1990 2 月,非国大在南非获得合法地位后,哈尼在国内仍受到南非白人当局的限制。对此,非国大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方针,任命哈尼为联合工作小组非国大方面的组长。由于在谈判中的不妥协态度,哈尼被人称为激进派1991 12 月,哈尼当选为南非共总书记。因为坚决、彻底地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1993 4 10 日,哈尼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郊区的寓所附近被白人暗杀。斯洛沃 1942 年参加南非共,自 1953 年进入中央委员会后,先后担任南非共主席(1984 年、1991 年)民族之矛总司令1987 年)、南非共总书记(1988 年、1989 年),成为非国大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第一位白人成员,对关系到南非共生死存亡的诸多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撰写了众所周知的《社会主义失败了吗?》一文,提出著名的夕阳条款,解决了权力分享的障碍,促进了全国团结政府的建立。

南非共在以哈尼和斯洛沃为代表的中央领导下,在这一阶段一是采取了联盟斗争战略;二是在参与和领导群众性运动中运用不同斗争策略,包括发动群众示威、罢工、非暴力不合作、武装斗争;三是重视党的建设;四是加强并改进民主建设。最终推进了南非共的大发展。

3南非新政府成立之后的阶段1994 年至今

主要代表人物是恩夸库拉。1995 4 月,南非共召开九大,大会听取了总书记恩夸库拉的报告,修改了党章。大会提出了未来属于社会主义,建设自今日始的路线,提出南非共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捍卫民主成果,推进民主进程,依靠工人阶级力量,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协助以非国大为主体的民族团结政府贯彻实施经济策略《重建与发展计划》1998 7 月,南非共召开十大,大会听取了恩夸库拉总书记作的题为《扩大人民权力,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报告,通过了《行动纲领》。大会认为,南非共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民族民主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南非共要加强对工人阶级和群众民主组织的领导,使南非阶级力量继续朝着有利于劳动人民的方向发展。大会号召全体党员行动,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建设社会主义。大会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途径巩固和深化民族民主革命的号召。2002 年、2007 年南非共分别召开了十一大、十二大,直至现在,南非共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策略。

在这一阶段,南非共一是继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二是继续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三是在南非多党民主制宪谈判中,原则立场坚定、斗争策略灵活,政策主张务实,成功实现了南非共阶段性目标——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重大胜利。

二、(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论的形成及原因

1994 年之后,南非共继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现阶段的革命新策略——“(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结合,就是南非共众多理论创新中的一个。

1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论的形成

南非共对南非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认识是随着南非共争取社会主义的革命斗争实践的不同情况而逐渐形成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具体运用的创新成果。

最初,南非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是形式表现,社会主义革命是内容实质。后来又把南非(民族)民主革命看做是最小计划,而社会主义革命则是最大计划1995年南非共九大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未来属于社会主义,建设自今日开始!,但当时在党内并未取得一致意见。1998 年,南非共十大还在提两阶段论,即第一阶段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完成之后,第二阶段再着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直到在 2002 年南非共十二大上,经过辩论后全党得到一致认识:未来属于社会主义,建设自今日开始!,即(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论

南非共认为,南非共争取实现社会主义与现阶段争取实现(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标应该结合起来。南非共指出,这是南非特殊国情决定的。从世界总体上讲,资本主义剥削并不必然产生种族主义统治。但南非殖民历史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剥削和种族主义统治有关联,这使得南非在革命中有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两方面内容,即这两个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必然使(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者的斗争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了。现阶段南非的中心问题和南非共及广大进步力量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民族民主革命,但这并不意味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要推迟到遥远的第二阶段去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既是一场民族斗争,又是一场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运动。对于南非的情况,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相对立、把两者看做是分离的斗争形式是错误的。在通过打击种族主义独裁统治来促进无产阶级切身利益的形势下,参与民族解放斗争正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方法之一

2(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论形成的原因

南非共提出(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论是基于以下五个原因。

1)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这一瓦解,使得全球朝着有利于资本主义而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倾斜,造成激进的非资本主义或具有社会主义倾向性的民族民主革命计划前景暗淡。但为了实现这一既定的长期斗争目标,同时为了部分尝试保持社会主义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联,以及与特殊类型的殖民主义的关联,需要提出(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论

2)社会主义制度成功与失败分析。失败例子: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瓦解的部分原因是没有恰当地处理好社会主义过渡与全球资本主义强势之间的关系。成功例子:古巴、中国等国家在保卫社会主义的实践和计划工作中正确处理与资强社弱的关系,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鲜活的经验促使南非共坚信,必须在资本主义主导的现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保护社会主义的未来,而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论恰恰能满足这一需要。

3)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实践经验。法国与巴西的共产主义者或改革派能够控制自治政府,意大利也有曾经被共产党控制的地区,塞浦路斯的合作社运动,印共()共产党控制印度喀拉拉

邦和西孟加拉邦,这些都是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动力与能力的例子,乃至还有被资本主义主导的国家也出现社会主义因素。这些例子使南非共更加深信南非共的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论策略的正确性。

4)社会民主日益倒退。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瓦解,而且,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的许多社会民主成果出现倒退。随之出现了一些对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不利的现象:削减社会福利成果,社会公共设施灾难性的私有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行业的工业化倒退,失业加剧、雇用临时工制等。南非共认为,对此情况,在南非探索建成社会主义的斗争中就应把(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起来,以此策略推进、深化、捍卫民主革命的成果。

5)新挑战及 1994 年取得民主成果后的新形势。一方面,1994 年以后,南非共面临着新挑战,另一方面,1994 年以后,南非共处于更加有利的新形势。1994 年的民族解放为激进民主力量集团带来了权力,代表了各个受压迫的阶级和阶层;但是,工人阶级是公认的原动力。新挑战,新形势使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论应运而生。

(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论的核心内容

南非共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并结合南非特殊国情,同时,深入分析不断变化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形势,在争取南非社会主义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开拓进取,形成了富有创造性的成果,即(民族)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论。一方面,这一理论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基本原理:(民族)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基础,社会主义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的归宿和目标。这一点在南非共八大通过的《南非共章程》中有明显印证,关于革命目标,南非共指出,“……南非共在推进、深化和捍卫民族民主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中促进工人阶级的利益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消灭了一切人剥削人的制度,所有人类劳动成果均实行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在此之前要有一个社会主义过渡阶段……”关于指导方针,南非共提出:组织、教育和领导南非工人阶级为实现社会主义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近期目标,即捍卫、深化民族民主革命,实现民族和社会解放而斗争……”即南非共非常清醒地认识到:(1(民族)民主革命目标、任务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任务是截然不同的,不可混为一谈,在争取南非社会主义的革命斗争中绝不可能将两者毕其功于一役。(2(民族)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者又密不可分,孰先孰后不可颠倒,基础归宿之顺序是由实现南非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决定的,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早已证明了的。南非共在争取南非社会主义的革命斗争中认识到:南非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先于南非的民族民主革命,否则,必败无疑。而不进行并取得南非民族民主革命的全面胜利,期望南非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必将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南非共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综合考虑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新形势,没有再犯本本主义的错误,不唯书不唯上,坚决摒弃社会主义革命史中曾经出现的教条主义倾向。因此,南非共没有照搬其他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经验,比如中国,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分成明显的两个阶段进行的。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南非共提出(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论,放弃了 20 世纪90年代初曾经提出的阶段化主义,即先完成南非(民族)民主革命,再开始社会主义革命。

南非共认为,一方面,南非(民族)民主革命不是完成南非资本主义革命的阶段。因为在南非共看来,南非资本主义革命始于 19 世纪末的矿业革命,英帝国主义军队向独立半封建的布尔共和国发动的战争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非资本主义革命的重要佐证,完成于 1910 年。自 20 20 年代以来,南非共一直将(民族)民主革命看做是南非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战略观点几十年来不断得以完善,丰富的斗争历史已经证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意义。该战略思路的明智之处就在于其更符合 1994 年以后的南非国情和全球形势。南非(民族)民主革命是实现南非社会主义的一个必要阶段。南非(民族)民主革命既不是走弯路也不是拖延历史进程,而是根据南非现实情况,走向社会主义的最直接道路。阶级斗争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质所必然存在的现实问题,而(民族)民主革命是根据世界形势和南非的具体情况推进阶级斗争的一种战略途径,即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是扩大和团结人民群众,孤立和分化南非共的主要战略对手(垄断资本主义以及支撑它的帝国主义势力)的战略手段。另一方面,南非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完成南非(民族)民主革命之后的又一个阶段。即现阶段革命——民族)民主革命取得民主成果后,使(民族)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有利形势、动力、能力甚至社会主义因素。推进、深化、捍卫民主成果将可能为实现社会主义提供物质条件和一个强大的工人阶级。同时,1994年的民主成果提供了在工人阶级和绝大多数劳动人民中进行大规模教育和宣传的空间。反过来,在现阶段革命中,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分析方法,社会主义组织体系不仅对未来,而且对现阶段取得斗争的胜利都至关重要;必须大胆坚持社会主义的理念、价值观、组织性及对社会主义的积极态度,否则南非(民族)民主革命将迷失方向,停滞不前。

南非共当前战略的两个方面——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不矛盾,而是互为补充。具体为:推进、深化和捍卫民族民主革命,将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及最终路线;建设动力,能力和社会主义因素,作为最一贯的手段推进、深化和捍卫民族民主革命。

四、(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论的创新点

1.关于探索建成社会主义过程的创新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探索建成社会主义过程的理论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应有明显的分界线。一直以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探索建成社会主义过程的理论认为,民主革命为第一阶段,社会主义革命为第二阶段,民主革命完成的年份或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年份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者之间的分界线,而且分界线是十分明显的。与之相反,南非共关于探索建成社会主义的过程理论创新则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南非共指出,作为探索建成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民主革命阶段,包括完全属于(民族)民主革命阶段仍处于(民族)民主革命过程的过渡阶段两部分;作为探索建成社会主义的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则包括已处于社会主义革命过程的过渡阶段正式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两部分。仍处于(民族)民主革命过程的过渡阶段已处于社会主义革命过程的过渡阶段除了分别与民主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对应的另一部分紧密联系之外,这两者彼此不仅仅是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此两者共同构成了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阶段,发挥着承上启下之功能。南非共认为,南非(民族)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不存在像中国的万里长城那样难以逾越的障碍。南非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民主革命两者有交叉融合阶段,两者的分界线在南非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某种程度上不容易分辨出来,而不像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某些国家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有一个确定的年份标志。南非共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出发认为,南非(民族)民主革命从现阶段开始,将南非整个社会逐渐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由民主革命因素占主导变为由社会主义因素占主导——先是少部分因素量变,再少部分因素质变;进而达到南非

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因素局部质变,在局部质变的基础上再量变,最终,经过和平的方式(议会选举上台执政)取得南非全国政权。事实上,经济基础由量变到质变,进而促使上层建筑由量变到质变,这是符合社会革命常理的。南非共特别指出:机械的两阶段方法可能会使南非共得出错误的(差异的)结论,社会主义过渡需要另一次的政治革命,在这场政治革命斗争中,工人阶级以社会主义的名义推翻民族民主国家,并孤立疏远最紧密的同盟。

2.关于探索建成社会主义路径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探索建成社会主义路径的理论主张先政治、后经济,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俄国处于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工人阶级就取得了领导权,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但经济、文化落后,没有来得及在经济等方面着手进行社会主义因素的转变,因此,社会主义革命中后期经济、文化、道德,也包括政治民主化等任务极其繁重,这一路径实质为先政权、后巩固。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此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初期与民主革命的末尾阶段是分开的。1977 年,日本共产党十四大认为,已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不是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由文明成熟走向社会主义革命这种普遍的历史顺序前进的,而是按照相反的历史顺序前进的。它们首先取得政权,然后再借助政权的力量创造文明的基础。这种先政权、后基础的顺序结果差强人意,日本共产党同时指出,它们都是从经济文化落后而政治民主不发达的专制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局限,使这些国家既要面对落后的生产力、低下的大众文化水平以及可恶的官僚主义,又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创造必需的文明。不仅如此,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到成长一般都处于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封锁的严酷国际环境,再加上社会主义国家不可避免的政策失误等原因,导致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此不同,南非共关于探索建成社会主义路径的理论则主张先经济(文化、道德)、后政治。即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阶段,也为社会主义(革命)前中期(包含民主革命即将结束的末尾阶段),先在经济、文化、道德、政治民主化等方面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因素转变,使(南非)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文化基础、思想基础更稳固,使南非建成社会主义必需的各种条件充分具备后,进而水到渠成地在社会主义(革命)后期取得工人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一路径实质为先基础(巩固)、后政权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因而,需要总结新经验,明确新道路。非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成败会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成败,而南非共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成败则会影响非洲社会主义运动的成败。因此,不言而喻,研究南非共探索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不可或缺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我们斗争的两大支柱》,载《非洲共产党》第 87 号,1981 年第四季度。

[2] 刘洪才:《当代世界共产党党章党纲选编》,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年。

[3] SACP Political Programme adopted by the 11th Congress, July,2002http://www.sacp.org.za.,8/6/2002-8-05/3766. html.

[4] SACP Political Programme adopted by the 12th Congress, July. 2007 http://www.sacp.org.za, 9/7/2007-9-05/3767.html.

[5] 门晓红:《日本共产党的政治演变》,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 年第 2 期。


作者简介:刘巍(1978- ),武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博士研究生,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直属机关团委书记(北京 116025);程光德(1974-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讲师、博士(湖北武汉 430072)。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2